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使毛用活性染料上染棉织物,以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为单体,采用紫外光接枝技术,将亲水性单体光接枝到棉织物上,可以有效提高棉织物的染色性能,改性后棉织物K/S值从3.8增至20.5,且色牢度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棉织物的环保阻燃,以乙烯膦酸(VPA)作为单体,合成聚乙烯基膦酸(PVPA),并与多乙烯多胺(PEPA)构建阻燃体系,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法在棉织物表面制备阻燃涂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测定仪、锥型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联用技术等分析了涂层阻燃棉织物的表面形貌和阻燃性能,探究了气相和凝聚相阻燃机制,并测定了阻燃处理后棉织物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采用LBL法制备PVPA/PEPA涂层阻燃整理棉织物,当整理层数达到12时,阻燃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29.8%,垂直燃烧试样离开火焰后自熄,并经10次标准洗涤后,LOI值为27.1%,相较于纯棉织物,阻燃棉织物的热释放量和总热释放量分别降低了16.8%和19.7%。通过形成磷酸化结构改善了炭保护层的稳定性,阻隔了气体及热量的传递,增强了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同时赋予棉织物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高效无卤阻燃棉织物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棉织物的阻燃效果与耐久性,以磷酸二氢铵(NH4H2PO4)和尿素为原料,经磷酸化改性制备无卤耐久阻燃棉织物。通过研究原料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阻燃棉织物接枝率与白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脱水葡萄糖单元(AGU)、NH4H2PO4与尿素的量比为1∶2.5∶15,反应温度为130 ℃,反应时间为90 min。测试了阻燃棉织物的阻燃性能与耐水洗性能及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阻燃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由原棉织物的18%提高到50.9%,达到不燃级别;经800 ℃热分解,残炭量上升到40.0%左右,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经30次标准洗涤测试后,LOI值仍可达到28.5%,表现出较好的耐洗涤性;该法实现了棉织物的高效耐久阻燃。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UV)接枝的方法对棉织物进行接枝改性,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有机元素分析仪和热重分析(TGA)对接枝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单体浓度、光引发剂浓度、光照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和有机元素分析证明AM接枝到棉织物上。接枝率随着接枝单体浓度和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随着引发剂二苯甲酮(BP)的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AM浓度为20wt%,BP浓度为3wt%,接枝反应40min,接枝率达到24.05%。接枝改性的棉织物,亲水性得到提高,接枝棉织物的亲水性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刘殷  任学宏 《纺织学报》2013,34(2):129-135
 以过硫酸钠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酰胺在棉织物上的接枝共聚反应及其抗菌效果。实验分别测定轧烘焙工艺(DPC)和浸渍工艺对棉织物含氯量的影响。轧烘焙工艺最佳工艺条件:引发剂和单位浓度分别为30g/L和90g/L;轧余率76%;反应时间3min;焙烘温度和时间分别是150℃和1.5min。最佳工艺含氯量为0.52%。浸渍工艺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分别为30g/L和50g/L,反应时间为180min,含氯量可达1.11%。利用红外、SEM等对接枝织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自由基引发下,棉织物可有效地接枝共聚甲基丙烯酰胺。抗菌结果表明含氯量为0.52%的改性棉织物抗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酰胺为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UV)接枝法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表面进行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单体浓度、光引发剂用量、UV能量、UV波长、红外(IR)预处理等对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单体接枝到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上,发生了接枝反应;上染率随单体浓度增加而升高,超过30%后有下降趋势;在光引发剂的用量3%和UV能量0.26 J/cm2时,上染率最高;UV波长对上染率的影响与光引发剂的紫外光吸收性有关;IR预处理对上染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温敏纺织品作为智能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响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调节自身的性能,在调温调湿、抗浸储水、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如何将温敏聚合物高效温和地接枝到纺织品上是温敏纺织品制备过程中的难题。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普适性强的接枝方法,采用氨基硅油整理法在织物表面引入高活性的反应基团氨基,再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接枝温敏高分子链。经由氨基硅油整理的棉织物柔顺性提高,水洗稳定性良好,红外和接触角等实验结果均证明温敏性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被成功接枝聚合到织物表面,且接枝率高达41.2%。所得织物具有良好的温敏性能,可通过改变温度实现织物表面亲/疏水性的可逆转变。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磷酸酯(DMMEP)为功能单体,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分析了功能单体、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得到优化的整理工艺条件:DMMEP浓度0.16 mol/L,CuBr浓度1.5 mmol/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在该条件下测得棉织物极限氧指数达到25.3%,电镜照片显示燃烧炭渣表面产生了大量胀破的泡状突起,红外ATR吸收光谱验证棉织物通过ATRP技术成功接枝了DMMEP,X-射线衍射曲线证实棉纤维的晶型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蒋琦  刘云  朱平 《纺织学报》2023,44(2):222-229
针对棉织物极易燃烧且不防紫外线,以及现有应用最广泛的卤系阻燃剂面临诸多限制等问题,采用茶多酚(TP)、苯基膦酸(PPOA)和硫酸铁(Fe(SO4)3),制备了茶多酚铁苯基膦酸络合物(TP-Fe-PPOA),采用浸渍烘燥法制备了阻燃棉织物,研究了其阻燃、防紫外线、拉伸以及透气性。结果表明:TP-Fe-PPOA能均匀附着在棉织物上,且TP-Fe和PPOA之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TP-Fe-PPOA整理棉织物可实现离火自熄,其损毁长度仅为6.7 cm,极限氧指数从17.6%提升至24.7%;TP-Fe-PPOA整理棉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较纯棉织物降低了11.8%,意味着火灾放热强度降低,燃烧反馈给织物的热量越少,减缓了火焰的传播;其防紫外线性能也大幅度提升,紫外线防护系数从纯棉织物的7.47±0.19提升至37.85±2.34,接近防晒产品的要求,在实现阻燃和防紫外线功能的同时,保留了较好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较好的丝素/ 丙烯酰胺/丙烯酸类吸水复合材料,在传统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吸水复合材料中引入丝素蛋白,借助于紫外光活化作用,通过光引发剂结合丝素蛋白中酪氨酸上酚羟基、丝氨酸中醇羟基的H元素,使丝素上产生活性自由基,与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单体进行接枝共聚。以冻干法制备了丝素/丙烯酰胺/丙烯酸复合材料。通过测定丝素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结构特征、热性能和表面形态结构,分析不同条件下制得的丝素复合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差异,评价复合材料吸水保水性和重复吸水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光辐照下,丝素可与丙烯酰胺、丙烯酸接枝共聚,使丝素蛋白分子质量增加;其结构中乙烯基特征峰消 失,热稳定性提高,具有优良吸水保水性和重复吸水性。  相似文献   

11.
无甲醛耐久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平  王炳  王仑  张建波 《纺织学报》2005,26(6):112-114
制备了一种磷系无甲醛阻燃整理剂,研究了阻燃剂的合成条件,红外分析确认了阻燃剂的结构,研究了阻燃剂应用于棉织物的整理工艺。该阻燃剂与多元羧酸及酸性催化剂构成阻燃整理体系,整理后得到无甲醛耐久阻燃棉织物。对整理织物差热分析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可大大降低棉织物的热裂解温度,应用时不需要特殊工艺和设备,阻燃效果具有耐久性,可满足多领域对纺织品的阻燃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方寅春  陈吕鑫  李俊伟 《纺织学报》2022,43(11):113-118
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同时具有阻燃和超疏水功能,以生物基的壳聚糖(CS)和植酸(PA),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上构建阻燃涂层,并采用含氟的超疏水整理剂处理涤/棉混纺织物。测定了织物的阻燃和超疏水性能及热稳定性;并观察了阻燃处理前后织物及其垂直燃烧后残炭的外观形貌。结果表明:经CS/PA阻燃处理后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值)可以达到30.6%,经超疏水处理会使其LOI值有所降低,但静态接触角可以达到150°以上,可获得阻燃超疏水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水洗耐久性;织物经阻燃超疏水处理,有利于提高其高温稳定性和促进其成炭,CS/PA阻燃涂层可发挥膨胀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多数磷氮阻燃剂不耐氯的特性,以亚磷酸二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甲醇钠、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分2步合成了磷氮耐氯阻燃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阻燃剂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的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后的亚麻织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和耐久性以及耐氯性测试。结果表明:经合成的耐氯阻燃剂整理后的亚麻织物炭长达5.8 cm,整理后亚麻织物经过20 mg/L 的有效氯溶液浸泡1 h后炭长还可保持9 cm;阻燃亚麻织物经12 次水洗后,仍能达到国家B2标准,证明成功合成了含磷氮的耐氯耐久阻燃整理剂。  相似文献   

14.
纯棉织物CP阻燃整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游离甲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交联剂对纯棉织物进行CP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优阻燃整理工艺为CP阻燃剂用量350g/L,交联剂用量70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2min经优化工艺阻燃整理后的纯棉织物经50次洗涤后,损毁长度为7.5cm,续燃时间为1.5s,阴燃时间为0S,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棉织物用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复合阻燃剂进行阻燃整理和工艺参数的分析,确定了棉织物耐久性阻燃整理的最佳工艺为:阻燃剂质量浓度200 g/L,助剂质量浓度15 g/L,浸渍温度80℃,浸渍时间3h.经整理的织物水洗15次后,阻燃性能达到GB 20286 - 2006标准中的阻燃1级.  相似文献   

16.
为赋予涤纶/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采用生物质植酸和尿素合成植酸铵盐,通过轧—烘—焙工艺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合成阻燃剂植酸铵盐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热释放性能、阻燃性能及其阻燃机制。结果表明: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较好,极限氧指数升高至25.6%,在垂直燃烧测试中能够自熄,炭长降低为12 cm,满足GB/T 17591—2006《阻燃织物》中B1级阻燃性能的要求;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提高,热释放能力降低;植酸铵盐主要通过膨胀型阻燃机制提高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7.
涤纶燃烧因出现熔滴现象而甚少被用于阻燃防护服,文章采用自制阻燃剂对涤纶和毛织物进行阻燃处理,阻燃效果较好,并探讨了毛/涤混纺织物的阻燃性及断裂强度。结果表明:自制的氮磷复合阻燃剂对涤纶的阻燃级别可达B2阻燃级别,极限氧指数可达28.4%;对毛织物的阻燃效果可达到B1阻燃级别,极限氧指数可达34.7%;阻燃涤纶织物的断裂强力明显高于阻燃毛织物;阻燃毛/涤混纺织物极限氧指数均能达到难燃材料级别,当涤纶含量高于50%时,混纺织物断裂强力高于芳纶等织物。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的环保阻燃,以聚乙烯亚胺(PEI)和植酸(PA)为原料,基于层层自组装(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构建PEI/PA阻燃涂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和垂直燃烧测试仪等对整理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上成功构建PEI/PA阻燃涂层;与未整理的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经过PEI/PA涂层整理后的涤/棉混纺织物LOI值可达32.3%,损毁长度降至98 mm,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都为0 s,无熔滴产生,且对织物的断裂强度和白度影响较小;涤/棉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能得到提高,形成稳定的炭层;经20次洗涤其LOI值大于26%,表现出较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涤棉织物耐久性阻燃整理工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缪毓镇 《印染》2003,29(2):18-19
涤棉织物耐久性阻燃整理难度远比纯棉及纯涤纶织物困难。为生产符合英国BS标准的涤棉混纺家具布,对阻燃整理剂进行筛选。采用纯棉耐久阻燃整理剂FK—103与涤纶耐久阻燃整理剂FK—106混合使用,再通过树脂整理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得到客户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