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电子烟雾化温度影响因素和雾化温度范围,按照CORESTA推荐电子烟抽吸模式,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可注油和预注油雾化器进行雾化温度测定,采用非导电型热电偶对一次性连体烟雾化器进行雾化温度测定。结果表明:(1)对于丙二醇、甘油和1,3-丁二醇三种溶剂,使用混合溶剂时的电子烟雾化温度高于使用单一溶剂时的雾化温度;(2)电子烟雾化温度与加热丝阻值呈负相关,与工作电压呈正相关;(3)阻值相同的可注油雾化器,单根发热丝的雾化温度高于双根发热丝的雾化温度;(4)对于结构相同的一次性连体烟雾化器,气流通道直径与雾化温度呈负相关;且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一次性连体烟雾化器的雾化温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客观评价影响电子烟烟碱释放量的因素,采用电子烟综合测试平台研究电子烟抽吸参数、电池功率、雾化剂配比等条件对电子烟气溶胶中烟碱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抽吸曲线、抽吸持续时间和抽吸容量是影响电子烟气溶胶烟碱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抽吸频率对电子烟气溶胶烟碱释放量影响的程度较小;2)在导油棉正常导油条件下,电子烟烟碱释放量随电子烟电池功率的增大而增加;3)对于雾化剂为丙二醇和丙三醇的电子烟,丙二醇的含量越高电子烟烟碱释放量越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电子烟烟气成分的逐口释放行为和探索雾化机理,以两种不同雾化方式(电阻丝雾化和超声波雾化)的电子烟为研究对象,利用转盘型吸烟机进行前15口的烟气逐口抽吸与滤片捕集,考察两种电子烟的气溶胶捕集量、烟碱释放量、1,2-丙二醇释放量及所占比例、丙三醇释放量及所占比例、甲醛释放量及所占比例随抽吸口数序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随抽吸口数序号的增加,电阻丝雾化电子烟各考察指标的稳定性好于超声波雾化电子烟。(2)受超声波振荡和雾化片加热的双重作用,超声波雾化电子烟气溶胶捕集量、1,2-丙二醇释放量、丙三醇释放量、烟碱释放量随抽吸口数序号的增大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平稳的趋势。(3)超声波雾化电子烟在开始抽吸时出现1,2-丙二醇所占比例偏高和丙三醇所占比例偏低的现象。(4)由于超声波雾化电子烟雾化片温度低于电阻丝的加热温度,所以超声波雾化电子烟甲醛释放量和甲醛所占比例小于电阻丝雾化电子烟,其中甲醛所占比例约为电阻丝雾化电子烟的1/5。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加热丝材质和雾化温度对电子烟气溶胶主要成分释放量的影响。利用电子烟综合测试平台,以组装了静态初始阻值相同的Ti、Ni200和SS316加热丝电子烟为研究对象,考察在180℃-300℃雾化温度范围内电子烟气溶胶中烟碱、丙二醇、丙三醇的释放量变化。结果表明:1) 三种加热丝动态实时阻值与工作温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2)同一雾化温度下,静态初始阻值相同的Ti、Ni200和SS316加热丝雾化烟碱、丙二醇和丙三醇的效率,Ni200最大,Ti次之,SS316最小;3)电子烟气溶胶中烟碱、丙二醇和丙三醇释放量均随三种加热丝雾化温度的上升呈现增加趋势,烟碱释放量在220 - 240 ℃之间快速增加,之后增幅不大;4)随着雾化温度升高到260 ℃,丙二醇和丙三醇的相对释放量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丙三醇的释放量高于丙二醇释放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出一种采集烟油型电子烟实验参数的新方法。  方法  基于相似原理设计搭建电子烟扩尺实验台,采用由丙二醇(PG)和丙三醇(VG)组成的不同配比的烟油进行相似实验研究。根据各物理量间的相似准则关系,模型实验数据可换算得到原型电子烟的数据。  结果  (1)在相同加热功率及抽吸模式条件下,纯VG的电加热丝温升速率高于纯PG,加热丝温升速率随VG含量增大而增大。(2)雾化芯中加热丝的温升速率最高,加热丝与导油棉交界处的温升速率次之,棉中心位置最慢。(3)在三口连续抽吸实验中,每口抽吸过程中各温度测点的初始及最高温度会随抽吸口数呈整体抬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烟油的溶剂组成对电子烟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采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分别测试了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丙三醇、1,2,4-丁三醇、PEG200、PEG400等常见醇类溶剂在相同雾化条件下的烟雾颗粒粒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烟油中1,2-丙二醇和丙三醇的配比对电子烟雾化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醇类溶剂的羟基数目小于3时,溶剂雾化气溶胶粒径分布曲线是单峰,颗粒数浓度峰值在0.02~0.05 μm范围内,且正丁醇>正丙醇≥乙醇;1,4-丁二醇 > 1,2-丙二醇 > 乙二醇。2)丙三醇和1,2,4-丁三醇雾化气溶胶粒径分布曲线呈双峰分布;分别位于0.02~0.05 μm和0.1~1 μm范围。3) PEG200、PEG400雾化气溶胶粒径分布曲线呈双峰分布,分别位于0.05~0.1 μm和0.1~1 μm范围内。4)碳链长度相同时,羟基数目从1增加到3,雾化气溶胶大颗粒数增多。5)随着烟油中1,2-丙二醇比例降低(丙三醇比例增加),雾化气溶胶的大颗粒有增多趋势,雾化气溶胶的每口粒子数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张璟  王康  谭健  罗诚浩  黄龙 《烟草科技》2023,56(1):66-73
为探讨针式中心加热卷烟抽吸过程中烟碱和雾化剂在烟丝中的径向变化规律, 通过自主设计的烟丝分层剥离装置, 对抽吸前后的烟丝进行分层, 研究了1, 2-丙二醇、丙三醇和烟碱在烟丝各层中的浓度分布、释放效率及逐口抽吸情况, 并建立化合物含量(质量分数)与径向距离之间的线性方程。结果表明:①抽吸后烟丝中烟碱和雾化剂的含量由内层到外层逐渐递增。②烟碱和雾化剂在烟丝中的加热释放效率为1, 2-丙二醇>烟碱>丙三醇, 与其沸点具有明显的相关性。③抽吸时1, 2-丙二醇主要释放来源为中层和外层烟丝, 丙三醇和烟碱的主要释放来源为内层烟丝。④抽吸后烟碱和雾化剂在烟丝中的径向分布与径向距离和物质沸点显著相关, 其中, 丙三醇受径向距离影响最为明显。⑤适当减小烟支直径, 可减少烟丝用量, 同时保持烟气浓度和生理满足感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利用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黄芪籽油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并用气相色谱(GC)分析了黄芪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影响黄芪籽油出油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提取条件为:石油醚为提取剂,液料比为10 mL/g,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120 W,黄芪籽油出油率为14.82%。黄芪籽油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油酸(19.76%)、亚油酸(44.30%)、亚麻酸(16.24%)、顺-10-十五烯酸(6.81%)、顺-10-十七烯酸(3.16%)、花生酸(1.9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1.49%。本研究为黄芪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背景和目的  电热雾化器的工作性能是关系电子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电热功率、导油绳的毛细作用都会对导油绳内的温度梯度、液体浓度梯度、烟油的汽化速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烟气品质, 因此研究导油绳内的传热传质、场分布以及烟油汽化量的变化规律对电子烟雾化器的设计与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建立电热丝与导油绳的传热模型、烟油在导油绳内的输运模型以及烟油达到相变点后的汽化模型, 通过实验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  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 导油绳内径向最大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随加热时间近似成二次函数关系; 液体汽化量与加热时间近似成线性关系且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增加; 干烧时间点随加热功率和扩散系数的增大分别成指数和对数关系递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气溶胶加热卷烟的成分和释放物特性,以2种气溶胶加热卷烟为对象,分析测试了芯基材和烟液中主要成分及其气溶胶释放行为。结果表明:(1)仅在芯基材中检出烟碱,其质量分数在11.04~20.21 mg/g之间;(2)同品牌产品的芯基材和烟液中雾化剂1,2-丙二醇和丙三醇的质量分数和比例不同,烟液中雾化剂的质量分数高于芯基材;(3)样品A的消费形式接近电子烟,每10口气溶胶中烟碱的释放量随抽吸口数增加而下降,1,2-丙二醇、丙三醇的释放量在30口左右达到最大;样品B的消费形式接近电加热卷烟,气溶胶中烟碱和水分的释放量与电加热卷烟相当,雾化剂释放量显著提高;(4)总体而言,单位体积气溶胶中,样品A和B的气溶胶中烟碱的释放量低于中心加热型电加热卷烟iQOS,高于外周加热型电加热卷烟glo,而1,2-丙二醇和丙三醇的释放量均显著高于电加热卷烟,表明气溶胶加热卷烟或可弥补电加热卷烟烟雾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模拟电子烟气溶胶中小分子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分析了电子烟烟液的主要组成,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法考察了丙二醇和丙三醇在空气气氛下的主要裂解产物,探讨了裂解温度及含水率对丙二醇和丙三醇裂解形成小分子羰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10种电子烟烟液中丙二醇、丙三醇和水的总量占烟液质量的86.5%~93.2%,含水率占烟液质量的10%以下。(2)随裂解温度升高,丙二醇和丙三醇裂解形成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醛和丙酮的产率逐渐增加;而随含水率的增加,丙二醇和丙三醇裂解形成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醛和丙酮的产率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溶剂萃取—气质联用法和顶空—气质联用法(HS-GC/MS)对电加热雾化型电子烟烟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在标准抽吸条件下(ISO),重点对电子烟的雾化效率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电子烟烟油中溶剂(1,2-丙二醇和丙三醇)和烟碱的含量较高,其余成分为满足抽吸需要所调配的香精和烟草提取物;(2)烟油中1,2-丙二醇的含量为588.5mg/g,丙三醇为290.2mg/g,烟碱为10.4mg/g;(3)在标准抽吸条件下,电子烟烟油的平均雾化效率为11.99%,平均每口的雾化效率为0.30%。静态顶空法的前处理过程简便,在定性分析时比较有优势,但会发生热裂解,产生一些小分子量的醛、酮类化合物,故在定量分析中使用溶剂提取—气质联用法更合适。  相似文献   

13.
超声辅助提取黑莓籽油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黑莓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黑莓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剂、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功率对黑莓籽油得率的影响,确定了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剂为石油醚(30~60℃),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10 min,料液比1∶10,在该工艺条件下黑莓籽油的得率为17.06%。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是亚油酸(76.00%)、亚麻酸(15.48%)、棕榈酸(5.81%)和硬脂酸(2.70%)。  相似文献   

14.
《印染》2015,(13)
以熔喷聚丙烯无纺布(MBPP)为基材,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化学接枝改性制备了LMA-g-MBPP吸油材料。利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分析,得到优化的制备工艺条件:单体(LMA)质量分数4%,引发剂(BPO)质量分数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20 min。制备的LMA-g-MBPP吸油材料,最大接枝率为11.6%,最大饱和吸附率为12.0 g/g,最大保油率为9.3 g/g。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八角金盘籽油并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和响应面(RSM)分析法,对八角金盘籽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GC)分析了八角金盘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对八角金盘油的提取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八角金盘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48℃、超声时间30. 00 min、超声功率200 W和液料比9. 6 mL/g,八角金盘籽油的出油率为35. 55%。八角金盘籽油共检测到15种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油酸(87. 02%)、亚油酸(7.00%)、顺-10-十五烯酸(3. 0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为97. 86%。本研究为八角金盘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一、皮棉加湿工艺概述皮棉加湿成套设备主要由热风炉(含供热风机)、雾化器(含水泵)、加湿塔、皮清机毛刷供热风机等组成,加湿塔安装在棉花加工生产线上皮棉清理机和集棉机之间,外部空气在热风炉供热风机的作用下,被吹送到热风炉内经热交换变成热空气;热空气进入雾化器内,在雾化水的喷淋下,转化成需要的热湿气流;热湿气流通过保温连接管道送到皮棉加湿塔进口,与皮棉清理机输送过来的皮棉混合,皮棉由热湿气流带动,经加湿塔出口至集棉机与热湿气流分离,落入皮棉滑道进入打包机压缩成包。由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法建立快速检测电子烟雾化液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方法并进行优化,与国家标准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ATP荧光检测仪的最优检测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30s,ATP检出限为2.36×10~(-12) mol/L,RSD为3.5%~8.2%,加标回收率为97%~108%;(2)滤膜过滤富集检测可实现低活菌数样品的检测,混合纤维素酯滤膜的富集检测效果优于聚碳酸酯滤膜和醋酸纤维滤膜,富集后检测ATP生物荧光的相对光度值与富集前活菌总数具有良好的对数线性相关关系(r~20.96);(3)采用ATP检测方法估算的活菌总数结果与平板计数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电子烟雾化液的卫生情况评价结果一致。ATP生物发光检测方法可快速计算电子烟雾化液菌落总数,对于电子烟安全卫生风险评估具有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仁油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枇杷仁油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提取条件为:石油醚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5(g∶m L),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180 W,枇杷仁油提取率为12.8%。枇杷仁油的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72.7%,特别是亚油酸的质量分数高达58.8%,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研究了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溶剂种类、料液比对野生桃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野生桃种仁油的影响次序为:溶剂种类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最佳工艺条件参数是:提取剂为正己烷,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15 min,料液比1∶11,野生桃种仁油的提取率为45.97%。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野生桃种仁油的油脂组成主要是油酸(65.21%)、亚油酸(19.08%)、棕榈酸(11.06%)、硬脂酸(3.39%)。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法提取西瓜籽油的最佳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西瓜籽油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西瓜籽油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提取条件为:石油醚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2(g∶mL),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150 W,西瓜籽油提取率为50.8%,西瓜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93.1%,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74.8%,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