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为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产N-乙酰-D-氨基葡萄糖(N-acetyl-D-glucosamine,NAG)的能力,以实验室保藏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I_2(B.amyloliquefaciens BI_2)为出发菌株,选用等离子体和紫外双重复合诱变,在等离子体处理15 s和紫外处理15 s的复合诱变条件下,经葡萄糖筛选平板初筛以及摇瓶发酵复筛,筛选出一株遗传稳定的突变株BH-3-2,NAG产量可达1.23 g/L,较出发菌株提高4.1倍。比较等离子体、紫外单独诱变以及复合诱变效果,结果显示复合诱变正突变率最高,达到28%,是等离子体单独诱变的1.86倍,是紫外单独诱变的2.8倍,较单因素诱变正突变率提高明显,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诱变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株产γ-聚谷氨酸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进行了紫外照射、紫外-硫酸二乙酯、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研究以及诱变株的摇瓶筛选研究,建立了聚谷氨酸产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最佳诱变方法:紫外诱变8min,致死率为90.6%;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致死率94%;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致死率89.8%诱变效果最好。诱变株γ-聚谷氨酸产率最高达到了3.55%,比出发菌株1.48%提高了140%。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高产菌株,对乳酸片球菌进行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及二者的复合诱变处理。以正突变为标准确定的最佳诱变条件为:紫外照射距离25cm,照射时间20s;NTG终浓度为0.3mg/mL,处理时间60min。诱变后获得了1株突变株UN-27,经连续传代10次,遗传性状稳定,平均GABA产量为5.017g/L,较初始菌株的1.062g/L提高了4.72倍。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赤红球菌产红色素的能力,以实验室保藏的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 YM-2)为出发菌株,采用等离子体单独诱变、等离子体连续诱变、紫外线单独诱变、紫外线等离子体复合诱变等方法,最终在等离子体连续诱变处理分别45、30 s时,经筛选得到一株遗传稳定的突变株A_2,红色素粗品产量达到1.12 g/L,相比于出发菌株提高了30.32%。同时发现等离子连续诱变比等离子体、紫外线单独诱变,或紫外线和等离子复合诱变的正突变率高,达到39.40%,等离子体连续诱变可作为一种高效的诱变手段。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诱变获得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蛹虫草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UV)、化学诱变(LiCl)、复合诱变(UV-LiCl) 3种方式对蛹虫草孢子进行诱变;发酵检测存活菌株的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含量.结果:以胞外虫草素为指标,3种诱变方式的最大正突变率分别为化学突变(29.2%)>紫外突变(28.6%)>复合诱变(26.5%);以胞外多糖为指标,最大正突变率分别为紫外诱变(35.7%)>复合诱变(33.3%)>化学诱变(27.0%).紫外诱变突变株Z-5-1胞外虫草素产量达0.842g/L,比出发菌株高311%;紫外诱变突变株Z-4-7胞外虫草多糖产量达5.250g/L,比出发菌株高148%.在连续培养5代后,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紫外诱变能获得较高的蛹虫草正突变率,同时能获得高产虫草素、虫草多糖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6.
抗分解代谢阻遏纤维素酶变异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线、亚硝基胍等对里氏木霉进行诱变处理 ,采用低剂量、多次复合诱变处理方法 ,以 2 脱氧葡萄糖作为降解产物阻遏物进行高效筛选 ,选育得到一株抗分解代谢阻遏的突变株 ,使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 3倍 .  相似文献   

7.
产ε-聚赖氨酸白色链霉菌复合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化学诱变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处理液接种于甘氨酸和多聚赖氨酸抗性平板选育。通过优化甘氨酸和多聚赖氨酸剂量、紫外照射剂量和化学诱变剂DES剂量等诱变条件,并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最后得到一株较高产ε-多聚赖氨酸的菌株,ε-聚赖氨酸的产量达到0.73g/L的较高水平,是出发菌株的2.2倍。经5次传代发酵表明该菌株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产乳糖酶米曲霉(ATCC20423)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紫外复合氯化锂诱变处理选育高产乳糖酶菌株.利用紫外线辐照诱变得到突变株UV-15-20的乳糖酶活力为114.08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9.22%;以紫外线复合氯化锂选育得到突变株UV-LiCl-38乳糖酶活力为121.42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8.82%.传代实验表明两个突变株均具有稳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紫外(UV)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技术筛选甲萘醌-7(MK-7)高产菌株。方法以产MK-7的纳豆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利用UV+ARTP复合诱变筛选MK-7高产菌株,并对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从初筛的77株突变株中获得一株MK-7高产菌株UA31#,其产量由出发菌株的7.8 mg/L提高到20.5 mg/L,经12代传代培养性能稳定。结论通过UV+ARTP复合诱变可获得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MK-7菌株。  相似文献   

10.
胆固醇氧化酶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进一步提高产酶水平,本实验采用超声波联合亚硝基胍的复合诱变方法处理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甾短杆菌),通过1mg/mL亚硝基胍和超声(200W,50kHz,35min)同时处理细胞悬液,获得一株红色突变株,其产酶活力从0.5U/mL提高到1.21U/mL,酶活提高了140%。证明该联合诱变手段对甾短杆菌产胆固醇氧化酶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tropicalis)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或亚硝酸诱变获得突变株.通过摇瓶分批发酵,对菌株诱变前后发酵产长链二元酸量进行了测定.筛选出能够发酵产酸的突变株12株,其中8株表现出正突变,菌株最高产酸量提高了9.16%.  相似文献   

12.
以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或亚硝酸诱变获得突变株。通过摇瓶分批发酵,对菌株诱变前后发酵产长链二元酸量进行了测定。筛选出能够发酵产酸的突变株12株,其中8株表现出正突变,菌株最高产酸量提高了9.16%。  相似文献   

13.
复合诱变对酵母产脂的影响及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丰丽  黄翠  陈睿 《中国油脂》2007,32(7):34-37
采用紫外、微波以及紫外和微波复合诱变,对假丝酵母进行诱变处理。结果显示,不同的处理方法效果不同。与紫外、微波诱变相比,复合诱变在提高油脂产量、产油率方面效果较好,通过复合诱变获得1株油脂高产菌株B2。在最佳条件下,菌株的生物量、油脂产量最大提高率分别为38.99%和35.62%。同时对诱变中所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找出了一种适于高产油脂菌株筛选的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诱变育种,提高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WT(Aspergillus niger WT)的产酶能力。方法用硫酸二乙酯(DES)和紫外线(UV)进行复合诱变,通过淀粉透明圈法筛选优势菌株,并通过摇瓶发酵对优势菌株的产酶能力进行验证。结果通过DES诱变,得到一株产酶能力为11 737 U/ml的突变株DES3,较原始菌株黑曲霉WT产酶能力提高30%;将DES3进行紫外诱变,得到一株产酶能力为13 858 U/ml的突变株DUV1,产酶能力较DES3提高18%,较原始菌株黑曲霉WT提高53%。结论本论文采用DES和UV复合诱变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WT的产酶能力,对糖化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该文通过利用紫外线、亚硝基胍等对里氏木霉进行诱变处理 ,采用低剂量、反复多次复合诱变处理方法 ,用“以 2 -脱氧葡萄糖作为降解产物阻遏物”的高效筛选方法 ,选育得到一株抗分解代谢阻遏的突变株 ,使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三倍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一种高效、稳定的选育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的方法,将出发菌株Schizochytrium sp.31进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并将复合诱变方法与2种单因子诱变方法进行诱变效率、诱变后高产株发酵特性及遗传稳定性比较。结果显示,该复合诱变正突变率达到32.2%,远高于2种单因子诱变方法;复合诱变选育得到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其DHA生产能力和DHA含量分别达到7.2g/L和43.2%,比出发菌株分别高35.6%和19.2%;经过5代培养,其发酵指标稳定,遗传稳定性优于单因子诱变获得的菌株。该复合诱变方法是选育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的有效手段,也为其它产多不饱和脂肪酸菌株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乔长晟  李雪  兰铃方  陈笑  马正旺  李政 《食品科学》2012,33(13):183-186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CPG006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He-Ne激光复合诱变处理,后将诱变菌悬液涂布到抗性平板,选育出一株高产γ-聚谷氨酸的突变株BCPG078,经过摇瓶发酵,培养温度37℃、初始pH7、摇床转速220r/min、培养周期72h,测得γ-聚谷氨酸的产量为16g/L,为出发菌γ-聚谷氨酸的产量(6g/L)的2.67倍。传代实验证明,该突变株遗传性能稳定。说明紫外线和He-Ne激光复合诱变是γ-聚谷氨酸产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有效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闵伟红  李佳  王影  崔学祥  李玉 《食品科学》2007,28(6):226-229
本研究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三株,用PDA培养后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的菌种进行诱变、复筛和发酵培养。通过菌种特征、形态以及制片镜检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其中两株可以鉴定为根霉或毛霉,一株为枯青霉(Penicillium curinum Thom)。对其鉴定后的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和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纤溶酶活性由68、56和72U/g分别提高到488、416和660U/g。  相似文献   

19.
出发菌株经紫外照射诱变后,再采用激光复合诱变方式进行的筛选,并对其传代稳定性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获得稳产高产那西肽产生菌突变株。结果表明紫外照射100 s得到的NXT-U19放瓶效价比出发菌株(546.17μg/mL)提高了44.22%,达到了787.71μg/mL。激光-紫外复合诱变后筛选出6株产量较高的菌株,其中以NXT-U19-J2效价最高,比原始菌株提高了65.74%,达到了905.22μg/mL。经传代培养分析,NXT-U19-J2诱变株的遗传稳定性较好,该结果表明,激光复合诱变是获得高产那西肽产生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子囊霉素高产菌株,以链霉菌NJWGH1322为研究对象,利用N+低能离子注入、亚硝酸钠(NaNO2)进行诱变。试验确定了最佳诱变条件:离子注入诱变剂量为200×1014ions/cm2;NaNO2诱变时间为5min。之后通过结合2种诱变方式进行复合诱变,结果显示:复合诱变效果明显优于单因子诱变。试验最终筛选出1株产量突变提高43.1%的高产菌株,经5次传代试验表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