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红枣为原料,经浸提处理得到以透光率为9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的大枣清汁,在0.09MPa真空度条件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5%,馏分用乙醚萃取后,利用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测定。结果表明,馏分中含有71种化合物,在已知的39种中,有7种酯类物质,17种有机酸,6种烷类物质,2种醛类物质,4种醇类物质,2种烯类物质和一种酚类物质。在酯类物质当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戊酸甲酯  相似文献   

2.
鸭梨果实挥发性物质和氨基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鸭梨大果(单果重220~225g)和小果(单果重160~165g)为原料,经破碎、压榨得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的鸭梨原汁。在0.09MPa真空度条件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5%,馏分用乙醚萃取后利用GC/MS/DC联用仪测定挥发性成份。结果表明,该馏分中含有22种化合物,经解析并与标准图谱对照,初步鉴定出21种化合物,其中有5种酯类物质、7种烷类物质、5种烯类物质、3种醇类物质、1种酚类物质。在酯类物质当中以丁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含量较高。在鸭梨果实中共检测出游离氨基酸13种,大果游离氨基酸含量为80.46(mg/100g),小果为60.57(mg/100g),平均游离氨基酸含量70.52(mg/100g)。鸭梨游离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巴梨和长十郎梨,低于新世纪梨。  相似文献   

3.
以3种硬肉型葡萄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货架期间硬度、可溶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挥发性物质,研究1-MCP对硬肉型葡萄货架期间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抑制红提葡萄果实硬度的下降,提高金手指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减缓红提、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波动,在贮藏前期可使3种硬肉型葡萄维持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而后期作用效果不明显,可显著提高红提的维生素C含量。3种硬肉型葡萄成熟果实中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酯类、醛类和醇类。1-MCP处理组红提、夏黑葡萄果实的醇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以及总数大部分高于CK组,主要挥发性物质波动小,整体风味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选用两种酿酒酵母进行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发酵试验,酒精发酵过程中对发酵液的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均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均大于葡萄汁总酸含量;葡萄汁和发酵液中共检测出68种香气物质。相比于葡萄汁,酵母LA-DE和LA-PE发酵时发酵液中醇类、酯类、酸类、萜烯类和酚类物质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而醛类物质逐渐减少;其中酯类物质含量增加显著,发酵结束时分别为22.79 mg/L和14.57 mg/L。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在前3 d变化较为明显,两种酵母发酵液在第1天、第3天、第9天香气物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苹果白兰地不同馏分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蒸馏段的苹果白兰地中共鉴别出48种香气物质,包括27种酯类、7种醇类、7种有机酸类、还有少量醛、酮和烯萜类化合物。其中,酯类中的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正己酸乙酯和苯甲酸乙酯,醇类中的正己醇、异戊醇和苯乙醇是不同馏分中重要的香气成分。在蒸馏过程中,苹果白兰地不同馏分的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不断发生变化,酯类和醇类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聚类分析表明:在蒸馏初始阶段香气物质种类最丰富,但含量低;尾蒸馏段香气物质种类少且含量低;而中间蒸馏段的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都较为接近。苹果白兰地不同馏分中风味物质的迁出规律为优化蒸馏工艺、提高产品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配制酒品质最佳的苦荞品种。方法:考察以3种不同苦荞浸泡出的酒(A、B、C)中的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含量,抗氧化特性,色差以及透光率,探究不同品种苦荞对酒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苦荞B的总黄酮、总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为最佳。色差值表明总黄酮、总酚含量与酒样颜色有一定的显著相关性。浸泡40 d的B1样品中共有49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为79.488%,其中酯类16种(相对含量为49.916%),是主要挥发性物质。结论:品种对酒品质影响很大,酒中总黄酮、总酚含量与酒样颜色有一定的显著相关性,浸泡苦荞酒宜选择黑苦荞B。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涉县产无核黑枣为原料,对黑枣果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酒精度、总酸、蛋白质、脂肪、VC、多酚等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黑枣果酒香气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黑枣果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蛋白质、脂肪、VC的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变化而降低,而酒精度、总酸的含量却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在发酵初期多酚含量略有增加,随后缓慢下降并保持稳定的水平。黑枣果酒香气成分中鉴定出匹配度较高的18种化合物,包括烷烃类物质9种、酯类物质8种和1种羟胺物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4种处理方式慕萨莱思的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差异,并对其进行QDA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冷浓缩处理组的慕萨莱思中总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pH、澄清度及生物活性指标均显著高于热浓缩慕萨莱思组;4种酒样中酯类物质种类最多,高达65种,为主要呈香物质。冷浓缩慕萨莱思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的48.77%,热浓缩慕萨莱思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略低于冷浓慕萨莱思,为36.95%。QDA统计结果表明:冷浓缩慕萨莱思色泽鲜亮均一、口感柔滑、酸甜适口,具有明显的花果香味,且余香、余味时间长,其感官评价最高,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9.
构建含有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opene β-cyclase,LYC-B)基因LYC-B中801 bp和301 bp两段保守序列的RNA干扰植物表达载体,农杆菌果实注射法遗传转化紫色番茄果实,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聚合酶链式反应及LYC-B基因表达量鉴定获得转基因植株,并对转基因植株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及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扰LYC-B基因后番茄果实中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其他类。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中总挥发性物质种类增加了6 种:醛类3 种、酮类2 种、酯类1 种;醇类个数不变;其他类减少1 种。醛类物质相对含量不变,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酮类、酯类和其他类相对含量增加。特征挥发性物质反-2-庚烯醛、6-甲基-5-庚烯-2-酮、水杨酸甲酯和2-异丁基噻唑等的相对含量增加。番茄红素的含量增加了16.78%,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和总酸等含量增加,β-胡萝卜素和总糖含量变化显著。干扰LYC-B基因不仅影响了番茄果实的挥发性物质,还增加了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总酸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9):181-187
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为试材,采用不同剂型及其组合的3种二氧化硫缓释保鲜剂,在0~-1℃下进行贮藏,利用固相微萃取以及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联用技术(GC-MS)对经3种不同剂型及其组合保鲜剂处理的无核白葡萄进行挥发性物质分析比较,以及对其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果柄耐拉力、硬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5 kg包装的无核白葡萄,放入CT2号保鲜剂5小包+CT5号保鲜剂1小包效果最好。在贮藏60 d后,无核白葡萄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由醛类、醇类、酯类物质组成,对照组果实醛类、醇类、酯类相对含量高于其他保鲜剂处理组,T2处理醛类物质高于其他处理组,可溶性固形物为17.64%,总酸为0.80%,果柄耐拉力为2.59 N,硬度为2.79 N,SO_2对挥发性物质影响相对较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