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2栋分别配置有横向和竖向通风系统的平房仓,在相同的条件下运用膜分离式制氮设备进行气调杀虫与储藏作业,研究对比安装有竖向通风系统的和安装有横向通风系统的小麦仓房杀虫效果、浓度上升速率、单位能耗、气体分布均匀性等情况。实验证明安装有横向通风系统的仓房杀虫效果优于竖向系统仓,浓度上升速率为竖向系统仓的1.7倍,单位能耗比竖向系统仓低21%。气体分布均匀性和竖向系统仓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选择两栋分别配置有横向和竖向通风系统以及温湿水一体化多参数粮情测控系统的平房仓,分别存放早籼稻和小麦,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通风作业。研究装有竖向通风系统的小麦仓和安装有横向通风系统的稻谷仓在不同单位通风量、相同降温范围内的通风水分损失、能耗和通风后水分均匀性情况。试验证明装有横向通风系统的稻谷平房仓,单位通风量为装有竖向通风系统的小麦平房仓的0.8倍、降温幅度为小麦平房仓的1.19倍时,降低每度粮温的通风单位水分损耗仅为小麦平房仓的0.283倍,即单位水分损耗降低了71.7%,单位通风能耗、通风后的水分均匀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利用加湿器对高大平房仓即将出库的小麦进行调质通风试验。调制后,小麦平均水分增加了0.4%,由于调质通风过程中水分会通过不同渠道散失,粮食实际增量要少于加水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正确评价平房仓横向通风的性能及应用效果,借助通风模拟装置,通过变频器调整风机的风速,测定大豆粮堆在不同通风、送风方式下的静压值,结果表明:大豆粮堆的单位粮层阻力使用二次函数拟合最为精确,幂函数次之;当通风方式(横向或竖向)一致时,吸出式通风的单位粮层阻力大于压入式;当送风方式(吸出或压入)一致时,横向通风和竖向通风的单位粮层阻力相近,由此可知大豆粮堆通风具有各向同性的特性。大豆粮堆的通风均匀度与粮面表观风速和粮层厚度呈现正相关,竖向通风的均匀性与横向通风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平房仓稻谷调质通风实仓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调质通风保水机组进行稻谷调质通风实仓试验,取得了整仓增水1%,1t稻谷增水1个百分点耗能2.04kW.h的效果。试验表明,采用保水机组对低温粮进行调质通风作业,能取得较好效果和显著效益;对稻谷进行调质,水分可进入糙米中,而不是停留在稻壳上;调质通风采用适当结露可有效提高调质效益。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水雾发生器装置对低水分小麦进行调质通风,采用压入式和吸出式相结合的通风方式,改善了小麦调质过程中水分增加的均匀性,改善了小麦的加工品质,给小麦储藏企业和小麦加工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通风模拟装置上,通过变频器调整风机的风速,对稻谷堆进行横向与竖向、吸出与压入的通风条件下的静压值测定。研究表明:稻谷的单位粮层阻力使用二次函数拟合最为精确;当通风方式一致时,吸出式送风的单位粮层阻力大于压入式;当送风方式一致时,竖向通风的单位粮层阻力大于横向通风,说明稻谷粮堆具有各向异性;综合考虑时,横向吸出的单位粮层阻力大于竖向压入。稻谷粮堆的通风均匀度与粮面表观风速和粮层厚度呈正相关,竖向通风条件下的均匀性大于横向通风。  相似文献   

8.
利用180 t模拟试验仓测试了横向、下行吸出式、上行压入式竖向通风的玉米粮堆的粮层阻力。结果表明:在0.021~0.06 m~3/(s·m~2)的单位面积通风量之间,横向通风单位粮层阻力为9.74~28.95 Pa/m,两者关系模型为Y=528x1.032 2(R2=0.998 2),或,Y=-954.15x2+561.78x-1.648(R2=0.999 2)。在0.004 5~0.089 5 m3/(s·m~2)的单位面积通风量之间,下行吸出式竖向通风单位粮层阻力为4.0~85.0 Pa/m;上行压入式竖向通风单位粮层阻力为3.8~70 Pa/m,两者关系模型与横向相近,但系数远大于横向。比较发现:横向通风玉米单位粮层阻力最小,比竖向通风小一倍左右,表明由玉米粮粒组成的多孔介质堆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下行吸出式竖向通风的粮层阻力稍大于上行压入式的粮层阻力;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储粮通风理论,储粮通风系统工程设计和建设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风是实现安全储粮、保证粮食品质的主要措施。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方法对大型平房仓小麦的横向通风、压入和吸出式竖向通风阻力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通风方式下粮堆的阻力的分析发现,粮层阻力与风量成正比,风量越大,粮层阻力越大;通风方式不同,单位粮层阻力也不相同,小麦下行通风的单位粮层阻力最大,上行通风次之,横向通风最小。通过对小麦粮种各向异性阻力的分析,为以后不同粮种机械通风系统的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在储藏稻谷的高大平房仓中设计安装的横向通风装置,以及在粮堆中预埋插入式毕托管,全面测试了横向通风系统的风速、风量、压力分布和系统各部分阻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储藏稻谷的高大平房仓中应用横向通风系统,粮堆的单位粮层阻力小于目前所采用的竖向通风系统;在实用单位通风量时,横向通风系统总阻力不大于1 000 Pa;同时横向通风还具有风量分配均匀、粮堆通风均匀性好的突出特点。充分证明了横向通风系统可应用于储藏稻谷的高大平房仓,具有良好的降温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司朝兵  王娣 《染整技术》2022,(2):21-24,28
介绍了纺织业厂房常用的通风方式,分析了通风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通风系统的改造方案及节能通风措施,为纺织业厂房通风系统节能环保运行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风是维持房式仓内粮堆温度和水分在安全储藏范围内的重要手段,与储粮安全和仓储企业的效益息息相关。为了解决传统圭字型通风网络的进风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推进速度较慢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圭字型加垂直立管的新型通风网络,以缩短空气或熏蒸气体在粮堆内的行进路径和时间,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其通风效果进行模拟预测,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此种通风网络的降温速率和均匀性均较好,明显减小了进风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流动阻力,立管位置处的冷锋面在通风第二天就可穿过5.5 m高的粮面,且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圭字型通风网络相比,通风能耗降低16%左右,此结果为房式仓储粮最优通风网络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孔介质流动和热湿耦合传递理论,推导得到了浅圆仓的粮堆内部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水分守恒方程,通过数值求解法解决仓储粮堆的自然对流、热量传递和水分传递之间的问题。采用Fortran编程的方法,针对浅圆仓的十字型通风道、环型通风道、组合型(十字型加环型)通风道的通风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型通风道相比其它两种通风道仓内气流分布更加均匀,降温保水效果最好,更有利于粮食的安全储存和节能降耗。为浅圆仓通风道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国内外服装通风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服装局部通风测量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在稳态法的基础上,基于质量守恒定律,选用N2做为示踪气体进行服装通风值的测量。装置能同时测量服装前胸、后背、左臂以及右臂四个部位的局部通风值,还可以根据测量的服装局部通风数值计算服装整体通风值。采用强制通风的方法对系统有效性进行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利用该装置测量了多种日常上装以及功能服装(狩猎装,消防服,狩猎马甲)的通风值。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孔介质流动和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仓储储粮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流动及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预测分析了双侧通风的大跨度平房仓在不同粮堆温度梯度方向、不同竖向通风方式的4种工况下粮堆内部温度和水分变化规律。同时探究了吊顶粮仓与未吊顶粮仓在4种通风工况下的降温保水效果。结果表明:粮仓未吊顶时,上行通风方式的降温保水效果优于下行通风;对于吊顶粮仓,上行通风与下行通风降温保水效果相差不大;粮面顶部的空气区域对降温通风时粮堆的温度变化、水分变化影响较大,对粮仓进行吊顶,具有更好的降温保水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CFD技术对高大平房仓的机械通风降温过程进行了动态数值仿真。通过对U型、E型、土型和主型四种风道系统的通风降温过程进行模拟,比较了各自的通风死区及其变化趋势,指出了引起能量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各系统的优缺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CFD技术开展新型风道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高大平房仓散装大豆出仓前,利用高湿空气,优化通风参数,采用大功率离心风机进行下行吸出式通风试验,均衡了粮温,减少了水分损耗,改善了大豆品质,且能耗低、费用少,取得了较好的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热环境中人体躯干与头部都是大量出汗的部位,且头部的热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的热感,因此通风降温服的设计应兼顾这两大区域进行针对性的降温。为探究热环境中头部联合躯干降温方式的效果,制作了管道通风背心与通风帽,并进行了躯干降温和躯干联合头部降温的对比试验。在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40%的人工气候室内,8位男性受试者完成了2次运动试验,试验中记录受试者的生理响应与主观感觉评价。结果显示:在总通风量恒定(9 L/s)的情况下,躯干与头部联合降温可显著降低额头部位的皮肤温度,对促进头部散热有积极作用;增加头部降温有助于降低受试者运动过程中的热感、湿感与不舒适感,特别是能显著缓解整体热感,但对湿感和不舒适感无统计学上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夏季室外高温日晒环境下作业人员的热舒适性,对人体、服装与环境之间传热过程进行分析,以此作为针对性降温方式的理论基础建立了通风服装在室外高温日晒环境下的传热模型,并采用真人实验的方法验证了该传热模型;分析了送风后衣下空间空气参数及人体主观反映的改变。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人体得热量与失热量误差仅为9.1%,人体表面温度在10 min左右趋于稳定;给衣下空间送入处理后的冷空气时,衣下空间内空气温湿度均比未通风时低,强迫对流的存在大大地提高了体表汗液蒸发速率,人体主观热感觉与皮肤湿润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