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了提取食用菜籽蛋白的新工艺,提出了菜籽蛋白的应用途径,经检测产品不含硫甙,并且植酸含量低,色浅味谈。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不同萃取水相、菜籽品种及菜籽加工方法对蛋白质萃取率的影响。介绍了几种具有较高蛋白质得率的菜籽分离蛋白制取工艺,并对降低分离蛋白产品植酸含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种酶对菜籽蛋白进行分步水解制备菜籽多肽。以菜籽蛋白为原料,在水解温度、水解时间、pH值和酶添加量四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菜籽蛋白水解条件。结果表明,一次水解最优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55.5 ℃、水解时间90 min、反应pH 10.5、加酶量10 400 U/g,该条件下水解度为31.64%。使用复合风味蛋白酶进行二次水解,水解120 min时可有效脱除苦味,水解度达到38%以上。提高了菜籽多肽的提取率,得到了脱苦效果好的菜籽多肽。  相似文献   

4.
菜籽浓缩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菜籽饼粕营养价值高,资源丰富,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其中的菜籽蛋白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主要介绍了菜籽蛋白的营养价值,菜籽浓缩蛋白资源利用的限制因素以及菜籽浓缩蛋白的制备方法,以期为菜籽浓缩蛋白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菜籽分离蛋白及菜籽蛋白肽的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菜籽分离蛋白和菜籽蛋白肽的功能特性进行比较,它们均对热稳定,其中菜籽蛋白肽的溶解性比菜籽分离蛋白有显著地提高,菜籽蛋白肽的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均比菜籽分离蛋白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消除菜籽蛋白中酚污染的技术途径,采用菜籽蛋白沉淀率和菜籽蛋白-酚分配系数为指标,考察了菜籽蛋白与酚共存体系的固-液相平衡关系,并基于相行为特征提出了菜籽蛋白提取工艺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下,酚酸和单宁均可与菜籽蛋白发生共沉淀作用,且浓度越高该作用越显著;在p H 4环境下,菜籽蛋白不仅溶解度最低,而且与单宁或菜籽多酚的结合作用最弱;而在溶液中添加1%的Na Cl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菜籽蛋白和酚的分离效果。在菜籽蛋白的富集或提取工艺中,溶剂用量(液固比)、p H以及盐添加量都可对菜籽蛋白和酚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对这些参数的优化将有利于提高菜籽蛋白提取的选择性并降低酚的混杂。  相似文献   

7.
富硒菜籽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重点研究了富硒菜籽分离蛋白制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及产品色泽的改进,同时测定了富硒菜籽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8.
双液相萃取菜籽粕蛋白提取工艺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宁油七号双液相萃取菜籽粕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参数条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就菜籽分离蛋白提取过程的有关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在一定的pH值下,温度是影响菜籽蛋白萃取率的最显著因素。在保证良好搅拌的条件下,菜籽蛋白萃取过程表现为速率控制过程,水粕比对蛋白萃取率影响不大,而萃取时间对菜籽蛋白萃取率有显著影响。宁油七号双液相萃取粕蛋白质的最佳萃取工艺参数,宜选取温度40℃,水粕比15,时间60min,pH=12。在该条件下菜籽蛋白的萃取率为71.5%,植酸萃取率为33.6%。  相似文献   

9.
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Alcalase蛋白酶对油菜籽进行水相酶解法制取油脂和蛋白。对传统水剂法制油及水相酶解法提油工艺所得菜籽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工艺过程对菜籽蛋白的功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低度改性,所得菜籽蛋白溶解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菜籽蛋白等电区域。同时具有更好的起泡性、乳化性、持水性、吸油性,但泡沫稳定性和黏度比传统水剂法有所降低。这些功能特性的变化使之更有利于用做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10.
中性蛋白酶限制性水解对高温菜籽粕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性蛋白酶限制性水解菜籽蛋白的功能性质。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水解能显著改善高温菜籽粕蛋白的各种功能性质,限制性水解菜籽蛋白的溶解性随水解度的增加而增加,DH=10的限制性水解菜籽蛋白在pH7.0时溶解度达57.11%;DH=2的限制性水解菜籽蛋白乳化性最好,其在测定的pH范围内乳化性均较菜籽蛋白提高40%以上;DH=4的限制性水解菜籽蛋白起泡性最佳,可达162.5%;DH=2的限制性水解菜籽蛋白吸油性与吸水性均最好,且分别较原菜籽粕蛋白提高了2.6倍与1.9倍。  相似文献   

11.
郭英 《食品科技》2022,(2):279-282
利用菜籽蛋白和黄原胶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备菜籽蛋白-黄原胶复合物,评价了菜籽蛋白-黄原胶复合物制备乳状液的乳化性能、Zeta电位、粒径和分层指数以及过氧化值.研究结果表明,与菜籽蛋白制备乳状液相比,菜籽蛋白-黄原胶复合物制备乳状液的乳化性能显著增加.并且,菜籽蛋白-黄原胶复合物能够增加乳状液的负电荷,降低乳状液的粒径值.美...  相似文献   

12.
采用湿热法对菜籽蛋白进行了糖基化修饰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菜籽蛋白的质量浓度为8 mg/m L,蛋白质与葡聚糖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60℃和6 h的条件下菜籽蛋白的接枝度可达46.0。对改性后的菜籽蛋白功能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糖基化修饰可显著改善菜籽蛋白的功能性质,与原样菜籽蛋白相比,其溶解性和起泡性分别提高了2.7和1倍,而乳化性活性,乳化稳定性则分别提高了45.6%和24.9%。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菜籽饼粕脱除硫甙、植酸以及酚的各种方法,并对菜籽浓缩蛋白的制取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菜籽蛋白是从菜籽油加工副产物菜籽饼粕中分离出来的高价值成分,具有平衡的氨基酸组成、潜在的功能特性和优于其它大多数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可能是一种能够被人类食用的其他动物性蛋白质的替代品。本文详细概述了菜籽蛋白生产和分离技术,包括菜籽蛋白的提取、沉淀、超滤和浓缩,重点介绍了菜籽蛋白的营养功效,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抗血栓活性、抗氧化活性和降胆固醇活性,对菜籽蛋白在肉类类似物、食品包装、胶凝剂和乳化剂中的开发应用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目的是为菜籽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制取高蛋白菜籽产品,如菜籽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的某些可行的制取工艺。含有60~65%蛋白质的菜籽浓缩蛋白可以采用水萃取出非蛋白质成份的方法制得,例如,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和硫代萄葡糖甙等,含有90~95%蛋白质的菜籽分离蛋白可以采用稀碱液萃取出蛋白质,而后从萃取液中沉淀出蛋白质的方法制得。菜籽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与大豆蛋白相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此外,菜籽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也表现出很理想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6.
以脱脂菜籽粕为原料,用超声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菜籽蛋白。通过分别添加碱性纤维素酶、碱性果胶酶及糖化酶对菜籽粕进行酶解处理,有利于菜籽细胞内蛋白的提取,可有效提高菜籽蛋白的纯度(菜籽蛋白提取率达85.6%以上,菜籽蛋白纯度达91.7%)。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菜籽蛋白的提取和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菜籽蛋白的组成与结构、营养价值及提取和纯化的研究进展,阐述食用菜籽蛋白开发的可行性,以期引起人们对菜籽蛋白开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菜籽蛋白水溶液在中空纤维超滤膜膜管中的超滤行为,探讨了菜籽蛋白对超滤膜的污染机理,设计安装了反冲装置,摸索出了可在线控制膜污染的最佳反冲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菜籽蛋白水溶液的超滤浓缩速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当超滤时间接近15min时,膜面上会形成凝胶层“二次膜”;对工作中的超滤膜每隔15min就用0.2MPa的压差反冲20s,可使透水速率恢复94%以上。  相似文献   

19.
将菜籽油用无水琥珀酸进行各种程度的酰化作用变为乙酰化菜籽蛋白浓缩液和丁二酰化菜籽蛋白浓缩液。在本实验中,赖氨酸的8—氨基酸的5%~82%乙酰化菜籽蛋白浓缩液,以及5%~56%的丁二酰化菜籽蛋白浓缩液受酰化作用。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溶解度,乳化力,比粘度由干酰化作用而得以改善。丁二酰基比乙酰基的导入效果大。将丁二酰化菜籽蛋白浓缩液的营养与无修饰菜籽蛋白浓缩液和菜籽粉末相比较,在丁二酰化菜籽蛋白浓缩液中赖氨酸的营养成分的有效性和净电面率减少,菜籽蛋白质浓缩液中的氮消化率也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20.
菜籽分离蛋白分子质量分布及酶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脱脂"双低"油菜籽为原料,利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取菜籽分离蛋白;用SDS-PAGE凝胶电泳研究菜籽蛋白的分子质量的组成;以水解度和氮回收率为考察指标,用响应面分析法拟合了Alcalase 2.4L酶解菜籽蛋白成菜籽肽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了酶解菜籽分离蛋白的工艺参数。SDS-PAGE凝胶电泳研究表明利用碱溶解酸沉淀提取的菜籽分离蛋白主要是2S清蛋白。响应面分析法研究的试验结果表明,酶的使用量、pH、酶解温度、酶的使用量与pH的交互作用对Alcalase 2.4L酶解菜籽蛋白的水解度和氮回收率的影响均显著(P0.05)。通过求解菜籽肽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的逆矩阵方程,可得Alcalase 2.4L水解菜籽分离蛋白的最佳条件为:酶的使用量0.05 Au/g,pH 9.0,酶解温度54℃;在此酶解条件下,菜籽分离蛋白浓度为5%时,水解5 h,所得的水解度和氮回收率分别为35.12%及52.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