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发菜藻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对野生发菜藻粉和液体培养发菜藻粉进行化学组成的测定,用不同剂量的发菜藻粉(200、400 mg/kg mb)对小鼠进行灌胃,检测小鼠的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因子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质量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质量浓度、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质量浓度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质量浓度以及免疫器官中免疫因子的表达量、肠道内容物的水分质量分数、pH值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并评价发菜藻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的影响。结果:液体培养发菜藻粉营养价值更高,液体培养发菜藻粉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调节效果更为明显,提高了小鼠的器官指数,增加血清中IFN-γ、TNF-α及肠液中SIgA的质量浓度;明显上调脾脏内IFN-γ、TNF-α及血清型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mRNA表达,促进相关免疫因子的合成;降低肠液的pH值,提高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提高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物种丰度和群落多样性,灌胃发菜藻粉使结肠与盲肠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结肠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另外,肠道中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与免疫相关的益生菌Akkermansia、Parabacteroides、Alistipes和Rumini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结论:液体培养发菜藻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以及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
温永平  唐季清  韩冬  孙健  刘军  江正强 《食品科学》2021,42(17):133-142
益生元用于发酵乳制品可改善其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同时强化其健康功效。本研究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omide,CTX)诱导BALB/C小鼠建立免疫抑制模型,评价功能性低聚糖类益生元——魔芋甘露寡糖(konjac mannanoligosaccharides,KMOS)的添加对于酸奶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MOS可强化酸奶对于CTX诱导小鼠免疫抑制的改善作用。KMOS添加量为0.5%(以鲜牛乳质量计)时酸奶对免疫抑制小鼠基本生理状态、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脾淋巴细胞增殖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质量浓度以及腹腔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且添加KMOS的酸奶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肠道中非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抑制梭菌属的增殖并增加有益菌数量,从而调节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组成。本研究可为基于功能性低聚糖的新型发酵乳制品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发酵泡菜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BC299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研究其耐酸、耐胆盐、耐抗生素能力,并以环磷酰胺(CTX)诱导免疫抑制小鼠,研究菌株BC299对小鼠粪便中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C299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对pH2.0和0.3%胆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常见抗生素敏感;能改善CTX诱导小鼠的小肠绒毛和组织形态的破坏,对免疫抑制小鼠的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能正向调节与免疫相关菌群的相对丰度,使小鼠肠道内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4.
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过敏性哮喘模型组与LBP干预哮喘疾病组。在LBP干预7周后,分别观察了小鼠的常规状况,HE染色检测了肺组织病理改变,16 S rRNA测序分析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变。研究结果表明,LBP干预小鼠哮喘表现显著缓解,呼吸频促的程度较轻,无口唇爪甲黯淡。HE病理染色表明,LBP干预后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病理损伤明显减轻。为了进一步研究相关机制,又检测了LBP干预后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变。测序分析结果表明,LBP干预哮喘疾病组显著改变了肠道菌门水平的厚壁菌门(p=0.0351)和拟杆菌门(p=0.0015);在菌群属水平上显著改变了乳酸菌属(p=0.0105)、梭菌属(p=0.0027)、拟杆菌属(p=0.0385)与Alistipes菌属(p=0.0467)。结果说明,LBP改善过敏性哮喘并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组成,可能丰富哮喘的发病机制与提供新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5.
吴靖娜  潘南  陈晓婷  陈贝  刘智禹 《食品科学》2022,43(19):174-183
本研究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的免疫力低下小鼠为模型,探究红毛藻多糖(Bangia fusco-purpurea polysaccharides,BFP)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FP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清除碳颗粒能力;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上调CD4+ T细胞比例,降低CD8+ T细胞比例并增加CD4+/CD8+,降低辅助性T细胞17和CD3-CD19+ B细胞的比例;提高血清溶血素、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和IgG、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的质量浓度,对免疫抑制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明确BFP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相关免疫细胞表面受体的影响,发现BFP能够显著或极显著下调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TLR4、IL-6和TNF-α基因(P<0.05)和蛋白(P<0.01)的表达,推测BFP通过TLR2/TLR4下游相关信号通路调节轴发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本研究可为深入认识海洋食品的营养价值,推进海洋食品在居民膳食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黑灵芝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黏膜形态及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6 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黑灵芝多糖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d))组,灌胃期间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并观察其生活状态,空肠组织进行切片病理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肠道白细胞介素(interlr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含量,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T-bet、GATA-3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黑灵芝多糖有助于体质量回升,改善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提高IL-6、IL-10、TNF-α、IFN-γ细胞因子含量,增强T-bet、GATA-3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使Th1/Th2平衡向Th1偏移。结论:黑灵芝多糖可改善免疫抑制小鼠的肠道黏膜形态,调节免疫抑制小鼠的肠道黏膜免疫。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虾青素脂乳剂(astaxanthin lipid emulsion,ASTE)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将32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虾青素组(MA)和虾青素脂乳剂组(MAL)。使用45%高脂饲料喂养小鼠56 d建立高脂动物模型,连续灌胃30 mg/(kg·bw)的ASTE或虾青素(AST)28 d后,取结肠内容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结果表明,高脂饮食导致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显著下降8.00%(P<0.05),ASTE和AST均可以恢复菌群多样性。另外,ASTE可以调节与降脂减肥相关的拟杆菌(Bacteroidetes)、梭菌(Clostridiales)、颤螺旋菌(Oscill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并上调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推测其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改善宿主脂质代谢。本研究为开发以ASTE为功能因子的保健食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东海乌参肽(Acaudina leucoprocta peptides,ALPs)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5 只C57BL/6N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80 mg/(kg mb·d)水飞蓟宾)、ALPs低剂量组(200 mg/(kg mb·d)ALPs)和ALPs高剂量组(400 mg/(kg mb·d)ALPs)。采用慢性酒精干预3 周后进行急性酒精灌胃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相关生化指标、观察肝脏和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取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ALPs可以显著改善小鼠的肝脏和结肠组织损伤,降低酒精性肝损伤血清标志物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活力,提升乙醇代谢相关酶的活力,抑制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的脂肪蓄积,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干扰素-γ和IL-6的分泌及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的含量。ALPs显著改善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调节多种门、纲、科细菌的相对丰度,改善乙醇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并使其趋于正常。结论:ALPs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ALPs抗氧化、抗炎和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质量分数为3%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为诱导剂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研究乳酸芽孢杆菌DU-106发酵液护色的山药多糖对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对于结肠炎小鼠,乳酸芽孢杆菌DU-106发酵液护色的山药多糖能极显著降低其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P<0.01),显著改善结肠萎缩(P<0.05),极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泌水平(P<0.01),显著降低组织学损伤病理评分(P<0.05),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比值以及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另枝菌属(Alistipes)等有害菌属的相对丰度,且作用效果与清水护色的山药多糖相当。乳酸芽孢杆菌DU-106发酵液护色处理后的山药多糖也具备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结肠炎小鼠促炎因子的分泌及小鼠肠道菌群有关。本实验结果可为山药的加工处理及含山药多糖功能食品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宋歌  庞邵杰  綦文涛 《食品科学》2021,42(9):100-106
为探究燕麦、荞麦和小米对健康大鼠肠道结构、肠道菌群及肠道中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的影响,本实验将48 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空白对照组(饲喂标准维持饲料)、燕麦组(饲喂含22%(质量分数,下同)燕麦的饲料)、荞麦组(饲喂含22%荞麦的饲料)和小米组(饲喂含22%小米的饲料)),每周测定大鼠体质量,12 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脏、结肠组织及结肠内容物,对大鼠肝脏和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应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大鼠结肠内容物SCFAs含量。结果表明,燕麦可增加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提高大鼠结肠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丰度;荞麦和小米可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降低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燕麦、荞麦和小米均可降低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燕麦和小米可显著提高大鼠结肠内乙酸和总SCFAs含量(P<0.05),小米可显著提高丙酸和异丁酸含量(P<0.05)。综上,燕麦对大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荞麦和小米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相似度较高,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谷物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枸杞(Lycium barbarum)果实为传统的名贵滋补药材,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vides,LBP)是枸杞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LBP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然而,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化学结构密切相关,而化学结构又被提取方式所影响。该文对LBP的提取方法、化学结构和主要生物活性的对应关系进行总结,比较通过不同提取方式制备得到的枸杞多糖的不同之处,旨在提出枸杞多糖的构效关系,关注特定结构和活性的枸杞多糖的定向提取。大部分研究表明,采用热水提取法制备的枸杞多糖多为含有酸性糖组分的杂多糖,其中的中性糖组分多以阿拉伯糖、葡萄糖及半乳糖为主。此外,枸杞多糖通过不同的机制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及神经保护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枸杞多糖(LBP)对人体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物的影响,对6名健康人的粪便提取物进行单独样本与混合样本的体外模拟厌氧发酵,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后肠道菌群进行结构和功能分析,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s)浓度。结果表明,LBP能够明显改变人体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提高肠道菌群中益生菌乳酸杆菌属与双歧杆菌属的丰度,并促进了SCFAs的产生。因此,LBP能够显著影响人体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以枸杞酒作为原料提取枸杞多糖,对其成分进行测定,并探讨其对酒精肝病的影响。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对照+枸杞多糖组、模型+枸杞多糖组。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丙氯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内毒素(LPS)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枸杞酒中提取出的多糖含量为1.2 g/L,其中矿物质元素有Ca、P、Mg、K、Na,分别为0.09%、0.69%、0.28%、3.92%、0.51%。其17种氨基酸中天冬氨酸(ASP)及谷氨酸(GLU)的含量较多,分别为7.25%及4.96%。与模型组相比,模型+枸杞多糖组ALT、AST及LPS含量明显降低(P<0.05),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枸杞酒多糖可明显缓解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朱彩平  张声华  肖军霞 《食品科学》2010,31(19):329-334
采用热水法提取药材枸杞子中的枸杞多糖。本研究通过MTT 实验发现3.125~200mg/L 质量浓度范围内的枸杞多糖能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 细胞的增殖;采用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经枸杞多糖处理过的Hela 细胞呈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进一步证实经枸杞多糖处理过的Hela 细胞呈现凋亡特征。结果提示枸杞多糖是一种潜在的抗癌复合物,其关键作用机制是诱导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枸杞子多糖是枸杞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现有研究大多关注枸杞子多糖的免疫促进功能,对其免疫抑制机制缺乏深入探索。因此,本文从肠黏膜保护、肠道菌群变化、免疫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方面,针对枸杞子多糖不同组分的免疫增强/抑制机制展开综述,为其在抗病毒治疗、抗肿瘤治疗、多种疫苗开发、动物饲料免疫增强配方和抗过敏药物/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枸杞多糖-4组成分析及其生理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枸杞多糖 4(LBP 4)的组成和它对雌性昆明幼鼠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LBP 4是含有 60 45 %半乳糖醛酸和 2 8 78%中性糖的酸性杂多糖 ,其中性糖摩尔比为 :木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 =2 0 5∶1 2 0∶1∶0 90∶0 85∶0 38;重均分子量Mw 为 1 5 69× 10 5,数均分子量Mn 为 1 42 2× 10 5,Mw/Mn 为 1 10 4;摄入适量的LBP 4具有降低食物利用率、抗疲劳和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饮食蛋氨酸限制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氧化还原状态、炎症和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7 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 组,分别为正常饮食组(C:0.86%(质量分数,下同)蛋氨酸、4%猪油)、高脂饮食组(HM:0.86%蛋氨酸、20%猪油)、高脂蛋氨酸限制组(LM:0.17%蛋氨酸、20%猪油),每周测定小鼠体质量,12 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血液、回肠、盲肠和结肠样品,测定血浆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LPS结合蛋白(LPS-binding protein,LBP)的含量;测定回肠和结肠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回肠炎症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的表达水平;提取盲肠内容物DNA,用限制性末端酶切的方法分析小鼠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的变化;提取结肠内容物DNA,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结肠内容物中菌群的变化。结果:与HM组相比,LM组小鼠体质量、血浆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HDL-C水平极显著增加(P<0.01);回肠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oxidizided glutathione,GSH/GSSG)的比值显著增加(P<0.05);结肠GSH/GSSG比值显著增加(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LPS和LB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回肠TNF-α、IL-6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盲肠菌群Shannon-Weiner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显著上升(P<0.05),结肠菌群中双歧杆菌和颤螺杆菌丰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饮食蛋氨酸限制具有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肠道组织氧化还原状态、炎症反应和菌群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Diet strongly affects human health by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GM) composition. Lycium barbarum (LB), which contains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phenols, can alter the GM and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thereby reducing and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intestinal diseases. To investigate how LB improves colonic barrier function, male C57BL/6J mice were fed diets containing 1.5% or 3% LB for 10 weeks. Results of HiSeq 16S rDNA analysis showed that LB markedly altered microbial profile by supporting the growth of Verrucomicrobia, Bacteroidetes, Bacteroidales_S24-7_group, Anaerotruncus, Coprococcus_1, Ruminococcaceae_UCG-014 and Akkermansia, while suppressing Firmicutes, Helicobacter, Bacteroides and Mucispirillum. LB supported the short-chain fatty acid (SCFA)-producing bacteria, and the SCFA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while the ammonia concentrations and pH values in faeces decreased, thereby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and mucin, subsequently improving intestinal function and histomorphology. Dietary LB, as a functional dietary component, enhanced colonic barrier function and improved gut health by altering GM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