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获得一种可检测紫外光强度的光致变色纺织品,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以螺吡喃光致变色材料为芯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微胶囊,用微胶囊对棉织物进行丝网印花。表征了所制备微胶囊的粒径、形貌、芯材包封率及光致变色性能。采用自制变色梯度板记录微胶囊印花织物变色色差,探究了紫外光辐照条件对棉织物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和印花工艺对其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螺吡喃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729 nm,分散指数为0.34;印花织物变色色差随微胶囊质量分数、紫外光强度及照射时间的提高而增加,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4%的印花织物经30 W/m2紫外光照射100 s,变色色差可达19.02;印花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可达4~5级和4级,20次紫外-可见光循环照射后光致变色色差损失12.26%。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纺织品对人体温度的管理与监控,采用纳米铯钨粉作为光蓄热材料,温敏变色微胶囊作为显色材料,构建可见光部分吸收光热转化变色材料,开发具有光蓄热温敏变色性能的Cs0.32WO3/温变染料混色印花织物与Cs0.32WO3/温变染料双面印花织物.扫描电子显微镜与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证明温敏变色微胶囊与纳米铯钨粉染料成功在涤纶...  相似文献   

3.
为设计光致变色斜纹织物,探讨光照时间与光照循环次数对光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疲劳性的影响,测试光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灵敏性与变色回复性。结果表明: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织物的光致变色明度增大,有色色相快速降低,变色灵敏度降低;长时间暴晒会导致光致变色微胶囊凹陷、破裂,最终丧失光致变色性能。光致变色微胶囊制备及光致变色纤维纺丝时应适当加入光稳定剂或光降解抑制剂;织物在日常使用和维护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以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光变颜料价格昂贵、色谱欠缺,印花织物色牢度较差、手感僵硬等问题,系统研究了光变颜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分散染料/光变颜料同浆印花工艺,拓宽了光变颜料色谱,研制开发了可调控的多色调变色印花织物.结果表明:Mc-系列光变颜料变色效果明显,且灵敏度和耐疲劳度优良;研制的多色调光致变色印花工艺为:光变颜料质量分数为6%、分散...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胶囊技术进行纺织品的可逆变色材料加工,系通过微胶囊技术将显色体与显色剂、溶剂等物质一起包覆于囊心内,而微胶囊的囊壁起到了隔离外界环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变色材料的耐疲劳性和稳定性,进而延长了纺织品的使用寿命。概述了变色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主要有光致变色、热致变色两大类微胶囊,并对变色微胶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探讨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接枝法、染色法、印花法、纺丝法、后整理法、化学交联法在纺织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有机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优缺点及适用性。指出:用涂层法通过化学交联反应将壁壳中含有功能基团的微胶囊共价交联到棉织物上,得到的光致变色织物具有优良的结合牢度、水洗牢度、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较鲜艳的颜色。认为:微胶囊化光致变色化合物能够显著拓宽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温度刺激响应变色微胶囊变色温度区间大和变色滞后严重的问题,将带有酰胺基团的荧烷染料与十六醇均匀混合,制备了快速响应二元温感变色复配物;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高灵敏温感变色微胶囊,并通过丝网印花技术将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制备了高灵敏温感变色智能纺织品,分析了高灵敏温感变色微胶囊的表观形貌、粒径、核壳结构、热学性能和芯材负载量;研究了智能纺织品的形貌特征和变色性能。结果表明:高灵敏温感变色微胶囊的粒径为1 μm,芯材负载量约为65%,耐热稳定性较好;制备的高灵敏温感变色智能纺织品颜色鲜艳,变色区间为40~42 ℃,升温与降温过程的变色滞后小于1 ℃,变色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
为得到兼具光致变色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光致变色聚乳酸(PLA)纤维,将PLA和光致变色微胶囊通过熔体纺丝及热拉伸工艺制备出光致变色PLA纤维,并系统分析了纤维的形貌、结晶及热学性能,着重研究了光致变色微胶囊对纤维力学及可逆变色行为的影响,揭示纤维性能差异对其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致变色PLA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结晶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为2%时具有与纯PLA相当的断裂强度,为4.15 cN/dtex,且结晶度达到最大55.42%;光致变色PLA纤维的光致变色性能呈现出高灵敏度、优异褪色性及光稳定性,且变色强度随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但非线性上升,通过调整光致变色微胶囊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纤维变色功能与力学性能兼具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印染》2016,(23)
对比明胶、瓜尔豆胶、琼脂粉和非离子型缔合式增稠剂对双壳聚氨酯-壳聚糖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增稠效果,并将增稠后的微胶囊整理液用于棉织物的印花和涂层整理,观察整理后棉织物的颜色,并测定其光响应变色性能。结果表明,瓜尔豆胶对双壳聚氨酯-壳聚糖光致变色微胶囊整理液的增稠效果较好,当微胶囊/瓜尔豆胶质量比为10:1,柠檬酸质量分数为7%时,处理棉织物的印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微胶囊封装技术对相变和变色材料进行包覆,所制备的相变或变色微胶囊除了具有储热或变色功能外,还具有耐腐蚀、耐高温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从而拓展了纯相变或变色材料的使用范围。简述了相变微胶囊和变色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方法、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介绍了将相变微胶囊和变色微胶囊整理到纺织品上的方法以及整理后纺织品所具有的性能,并展望了相变微胶囊和变色微胶囊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范菲  王潮霞 《纺织学报》2015,36(2):81-0
采用原位聚合法分别制备了聚氨酯微胶囊和以聚氨酯为内壳,壳聚糖为外壳的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所制备的聚氨酯-壳聚糖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和聚氨酯微胶囊与未包覆的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相比,表现出增强对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密封性和通过双壳结构改变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所接受的光辐照强度的优势。在变色过程中,与偶氮化合物溶液相比,聚氨酯微胶囊和聚氨酯-壳聚糖微胶囊整理液使达到变色稳态的时间分别减慢了1.6 s和4.8 s。在褪色过程中,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溶液褪色达到稳态需要20 s;聚氨酯单壳光致变色微胶囊整理液的速度减缓至它的36%;而聚氨酯-壳聚糖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整理液的速度减缓至它的40%。  相似文献   

12.
光敏纤维在国际上开发成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纺织科技》2006,34(6):64-64
近日,日本研发的光致变色复合纤维,并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光敏纤维制品,如绣花丝线、针织纱、机织纱等,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光敏纤维是指在光的刺激下纤维发生颜色和导电性可逆变化的纤维,主要有光致变色和光导纤维两种。日本某公司将吸收350—400nm波长紫外线后由无色变为浅蓝色或深蓝色的螺呋喃类光敏物质包裹在微胶囊中,用于印花工艺,制成光敏变色织物。微胶囊化可以提高光敏剂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以4块涂层印花法制成的光致变色织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照射时间和不同光源下光致变色织物的变色性能,以及不同恢复时间下光致变色织物恢复原色的性能。根据试验结果确立了测试此类光致变色织物的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4.
变色材料以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色材料的优化和微胶囊技术的应用,促进变色纺织品飞速发展,形成了从纤维、纱线到织物的各种变色纺织材料。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致变色液晶易流动,难以塑形而不易与纺织品结合应用的问题,在向列相液晶中掺杂二色性染料形成宾主材料,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将其作为芯材封装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微胶囊内,得到染料掺杂型液晶微胶囊。通过偏光显微镜分析液晶在限域条件下的独特光学性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等表征微胶囊的形貌结构及热学性能,并探讨微胶囊包覆对染料掺杂型液晶的驱动电压与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染料掺杂型液晶微胶囊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为3 μm,芯材载量约为70%,驱动电压为3.6 V,远低于人体安全电压;以微胶囊为原料涂敷在导电织物上,其光学外观可在直流电源刺激下于无色态和有色态之间发生可逆转变,从而为优化电致变色液晶微胶囊器件制备工艺和提高纺织品柔性显示性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选用增稠剂PDC、粘合剂101-APF,研究热致变色染料微胶囊在真丝织物上的印花工艺,通过测试印花织物的K/S值、色度值、摩擦牢度和变色性能,得出热致变色染料在真丝织物上印花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增稠剂PDC 2%,粘合剂101-APF 12%,色浆pH为8~9,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2min。在此条件下,印花织物干摩擦牢度为4-5级,湿摩擦牢度为3级,对变色染料的变色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赵博研  赵玉珠 《纺织学报》2019,40(8):124-129
针对光致变色纺织品变色性能检测方法缺失的问题,以商品化的光致变色纺织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光致激发环境,采用手持式分光测色仪测量样品的颜色变化,研究光致变色纺织品的变色和恢复机制,建立光致变色纺织品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受光照射后样品颜色变化呈先深后浅趋势,并在照射3 min左右达到稳定;太阳光辐照度不会影响样品的变色与恢复过程,采用AM1.5滤光片,辐照度为1 000 W/m 2的标准太阳光作为激发光源照射样品5 min,并遮光恢复30 min,分别使用人眼和仪器评级测定样品的变色和恢复色差,均可有效检测光致变色纺织品的变色性能;该检测方法简单易操作,可靠性强,可标准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传统的涂层工艺,选取水性聚氨酯涂层剂将自制的热敏变色储能材料整理到织物上。对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涂覆量等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当焙烘温度为140°C,焙烘时间为3 min,涂覆量为50 g/m时,经热敏变色储能材料涂层整理后的织物变色性能和储能性能较好。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热敏变色储能微胶囊在织物上能够很好的黏附固着,保证了整理织物性能的耐久性。涂层整理后织物的DSC测试结果显示,涂层织物的储能性能良好,其起始相变温度为32.5°C,潜热值达到7.388J/g,调热值达到1137.752J/m2。  相似文献   

19.
微胶囊印花是将染料、颜料包囊后用于织物的印花,可在织物上获得一般印花所不具备的彩色微粒子的特殊印花效果。针对微胶囊染料和涂料的染色与印花的典型应用,分别介绍了微胶囊多色印花、微胶囊转移印花、微胶囊热敏变色印花和微胶囊发泡立体印花以及分散染料微胶囊化印花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胆固醇类液晶在热致变色纺织品制备中的应用,采用三羟甲基三聚氰胺为壁材,胆固醇油醇碳酸酯和胆固醇壬酸酯的混合物为芯材,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胆固醇液晶微胶囊。对制备得到液晶微胶囊的微观形貌特征、热学性能以及热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乳化速度为6 000r/min、芯壁质量比为3:2、微胶囊包覆时反应溶液pH值为4.0的条件下,制备的液晶微胶囊粒径分布在10μm左右,微胶囊具有致密的壳结构、表面光滑的球形形态,以及良好的热致变色性能;它可在34.4 ~38.0 ℃的温度区间内,依次显示红黄绿蓝紫的颜色变化;其变色温度与人体体温接近,适合用于热致变色织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