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研究超声波处理对鲜榨橙汁香气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对不同强度超声处理的鲜榨橙汁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结果显示:超声波处理对橙汁的香味物质有较大影响,产生两种新的物质(芹子烯、古芸烯),同时有些原有香气物质(如壬醛、香茅醛)消失,大部分香气物质种类不变,而其含量发生变化。对香气物质的定量检测表明:超声处理后柠檬烯含量显著降低,最高下降23.20%;α-松油醇、芳樟醇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醛类物质含量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香芹酮含量增多;酯类物质在超声下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先略有下降后显著增加。总体来看,超声处理使得橙汁中的醇类、醛类等物质转化为酯类物质,使得香气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贮藏过程中夏橙汁香气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莉  吴厚玖  王华  郑炯  黄学根  谈安群 《食品科学》2011,32(22):293-297
为探明贮藏对夏橙汁香气成分的影响,通过冷藏(5℃)、室温、加速贮藏(30、40、50℃)灭菌夏橙汁,分别于2、4、6周取样,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香气成分,内标法半定量。结果表明:夏橙汁在贮藏过程中,柠檬烯、β-月桂烯、芳樟醇、辛醛、癸醛、丁酸乙酯等对香气有重要贡献的成分的含量有所下降;冷藏6周后各类成分含量下降缓慢,加速贮藏6周后烯烃类下降显著,但醇类、酮类及酯类等总含量下降不显著;α-松油醇、β-松油醇、糠醛、4-乙烯基愈创木酚等对橙汁品质有反作用的成分较对照组均有增加。故要保持夏橙汁固有的香气,应严格控制贮藏温度,其中以冷藏条件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陈朸为  乔宇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07,28(7):396-39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对塔罗科血橙汁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对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结合谱库检索技术和保留指数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39种香气成分,相对总量为87.23%。主要香气成分为烃类(55.13%),酯类(13.67%)、醇类(13.17%)、醛类(4.59%),还有2种酮类(0.67%)。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柠檬烯(50.40%),其次是丁酸乙酯(7.67%)、乙醇(5.38%)、3-羟基己酸乙酯(3.92%)、己醛(3.73%)、芳樟醇(3.32%)、β-月桂烯(1.87%)、α-松油醇(1.50%)、巴伦西亚桔烯(1.50%)、己酸乙酯(1.07%)。  相似文献   

4.
以塔罗科血橙汁为研究对象,对手榨汁、精滤汁、杀菌汁和还原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橙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4 种血橙汁分别检出47、55、51 种和14 种香气成分,总含量分别为459.21、1 436.16、1 194.25、118.72 mg/kg,精滤汁比手榨汁多检出莰烯、丁酸甲酯、壬醇、癸醛等物质,杀菌后果汁多检出壬醛,压榨过滤和加热有助于香气的形成,但要控制副作用物质如α-松油醇等的增加,浓缩还原后橙汁香气最差,在生产中可利用回填方式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蒸青绿茶浓缩液加工过程中各阶段香气成分变化,优化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提取各加工阶段试样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各试样进行感官评定。结果经分析鉴定,各阶段共鉴定出2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3种、醛类11种、酮类5种、烯类2种、其他类4种。原茶叶的香气组分以β-紫罗酮、二甲硫、D-柠檬烯、癸醛、β-环柠檬醛、己醛等为主,香气青香带栗香。浓缩灭菌后浓缩液的香气组分以芳樟醇、D-柠檬烯、癸醛、β-环柠檬醛、二甲硫、σ-杜松烯等为主,香气栗香为主带花香和青香。醇类和烯类相对含量增加,醛类、酮类和其他类香气组分相对含量降低,其中醇类增幅最大25.89%,醛类降幅最大,降低18.09%。在各香气组分中芳樟醇相对含量增加最多25.41%,其次σ-杜松烯、癸醛等,β-紫罗酮的相对含量降低最多,下降9.85%,二甲硫其次,下降5.42%。结论由原茶叶到浓缩液香气类型由青香带栗香变为栗香带青香花香,香气强度减弱,香气持久性增强。在加工过程中对浓缩液香气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工艺是提取和浓缩,各香气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是浓缩液与原茶叶香气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分析研究了橙汁在储藏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及其对橙汁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橙汁香气成分进行提取与分析,并结合感官评定确定橙汁风味变化。结果表明:从橙汁中共鉴定出58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酯类、萜烯烃类、醛类、酮类和羧酸类等物质,其中主要香气化合物为柠檬烯、己醛、芳樟醇、桧烯、β-月桂烯、松油醇、癸醛、丁酸乙酯、瓦伦西亚橘烯、辛醛和圆柚酮等物质。揭示了橙汁在贮藏过程中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即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风味品质也随之变差。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萝卜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第0~9天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萝卜泡菜在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36种,其中酯类11种,含硫化合物2种,醇类7种,酮类3种,酸类4种,烃类6种,醛类2种,醚类1种;随着发酵的进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种类数量随之增多,相对含量变化较大,酯类呈整体上升趋势,含硫化合物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醇类、酮类、酸类、烃类、醛类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醚类呈整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橙汁香气成分,内标法半定量,研究了巴氏杀菌和微波杀菌对无核雪柑汁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核雪柑鲜榨汁、巴氏杀菌汁、微波杀菌汁分别检测出56种、57种和53种香气成分,含量分别为1304.70、991.51mg/kg和887.67mg/kg,巴氏杀菌后橙汁香气成分总含量高于微波杀菌汁,但微波杀菌后叶醇、十二碳醛、γ-芹子烯等含量均高于巴氏杀菌处理,且未检出异味物质β-松油醇,2种杀菌处理后烃类、酯类物质总含量均下降,酮类物质上升。  相似文献   

9.
1-MCP处理对冷藏‘红阳’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丹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12,33(8):323-329
探讨1-MCP处理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冷藏期间香气成分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为香气富集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试验共检测出92种香气成分,分属于醇类,醛类,酯类,酮类和烃类等,其中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物质数量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酮类和醇类香气成分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与种类变化趋势一致。1-MCP处理果实酮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明显低于对照,醇类物质在贮藏后期高于对照。醛类香气含量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与酯类香气含量变化相反,烃类是先降低后升高。表明‘红阳’猕猴桃果实在冷藏过程中香气数量变化与香气含量变化并不是总是相对应的,不同贮藏期对照和处理猕猴桃果实中各类芳香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很大差异,1-MCP处理在贮藏过程中抑制了猕猴桃果实酯类香气的产生,并在贮藏后期积累了大量的醇类和醛类香气含量,对果实的整体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奕  程丽萍  蒋和体 《食品科学》2016,37(6):237-241
为探究不同贮藏方式对橙汁胞贮藏效果的影响,通过充氮(0.06 MPa,4 ℃)贮藏及冷冻(-18 ℃)贮藏72-1锦橙汁胞,分别于2、4、6 个月取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橙汁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橙汁胞经充氮和冷冻贮藏6 个月后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香气成分仍以烃类物质为主,其次是醇类和酯类物质。贮藏6 个月后,酯类相对含量均减少,且充氮贮藏相对含量高于冷冻贮藏;醇类、酮类相对含量有所增加,烃类、醛类、其他类相对含量变化较小。综合分析可知,充氮贮藏和冷冻贮藏对橙汁胞香气物质的保存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砀山梨蒸煮前后香气组成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砀山梨汁的香气成分主要由单萜类、醛类、醇类、酯类、酮类、烃类及芳香族类化合物组成;砀山梨经过蒸煮后所得梨汁的香气成分比煮前多了2种,即正戊醛和3-甲硫基丙醛;与生梨汁相比,己醛、乙醇、反-2-己烯醛和己醇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增加了81.7%、653.8%、381.8%和102.7%,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的相对百分含量下降了44.7%,乙酸、壬醛、乙醛、3-己烯-1-醇、2-呋喃甲醛、2-呋喃甲醇、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2,2-二甲基-3-亚甲基二环(2,2,1)庚烷和乙酸己酯等的相对百分含量也大幅增加。这些变化导致生梨汁香气微弱且清新,熟梨汁香气浓郁,且具有强烈的果香和甜香。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热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将荔枝原果汁在60~10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测定果汁的褐变度、pH 值、固形物含量、化学成分(糖分、抗坏血酸、5- 羟甲基糠醛(5-HMF)、总酚)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荔枝果汁在0~60min 内褐变度的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热处理过程中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下降明显,而糖含量变化不大,因此抗坏血酸降解和多酚聚合可能是影响荔枝果汁褐变的主要因素。热处理后荔枝果汁风味出现明显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质谱对加热前后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低级醇和酯类含量明显下降,同时,产生了含硫化合物和高级醇等新物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果实品种和后成熟度对苹果浊汁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基于多元数据分析手段,非靶向分析了富士、嘎啦、华硕、金冠、澳洲青苹等5个品种,在3个后熟度下制成的NFC苹果浊汁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醇类(2-甲基-1-丁醇、1-己醇等)、醛类(己醛、(E)-2-己烯醛等)和酯类(2-甲基乙酸丁酯等)为苹果浊汁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品种和后熟度对苹果汁的特征性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影响显著。澳洲青苹果汁挥发性香气成分总量少且含量低,醛类是其主要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富士、嘎啦和金冠果汁则表现出相似的香气组分特征,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含量丰富,具有浓郁的香甜水果气味和青草味;华硕苹果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醛类为主,整体具有清淡的香味和生青味。另外,随着不断后熟,不同品种苹果浊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呈现不同趋势。澳洲青苹和富士苹果汁中的香气成分逐渐累积,分别有15和28种挥发性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嘎啦和金冠苹果汁香气物质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二个后熟阶段风味最好;用采摘初期华硕苹果原料制成的苹果汁香气最浓郁,但随着不断后熟,挥发性香气含量显著降低。本研究开展的苹果汁风味特性研究,可为苹果浊汁加工的原料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平  阮征  李汴生 《现代食品科技》2021,37(12):230-239
本研究旨在探究超高压和巴氏杀菌前处理对植物乳杆菌在梨汁中增殖代谢情况以及对发酵梨汁风味品质的影响。对发酵过程中梨汁的活菌数、pH值及总糖总酸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梨汁发酵前后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并对发酵前后的梨汁进行风味感官评价。相比于热处理,超高压前处理能更好地保持梨汁原有的风味,且杀菌梨汁的刺激性更小。两种前处理方式对发酵梨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经植物乳杆菌发酵后,超高压前处理梨汁中挥发性醇、酯、烷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6.47%、95.43%、80.00%,挥发性烯烃、醛的含量分别减少了7.56%、27.00%;巴氏杀菌前处理梨汁中挥发性醇、酯、烯烃的含量分别增加了63.83%、25.67%、17.82%,醛的含量减少了4.08%,烷酮从未检出增至0.90 mg/L。相比于巴氏杀菌前处理发酵梨汁,超高压前处理发酵梨汁中挥发性醇、酯和烯烃的含量均更高(p<0.01),而挥发性醛和烷酮的含量均更低(p<0.05),这使得超高压前处理发酵梨汁更具新鲜气息。  相似文献   

15.
高能电子束辐照剂量方式对白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高能电子束不同辐照剂量方式处理浓香型白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单圈8 kGy剂量的辐照处理,白酒挥发性成分由76种增至83种,其中酯类增加4种,相对含量由82.2%降至81.13%,酸类种类不变,相对含量由4.03%增至4.21%,这与其他浓香型白酒熟化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对其具有催陈效果。保持白酒总的辐照剂量不变,分别降低单圈辐照剂量至4 kGy、2 kGy、1 kGy,白酒的挥发性成分由83种分别降至82、74、52种,相对含量由95.54%分别降至83.89%、75.58%和68.16%,除烃类物质增加外,酯类、酸类、醇类、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均显著降低。采用单圈辐照剂量处理的方式有助于浓香型白酒熟化,提升了品质。  相似文献   

16.
谢慧明  王颖  周典飞 《食品科学》2012,33(11):17-20
为了研究超高压处理对猕猴桃汁品质的影响,对新鲜猕猴桃进行200~500MPa超高压处理。结果表明:超高压猕猴桃汁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酸、pH值等指标随压力升高变化不显著,VC及叶绿素含量有少量降低,香气成分中酸类、醛类物质在超高压处理后增加,酯类、醇类物质减少。超高压猕猴桃汁4℃条件下贮藏28d时VC损失21.8%,叶绿素损失40.5%,果汁趋于变质;-18℃条件下贮藏120d时,VC损失14.6%,叶绿素损失20.8%,因此-18℃贮藏条件能较好保持超高压处理后猕猴桃汁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研究了液态发酵枣醋在不同发酵阶段产物(初始枣汁、枣酒醪和枣醋)的香气成分。从三种产物中分别分离鉴定出56、56、54种香气成分,各占总香气成分的94.57%、97.37%、98.86%,主要是烃类、酸类、酯类、醇类、醛酮类以及少量其他化合物。三种产物香气成分的种类总数差别不大,但种类构成比例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在酒精发酵阶段,烃类、酮类物质明显增加,酸类、醛类物质有所增加,酯类、醇类物质基本不变;在醋酸发酵阶段,烃类、醇类、酮类物质降低,酸类、酯类物质显著升高。枣醋的香气成分主要来源于酸类和酯类物质,少量的烃类、醇类、酮醛类等物质也是枣醋香气成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香气成分共同赋予枣醋特殊的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