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海拔下白肋烟的配套晾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低、高海拔地区白肋烟在晾制过程中存在的急干、棚烂等突出问题,依据不同海拔烟区晾制季节的气候特点,以调节晾房内的相对湿度为核心,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海拔下白肋烟的配套晾制技术.低海拔下通过采用保湿、增湿技术,使晾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烟叶干燥过快造成急干烟的问题得到解决,晾制时间比对照增加了5~7d,晾制后烟叶上中等烟率比对照提高了7.8个百分点;高海拔下因采用增温、排湿技术,使晾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烟叶干燥过慢导致棚烂的现象得到控制,晾制时间比对照缩短了3~4d,上中等烟率比对照提高了1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温度和湿度对白肋烟晾制品质和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将云南宾川收获后的白肋烟分别在云南宾川和云南云龙两个生态环境中晾制。结果表明,两地相对湿度有显著差异,温度差异较小,整个白肋烟晾制期间,云龙空气相对湿度高出宾川4.42~16.54个百分点。宾川晾房烟叶晾制时间比云龙晾制的烟叶少9 d。在相对湿度较大的云龙晾制的烟叶表现为颜色较深,身份减轻,疏松度提高,油份增加,烟叶的中性香气成分总量及各类香气物质含量均显著增高,与宾川晾制的烟叶相比,云龙晾制的上部叶和中部叶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分别提高31.26%和34.38%,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分别提高27.55%和29.75%,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分别提高31.13%和34.70%,茄酮分别提高36.27%和34.48%,调制后烟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残留量显著降低;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云龙晾制的烟叶香气量大,刺激性较小,整体质量较好。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相对湿度条件与白肋烟质量水平有密切关系,适当高湿环境有利于改善和提高白肋烟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3.
湿度对白肋烟晾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1~2003年在湖北省恩施市进行了不同湿度下的白肋烟晾制试验。从等级比值、外观质量、内在品质等方面综合比较,晾制各阶段晾房内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分别为:凋萎期76.8%~81.1%、变黄期72.5%~81.6%、变褐期71.4%~73.5%、干筋期41.7%~61.7%。在此湿度下白肋烟晾制期为5~6周;调制的烟叶等级率较高,上、中等烟比例平均分别为42%和45%。上部和中部叶综合评吸得分分别为80.03和86.55,达到中等和中偏好档次,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燃烧性均优于高湿和低湿处理。烟叶颜色较深,呈近红黄至红黄,光泽好,组织疏松,叶面皱缩,颗粒状物质多,质地柔软。  相似文献   

4.
绪论出产白肋烟的国家晾制烟叶时分别采用下面几种方法.1.晾房:多数国家生产优质烟叶需要在关闭式晾房内晾制烟草,以防不好天气.此方法易于烟农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温度和湿度两种因素加以调节.2.晒制:此方法主要用于晾制阶段无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调制方法对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分别在四川达州和云南大理以白肋烟和烤烟为材料设置田间试验,成熟采收后同一品种分别以烘烤和晾制两种方式进行调制,进而比较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烤烟及白肋烟在烘烤和晾制两种调制方法下中性香气物质组分差异较小,而各组分含量及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晾制条件不利于烤烟特征香气物质及新植二烯的积累,但可显著提高烤烟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及茄酮含量;烘烤条件不利于白肋烟茄酮、芳樟醇、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法尼基丙酮的积累,但有利于白肋烟新植二烯、脱氢β-紫罗兰酮、氧化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螺岩兰草酮及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的积累。烤烟在晾制条件下烤烟风格、香气质和甜感下降,刺激性增加,而白肋烟在烘烤条件下香气质改善,刺激性减少,甜感增加,但白肋烟风格程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雪茄烟原料,主要是晒晾烟,其中以晒红烟和晾烟为主,晒黄烟,特别是淡色晒黄烟在雪茄烟中使用较少.这是因为只有晒红烟和晾烟才具有典型的雪茄烟香气. 晒黄烟,烤烟,白肋烟能否在雪茄烟中使用,在哪些挡次的产品中使用,使用比重多少等等,应以其对产品雪茄型香气的影响程度和人们对该挡次产品雪茄型香气要求的高低结合起来考虑.根据我们这些年来的实践,总的认为,晒黄烟因其香气与雪茄型香气有明显不同,不宜多用.烤烟的香气类型与雪茄烟极不相同,我们不主张采用.白肋烟由于颜色较国  相似文献   

7.
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及调制工艺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进一步明确白肋烟的调制工艺 ,提高白肋烟质量 ,1999- 2 0 0 1年在湖北恩施地区进行了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白肋烟的调制过程划分为变黄、变褐和干筋 3个时期 ,1天中要求晾房内平均相对湿度变黄期为 70 %~ 80 %、变褐期为 6 5 %~ 75 %、干筋期为 5 0 %~5 5 % ;②烟株失水速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 ,变黄期烟株失水量占总失水量的 6 0 %~ 6 5 % ,变褐期为2 0 %左右 ,干筋期为 2 0 %以下 ;③调制过程中烟叶总氮含量变化不大 ,烟碱含量有一定变幅 ,还原糖在调制前期急剧下降 ,后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四川白肋烟不同品种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质联用仪对四川白肋烟不同品种晾制后上部叶和中部叶的中性香气物质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卷制单料烟进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总中性香气物质含量高低排序为达白1号鄂烟1号TN90达所24宣汉-5;达白1号巨豆三烯酮、大马酮等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腺毛分泌物降解产物茄酮含量丰富,TN90和鄂烟1号大部分香气成分与达白1号接近;宣汉-5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以及上部叶的茄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但大部分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和中部叶糖的裂解产物含量较高。评吸结果表明,达白1号的风格程度、香气质和香气量得分均为最高,香气品质较好,其次为TN90、鄂烟1号;宣汉-5的白肋烟风格程度较低,香气量少,香味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0-2019年近十年全国晾烟种植面积、收购量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调研的数据资料,对全国晾烟生产和供求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晾烟种植面积和收购量总体呈"平稳-速降-平缓波动"趋势。2012年以后,白肋烟和马里兰烟种植面积和收购量均呈下降趋势,而雪茄烟叶年份间虽有较大起伏,但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白肋烟种植面积和收购量只有2012年的14%,马里兰烟只有5%左右;而雪茄烟叶种植面积由2011年的40.0 hm2增加到2019年的357.8 hm2。从种植面积和收购量占比来看,十年来白肋烟占比在80%~90%之间波动,马里兰烟占比由大于10%下降到3%左右,雪茄烟叶占比由1%增加到10%左右。白肋烟和马里兰烟在国内市场销量逐年下降,但雪茄烟叶在上升。2016年之后,国外市场晾烟需求有所回升。白肋烟和马里兰烟种植规模萎缩与国内混合型卷烟产量严重下滑有直接关系。作为混合型卷烟和雪茄的重要原料,在雪茄发展速度加快形势下,晾烟市场未来仍有潜力,建议各地应抓住时机,科学合理组织晾烟生产。  相似文献   

10.
生态及栽培因子对白肋烟烟碱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若干栽培、调制因子和不同海拔、光照条件对白肋烟烟碱转化影响的试验研究及生产取样调查发现,在鄂西南烟区,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烟碱转化率呈下降趋势,但海拔1000m左右烟碱转化率最低,烟叶质量最好;充足的光照能明显降低烟碱转化率;适当增大株距有利于降低下部烟叶烟碱转化率,适当增大行距有利于降低上部叶烟碱转化率;上部叶烟碱转化率随着打顶时间的延迟呈上升趋势;下部叶在现蕾初期—现蕾盛期打顶,烟碱转化率有所上升,初花期打顶烟碱转化率明显下降;留叶数与烟碱转化率存在负相关关系,适当增加留叶数有利于降低烟碱转化率。整株或半整株采收晾制的烟叶烟碱转化率较低,摘叶晾制和摘叶划筋晾制的烟叶烟碱转化率较高。在白肋烟晾制阶段,晾房保持在中等湿度水平对降低中下部叶烟碱转化率有利,保持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水平对降低上部烟叶烟碱转化率有利。  相似文献   

11.
晾制期间白肋烟烟叶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调控晾房湿度,对白肋烟晾制期间高、中、低3种湿度条件下烟叶含氮化合物(蛋白质、烟碱和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烟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晾制前期,中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变黄期仍有下降趋势。而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相对平缓,仅在凋萎期内表现明显。高湿和低湿的环境条件均不利于烟叶中蛋白质的降解,晾制结束后蛋白质含量偏高;②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中湿处理的白肋烟进入变黄期时烟碱含量还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与上部和中部烟叶相比,下部烟叶烟碱含量较低,晾制过程中烟碱变化较缓慢,在晾制后期各部位均稍有下降;③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白肋烟上部和中部烟叶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在凋萎期和变黄期中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在晾制期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构建与应用雪茄烟晾制数据采集系统,获取雪茄烟晾制过程关键数据。  方法  架构以1个控制单元和若干检测单元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控制单元由工控机和Delphi环境下开发的采集程序组成;检测单元由USB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组成。采集程序利用DirectShow技术,实现USB摄像头视频取帧,获取雪茄烟叶图片;利用Modbus通信协议,通过串口通信采集温度、湿度、烟叶重量数据。并对温湿度及重量数据进行均值分析,对烟叶图片进行RGB值分析  结果  构建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了雪茄烟晾制过程图片与温湿度、重量数据,分析发现晾房第4~6层适宜于雪茄烟晾制,烟叶入棚1~8 d为变黄、定色关键期,第8 d后颜色将不再变化;入棚14 d后烟叶重量恒定。  结论  雪茄烟晾制数据采集系统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实用性,具有在不同种植区域推广的价值;通过系统采集数据可建立雪茄烟晾制工艺数据库,为雪茄烟的自动化晾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采收和晾制方式对雪茄烟CX26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和品质的影响,设置摘叶采收+穿叶晾制(T1)、一次性斩株采收+整株挂晾(T2)和多段斩茎采收+骑杆晾制(T3)等3种采收和晾制处理,同时检测烟叶含水率和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外观品质、物理特性和等级比例。结果表明,随着晾制进程的推进雪茄烟叶含水率和自由水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束缚水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失水速率表现为中部叶低于上部叶。一次性斩株采收+整株挂晾处理的烟叶烟碱、淀粉、氮碱比和钾氯比分别为3.2%、0.8%、0.8和37.8,均在适宜范围内,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且一次性斩株采收+整株挂晾的处理的叶片薄、结构疏松平整、青斑比例低。中部叶的上等烟比例显著高于上部叶。因此,一次性斩株采收+整株挂晾可作为雪茄烟CX26适宜的采收和晾制方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普通烤房存在的问题,综合密集型烤房技术原理,对现有普通烤房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与原有烤房相比,改建后的烤房平面与垂直温差小,提高了烤房的叶尖风速,装烟量增加了132%,节煤率达20%以上,烟叶烘烤成本下降了10%,上等烟比例提高了7个百分点,每座烤房年增收1033元,烘烤烟叶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晾制密度对雪茄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代谢的影响,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竿距15、25和35 cm的晾制密度对晾房温湿度、叶片含水率、化学成分、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以及苹果酸脱氢酶(MDH)、琥珀酸脱氢酶(SDH)和柠檬酸合酶(C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晾制的进行,各处理含水率和苹果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和丙二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草酸含量整体变化不大;MDH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S活性一直升高,而SDH活性逐渐降低。晾制过程中,在竿距25 cm的晾制密度下,晾房内温湿度适宜,能提高雪茄烟叶MDH、SDH和CS活性以及柠檬酸和草酸含量,降低苹果酸和丙二酸含量,并且晾制后各化学成分较协调。因此,雪茄烟叶在晾制过程中,将晾制密度控制在竿距25 cm能提高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代谢能力,促进烟叶内在物质转化,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雪茄烟叶在成熟、晾制及发酵过程中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的积累及变化规律,以德雪3号(茄衣)和什烟1号(茄芯)为试验材料,在烟叶成熟、晾制及发酵环节对两种烟叶的中部叶及上部叶取样,并测定烟叶中的TSNAs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德雪3号在3个生产环节TSNAs的积累量分别为153.53~208.26、574.10~597.50和647.40~1 090.73 ng/g。什烟1号在3个生产环节TSNAs的积累量分别为305.63~526.81、1 700.45~2 494.93和1 529.60~2 373.37 ng/g。两种雪茄烟叶TSNAs各组分和TSNAs总量在不同阶段积累差异较小,均表现为烟叶成熟前积累较少,调制和发酵阶段积累较多。在晾制和发酵环节茄衣品种德雪3号TSNAs总量的积累比例分别为30.65%~42.73%和46.29%~58.23%,茄芯品种什烟1号TSNAs总量的积累比例分别为45.26%~48.22%和40.71%~45.87%。随着烟叶晾制和发酵过程的推进,烟叶TSNAs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晾制和发酵时期是雪茄烟叶TSNAs积累的重要时期,也是调控其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香料烟调制期间淀粉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料烟叶片进行不同晾制时间处理,研究了几种晾制条件下叶片在调制期间淀粉酶活性、含水量、色素含量及呼吸强度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烟叶在调制期间的生理活性变化与晾制时间有密切关系.淀粉酶活性在调制期间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晾制时间长,调制初期酶活性变化幅度大,随晾制时间的缩短,酶活性降低,高峰时间滞后;调制期间各处理和对照叶片含水量、淀粉含量和呼吸强度都呈降低趋势;同时烟叶水分减少使色素发生降解,其中叶绿素降解速度较快,类胡萝卜素相对较稳定,调制后在叶片中保留较多.  相似文献   

18.
The use of evaporative cooling for mitigating heat stress in lactating cows in humid areas is controversial. In Taiwan, Holstein cow performance is significantly restricted by hot and humid weathe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using a tunnel-ventilated, water-padded freestall (TP) barn for reducing heat stress in lactating cows. From August to October 2006, 36 cows allocated in a 3 × 3 Latin square were raised in 3 barn cooling treatments: a conventional freestall barn with fans and sprinklers in the feed line (Fan+SP, control), a TP barn, and a TP barn with sprinkler cooling (TP+SP). Daytime air speeds in the 3 barns were 1.23, 2.38, and 2.06 m/s, respectively. Both TP barns were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control in reducing the daytime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The barn temperature was <26°C for an extra 4.2 h per day, but the relative humidity was >96% in both TP barns. Cows in both TP barns had higher respiration rates and skin temperatures at 0300 h than cows in the Fan+SP barn. The TP environment increased the cows’ serum cholesterol level and the activitie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but blood partial pressure of CO2 was not affected. Vaginal temperature was persistently high in cows in the TP barn; in the 2 SP barns, it decreased 0.4 to 0.6°C following sprinkling and milking. The intake activity and rumen digestion of cows raised in the 3 environments were similar. Cows in both TP barns ingested more dry matter. Cows in the TP+SP barn tended to produce more milk than those in the Fan+SP barn (25.4 vs. 24.7 kg). Although heat stress was not completely alleviated in these 3 barns, the TP+SP treatment resolve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a previous TP barn built in 2004 on intake and milk yield by increasing air speed and using sprinkler cooling. Thus, it is expected that TP+SP barns will be beneficial in regions with high humidity. Adequate air speed and sprinkler cooling are likely to be key factors for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9.
卷烟吸阻和滤棒压降测量值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黎  苗芊  赵航  张勃 《烟草科技》2004,(12):5-7
为研究不同地域环境大气压力差异对卷烟吸阻和滤棒压降测量结果的影响,选择不同吸阻值的标准棒作为实验样品,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实验室,按温湿度标准条件进行了实际测量。结果表明:①在高海拔地区,当大气压力超出国家标准GB/T16447《烟草和烟草制品调节和测试的大气环境》的要求后,会对吸阻的测量结果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②通常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吸阻的测量值会变小,且大气压力与吸阻的测量结果近似为正相关关系。得出了在某些高海拔地区吸阻测量结果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