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腐败品质指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把不同来源的冷却猪肉分别托盘包装,4℃贮藏1、3、5、7、9、11天,研究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质变化的各指标中,微生物数量与pH、挥发性氨基氮(TVBN)值、尸胺、酪胺和亚精胺显著相关。其中与尸胺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996;尸胺与微生物数量、pH值和TVBN值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在第7天都有明显的增加。因此,冷却猪肉腐败变质的指标中除了常用的微生物数量、pH值和TVBN值之外,尸胺也是判断冷却猪肉腐败品质变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可以由尸胺的数量推知微生物的数量来判断冷却猪肉的腐败程度。  相似文献   

2.
杨新磊  丁武 《肉类研究》2012,26(4):8-11
生鲜猪肉经照射强度为0.45J/cm2的紫外分别照射0、20、40、60、80、100s,然后按冷却肉的要求贮藏在4℃的冰箱中,每天取样测定细菌总数、颜色及TVB-N、TBARS值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紫外处理能杀死冷却肉表面的部分微生物,降低冷却肉表面的初始菌数,减缓TVB-N、TBARS值的增大速度,对冷却肉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能提高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传统发酵肉成熟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和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添加戊糖片球菌、木糖葡萄球菌(1∶1)复合发酵剂的发酵肉与自然发酵肉成熟过程中的微生物 菌群、理化性质及质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添加发酵剂的发酵肉(实验组)与自然发酵肉 (对照组)相比,酵母菌和肠肝菌数量无显著差异,而细菌菌落总数、乳酸菌、葡萄球菌数量均有显著差异 (P<0.05);且实验组发酵肉的最终pH值、水分含量、亚硝酸盐含量等理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质构指标均优于 对照组;添加发酵剂的发酵肉在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风味品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自然发酵肉。  相似文献   

4.
将冷却猪肉用托盘、真空、气调的方式包装放置5℃条件下贮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包装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腐败特性。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品质指标变化发现,微生物和尸胺、腐胺、电导率、TVBN、pH都可以作为腐败指标反映冷却猪肉的腐败进程,影响其货架期的长短。主成分分析中的旋转因子空间成分图可以直观地确定一部分指标的相关关系,除去不相关的指标,进而进行聚类分析,树图把指标分为4大类,细菌总数与TVBN、热杀索丝菌、假单胞菌的距离分别为0.255、0.320和0.340;假单胞菌、电导率与TVBN的距离分别为0.282和0.305;腐胺与尸胺的距离为0.356,但与其他指标距离较远;pH与其他指标的距离均较远。因此,对于不同包装的冷却猪肉,细菌总数、TVBN、假单胞菌和电导率可以作为判断其腐败品质变化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变化可客观反映冷却猪肉的腐败变质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冷却肉生产企业的实际加工流水线上及销售环节中选取五个时间点进行随机取样,对冷却肉的pH、持水力(WHC)、嫩度(切断力)、鲜味(IMP含量)、新鲜度(挥发性盐基氮TVB-N、K 值)等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进行测定。并对冷却肉的感官作定性描述。实验结果表明,超市中放置第三天的冷却肉处于僵直后期,其新鲜度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级鲜猪肉标准;与僵直初期相比,嫩度变化不十分明显,但鲜味物质增加,风味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冷却肉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冷却肉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源,为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提供理论,本文对冷却肉的腐败机理、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和微生物控制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以新鲜鲍鱼为原料,应用选择培养基、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对贮藏期间的微生物、生物胺及相关理化指标(感官评价、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pH值)进行测定,研究4℃、20℃贮藏下鲍鱼品质劣变的优势菌以及危害因子生物胺的产生情况。2种贮藏温度下,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均为优势腐败菌,腐胺、尸胺含量和TVB-N值、总菌落数、假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数量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83~0.914),尸胺、腐胺可以作为鲍鱼品质评价的参考指标,4℃可以有效抑制鲍鱼的腐败进程,延长鲍鱼保质期。  相似文献   

8.
冷却肉消费的问题及其质量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生鲜肉消费趋势也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生鲜肉主导产品———冷冻肉和热鲜肉正逐渐被冷却肉所替代。冷却肉 (chilledmeat)是指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检疫制度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 ,使胴体温度 (以后腿肉中心为测量点 )在 2 4h内降为 0~ 4℃ ,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 0~ 4℃的生鲜肉 ,也有人称之为排酸肉、预冷肉。冷却肉由于始终处于低温控制下 ,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被抑制 ,一些病原菌分泌毒素的速度大大降低甚至不能分泌毒素 ,肉的安全性和卫…  相似文献   

9.
冷却肉的加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69,自引:9,他引:60  
张子平 《食品科学》2001,22(1):83-89
冷却肉(猪肉)是指宰后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的分割、包装、流通和零售等过程中,始终处于0-4℃范围内的生鲜肉(猪肉)。微生物的污染是冷却肉产品质量的重要危害,因此,我们在生产加工与流通过程中实施HACCP系统监控,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冷却肉的流通结合实际情况,目前采用加工厂内真空大包装,运输到超级市场后,制作成托盘保鲜小包装。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延长冷却肉的货架期,文中采用不同浓度茶多酚结合壳聚糖与可食性膜溶液混合制成涂膜保鲜剂,通过测定贮存过程中冷却肉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色差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等指标的变化,对冷却肉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7%茶多酚、1.0%壳聚糖涂膜保鲜冷却肉效果较好,显著优于对照组和单纯使用壳聚糖涂膜保鲜组,在0~4℃条件下能将冷却肉保鲜期延长至16 d以上。  相似文献   

11.
热鲜肉与冷却肉品质差异之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肉与肉制品中生鲜肉占比约80%,生鲜肉中热鲜肉占比约60%,而冷却肉占比不足30%。近年来研究表明,僵直前的热鲜肉更适合炖煮、炒制、涮制等传统烹饪方法,而解僵成熟后的冷却肉则更适合烘烤、烧烤等西式烹饪方法。基于热鲜肉和冷却肉各自不同的加工特性和优劣势,本文在综述热鲜肉与冷却肉品质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消费者饮食习惯、个性化消费需求和精细化烹饪方式的生鲜肉加工理论、技术、标准与管理体系,以期为生鲜肉生产“定制化”新业态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我国肉类产品市场概况及肉类产品加工技术动态,介绍了生物酶制剂对肉制品的改善特性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冷却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三种生肉的实际调研, 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冷却肉的卫生质量和食用价值大大优于热鲜肉和冻结肉, 因此应予大力推广, 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4.
M. Matsuishi    M. Igeta    S. Takeda    A. Okitani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4,69(6):S218-S220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larify by means of sensory tests whether taste, aroma, or texture is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 to people's ability to identify the animal species of meat. The meat samples used were loins of beef, pork, and lamb; chicken thigh; and aigamo (crossbreed of domestic duck and wild duck) breast. Panelists (32 to 35 persons) wearing eye masks ate cooked pieces, patties, and heated soups prepared from the meats of these 5 species with and without pinching their noses to regulate the aroma sensation, attempted to identify the species, and gave reasons for their identifications. In the test involving meat pieces and pinched noses, the percentage of panelists identifying chicken correctly was the highest, at 72%, whereas the percentages of correct identification for all other animal species were less than 50%; however, values were higher for each species in tests without nose pinching. In the tests of meat patties involving pinched noses, the percentage of correct identification for each animal species was slightly lowe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ests of meat pieces; however, the values were higher in tests without pinched noses. In the tests of soups using pinched noses, the percentage of correct identification for each animal species was lower than 30%; however, the values were higher in tests without pinched noses. These results led u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roma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animal species of meat, and texture is the 2nd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or. The contribution of taste appear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aroma and texture.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环保及美味食品的追求,我国肉类农产品的供求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及波动。欧美等国已经投入大量资源开展人造肉研究,预计未来可能将对我们国的食品及肉制品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将人造肉来替代我们传统肉类的产品,首先需要能够提供肉的美味和营养,还要给生态能源、环境等带来可持续性发展。人造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植物蛋白及其他植物性成分合成的植物人造肉,另外一种是通过动物干细胞合成的细胞人造肉。但人造肉目前仍存在较多的技术、安全以及成本等方面问题。该文对人造肉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人造肉及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肉与肉制品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张帆 《肉类研究》2009,(12):8-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禽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肉与肉制品生产已成为现代农业系统中的一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肉与肉制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们不容忽视和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肉与肉制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式腊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式腊味是我国传统的风味食品,在新的国家卫生标准冲击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从广式腊味的加工工艺、产品质量及气候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广式腊味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肉与肉制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红外技术在肉与肉制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通过探讨该技术在检测中的优缺点来促进其在食品、饲料、农业等行业中产品质量监控与成本优化等方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从肉品食用的意义出发,阐述了肉品品质高低的重要性,调查了太原市五龙口农贸市场上的生猪肉品,进行了物理学识别来判定其肉品品质,结合了硫酸铜球蛋白沉淀法、过氧化物酶测定实验及微生物毒素呈色反应来最终判定其品质,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