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火麻仁油冷榨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得到高品质、纯天然火麻仁油及保留饼粕中蛋白质的天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冷榨法提取火麻仁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入榨水分含量、入榨温度、压榨压力、压榨时间与火麻仁油提取率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面积归一化法分析所提取火麻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通过典型性分析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含量4.5%、入榨温度59℃、压榨压力40MPa、压榨时间36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火麻仁油提取率可达82.74%。脂肪酸测定表明火麻仁冷榨油富含亚油酸、亚麻酸、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总含量高达89.80%。结论:将响应面分析法应用于冷榨提取火麻仁油工艺条件优化,获得良好效果。火麻仁冷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保健价值的功能性油脂。  相似文献   

2.
以脱壳火麻仁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二级分离火麻仁油,通过控制分离参数,分离釜Ⅰ及分离釜Ⅱ分别收集火麻仁油,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及国标方法分别分析比较其甘油三酯及生育酚组成。结果表明:分离釜Ⅰ及分离釜Ⅱ得到的火麻仁油甘油三酯及生育酚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分离釜Ⅰ火麻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主要包括三亚油酸甘油三酯、二亚油酸亚麻酸甘油三酯及油酸二亚油酸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为32.1%、29.8%及19.6%;分离釜Ⅱ火麻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主要包括二亚油酸亚麻酸甘油三酯、三亚油酸甘油三酯及油酸二亚油酸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为33.9%、27.6%及26.4%。火麻仁油生育酚以γ-生育酚为主,其次为α-生育酚,δ-生育酚最少,分离釜Ⅱ中火麻仁油生育酚含量高于分离釜Ⅰ中火麻仁油生育酚含量。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二级分离火麻仁油,可以初步实现甘油三酯及生育酚组分的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3.
火麻仁油组分含量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火麻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火麻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83%,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0.93%、58.79%和20.11%,亚油酸和亚麻酸搭配的比例更为合理,且维生素E总含量高达537 mg/kg,是一种重要的营养保健油脂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粮食与油脂》2016,(12):42-44
分析5个不同产地的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采用冷榨法直接榨取火麻仁中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和鉴定其组成及含量。火麻仁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89.85%~91.75%),且比例适中。广西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与"云麻一号"稍有差别。研究结果为火麻仁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对火麻仁油甘油三酯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火麻仁油经色谱分离后得到15个色谱峰,色谱峰分离度良好。通过对火麻仁油各甘油三酯准分子离子和失去1个脂肪酸的碎片离子分析,共鉴定出22种甘油三酯。同时,定量分析的结果发现压榨法、水酶法制取的火麻仁油中含量最高的甘油三酯是LLn Ln,分别占19.86%、20.81%,其次为LLLn(19.72%、19.39%)、PLLn(12.87%、12.41%)和LLL+OLLn(10.82%、10.33%),这些主要甘油三酯占火麻仁油甘油三酯60%以上。为火麻仁油加工及品质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不同酯化方法与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火麻仁粗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处理,通过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甲酯化方法分别鉴定出14、11和10种脂肪酸,占火麻仁油总量的83.36%、99.63%和96.98%。甲酯化方法1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0.97%,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56%,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3.42%,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4.80%;甲酯化方法2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33%,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53%,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4.64%,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42%;甲酯化方法3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20%,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3%,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19%,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77%。  相似文献   

7.
对火麻仁油的多酚提取及福林酚(Folin-Ciocalteu,FC)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含量的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方法为:吸取0.5 mL 80%乙醇溶液加入到0.25 mL油样中,在室温下(25℃)混匀,以4 000 r/min离心15 min,提取3次后合并上相定容至1.5 mL。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火麻仁油多酚提取液中加入0.1 mol/L福林酚试剂3.5 mL,反应10 min后加入7.5%碳酸钠溶液2.5 mL,暗处反应1 h并于765 nm处测定吸光度。对优化方法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没食子酸浓度在10 μg/mL~80 μg/mL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6),该方法测得加标回收率为(104.41±1.98)%,同一样品重复测定6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2.20%,0~3 h内测定吸光度的RSD为0.92%,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作为火麻仁油的酚类油脂伴随物含量的有效的分析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火麻仁油在应用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通过加热试验和烹调试验考察了火麻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VE含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加热及烹调试验,火麻仁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有所增长,同时不饱和脂肪酸、VE含量受到损失;加热试验过程中,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将加剧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和不饱和脂肪酸、VE含量的损失;烹调试验过程中,热锅冷油较热锅热油在抑制反式脂肪酸生成和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损失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风味良好的火麻仁油酸奶,本文以脱脂酸奶和全脂酸奶为对照,以火麻仁油和脱脂乳粉配成复合乳,经微射流处理后,发酵制备出以火麻仁油替代乳脂的凝固型火麻仁油酸奶,进一步研究了其流变学性质、微观结构、挥发性风味成分以及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微射流处理能获得质地均一的火麻仁油酸奶。当火麻仁油用量在3.0%时,火麻仁油酸奶的持水力、流变学性质及网络结构均与全乳脂酸奶接近,但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感官评价差异比较大,其中酸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3-羟基-2-丁酮和2,3-丁二酮的含量比全乳脂酸奶低,并含有火麻仁油的特征性成分石竹烯、D-柠檬烯和β-月桂烯等;当火麻仁油的含量为1.5%时,火麻仁油酸奶的酸度值为97oT、持水力为85%、屈服应力τ0为15 Pa、表观粘度η50为0.54 Pa·s,总体可接收度与全乳脂酸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1.5%的火麻仁油酸奶总体可接受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火麻仁富含油脂、蛋白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本研究从火麻仁油和蛋白得率、脂肪酸及氨基酸含量综合角度,建立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火麻仁蛋白质提取工艺。对不同榨油方式获得的火麻仁油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榨油方式所得火麻仁粕提取蛋白的得率、纯度和氨基酸组成差异;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优化火麻仁蛋白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火麻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冷榨和热榨对火麻仁油得率和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碱提酸沉法提取冷榨粕和热榨粕粗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11.38%和2.23%,纯度分别为79.67%和67.33%;冷榨粕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29.87%,高于热榨粕蛋白的23.93%;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研究,火麻仁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60℃,pH为10.5,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15,在此条件下蛋白得率为20.87±3.16%。研究表明冷榨法能够获得优质火麻仁油和火麻仁蛋白,碱提酸沉法适合火麻仁蛋白的工业化生产,对火麻仁资源综合利用、火麻仁油和蛋白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