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结合全球倡导的营养导向型农业和功能性食品的内容,首次提出"功能性小麦品种"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性成分,可调节人体有益代谢,能给人体健康带来某种益处或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同时可以作为日常食物的口感正常、无毒副作用的小麦品种类型";结合疫情警示和我国进入后工业时代后,人们需求必将由"吃得饱"、"吃...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小麦种植品种、面积及分布区域,2022年采集十二个省份新收获小麦样品1 377份,进行理化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小麦籽粒粗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值分别为13.1%和29.6%,面筋指数平均值为69。面团流变学参数中,吸水量均值63.2m L,稳定时间均值6.7 min;拉伸曲线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均值分别为75 cm2、140 mm和398 EU。所有样品进行面条和馒头加工品质评价、强筋品种和湿面筋含量≤25%的样品分别进行面包和蛋糕加工品质评价,面条、馒头、面包和蛋糕评分均值分别是79分、75分、73分和69分。1.7%的样品符合GB/T 17892—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的要求,1.3%的样品符合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的要求。44.9%、31.4%和2.8%的样品分别符合GB/T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品质分类、优质小麦和优质强筋小麦的要求。56.0%和3.0%的样品分别符合LS/T 3109—2017《中国好粮油小麦》品质分类和强筋硬麦的要求。这些结果表明我国小麦食品加工品质整体一般,蒸煮食...  相似文献   

3.
特殊颜色谷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特殊类型品种,因兼具功能性、营养性和观赏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高端农产品创制的热点方向。这些天然色素不仅可以增添食品色泽,还具有抗氧化、抗癌、提高视力等特殊功能。围绕特殊颜色谷物中花青素、麦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等三种重要色素,介绍其生物合成、主要功能和相关作物品种,进而聚焦重要粮食作物小麦,介绍最新培育审定的两种色素类功能性小麦“山农蓝麦1号”和“山农101”(山农黄酮麦1号)。为特殊颜色农作物研究和品种创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小麦品质状况,基于小麦品种及种植区域,采集了2020年收获的小麦1 971份,进行了品质指标检测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小麦对各优质小麦标准的符合度,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的粗蛋白含量、面筋含量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分别为14.3%和33.1%,而面筋质量稍差,面筋指数平均值为68;粉质稳定时间平均值7.1 min,最大拉伸阻力与拉伸能量整体水平一般,平均值分别为355 EU和70 cm2。小麦粉食品品质方面,本年度面条整体水平较好,平均值81分,馒头和面包加工品质总体水平不高,食品感官评分平均值均为74分,达到80分以上的样品分别为30.5%和43.3%;蛋糕加工品质较差,达到80分以上的样品占比仅14.3%。符合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占比7.7%,符合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占比0.007%,符合GB/T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的样品占比36.5%,其中符合该标准中优质小麦要求的样品占比28.3%,符合优质强筋小麦样品占比6.6%,符合LS/T3109-2017《中国好粮油小麦》标准的样品占比78.4%,其中符合强筋硬麦的占比6.8%。  相似文献   

5.
自从国家粮食行业标准LS/T 3109—2017《中国好粮油小麦》发布实施以来,优质小麦又多了一个新的评价标准,该标准主要特点是增加了“品种一致性”和“食品评分值”检测指标作为优质小麦的定等指标。按照《中国好粮油小麦》标准要求,分别对山东省2018年度81份和2019年度83份新收获小麦样品进行品质指标检验,通过对检验数据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两年内新收获小麦品种一致性达标率增长了近6倍,优质品率增长了近8倍。随着标准实施时间的延长,其在优质小麦种植方面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以205 份中国冬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植酸含量做聚类分析并解析其关联位点。结果表明,两个环境群体植酸含量平均值为4.99 g/kg和3.31 g/kg,变幅分别为17.90 g/kg和10.20 g/kg,变异范围较大。聚类分析将群体材料聚为6类,类间植酸含量差异均显著。推广品种或骨干亲本中,B54、B40、B86和B126植酸含量最低,可做为低植酸小麦育种中重要的亲本。高代品系B131、B141、B181和B149植酸含量最低,结合优异农艺性状,有望选出低值酸含量功能性小麦新品种。共检测到36个与小麦籽粒植酸含量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关联位点(P<0.001),分布在2B、3A、3B、3D、6A和6B染色体上,单个关联位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5.73%~9.69%;鉴定出了低值酸含量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如Tdurum_contig35799_208-G、Excalibur_c96134_152-C和Tdurum_contig43538_1687-A等对低植酸含量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7.
综述运动营养市场发展趋势和前景,以及肽在运动营养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功能作用,主要包括提供运动所需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EAA)、缓解疲劳、促进肌肉损伤修复、促进脂肪代谢、提升运动表现能力等。重点阐述大豆肽、小麦肽和胶原肽的分子量分布、必需氨基酸组成和在运动表现中的功能作用,以期为运动营养类产品的应用开发提供一定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选取5个花生品种,主要研究了花生酱的风味物质,采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y,GC-MS)进行风味物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测出的风味物质中,品种“白沙”总数为62种、品种“罗汉”为55种、品种“开农80”为46种、品种“传统”为46种、品种“鲁花8”为44种,该5个品种的花生主要风味物质为醇类、醛类、烃类、吡嗪类。其中品种“白沙”花生酱的风味物质种类较多,但吡嗪类物质较少,坚果香气很弱;其他四个品种花生酱的吡嗪类物质含量较高,但“鲁花8”花生酱中检测出较高含量的乙酸,从而产生尖酸味、香气较差。因此,该5个花生品种中风味物质最优的品种为“开农80”、“罗汉”和“传统”,也是最适宜加工成花生酱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方稻区近10年籼稻品种品质分析,明确当前我国籼稻品种品质的现状特征,为今后籼稻优质育种和品质提升做支撑。分析南方稻区2011—2020年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2 701份早籼、中籼和晚籼稻样品品质指标数据,按品种熟期和区域实验分组将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划分8小类,以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为评价依据,比较分析籼稻品种近10年优质达标率与稻米品质指标发展趋势。得出以下结论:(1)近10年我国籼稻品种品质呈稳定上升趋势,尤其2017年后晚籼稻品质提升最为显著。晚籼组中华南感光晚籼组与晚籼中迟熟组品质优于晚籼早熟组,中籼组中长江中下游中籼稻组品质优于长江上游中籼稻组,早籼组中华南早籼稻组品质较优且近年来稳定提升。(2)品质指标中垩白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近10年表现稳定上升,胶稠度与糙米率近10年保持较高达标率,整精米率与透明度的一等达标率年度间变幅较大且无明显提升趋势。因此,品质指标中需加强籼稻整精米率与透明度年度间稳定性的研究。品种类型中,中籼稻品种品质提升是未来我国籼稻整体品质提升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分析国际大粮商的发展趋势及掌控模式,对于培育本土跨国粮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国际大粮商呈现“经营范围多元化、主体类型多样化、新粮商异军突起”等三大发展趋势;掌控模式也不断调整完善,既掌控前端粮源,又掌控后端食品;既掌控关键节点,又掌控产业链条;掌控既立足现在,又引领未来。我国本土粮商国际化道路总体尚处在初级阶段,应充分吸取国际大粮商的成功发展经验,提高自身掌控力,服务国内粮食保供稳市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2018~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2018~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进行汇总, 分析监督抽检整体完成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结果 2018~2019年共抽检样品8092655批次, 不合格率2.3%。抽检样品共覆盖35个食品类别, 2018年仅涉及34个食品类别, 2019年增加了食盐这个类别的抽检。检出不合格率较高的食品类别有蔬菜制品、餐饮食品、方便食品等, 这3个食品类别在2018、2019两年不合格率基本高于5.0%(除2019年方便食品为4.2%)。结论 2018~2019年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抽检过程中发现在问题主要为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指标不合格问题、微生物污染问题等, 这3个问题类别样品占不合格样品总和的70.0%以上, 但问题分布情况稳定。  相似文献   

12.
隐性饥饿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近些年来积极应对,国民隐性饥饿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文章总结了隐性饥饿问题的概念内涵、世界各国隐性饥饿现状、中国应对隐性饥饿的重要举措和成就、目前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应对策略建议,旨在更好地促进全民营养健康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浅析当前中国对食品生产监管的举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概述了自2013年食品监管机构改革以来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涵盖了现行的2015~2016年新颁布实施的食品生产监管新举措,包括食品生产许可、日常监督检查、风险分级管理和追溯体系建立。重点对各类监管手段在食品生产监管中如何发挥具体作用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了只有全面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才能提高全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这一理念,以期给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更多的信息及借鉴,为公众解读和普及国家现行食品生产监管大政方针,为全社会共同参与捍卫食品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质量安全是我国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总结借鉴发达国家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对构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管理机构、法律法规、质量认证、包装标识、追溯制度、市场准入、质量安全标准和监测检验八个方面对德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英国在食品监督检查方面有着许多良好的方法值得国内的学习和借鉴,本文通过介绍英国食品监督检查手段和分析实例数据,总结其监督检查实践经验,从而提出适合中国食品监管的合理建议。首先,简述了英国食品安全现行法律法规、相兲食品监管部门,以及食品监管部门的权职划分,详述了主要监管手段干预(特别是检查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基于风险的干预分级和干预频率。然后对英联邦地区近年的实例数据迚行了搜集和分析,其中包括:2016~2017各类干预工作执行的数量情况;2014~2017 3个年度检查和采样检验数量的变化情况;2014~20173个年度食品监管部门为各地区食品企业配备的检查员数量情况。同时,分析了检查和采样检验数量之间的兲系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最后,基于英国食品监督检查良好实践,结合国内食品监管具体情况总结了经验,幵提出了迚一步优化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 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 汇总2016~2017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2016年1月~2017年12月,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累计发布75期关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 共计38389批次样品, 合格率98.82%。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质量指标不达标、微生物污染、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农药兽药、污染物问题、非食用物质和生物毒素的检出。合格率均相对较低的前5个食品大类为特殊膳食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糖、水果制品和糕点。结论 2016~2017年的食品抽检合格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说明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的全面开展, 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食品分类系统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内外主要食品分类系统,指出我国现有食品分类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完善我国食品分类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庆市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方法 用SAS 9.4软件对重庆市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抽样区域、抽样场所、食品亚类和不合格项目进行分析.用R4.0.2软件绘制重庆市区县的不合格率地图.结果 本次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共2495个批次,其中合格样品为2420个批次,不合格样品75...  相似文献   

19.
唐军  颜才植  陈伦超 《食品科学》2015,36(17):310-315
西方发达国家食品检测机构的管理呈现出主体多元化、职责分工明晰化、强调政府宏观监管的特点,而机构运行凸现法制化,注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公平性和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对于我国食品检测机构的管理和运行具有借鉴意义,针对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多头监管、标准缺漏、检测技术和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笔者建议全面推进机构改革,探索建立适合国情的食品检测机构;完善食品检测体系,强调机构设置和运行的实效性;完善食品检测法律和标准,确保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相似文献   

20.
2016~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整体情况。方法 对2016~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进行汇总, 分析各季度监督抽检完成情况及抽检发现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结果 2016~2017年全国共完成3863983批次食品样品的监督抽检, 其中检验项目合格的样品3773847批次, 总体合格率为97.7%, 检出不合格样品90136批次。监督抽检样品涉及33个食品类别, 其中粮、油、肉、蛋、乳、食用农产品等大宗食品的合格率普遍较高, 婴幼儿配方食品合格率为99.4%, 但淀粉及淀粉制品、蔬菜制品、餐饮食品和酒类的合格率偏低。抽检发现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污染, 且微生物污染问题在每年的第3季度更为严重。结论 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