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益生菌微胶囊的干燥制备技术是保证益生菌在长期贮存期间稳定性的关键。为客观评价现有不同干燥技术对益生菌微胶囊的干燥效果。通过分析喷雾干燥(B1)、真空冷冻干燥(B2)、流化床干燥(B3)以及微波真空冷冻干燥(B4) 4种干燥技术在益生菌微胶囊干燥中的应用,构建益生菌微胶囊干燥技术多过程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排队理论确定了水分特性、表观特性、结构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特性及评价因子的序列等级和权重。同时引入黄金分割率法以及云发生器原理综合构建了益生菌微胶囊干燥技术云评价模型,定量评价4种干燥方式对于益生菌微胶囊的干燥效果。结果表明:4种干燥技术的综合评价云分别为:ZB1(0.4624,0.0674,0.0088)、ZB2(0.5810,0.0591,0.0106)、ZB3(0.6772,0.0595,0.0111)、ZB4(0.7635,0.0582,0.0119)。对于益生菌微胶囊的干燥性能综合排序为B4>B3>B2>B1。本研究方法与结论可为丰富及完善益生菌微胶囊干燥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益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但其易受温度、氧气、湿度、压力、胃酸和胆汁盐等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为使益生菌在加工、储藏、消化过程中保持高存活率,人们利用不同的微胶囊技术对益生菌进行包埋和保护。益生菌微胶囊技术通过创建一种物理屏障来提高益生菌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力,减少保护基质中益生菌的损伤,从而使其到达目标部位顺利释放并发挥作用。文章概述了益生菌的起源、种类及益生功效,重点总结了益生菌微胶囊常用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包括挤压法、乳化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冷却法、复凝聚法、静电纺丝、电喷雾和撞击气溶胶法,进而重点讨论了益生菌微胶囊技术在乳制品、肉制品、非乳饮料及焙烤制品等食品中的应用优势和可能性。虽然众多研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现有的问题,未来仍然需要通过扩大包埋方法、开展体内实验、建立系统性数据库等方法来满足益生菌食品的工业化生产需求,以为开发新型益生菌食品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益生菌制剂加工技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目前益生菌制剂的加工技术,包括:喷雾干燥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包埋技术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喷雾干燥技术中优化工艺参数、热应激蛋白、细胞损伤位置和机理研究,提高益生菌制品的质量;冷冻干燥技术中保护剂、冷应激蛋白对益生菌保护作用研究;包埋技术中重点介绍了微胶囊包埋技术的包囊材料、包埋方法的研究对益生菌制剂的改良。  相似文献   

4.
干燥是制备益生菌发酵剂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常用的干燥技术有冷冻干燥、喷雾干燥两种,但在干燥过程中许多因素会对菌株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根据益生菌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干燥方法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是减少菌株损伤,提高益生菌发酵剂活力的有效手段。本文从菌株自身特性、培养基成分、制备工艺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冷冻干燥及喷雾干燥制备益生菌发酵剂活性的主要因素,为选择合理的益生菌发酵剂干燥方法及减少干燥过程中对益生菌的伤害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沙棘益生菌微胶囊, 并进行耐酸性和肠溶性研究。方法 以海藻酸钠、乳清分离蛋白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为壁材, 采用微胶囊技术将沙棘益生菌发酵液进行包埋, 制备得到沙棘益生菌微胶囊。 结果 选取半乳糖增殖培养基作为益生菌的活化培养基, 半乳糖浓度为2%时,对益生菌的增殖效果最佳,不仅缩短了益生菌的延滞期, 而且提高益生菌的生长速率;经过150 min的模拟胃液处理后, 仍然具有较高的存活率, 存活率为61%;在模拟肠液处理中处理60 min之后, 益生菌就会被连续的释放出来。结论 沙棘益生菌微胶囊在胃液中具有良好耐酸性, 在肠液中具有良好的肠溶性。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摄取的兴趣,但是由于益生菌对氧、酸极为敏感,使其储存稳定性很差以及易受胃酸失活,功能活性丧失.为此,将益生菌微胶囊化十分必要.选择具有一定耐性的菌株和具有良好阻隔性能的壁材对微胶囊化很重要.目前,益生菌的微胶囊化已发展了锐孔-凝固浴、流化床包膜、熔化分散冷凝、乳化交联、相分离、喷雾干燥、吸附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摄取的兴趣,但是由于益生菌对氧、酸极为敏感,使其储存稳定性很差以及易受胃酸失活,功能活性丧失。为此,将益生菌微胶囊化十分必要。选择具有一定耐性的菌株和具有良好阻隔性能的壁材对微胶囊化很重要。目前,益生菌的微胶囊化已发展了锐孔-凝固浴,流化床包膜、熔化分散冷凝、乳化交联、相分离,喷雾干燥、吸附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比较研究了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几种制备技术对山苍子油的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效果,考察了不同制备技术对微胶囊的收率、包埋率、释放率的影响。SEM(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观测了山苍子油(LCEO)微胶囊的表面形态,IR(Infrared Spectrum)检测了上述技术对山苍子油的包埋效果,得出了喷雾干燥法对山苍子油的包合率要好于冷冻干燥法、饱和水溶液法及研磨法。研究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按照零级模型、一级模型、Higuchi模型分别对山苍子油微胶囊的释放进行拟合,获得了合适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研磨法及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更符合零级模型,饱和水溶液法与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更符合一级模型。喷雾法制备的微胶囊对山苍子油的保护效果最好,可为工业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沙棘籽油为芯材,采用CAS/MD、OSA/MD、WPI/GA/MD 3种壁材配方,通过喷雾干燥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性质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微胶囊化前后沙棘籽油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3种配方的微胶囊产品均具有较低的含水量和较高的溶解性,其中以CAS/MD为壁材制备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包埋率最高,微胶囊粒径小,表面光滑,热稳定性良好,壁厚度均一,沙棘籽油在胶囊中分布均匀,喷雾干燥制备过程未对沙棘籽油中的功能性成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紫色甘薯为原料,通过紫薯花青素的提取、纯化、制粉等技术制备高纯度花青素粉末,利用微胶囊化技术制备紫薯花青素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对影响紫薯花青素微胶囊包埋率及产率的因素如壁材的选择、壁材比、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和喷雾干燥进料速度等进行优化,研究表明,紫薯花青素微胶囊化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以β-环糊精+阿拉伯胶为壁材,壁材β-环糊精与阿拉伯胶比例为5︰3,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为190℃,喷雾干燥进料速度为40 mL/min,此条件下紫薯花青素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1.84%。  相似文献   

11.
许彬 《食品工业》2023,(4):242-246
微胶囊技术是一项实用价值高且应用广泛的新技术。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将油脂包埋形成微胶囊,不仅增强油脂对环境的抵抗能力,延长保质期,掩蔽不良风味,而且使油脂由液体转化成固体,易于包装、贮藏、运输和使用。就微胶囊技术的概念、微胶囊常用的制备方法、微胶囊在油脂中的应用、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微胶囊化的壁材、衡量微胶囊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综述,还探讨了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包埋油脂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选择正确的壁材、适宜的壁芯比及产品的制备工艺。该研究为油脂微胶囊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产品对维护肠道健康的重要性不断被揭示,但无论是加工、贮藏、运输中的物理损伤还是摄入之后胃酸、胆汁盐等的胁迫,都会导致益生菌活力损失。为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微胶囊技术对益生菌进行包埋已经成为重要议题。该研究借助CiteSpace6.1.R6、VOSviewer1.6.19和Bibliometrix等文献计量工具,对1 438篇中英文文献进行了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微胶囊化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中国发文量领先,展现了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包埋材料正在从壳聚糖与藻酸盐为主走向多元化发展,喷雾干燥技术取代冷冻干燥技术成为最常使用的微胶囊化手段。同时,各类生物活性材料的应用愈发频繁,多酚与人工酶将助力高自由度纳米封装。此外,益生菌与益生元的共封装或成为研究热点。结合关键词演变知识图谱,可以推测该领域未来研究热点,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食品通常含有对机体组织有益的活性成分,对保障机体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功能性食品中的活性成分大多都不稳定,易被降解,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包埋。喷雾干燥是用于功能性食品微胶囊化的常用方法。目前,喷雾干燥已广泛用于香料、脂类和类胡萝卜素等活性成分的包埋。从喷雾干燥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喷雾干燥在制备功能性食品微胶囊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综述,为喷雾干燥在功能性食品微胶囊化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海藻酸钠微胶囊制备的研究一直是微胶囊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海藻酸钠制成的益生菌胶囊有孔隙和裂缝,通过利用不同壁材与海藻酸钠组合形成复合海藻酸钠微胶囊,可对益生菌起到更有效的保护作用。本文概述了三类材料对海藻酸钠微胶囊复合的研究进展,包括添加益生元刺激益生菌增长,共混纳米材料来提升机械性能,利用涂层成膜材料减少外部物质进入或内部芯材渗透。总结不同包埋结构的优缺点,并对益生菌微胶囊包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复合海藻酸钠益生菌微胶囊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于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制剂,在缓解急慢性胃肠炎、治疗腹泄、改善消化,缓解乳糖不耐症、减少病原菌于肠内的定植和生长、提升免疫力、缓解神经发育障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用喷雾干燥技术进行益生菌菌体干燥并对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文回顾了益生菌喷雾干燥的基本原理,并对影响益生菌喷雾干燥的因素进行了系统而全面分析。为提升益生菌喷雾干燥的活菌率,提出了益生菌喷雾干燥工艺优化策略,以期对益生菌的喷雾干燥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鼠李糖乳杆菌在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鼠李糖乳杆菌微胶囊。研究以湿态微胶囊的包埋率为指标,考察pH、壁材浓度、转速和菌添加量对复凝聚法微胶囊制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将最优条件下的湿微胶囊进行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并在不同水分活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鼠李糖乳杆菌微胶囊的储藏稳定性。结果表明,pH 3.75、壁材浓度1.5%、转速200 r/min、菌添加量109 CFU,此条件下制备的鼠李糖乳杆菌微胶囊包埋率最高,为93.21%;复凝聚法制备的鼠李糖乳杆菌湿微胶囊干燥后,每克真空冷冻干燥微胶囊的活菌数比喷雾干燥微胶囊高1.9个对数值;储藏时水分活度越低,温度越低,鼠李糖乳杆菌微胶囊的储藏性越好;与喷雾干燥微胶囊相比,储藏时真空冷冻干燥微胶囊在高水分活度下较稳定,且在不同水分活度、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活性均高于喷雾干燥微胶囊。因此复凝聚法制备的鼠李糖乳杆菌微胶囊真空冷冻干燥后能更好的保护鼠李糖乳杆菌,延长其储藏期。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具有诸多健康作用,但由于在加工、储存以及人体消化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致其活力下降,无法顺利到达肠道发挥益生功能。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胶凝性和成膜性等特点,且来源广泛,作为微胶囊壁材具有巨大潜力。通过膳食纤维微胶囊技术可以为益生菌提供保护,提高其存活率、稳定性并实现在肠道中的控制释放。文章综述了膳食纤维壁材的来源、特性及其微胶囊化益生菌的制备方法,以及膳食纤维微胶囊在提高益生菌稳定性、控制释放和功能特性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功能递送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不同壁材组合油茶籽油微胶囊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壳聚糖、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复配组合,采取喷雾干燥法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并以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化效率及产率、微胶囊质量评价、微胶囊的形态和微胶囊氧化稳定性为评定指标,比较不同壁材组合得到的产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为组合壁材的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冲调性和氧化稳定性,较高的微胶囊化效率及理想的颗粒形态和粒径,是适宜喷雾干燥制备油茶耔油微胶囊产品的理想壁材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19.
番茄红素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以明胶和蔗糖等多种配方作为壁材,喷雾干燥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大大提高了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微胶囊化过程中番茄红素的保留率微胶囊化效率较好的番茄红素产品皆为橙红色粉末,其水溶性、流动性和稳定性均佳。  相似文献   

20.
脂类及脂溶性物质的微及囊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对脂类及脂溶性物质微胶囊的功能与制备方法做了综合论述,并指出,喷雾干燥法是目前最广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