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2.
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KGM)与大豆肽混合体系复配比例、复配方式及p H对体系黏度的影响,并研究了二者混合体系的流体特性。结果表明:三种复配方式获得黏度曲线趋势一致,但通过M3制备的样品黏度略高于M1和M2;采用M3制备方式,当KGM与大豆肽比例为7∶3时,体系黏度略低于单独KGM体系,但受p H(3.0~9.0)影响比单独KGM体系小;混合体系属于假塑性流体,KGM与大豆肽比例为7∶3与10∶0相比,稠度系数K分别为35.56和35.48(Pa·sn),而流体指数n分别为0.339和0.355,均差异不显著,这表明KGM-大豆肽能够保证体系的增稠性,而又不改变其假塑性流体特性。 相似文献
3.
魔芋葡甘聚糖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魔芋葡甘聚糖具有独特的性质及多方面的保健功能,可制成各种类型的食品及相关产品。本文综合介绍了魔芋葡甘聚糖的组成、独特的理化性质、测定方法、药理作用、食用价值及其主要食品,为魔芋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魔芋葡甘聚糖为原料,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黏度测定等方法来分析β-甘露聚糖酶降解对魔芋葡甘聚糖结构和黏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后魔芋葡甘聚糖的主链骨架没有变化,但部分基团数目发生变化,魔芋葡甘聚糖颗粒变得散乱、参差,颗粒粒径、分子量、黏度均明显变小。总体而言,β-甘露聚糖酶降解对魔芋葡甘聚糖结构性质影响不大,但明显改变了其黏度,其黏度降低了95.6%。 相似文献
5.
魔芋葡甘聚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葡甘聚糖是由D-葡萄糖和D-甘露糖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多糖,主要存在于魔芋块茎中。我国是魔芋生产大国,深度开发魔芋葡甘聚糖的应用途径,将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魔芋葡甘聚糖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成膜性、胶凝性、保湿性以及降血压、降血脂等特殊的生理功效,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魔芋葡甘聚糖应用现状和提纯方法,并分别从接枝共聚、氧化、交联、酯化等方面对魔芋葡甘聚糖化学修饰研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魔芋葡甘聚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魔芋葡甘聚糖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对馒头特性的影响,为低血糖指数主食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利用质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感官评价,研究加入0.0%、0.5%、1.0%、1.5%和2.0%KGM对馒头的感官品质、微观结构、质构特性、老化特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KGM后,馒头的层状结构出现断裂,整体的面筋网状结构越来越不明显,可能是因为KGM在面筋网络形成过程中黏附在面筋蛋白表面,破坏蛋白质分子间交联。在本实验条件下发现KGM添加量在0.5%时,感官评分最高,和空白对照组(KGM添加量0.0%)相比差别不明显,表明可以在馒头当中添加0.5%KGM制作低血糖指数的馒头。因此,KGM的添加改变了馒头的感官品质、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和老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以魔芋葡甘聚糖、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构成复配体系。通过改变魔芋葡甘聚糖与玉米淀粉的复配比例,以及向体系中添加不同质量的碳酸钠,研究其对复配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葡甘聚糖/玉米淀粉复配体系属于假塑性流体,呈现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当魔芋葡甘聚糖与玉米淀粉的质量比为1∶2时,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凝胶性质最强。此外,碳酸钠含量和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凝胶强度成正相关。研究可为淀粉与亲水胶体之间的复配提供基础性资料,也为魔芋葡甘聚糖与玉米淀粉复配体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魔芋葡甘聚糖(KGM)和魔芋葡甘聚糖油酸酯(KGM酯)体外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氧化诱导试验、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对Fe~(2+)螯合能力、还原能力试验发现:KGM和KGM酯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性,酯化度越高,抗氧化能力越强;当菜籽油中KGM和酯化度最高的KGM酯1添加量为0.8%时,与空白对照相比其氧化诱导时间分别延长5.94 h和2.56 h;在KGM酯与茶多酚、V_C、TBHQ协同试验中,KGM酯也表现出一定抗氧化性;质量浓度为0.5 mg/m L时,KGM和KGM酯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1.68%和36.93%;质量浓度为2.0 mg/m L时,KGM和KGM酯1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0.31%和17.26%,对Fe~(2+)螯合率分别为17.58%和9.79%。虽然KGM酯化后其抗氧化能力稍有减弱,但仍具有抗氧化性,且与酯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因相对分子质量大,水溶液黏度高,加工效率和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为探寻高效降低KGM黏度的方法以拓宽其应用市场,本研究以珠芽魔芋粉为原料,基于单因素实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微波辅助过氧化氢氧化法(半干法工艺)制备低黏魔芋粉,并表征处理前后魔芋葡甘聚糖理化性质、结构和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700 W,过氧化氢浓度3%、液料比0.75:1 mL/g,混合均匀的反应物加热反应3 min,魔芋粉黏度由(6341.67±52.04)mPa·s降低为(53.33±5.77)mPa·s,魔芋葡甘聚糖重均分子量由347.31 kDa减小至158.26 kDa,与未处理原料相比分别降低99.16%和54.43%。采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解析氧化前后魔芋葡甘聚糖结构,发现氧化使KGM分子链断裂降解,结晶度减小,破坏微观片层结构的同时又保留了特征性基团,微波辅助过氧化氢降黏KGM的效果优于微波或过氧化氢单独处理KGM,降解产物表现出更好的脂肪结合能力与胆汁酸结合能力,进一步证实该方法可以高效、绿色、环保地制备低黏魔芋粉,为低黏KGM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酸解法制备魔芋葡低甘聚糖工艺。方法:选定时间、水料比和温度作为影响因素,以魔芋葡甘低聚糖的特性黏度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3因素3水平Box-Behnken组合试验,建立魔芋葡甘低聚糖特性黏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经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结果:最佳酸解条件为6mol/L HCl溶液与95%乙醇体积配比为3.8:96.2、反应时间50min、反应温度82℃。在此条件下特性黏度为55.613cm3/g,与理论最佳得率相近。结论:曲线回归方程与结果拟合性好,此模型合理可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
研究了以魔芋胶为原料,乙酸酐为分散剂和酰化剂,无水乙酸钠为催化剂,在中性无水条件下制备水溶性高分子魔芋葡甘聚糖醋酸酯的方法.考察了各因素对乙酰化度和分子量的影响趋势,确定了较优的工艺条件,建立了魔芋葡甘聚糖乙酰化度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模型高度显著,得到产物乙酰化度范围为0.3~1.1,具有较高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魔芋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和魔芋葡甘露低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oligosaccharide,KOGM)对小鼠抗疲劳作用及降血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5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魔芋葡甘露聚糖高剂量组(60 mg/kg)、中剂量组(30 mg/kg)、低剂量组(15 mg/kg)以及魔芋葡甘露低聚糖高(60 mg/kg)、中(30 mg/kg)、低(15 mg/kg)剂量组共7组,每组5只。通过负重游泳实验来记录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并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相关生化指标,测定魔芋葡甘露聚糖及其低聚糖的抗疲劳作用。另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110.5 mg/kg)和魔芋葡甘露聚糖及其低聚糖高、中、低剂量组,共8组,每组5只。通过口服葡萄糖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并分别测定小鼠口服葡萄糖0、30、60、120 min后的血糖值,观察魔芋葡甘露聚糖及其低聚糖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改善作用。结果:在抗疲劳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KGM和KOGM各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同时增加小鼠肝脏中的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且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在糖耐量实验中,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多糖均具有降糖效果,且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魔芋葡甘露聚糖及其低聚糖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改善糖耐量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