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广黔 《酿酒》2008,35(1):39-41
气相色谱法具有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的特点,广泛用于酿酒行业。简述了气相色谱分析依据、常用色谱柱,主要阐述了气相色谱在白酒卫生指标、主体香含量、骨架成分、复杂成分、酒用香料等测定控制中的应用。并结合实例介绍了拖尾峰的处理等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2.
唐利 《酿酒科技》2008,(4):125-126
气相色谱法可实现对白酒生产的主产物、副产物以及酒中微量芳香成分的测定.在白酒样品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时一般采用直接进样法,色谱柱可选择填充柱和毛细管柱,检测器选用FID,柱温宜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孙悟)  相似文献   

3.
周敬 《酿酒科技》2023,(3):20-24
为了有效识别特定区域地理标志白酒的不同香型特征,研究特定区域地理标志白酒特征识别技术,依据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原理,选取不同香型的特定区域地理标志白酒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气相色谱-质谱仪器型号和色谱纯、分析纯等试剂,设置色谱柱与质谱条件,对白酒样本进行萃取处理,再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器获取不同香型白酒成分含量,以该成分含量作为数据基础,将其输入到模式识别算法模型内,利用该模型输出白酒特征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特定区域地理标志白酒特征的贡献率数值均高于98%,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依据白酒的紫外可见光谱的吸光度曲线,可有效识别白酒的不同香型特征,具备良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唐永芳 《酿酒》2008,35(1):97-98
传统固态法白酒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鉴定,感官特征及品评;总酯项目检测时发生的现象;气相色谱微量成分分析;测定固形物含量;据此总结出一种快速鉴定固态法白酒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白酒专用大口径毛细管色谱柱-LZP-930金佩璋填充柱色谱分析在白酒行业普及至今已十余年,随着白酒香味成分研究的深化和微机勾兑技术的应用,一些名优酒厂已不满足于填充柱上十几个成分的分析的数据,而对更为精确、灵敏、快速的毛细管色谱分析有迫切的要求。80...  相似文献   

6.
王奋明 《酿酒》2014,(2):60-63
气相色谱分析是一门具有高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特点的分离分析技术。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应用于白酒生产,大大促进了白酒生产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准确测定白酒中醇、酯、酸、醛这些香味组分的含量是白酒质量控制分析的关键所在,采用毛细管柱和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法,对白酒中大量微量成分的不断深入的剖析,为白酒生产的中间过程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把关,新产品研发,白酒内在质量鉴评和风格香型的鉴定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酒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琼 《酿酒科技》1999,(1):67-68,70
分析用常规大口径、中口径和细口径毛细管柱色谱测定白酒微量组分总结了优化色谱条件及柱分离效果的评价,并以典型白酒为例,探讨了部分组分数据的精神度与准确度,结果表明,使用常规细口径柱不仅分离效果好,且分析速度快,定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常规大口径、中口径和细口径毛细管柱色谱测定白酒微量组分,总结了优化色谱条件及柱分离效果的评价,并以典型白酒为例,探讨了部分组分数据的精密度与准确度。结果表明,使用常规细口径柱不仅分离效果好,且分析速度快,定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填充柱气相色谱仪器性能对白酒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气相色谱仪器是分析白酒中微量成分的重要设备,分为填充柱气相色谱仪和毛细柱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器的控温精度、酒样进入汽化室汽化后进入色谱柱的方式、DNP色谱柱效、酒样分析时间的长短等都是影响气相色谱仪分析白酒中微量成分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白酒中微量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某中度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使用TherrnoTR-5MS和Thermo TR-35MS色谱柱,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静态顶空进样分析检测了该白酒中的微量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对各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初步鉴定,共鉴定出22种微量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戊酸乙酯和丙酸乙酯等酯类,另有少量烷烃类、酸类、醇类以及其他物质。  相似文献   

11.
风味技术导向白酒酿造基础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以风味导向技术为学术思想指导下,中国白酒酿造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对中国白酒的风味化合物、特征风味化合物、功能微生物等基础和应用的相关研究。近年,中国白酒研究成果系统地将白酒的微量组分研究从微量组分研究的分析化学层面提升到对风味化合物认识的风味化学层面;从传统微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分子微生物学的层面;从经验性的应用工作延伸到探索中国白酒自身酿造规律的应用研究层面。建立的风味定向分析技术对于丰富我国白酒风味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价值,将推动中国白酒新一轮的技术跨越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太白酒典型风格与微量香味成分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凤型白酒典型代表之一的太白酒,是国家优质酒和中国驰名商标产品,具有醇香幽雅、甘润爽洌、香味谐调、尾净悠长的典型风格。其微量芳香成分特征是总酸总酯含量较低,总醇含量较高,香味组分构成总体上介于清香型酒和浓香型酒之间,各主要微量香味成分之间有恰当的量比关系和较为固定的含量范围。太白酒典型风格形成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酿酒微生物区系,酿造用水为太白山雪融矿泉水,中高温制曲,采用土暗老窖池发酵和传统老五甑生产工艺,荆条老酒海陈酿原浆酒,精心勾兑等。  相似文献   

13.
“文化酒”是对酒文化的物化。“文化酒”是一个文化的产业链 ,是全方位展示酒文化经营战略的系统工程。在中国白酒界 ,湘泉集团首先明确打出“文化酒”品牌概念 ,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效应 ,在10年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厂成为国家大一型企业集团 ,并跻身于中国白酒行业主流竞争之中。新世纪的第一年 ,湘泉集团又打出 :“做新世纪中国文化酒引领者的”的旗帜 ,并确定了对文化酒的六大引领要素 :品名文化的引领 ;包装文化的引领 ;香型与工艺文化的引领 ;纯净与生态文化的引领 ;消费文化的引领 ;营销文化的引领。(丹妮)  相似文献   

14.
白酒低度化已经成为白酒工业和白酒消费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高质量的低度白酒的生产技术关键是:①基酒质量与生产工艺的控制;②高度酒降度产生的失光、浑浊处理;③勾兑和调味.(孙悟)  相似文献   

15.
黄永光  黄平  姜萤  张肖克 《酿酒科技》2011,(12):17-23,32
以白酒产量、销售收入、增长倍数及主要产酒省份占中国白酒的产销比例为指标,分析了中国白酒工业"十五""、十一五"发展情况、主要白酒产业大省白酒产业发展情况及贵州白酒工业发展现状。对黔酒的现状及其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酒产业发展空间及其发展前景潜力较大,贵州白酒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其发展空间较大,发展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6.
白酒风味化合物及其风味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酒风味化合物的检测技术及香型进行了概述,着重介绍了风味化合物及风味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白酒风味化合物与风味微生物关系的重要性,为白酒酿造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方向等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白酒科技的进步,新思维和新观点不断产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方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的企业为生产工艺方向思索探讨;有的企业跟风效仿;有的企业坚持走自己的路线。必须全面、准确、客观地认识中国白酒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浓香型纯粮白酒不添加外加香的目标;解决基酒中的怪杂味;坚持走以增加己酸乙酯的自然生成量为主的质量之路:正确对待白酒的酿造与勾调工作,才能把握和发展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全面推进白酒业的进步。(孙悟)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的香味组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程劲松 《酿酒科技》2006,(8):104-107
白酒香味组分分析技术有填充柱直接进样、毛细管柱直接进样和前处理后直接进样分析法,前处理后直接进样分析法包括动态项空进样(吹扫和捕集)、含氮化合物富集、23种游离有机酸非衍生化分析技术法。新型WH-1,WH-2及WH-3白酒质量控制填充柱,可直接进样白酒分析,能实现对白酒中常见的主要醇、醛、酯、杂醇油等20多种骨架成分进行良好分离,峰形好,易于定量分析;固相微萃取能分析白酒中辛酸和癸酸以及许多更加微量的风味成分,可分析白酒中癸酸以后难挥发的微量组分,可应用于大曲、酒醅、酒糟及发酵液的风味质量控制。(孙悟)  相似文献   

19.
酒界泰斗周恒刚先生连续主持3届评酒工作,涉足白酒香气成分剖析、固态发酵蒸馏酒酿造工艺的查定总结、对生料制曲的功能性研究及通释古书、译注外国文献等方面,对中国白酒所做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和形成的理论以及在行业内衍生的研究工作和形成的理论,对中国白酒工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白酒酒体设计工作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揭示了泸州老窖“四百年老窖产好酒”之谜;确立了中国白酒基本香型;推动了制曲的专业化发展;铸就了中国白酒的文化营销。周老学识广博,对行业后生大力培养和提携,具有注重学术研究而淡化商品化意识的人格品行魅力。  相似文献   

20.
论川酒的特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大和 《酿酒科技》2007,(5):125-131
川酒历史悠久,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四川气候温和湿润,适于酿酒微生物繁衍,其地产原料适于酿酒,并拥有特有的百年老窖.川酒采用固态混蒸续糟发酵法酿制而成,由于制曲、酿酒工艺、微生物菌群和勾调造成香味成分的差异,川酒各具特点,其香气、口味各有不同.(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