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实验分别选取放牧条件和舍饲条件下饲养12 个月的苏尼特羊各10 只(公母各5 只),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不同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股二头肌脂肪酸组成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研究不同饲养方式下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组羊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中α-亚麻酸、共轭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条件下股二头肌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舍饲条件下(P<0.05);放牧条件下股二头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激素敏感酯酶、脂肪酸脱氢酶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同时PPARγ基因表达量与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从脂肪酸的角度来讲,放牧组肌肉营养价值更高,今后可通过调控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来改善舍饲羊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
两种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肉的氧化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舍饲、放牧两种饲养方式下的12?月龄苏尼特羊股二头肌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脂质氧化产物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值、抗氧化能力、抗氧化酶活力以及抗氧化酶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索两种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肉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放牧饲养苏尼特羊肉TBA值高度显著低于舍饲饲养(P<0.001);羊肉中主要的脂质氧化产物为己醛、庚醛、壬醛、1-辛烯-3-醇以及2,3-辛二酮,其含量均在放牧饲养羊肉中显著较低(P<0.05),表明舍饲饲养羊肉的脂质氧化程度相比放牧饲养羊肉更严重。放牧饲养羊肉的总抗氧化能力(P<0.01)、铜离子还原能力(P<0.05)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P<0.00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GPx)(P<0.05)活力均显著高于舍饲饲养,说明放牧饲养羊肉中的抗氧化酶活力较高,能有效抑制脂质氧化。通过抗氧化酶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的分析得出,舍饲饲养羊肉中脂肪氧合酶基因表达量高度显著高于放牧饲养(P<0.001),而SOD(P<0.001)、CAT(P<0.05)和GPx(P<0.05)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放牧饲养,从分子水平验证了放牧饲养羊肉的抗氧化能力较舍饲饲养好。  相似文献   

3.
选择5月龄苏尼特羊、小尾寒羊各10?只,测定其屠宰性能,再分别取背最长肌测肉品质、脂肪酸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苏尼特羊的净肉率和肉骨比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苏尼特羊的色泽(a*、b*)、嫩度优于小尾寒羊(P<0.05),熟肉率和pH值没有显著差异;从脂肪酸含量分析发现,苏尼特羊肉中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小尾寒羊,其中C16:0和C18:0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但含量比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n6c和C20:4n6)在2?种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羊肉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组成,不同品种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构成影响很大,苏尼特羊的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小尾寒羊,但醇类化合物含量低于小尾寒羊,筛选主要风味化合物为己醛、辛醛、壬醛、1-辛烯-3-醇和2,3-辛二酮。  相似文献   

4.
以12 月龄放牧和圈养条件下的苏尼特羊肌内脂肪、尾脂和肾脂为实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研究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组织中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圈养条件下,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SCD)基因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条件下,脂肪酸脱氢酶I(Δ5-fatty acid desaturases,FADS1)、脂肪酸脱氢酶II(Δ6-fatty acid desaturases,FADS2)、脂肪酸延长酶5(elongase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 5,Elove5)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基因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高于圈养条件(P>0.05),放牧组脂蛋白脂酶基因在尾脂和肾脂中的表达量高于圈养组(P<0.05)。不同脂肪组织间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肌内脂肪中FADS1、FADS2、Elove5和脂肪酸β-氧化关键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I,CPT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尾脂和肾脂(P<0.05);在尾脂和肾脂中PPAR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肌内脂肪(P<0.05)。脂肪代谢基因相关性研究中,在尾脂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基因的表达可以极显著促进SCD基因表达(P<0.01),有助于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沉积。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12 月龄不同饲养条件下(放牧和舍饲)苏尼特羊臂三头肌作为实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羊肉品质和脂质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舍饲组苏尼特羊活体质量、胴体质量和净肉质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肌肉的亮度和黄度显著高于舍饲组,而剪切力反之(P<0.05);饲养方式对肌肉中蛋白质量分数和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放牧组肌肉中脂肪质量分数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特别是共轭亚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贮藏3 个月后,放牧组硫代巴比妥酸值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从而表明放牧组羊肉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分解能力。舍饲羊具有较高的屠宰加工优势,放牧组羊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生产中应考虑不同用途从而选择不同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下羊肉的风味特性,以舍饲、放牧两种方式饲养的12 月龄苏尼特羊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臂三头肌3 个部位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味觉指标、鲜味物质含量以及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放牧饲养羊肉鲜味和咸味高于舍饲饲养,苦味和涩味低于舍饲饲养;放牧饲养羊肉中的肌苷酸(inosinic acid,IMP)和肌苷(inosine,INO)含量显著高于舍饲饲养(P<0.05);放牧饲养羊背最长肌的腺苷一磷酸脱氨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deaminase 1,AMPD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舍饲饲养(P<0.05),股二头肌的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和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aminoimidazole carboxamide ribonucleotide transformylase,ATIC)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舍饲饲养(P<0.05);放牧饲养羊肉AMPD1表达量与ADSL表达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分析鲜味物质含量与调控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发现放牧饲养羊肉IMP含量与AMPD1基因表达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TIC基因表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舍饲饲养羊肉IMP含量与ATIC基因表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当鲜味物质调控基因的表达量高时,肉中的鲜味物质含量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7.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与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 月龄不同饲养条件(放牧和放牧+舍饲)苏尼特羊背最长肌、粪便、血液为实验材料,利用高通量 测序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不同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血脂指标和肌肉中脂肪酸的组 成和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放牧+舍饲组中拟杆菌属,Alistipes和Phocaeicola的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 而纤维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的丰度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中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放牧+舍 饲组(P<0.05),丙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舍饲组(P<0.05)。血液中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 异显著(P<0.05)。放牧组中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共轭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舍饲 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羊肉中α-亚麻酸和共轭亚油酸含量与纤维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Alistipes 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拟杆菌属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乙酸与亚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 关(P<0.05),而丙酸与羊肉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放牧组羊肉具有 较高的营养价值,并且改善肠道微生物可提高圈养羊肉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条件下12 月龄苏尼特羊股二头肌为实验材料,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肌内脂肪沉积动态平衡中脂肪酸β氧化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CPT1)通路所涉及的相关酶活力和质量浓度、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及肉品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AMPK-ACC-CPT1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肌内脂肪含量及肉品品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饲养组羊股二头肌AMPK质量浓度、AMPK活力、CPT1质量浓度、AMPK mRNA表达量、亮度、黄度和剪切力显著大于舍饲饲养组(P<0.05);放牧饲养组羊股二头肌ACC活力、ACC mRNA表达量、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舍饲饲养组(P<0.05)。由此可见,放牧饲养可以一定程度上激活AMPK-ACC-CPT1通路,从而减少肌内脂肪沉积,增加羊肉亮度和黄度,降低嫩度,进而影响肉品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日粮添加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生长、肉品质、风味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对照组(基础日粮)和乳酸菌组(基础日粮添加乳酸菌)苏尼特羊各12 只测定生长性能及肠道中乳酸菌和大肠菌群的数量,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抗氧化酶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乳酸菌组苏尼特羊肠道中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的添加提高了苏尼特羊的平均日增体质量(P<0.05)。乳酸菌组的剪切力、b*值和pH24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45 min和熟肉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菌可影响苏尼特羊肉的风味组成及相对含量,羊肉中主要脂质氧化产物为辛醛、壬醛、癸醛、1-戊醇、正己醇和庚醇,其相对含量均表现为乳酸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乳酸菌可抑制肌肉的过度氧化,平衡羊肉风味。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乳酸菌可赋予羊肉橙子、洋葱、玫瑰和蘑菇气味。乳酸菌组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GPx)的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抗氧化酶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的分析得出,乳酸菌组的CAT、GPx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印证了乳酸菌可提高羊肉的抗氧化能力。综上,在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可改善苏尼特羊肠道菌群及风味,提高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品种对羊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选取12月龄苏尼特羊、巴美肉羊和二狼山白绒山羊(乌拉特山羊)各12只,测定其屠宰性能,再分别取股二头肌测定肉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巴美肉羊的胴体质量、背膘厚、a*值均显著高于苏尼特羊和乌拉特山羊(P<0.05),说明其屠宰性能较好,肉色较红;苏尼特羊的pH显著高于乌拉特山羊(P<0.05),而巴美肉羊与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品种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构成影响很大,电子鼻测定结果表明苏尼特羊、巴美肉羊和乌拉特山羊的气味存在差异,进一步对比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现,苏尼特羊肉中醛、醇及酮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较高。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出乌拉特山羊肉中风味物质较其他两种丰富,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筛选出庚醛、辛醛、壬醛、反-2-壬烯醛、1-辛烯-3-醇、反-2-癸烯醛和十二醛可作为三种羊肉共有的关键风味物质,其中壬醛对苏尼特羊肉风味贡献最大,而巴美肉羊和乌拉特山羊肉中贡献最大的风味物质为1-辛烯-3-醇。总体上,巴美肉羊的屠宰性能较优良且肉色略红,在风味方面,不同品种的羊肉其关键风味物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苏尼特羊不同部位肌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月龄苏尼特羊不同部位的肌肉为实验材料,取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臂三头肌3个部位肌肉进行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的测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苏尼特羊肌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3个部位羊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鉴定出44种,包括醛类17种、醇类11种、酮类3种、酸类3种、烃类6种、其他化合物4种,通过比较3个不同部位羊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筛选影响风味的物质为醛类和醇类,主要风味化合物为己醛、壬醛、1-辛烯-3-醇和2,3-辛二酮,背最长肌中的醛类和醇类含量高于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苏尼特羊3个部位的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大,但背最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要高于股二头肌与臂三头肌,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能对羊肉风味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别选择放牧条件下6 只6 月龄体质量相近的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和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对3 个品种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代谢物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并对图谱差异进行分析,获得3 个品种羊肉的挥发性代谢物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乌珠穆沁羊肉与苏尼特羊肉、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的差异挥发性代谢物。结果表明:在3 种羊肉中共检测到52 种挥发性风味代谢物,其中筛选并定性出乌珠穆沁羊肉与苏尼特羊肉差异代谢物7 种,分别为乙酸乙酯、丙酮、乙醇、2-丁酮、丁醛、壬醛和苯甲醛;乌珠穆沁羊肉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差异代谢物7 种,分别为丙酮、乙酸乙酯、2-丁酮、乙醇、苯甲醛、2-戊酮和3-羟基-2-丁酮;苏尼特羊肉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差异代谢物10 种,分别为丙酮、乙醇、2-丁酮、壬醛、乙酸乙酯、异戊醛、3-羟基-2-丁酮、2-戊酮、苯甲醛和辛醛。  相似文献   

13.
以22只巴美肉羊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胴体品质、食用品质以及脂肪酸的组成,从性别角度分析巴美肉羊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公羊的胴体重、胴体长、胴体深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母羊(P<0.05)。在食用品质方面,母羊的嫩度和熟肉率显著高于公羊(P<0.05),公羊肉的L*值显著高于母羊(P<0.05)。电子舌结果显示,巴美肉羊的滋味中咸味和鲜味较为突出。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巴美肉羊中3-羟基-2-丁酮、2,3-辛二酮、1-辛烯-3-醇、己醛、己酸、庚酸和辛酸占主要地位。公羊的2,3-辛二酮、癸酸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而母羊中的3-羟基-2-丁酮、苯甲醛含量显著高于公羊(P<0.05)。在脂肪酸中,公羊的反油酸、二十碳二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母羊的棕榈酸、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公羊(P<0.05)。公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高于母羊。总体上,公羊的胴体品质和脂肪酸的营养价值优于母羊,但母羊的食用品质较公羊好。  相似文献   

14.
反刍动物肠道菌群多样性对动物肉品质有重要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组成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月龄健康苏尼特羊12只,分成2组,一组饲喂基础饲粮,另一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的乳酸菌,饲养90 d后屠宰。结果表明:在乳酸菌组肠道中拟杆菌门及疣微菌门丰度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毛螺菌科NK3A20类群及另枝菌属丰度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乳酸菌组背最长肌中红度值a*、亮度值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风味物质如烃类、酮类、酯类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基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剪切力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整体上,饲粮添加乳酸菌可以优化苏尼特羊的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促进机体营养代谢,进而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