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以大豆油为研究对象,探讨在(200±5)℃交替煎炸骨肉相连串和土豆片,持续煎炸48 h过程中油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变化,为餐饮业合理使用煎炸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色泽可以作为最直观反映煎炸油品质的指标;煎炸组油样的酸价不断上升,在42 h突破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限值;过氧化值在煎炸过程中处于波动状态,但并未超过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限值,不能单独作为判断煎炸油品质的指标;在煎炸过程中油样的砷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在12 h达到最高并超过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限值,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转而逐渐下降,其可能与煎炸食物的来源、种类以及煎炸温度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特级初榨橄榄油、混合橄榄油、一级大豆油、一级葵花籽油作为煎炸油,以薯条、鸡翅为煎炸原料,对4种食用植物油在重复煎炸过程中发生的品质变化进行观察。方法 测定酸价、羰基价和极性组分,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 4种食用植物油的酸价、羰基价变化与煎炸次数有关;各种食用植物油的品质变化有差别,且煎炸荤食时的品质变化比煎炸素食时的品质变化大。结论 4种食用植物油在反复煎炸后品质均有劣变趋势,但特级初榨橄榄油总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可见特级初榨橄榄油是煎炸油的上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刊 《中国油脂》2005,30(3):64-64
1卫生部公布2004年植物油卫生监督抽检结果:近一成不合格. 2004年12月27日卫生部通报2004年植物油国家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经对生产企业和市售的574份植物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浸出油溶剂残留量等卫生安全指标进行抽检和检查食品标识,依据<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6-1988)、<色拉油卫生标准>(GB 13103-1991)、<精炼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15197-1994)判定,结果522份合格,抽样合格率为90.9%.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和玉米油为原料制成调和煎炸油,对原料油及调和煎炸油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结合冷藏实验选出最佳配方为:大豆油60%,棉籽油25%,玉米油10%,棕榈油5%.测试了调和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脂肪酸组分、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过氧化值、酸值、羰基值在煎炸期间符合<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挑选深圳市餐饮行业煎炸油作为调查对象,以GB 5009.202—2016检测样品极性组分,GB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作为判定评价标准,利用统计分析获得深圳市餐饮行业煎炸油极性组分的合格率达100%。了解深圳市餐饮行业中煎炸油的卫生质量,以加强深圳市餐饮行业的监管,并给大众的饮食提出健康卫生的消费建议,从而保障市区人群的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兰州市城关区部分大型超市,火锅城及烧烤煎炸店用油的卫生质量。方法根据食用植物油国家卫生标准对采集样品的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及感官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超市销售的食用油合格率90%,火锅店和烧烤煎炸店用油合格率分别为30%和45%。结论兰州市城关区销售、使用的食用植物油需强化监测、监督措施,提高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兰州市城关区部分大型超市,火锅城及烧烤煎炸店用油的卫生质量。方法根据食用植物油国家卫生标准对采集样品的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及感官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超市销售的食用油合格率90%,火锅店和烧烤煎炸店用油合格率分别为30%和45%。结论兰州市城关区销售、使用的食用植物油需强化监测、监督措施,提高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8.
厉玉婷 《中国油脂》2022,47(2):47-50
利用花生油、大豆油、调和油、棕榈油4种食用植物油作为煎炸油对豆腐、裹粉鸡柳、油条3种食材进行煎炸,研究煎炸时间对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及羰基值的影响,确定煎炸油时间预警点,同时研究了不同煎炸油品种、不同食材对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性组分含量、羰基值均与煎炸时间呈正相关(r_(极性组分)=0.809,r_(羰基值)=0.859,P=0.000);煎炸6~11 h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均值从初始的11.85%增至20.96%,最大值为34.10%,可作为煎炸油质量不达标的时间预警点;煎炸12 h,极性组分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花生油、棕榈油、调和油、大豆油,含量分别为21.1%、24.1%、26.8%、27.8%,豆腐、裹粉鸡柳、油条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分别为17.7%、25.0%、32.2%;煎炸18 h,极性组分含量增大程度由低到高为棕榈油/调和油、大豆油、花生油,煎炸食材用油为豆腐煎炸油、裹粉鸡柳煎炸油、油条煎炸油。  相似文献   

9.
对2014—2016年北京市市售食用植物油质量进行调查,分析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问题和存在的质量隐患,提出了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保障对策和建议。即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及质量管理技术、提高和完善食用植物油标准体系、加强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和宣传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10.
《肉类研究》2005,(7):52
由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发布的《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鲜(冻)畜肉卫生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坚果食品卫生标准》、《干果食品卫生标准》等10多项强制性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1.
张洋 《中国油脂》2022,47(4):1-8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的持续走低,提高我国本土食用植物油料的供给、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梳理前人研究和官方信息,整理出2000—2019年我国传统八大食用植物油料的产量数据,并结合相关研究计算得出对应历年食用植物油本土供应量,同时建立Holt双参数线性指数平滑模型对我国本土食用植物油料和油脂的总供给进行预测,结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发展规划,进一步分析当前制约我国食用植物油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国家制定食用植物油料油脂发展规划,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餐饮业的煎炸油为研究对象,以GB 5009.229检测样品成分,以GB 7102.1《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作为判定油品质是否合格的标准,通过调研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得到煎炸用油合格率。了解当地的食用油卫生质量以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管,并给学生及当地居民提出健康卫生的消费建议,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各地市不同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植物油的质量状况。方法 在广东省各地市的餐饮单位随机抽取食用植物油样品512批次, 根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6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和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对其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为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和黄曲霉毒素B1。按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产品明示标准及质量要求, 判定是否合格。结果 总合格率为93.55%, 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的合格率均为100%, 酸价和黄曲霉毒素B1的合格率分别为99.41%和93.55%。结论 2017年广东省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植物油的总体质量水平良好, 散装食用植物油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较严重, 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4.
食用调和油是食用植物油的一种,食用植物油的质量主要由其特征指标决定。任何植物籽仁加工成的食用植物油,特征指标均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之内,超出范围就会影响它的质量。生产厂家钻了SB/T10292-1998《食用调和油》标准中未制定特征指标的空子,为了谋取暴利,使市场上食用调和油用低价植物油作主要成分,以高价植物油为调和油命名,实际上名不符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更好地根据不同煎炸时间和煎炸食材选择合适的煎炸油,并确定合理的煎炸油更换频率,以最大程度降低煎炸油的劣化程度,保持煎炸油的良好卫生质量。方法本实验采用食用油品质检测仪对常用植物油中的总极性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对影响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的几点因素进行考察研究。结果不同煎炸时间、不同煎炸食材对总极性组分含量影响不同;不同植物油品种在煎炸过程中极性组分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当已知极性组分含量初始值的油品以一定比例相互混合时,其极性组分含量初始值会发生可预期的改变。结论不同油品在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含量与煎炸时间、油品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煎炸食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煎炸数量正相关;选择合适的煎炸油需要综合考虑油品极性组分初始值、极性组分在煎炸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根据不同品种食用油极性组分含量初始值的不同,可初步判断油品是否与其声称成分相符。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4月中旬 ,对莱芜市 4 7家制作油炸食品的饭店、摊点进行了煎炸油使用情况调查。其中大中型饭店 2 0家 ,摊点 2 7家。调查内容为原料油的来源、是否用剩油、煎炸油使用时间、理化指标。饭店进货渠道一般比较正规 ,但大多未索证。摊点所用煎炸油基本为未经精练的植物油 ,有的为个人出售的礼品油 (大多数过期 ) ,有的甚至使用“地沟油”。饭店使用的煎炸油一般连续使用 2~ 3d后用来烹制其它食品。摊点的煎炸油连续使用 ,直至所用的油发黑且量很少时 ,添加新油。2 0份在饭店采集的样品合格 16份 ,不合格 4份 ,合格率 80 %。在摊点采集…  相似文献   

17.
李强  易新萍 《粮油食品科技》2010,18(4):56-57,60
为了解我国西北地区食用植物油产品质量状况,有效监管食用植物油行业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2009年对西北5个省的食用植物油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国家监督抽查,按照《食用植物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并评价分析。连续两年的国家监督抽检产品质量基本无差异,2008年和2009年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4.0%和93.8%,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酸值和过氧化值。西北地区食用植物油产品质量基本稳定,但应该加强行业日常的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加热时间及温度对食用煎炸油(大豆油、稻米油、菜籽油、棕榈油)的酸值、羰基价、TBARS值、黏度及介电常数的影响。方法将食用煎炸油在170℃或190℃条件下加热20 h,分别在2、4、6、8、10、15和20 h取样,测定食用煎炸油的酸值、羰基价、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黏度及介电常数。结果加热温度和时间影响食用煎炸油的品质。加热温度越高,油脂劣变速度越快;加热时间越长,油脂劣变程度越严重。在相同加热时间下,190℃加热油脂的酸值、羰基价、TBARS值、黏度及介电常数均比170℃的大,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油脂的酸值、羰基价、黏度、介电常数均呈上升趋势,TBARS值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不规则变化,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加热20 h后,羰基价接近国家标准限定值。结论在高温加热过程中食用煎炸油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同时产生有害物质(极性化合物、羰基、游离脂肪酸、聚合物等),影响了食用煎炸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食用植物油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不仅富含人体所需三大营养物质之一的脂肪,而且还能提供其他多种营养成分,因而与人们的饮食和健康息息相关。食用植物油的保质保量供应事关国家食品安全。食用植物油种类众多,不同食用植物油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对我国主要食用植物油和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开发现状、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以及主要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的改良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行业资讯     
卫生部公布 2 0 0 4年植物油抽检结果近一成不合格  卫生部通报 2 0 0 4年植物油国家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经对生产企业和市售的 574份植物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浸出油溶剂残留量等卫生安全指标进行抽检和检查食品标识 ,依据《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 716 -1988)、《色拉油卫生标准》 (GB1310 3- 1991)、《精炼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15197- 1994 )判定 ,结果 52 2份合格 ,抽样合格率 90 9%。根据 2 0 0 4年国家卫生监督抽检工作计划 ,卫生部组织北京、天津、吉林、山西、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