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范围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中毒现象比比皆是。自然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相当广泛,人体中也有存在,大多位于黏膜和皮肤,部分人的鼻咽当中也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具体来说,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原菌的人数高达80%。食品当中如果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会直接威胁人体健康。为此,必须对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做好监督与检测,按标准对食品进行定量检测,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食品的影响,维护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如何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预防其引起大规模疾病爆发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检测方法不易区分死活菌,易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重点综述了近些年建立的常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快速检测的方法,分析比较了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山西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现状.方法 按照2010年度《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结果 1 57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菌株149株,检出率为9.45%,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总检出率为9.50%和8.22%,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02%、1.11%和0.87%.不同类别食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较大,生肉中致病菌的检出率高居榜首为49.33%,主要污染菌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拉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7.39%,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食水产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6.94%,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孤菌;熟肉制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9.84%,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中式凉拌菜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8.89%,主要污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鲜榨果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6.67%,主要污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鲜冻水产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5.00%,主要污染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婴幼儿配方粉/米粉/谷粉/豆奶粉中阪崎杆菌的检出率为1.11%.结论 山西省多种食品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大对散装食品、即食食品和生食水产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13种植物源性化合物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浮游菌及其被膜态菌活性,发现桃柁酚和白花丹素植物源性化合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浮游菌及其被膜态菌的作用,其他植物源性化合物厚朴酚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它所形成的生物被膜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源性化合物是一类有待开发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食品抗菌剂,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感染的清除提供了一种新方案,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易受污染的食品,研究食源性病原菌耐药性状,为制定HACCP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对扬州市食品中沙门菌、E.coli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在957份食品中共检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90株,检出率为9.40%。其中沙门菌检出率为2.0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4.49%,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7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0.10%,未检出E.coliO157:H7。在80件生肉类试样中检出空肠弯曲菌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6株。对分离出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种致病菌对部分抗生素多重耐药。扬州市食品中主要危害因素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食物链是病原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环节。加强生肉制品、散装熟食及生牛奶的卫生管理,控制动物饲料抗生素添加剂的使用并严格遵守休药期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对控制食源性疾病、保证食品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2009年嘉兴市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共采集275份生熟食品样品,分离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 75份生肉、水产品食源性病原菌总污染率45.3%,其中检出沙门菌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副溶血性弧菌18株。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200份即食食品总污染率3.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为主。结论 2009年嘉兴市主要污染食品品种是冷藏冷冻生肉,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进行相关样品的实验室检测,针对分离病原菌进行分子分型溯源和耐药分析。方法对可疑食品(冰激凌、牛奶)样品、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标本使用国家标准或其他方法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诺如病毒检测。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从生产冰激凌剩余牛奶及冰激凌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标本中检出4株,菌株均产生A+C+E混合型肠毒素,PFGE显示患者呕吐物、粪便、中毒同批冰激凌样品、生产冰激凌用牛奶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同源性为100.0%;药敏结果显示,这16株菌株均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结论本起事件是由冰激凌加工点使用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且产生大量肠毒素的牛奶生产冰激凌所致。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农村食品小作坊、牛奶供应站等生产经营场所的监管,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实验室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沙门氏菌的检测能力,增强实验室竞争能力,本实验室参加了贵州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组织的乳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沙门氏菌定性检测能力验证。根据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GB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与《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菌检验》的要求,分别对QC-001B-4金黄色葡萄球菌待测样品和QC-001A-5沙门氏菌待测样品进行增菌、分离与鉴定。两个待测样品中,其中QC-001B-4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QC-001A-5未检出沙门氏菌,2个样品检测结果均获得满意。  相似文献   

9.
2015年江苏省网店自制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 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监测江苏省网店自制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及耐药特点。方法 GB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选取无锡、常州、盐城等3个监测点,采集我省范围内的网店自制食品共214份,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验。对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3株,总检出率为6.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单增李斯特菌4株,未检出沙门菌。3份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超出国家食品限量值。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6株产生葡萄球菌肠毒素。结论 江苏地区网店自制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比较严重,产肠毒素比例高,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产生普遍耐药, 对四环素、万古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率较高, 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呋喃妥英等耐药率相对较低;对耐莫西沙星、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测2016年玉溪市100份食品样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了解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类别,总结样品中分离出的典型菌和疑似菌的鉴定经验,分析几种方法用于鉴定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参考国家标准GB 4789.10-2010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和鉴定疑似菌落,并与PCR方法比对。结果表明,肉类食品更易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方法可用于快速初筛,但仍需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浆凝固酶试验确证。  相似文献   

11.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也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的感染。该菌对营养的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容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主要为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各类熟肉制品,其次是含有乳类的冷冻食品等,因此对于该菌的检验也被确定为食品致病性菌种检验中的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显色培养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定量的检测效果。方法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食品样本分离菌株: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其他葡萄球菌,5株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分别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和Baird-Parker培养基进行培养试验,并用国标法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对培养结果进行确证鉴定。结果 试验定性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显色培养基上呈紫红色,30株其他葡萄球菌呈蓝色或乳白色,5株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呈蓝绿色、表皮葡萄球菌呈乳白色、其余3株不生长,可在直观上对几种食品中常见葡萄球菌进行有效区别,而且目标菌在显色培养基和Baird-Parker培养基上计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确证结果显示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结果与GB 4789.10-2016方法结果一致。结论 显色培养基能快速锁定疑似目标菌落,为溯源调查指明方向,定量计数直观有效,配合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更提高了对目标菌的鉴定效率,更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国家标准GB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对冷冻肉及肉制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受背景杂菌干扰严重,产生大量假阴性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偏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改进国标方法,使用质量分数10%氯化钠肉汤进行增菌,增菌后划线于Baird-Parker琼脂平板上,挑取疑似菌落在含有质量分数4%琼脂和体积分数2%乙醇的胰蛋白酶大豆琼脂上进行分离纯化,再进行验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由2.61%提至19.98%。通过该改进方法可有效避免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4.
PMA-LAMP方法检测灭菌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传统方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存在很多缺点。由于细胞死亡后其DNA依然能够存活许久,所以传统方法不能有效区分DNA来自死菌还是活菌。通过荧光染料PMA与快速检测技术LAMP相结合的方法快速、灵敏的检测灭菌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对死/活菌进行区分。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设计引物,并对LAMP反应体系及PMA-LAMP方法进行优化,同时优化了灭菌乳中提取DNA的方法。在纯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PMA-LAMP方法检测灵敏度为3.2CFU/mL,PMA-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3.2×102CFU/mL;对人工污染灭菌乳中的金黄色葡萄球,PMA-LAMP方法检测灵敏度为5×101CFU/mL,而PMA-PCR方法检测灵敏度为5×103CFU/mL。整个反应需要大约6h,说明PMA-LAMP方法检测灭菌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时间短且操作简便,有望成为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同时采用PCR-DGGE(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和传统平板培养法两种方法研究了反复冻融条件下造成的温度波动对速冻水饺中微生物数量及其种类多样性的影响。并向水饺中人为添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析反复冻融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水饺中菌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水饺中的微生物数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人工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组水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从速冻后的3.49 lg CFU/g增加至5.07 lg CFU/g,已经达到了可导致葡萄球菌属中毒的水平(105CFU/g)。PCR-DGGE结果表明,乳酸菌、假单胞菌和热杀索丝菌为反复冻融过程水饺中的优势菌株,葡萄球菌属在后期数量较多成为反复冻融后期的优势菌株,与传统平凡培养方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主要探索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所使用不同培养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样品采集于百色市区主要超市、农贸市场和餐饮单位,按照GB4789.10-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同时用不同分离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得出结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用显色培养基与传统的BairdParker平板和血平板相比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选择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食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作为靶标,利用地高辛标记引物扩增的PCR产物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杂交,然后与ELISA平板上的链霉素杂交,通过抗地高辛抗体显色建立PCR-ELISA检测技术。应用该方法检测人工污染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将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纯培养物以及人工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牛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其他对照菌为阴性,两者PCR-ELISA检测敏感性均为10~1CFU/m L,比普通PCR检测的敏感性(10~3CFU/m L)高100倍。因此,该研究建立的PCR-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能够特异、敏感、准确地检测牛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菌的快速鉴定、风险评估与有效监测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餐饮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 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 为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对广州市5类500批次餐饮食品进行检验, 并经VITEK 2鉴定。结果 500批次餐饮食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 检出率为1.80%, 其中熟肉制品和凉拌菜、寿司食品检出率分别为3.33%和3.00%。结论 广州市餐饮食品整体情况良好, 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安全隐患, 需加强对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熟肉制品和凉拌菜、寿司等重点品种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查明本次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确认致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控制暴发的扩散和蔓延。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并采集相关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及肠毒素基因鉴定。运用流行病学曲线推算潜伏期范围,确定中毒餐次和中毒食品。结果共搜索确诊中毒病例27例,主要临床特征为恶心、呕吐、腹泻,部分病例伴腹痛、头痛、头晕等。中毒餐次为2014年12月10日的午餐和晚餐,中毒食品为烤肉拌饭,致病因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烤肉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间PFGE图谱相似度100%,具有同源性;RT-PCR鉴定毒素基因为A型肠毒素。结论发生在同一肇事地不同餐次由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交叉污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来源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应加强餐饮行业监管和关键环节控制,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0.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很容易受到热的破坏,对于所有的消毒剂也很敏感,所以在加工食品中或加工设备上发现有此菌,即表示卫生状况不佳。由于该菌会产生引起人类中毒之肠毒素(ente-rotoxins,包括A、B、C_1、C_2、C_3、D、E及F型),所以台湾卫生署把它列为食品中毒原因菌之一,规定在食品中不得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