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有了巨大发展,但是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这课程的重复设置,较为陈旧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模式,不能体系现代职业技能等问题。基于现代职业标准,重新对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进行设计,优化科目课程设置,加强质量教学,构建基于职业标准的现代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金威 《辽宁丝绸》2024,(1):115-117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介绍》与相关专业建筑室内设计《教学标准》,结合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究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项目课程化策略,研究课程设置“共平台与特色课”相结合,项目设置遵循“项目牵引,梯度布局,多专业联动”的课程与项目设置范式。  相似文献   

3.
艺术设计专业相比较其他社科类专业,是一种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在基础课程开设与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例如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以及教学模式方法的不同,会导致二者之间的课程衔接出现相关问题。通过对传统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比较,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模式,正确理解艺术设计教学中美术基础课程与专业课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更好的提升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张蒙 《西部皮革》2023,(15):50-52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现代高职院校教育重点关注的内容。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涵盖了设计基础课程、服装设计历史、艺术与设计、设计实践、时尚管理等内容,属于高等高职院校重要专业和学科。随着服装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过程融入思政教育、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创新能够拓展和扩充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助推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和德育教育的渗透融合。  相似文献   

5.
<正>食品类专业当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国家推行"1+X"的背景下,高职类食品院校应依托行业产教联盟,深化课程和教学资源改革,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培养大国工匠。本文从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过程3方面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改革方向,为食品类专业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当前背景下高职食品类专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  相似文献   

6.
《纺织复合材料》课程是为拓展轻化工程学生专业知识面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中依据轻化工程专业知识,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特点,提出教学内容应适应专业课程配套;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化教学手段,加大与学生之间互动,形象化该课程的各方面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知识理解,使课程与学生专业课程内容结合紧密,拓展专业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设置课程考核多元化,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成衣设计课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成衣设计课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因而,对高职成衣设计课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一、现阶段成衣设计课教学存在的不足1.课程设置欠合理高职院校的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四部分组成,专业课占总课时量的30.7%。成衣设计课的课时为72学时,仅占到专业课的10%左右,还包含了男装设计、女装设计、童装设计、礼服设计、职业装设计、运动服设计六个板块。作为重头戏,成衣设计课在课程设置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很多院校为了拓宽就业面,在课程设置上打擦边球,设计专业课程也担负了工程专业课的一些内容。平铺式课程分配的缺点是:缺乏侧重点,设计专业与工程专业无明显的区别,基础课与专业课  相似文献   

8.
李晓丹 《辽宁丝绸》2023,(1):101-1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生命力,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情怀、民族底蕴、民族造物精神是高职服装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宝贵资源。根据服装专业特性,将课程划分为理论类、设计类、工艺类三类,依据课程类型特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以利用,探索高职服装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大力推行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服装专业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在设计和制作服装领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在专业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具备社会责任感。基于此,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以期提高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为具体案例,分析技能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论证技能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在当代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密切关系,提出艺术设计教程改革的方向应实现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建立多种课程形态相结合、相统一的课程体系,以期更好地激励学生,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职生成绩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对某高职学院的成绩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高职学生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相关趋势,并结合数据挖掘结果,对成绩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该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程类成绩略高于基础课程类成绩,基础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专业课成绩取得“优秀”是很困难的,因此应加强基础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2.
CAFTA前沿地区商务英语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凌 《广西轻工业》2009,25(12):163-164
在按照国内通行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设置课程基础上,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区的广西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考虑根据自贸区经贸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东道国语言知识、技能课程以及相关知识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整合资源,建设具有CAFTA地区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  相似文献   

13.
从服装专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现状入手,以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发展及专业课程设置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其意义,从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现实出发,结合国家鼓励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与高职教育综合协同发展,实行产教融合,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产业又快又好地向数字经济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两者在管理上有着非常强的独立性,缺乏联系与协调,导致在专业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等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混淆与重复,使中高职衔接难以顺利实现,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通过分析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实现专业不同类型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提出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思政目标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和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广西轻工业》2018,(1):163-164
项目化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设置教学项目组织教学的方法。《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工艺与检测专业的实践性专业课程,本文主要探讨项目化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改革,阐述项目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对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设计教育界纷纷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尝试性的改革和调整,并且部分技能性课程收到了较好的改革成效.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则要依各自的专业特色、课程设置、课程配比以及培养目标侧重点的不同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设计教育认证(DAC)规范和标准为背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为基础,由被动式教学转变为主动式应用型教学.在专业课程优化改革过程中,借助认证标准可提升专业课程的教育质量,有效提高专业学科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正烹饪工艺和营养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在传统的授课中,对知识的理论性太过重视,而忽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教育逐渐把学生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锻炼,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也增加了时间和内容。如何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课的水平,提高其知识的实际的运用能力,加强对其专业课程的技能性的讲授,对烹饪工艺和营养专业的教学成果有很大的影响。烹饪专业和营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实践课程教学意识淡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仅靠教材  相似文献   

19.
“现代纺纱技术”是高职院校纺织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纺纱技术”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开发以综合技能为核心,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融于教学实践,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项目化教学课程。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贯穿不足,不能充分适应行业市场变化,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虚拟现实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丰富的实践项目,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从而实现教学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