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从原料乳中分离筛选产耐高温蛋白酶菌株,经酪蛋白水解圈实验,筛选出10株产蛋白酶的菌株.在此基础上,通过蛋白酶耐热性比较,筛选出一株产耐高温蛋白酶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核酸特征分析;K16S rKNA基因序列测定等对该菌株进行鉴定.BLAST比对构建该菌株系统发育树,最终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孢杆菌.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蚕茧霉变菌株种类和防止霉菌危害的发生,从霉变蚕茧中分离纯化得到3株霉菌.采用点植法观察霉菌在察氏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菌落形态及显微结构特征,结合ITS序列测定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蚕茧霉变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株霉菌分别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节孢霉属(Arthrinium),黑孢霉属(Nigrospora),为蚕茧霉菌污染的安全控制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对从大方臭豆腐中分离纯化得到的8株产纳豆激酶菌株进行了研究,通过纤维蛋白平板法对其产纳豆激酶能力的测试,筛选出一株酶活力达到5 435.39 IU/g的高产纳豆激酶菌株GUYR02。对该菌株的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菌株GUYR0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高性能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本研究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金龟子绿僵菌,通过比较产孢快慢和生长直径大小进行初筛,用抗紫外能力和毒力作为复筛指标选育菌株,并对育种获得的突变株进行耐热性和遗传稳定性试验,最终在ARTP 40 s和紫外120 s时筛选出一株产孢量高、耐紫外线、毒力强、遗传稳定的优良菌株AU34。该菌株产孢时间比原始菌株快,产孢量为1.63±0.22(108 cell/cm2),较原始菌株提高了63.81%。经紫外照射5 min后,AU34存活率为3.18%,比原始菌株更耐紫外照射。并且AU34对小菜蛾的毒力强,校正死亡率为85.71%,半数致死时间(Half-lethal time,LT50)为6.12 d。与原始菌株相比,AU34的耐热性也有较大提高。传代培养6代后,菌株AU34的产孢量无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路秀丽  姚艳飞  王莘 《食品科学》2011,32(17):243-245
目的:以“吉粮105A”高粱乌米为材料,进行高粱黑粉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利用单胞分离的方法从样品中分离获得纯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及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测定。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在天然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表面呈革质,边缘呈锯齿状,棕黑色,ITS扩增片段大小为721bp;利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出所分离菌株为丝孢堆菌。结论:成功从高粱乌米中分离出一株高粱丝孢堆黑粉菌。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传统奶油制品中分离筛选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高产乳酸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菌株发酵液中CLA含量,筛选出高产菌株,分析其菌落特征、细胞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DNA全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鉴定其种属。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共筛出20 株产CLA菌株,当亚油酸(linoleic acid,LA)添加量为0.06%,接种量为2%时,分离自镶黄旗酸油的11 株产CLA菌株中,菌株HS4产量最高,为23.586 μg/mL,转化率为7.86%,经鉴定其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分离自正镶蓝旗稀奶油的9 株产CLA菌株中,菌株LX5产量最高,为20.508 μg/mL,转化率为6.84%,经鉴定其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相似文献   

7.
对选育的高产曲酸菌(编号Co-26)进行分离和分子鉴定。本实验采用分离高产曲酸菌株(编号Co.26),获得纯化的菌丝体,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ITS4扩增菌株rDNA的ITS区,扩增产物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ITS序列,利用软件MEGA5.1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得出高产曲酸菌为米曲霉。  相似文献   

8.
为从自然界寻找高效的红枣果胶酶生产菌,以红枣果胶为唯一碳源,从保定市阜平县采集的腐烂红枣、土壤等中筛选、分离纯化出一株高产果胶酶的菌株,编号为M3,该菌株在30℃摇床转速160 r/min条件下培养72 h,其果胶酶活性可达188.89 U/m L;采用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的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菌株的r DNA ITS区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在Gen 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并下载部分具有代表性菌种的ITS序列,利用软件MEGA6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白地霉(Galactomyces candidum)。该菌株的ITS序列基因已登录Gen Bank,登录号为:KP399955。  相似文献   

9.
从两个酸性土壤生态实验点(江西鹰潭、浙江金华)种植的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纯化出29个分离物,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其中16个分离物中扩增出nifH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主要为慢生根瘤属(Bradyrhizobium)菌株。10个分离自浙江金华的菌株,在大豆品种之间的种属差异不大。在6个分离自江西鹰潭的菌株中,耐铝和敏感的大豆品种根瘤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通过基于nifH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菌株回接结瘤实验,进一步明确和验证了其种属特性。同时,对经过初筛能结瘤的4株根瘤菌进行了生长曲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本文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中,优势根瘤菌存在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离筛选功能优良的大曲酵母菌株,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皖北某白酒企业春季中温大曲中分离得到89株酵母菌,选择6株优势菌株进行复筛实验。通过菌落特征、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常规分析方法,筛选出生长优势明显,产酒精能力较强的2株酵母菌株(N4、N6)。结合18S-ITS r 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N4为大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magnus),N6为近玫色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属于锁掷酵母属(Sporidiobolus)。筛选的2株酵母菌作为皖北地区白酒酵母菌的重要菌种资源,在白酒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食蚜瘿蚊不同龄期幼虫对不同龄期烟蚜的捕食能力,通过室内试验评估不同龄期食蚜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不同龄期烟蚜的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食蚜瘿蚊幼虫对不同龄期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为Ⅱ型,其中2龄食蚜瘿蚊幼虫对1~2龄烟蚜的处理时间短(2.0525 h),理论最大捕食量最大(11.69头);3龄食蚜瘿蚊幼虫对不同龄期烟蚜的控制作用均强于2龄食蚜瘿蚊幼虫,对高龄烟蚜(3~4龄)的控制效果最为明显;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不同龄期烟蚜的日均捕食量随着食蚜瘿蚊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但平均捕食率随着食蚜瘿蚊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食蚜瘿蚊捕食不同龄期烟蚜的种内干扰作用不同,干扰程度为1~2龄(0.76) > 4龄(0.64) > 3龄(0.57)。因此,食蚜瘿蚊对烟蚜的控制潜能较大,是一种可应用的蚜虫天敌。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对南方小花蝽安全的药剂,测定了烟田常用7种杀虫剂对烟蚜成蚜(浸渍法)的毒力及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雌成虫(药膜法)的毒性,并对南方小花蝽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无论处理24 h还是48 h,对烟蚜成蚜的毒力、南方小花蝽雌成虫的毒性均是啶虫脒最高,LC50分别为0.258和0.027 mg/L(24 h)、0.164和0.019 mg/L(48 h),苦参碱最低,LC50分别30.224和28.396 mg/L(24 h)、17.106和9.334 mg/L(48 h);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毒性以溴氰菊酯最高,吡虫啉最低,苦参碱和阿维菌素相当,仅大于吡虫啉。综合考虑毒性和安全系数,防治烟蚜时选用苦参碱和阿维菌素能更好的保护南方小花蝽,达到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20—2021年湖北烟区爆发新型烟草叶部病害,本研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镜检菌丝和科赫法则验证,并提取30个菌株的DNA使用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rDNA-ITS序列的PCR扩增,及MEGA-X软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同时以Rs1F2/Rs2R1为引物,进行30个菌株的rDNA-ITS基因的PCR专化性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30个菌株序列都隶属于R. solani AG-3融合群且均具有AG-3融合群所特有的504 bp片段。因此,确定该病害为烟草靶斑病。这是首次从湖北省烟草产区分离鉴定到该病菌。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贵州烟草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使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以ITS序列构建的发育树中与棒状弯孢(Curvularia clavata)聚为一支,且支持率为100%,结合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棒状弯孢。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8,在燕麦琼脂(O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牛肉浸粉为氮源时对菌丝生长最有利;菌丝致死温度为53℃,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烟草弯孢菌叶斑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云南省大理州烟叶烘烤变黄期叶柄和部分叶片霉变的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经室内和烤房内验证致病性,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物种类,运用平板拮抗法和活体生测法筛选生防菌。结果表明,分离物的形态学与根霉属(Rhizopus sp.)真菌相似,其ITS序列与少根根霉菌(Rhizopus arrhizus.,异名Rhizopus oryzae)模式菌株CBS 112.07T序列一致性大于99%;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和翻译延伸因子1-α(TEF)的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病原菌与少根根霉菌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烤烟霉变病病原菌为少根根霉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5株抑菌能力较强的拮抗菌,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 spp.)Z002和05-1205在烤房内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采集鸡枞菌(Termitomyces)子实体,对其进行rDNA-ITS 区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测序,利用MEGA5对rDNA-ITS不同区域作序列分析,并构建鸡枞菌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10 种鸡枞菌中,测序结果表明鸡枞菌rDNA-ITS区长度在527~661 bp。系统发育树表明,10 种鸡枞菌中,有8 种鸡枞菌各为一支,尖盾鸡枞菌与球盖白蚁伞聚为一支;待定种A1、E1、H1独为一支,可能为新种;B1、G1、D1可能为谷堆鸡枞菌;I1可能为根白蚁伞;ZZ1可能为粗柄鸡枞菌;待定种C1不能明确。结果证明,ITS1及ITS1-5.8S rDNA-ITS2可用于鸡枞菌进行种间系统发育树的建立,但ITS1区构建的鸡枞菌种间系统发育树支持率最高,ITS2区可辅助进行某些待定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烟草赤星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种类,对吉林省15个烟区和黑龙江省7个烟区的烟草赤星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获得312株致病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共鉴定出4种链格孢属真菌,其中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230株,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78株,鸭梨链格孢(Alternaria yaliinficiens)2株,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2株。其中吉林省烟区鉴定出了链格孢、细极链格孢和鸭梨链格孢3种,黑龙江省烟区鉴定出了长柄链格孢、链格孢和细极链格孢3种。两个省区的优势种均为链格孢。此外,本试验利用5种基因序列片段(ITS、GDP、ACT、EF、RPB2)进行烟草赤星病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GDP基因仅能鉴定出链格孢和细极链格孢2种,RPB2基因能鉴定出4种链格孢,而ITS、EF、ACT基因序列比较保守,不适合区分这些链格孢种。本研究明确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烟区引起烟草赤星病的病原菌种类,为下一步的定向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莱阳仕梨、阳信鸭梨腐败果为材料,分离棒曲霉素产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及ITS区鉴定。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棒曲霉素含量,确定所分离菌株产毒能力,通过对产毒菌株保守区域ITS扩增测序,得到的序列号与GenBank中核酸数据库进行对比,初步确定了各菌株的亲缘菌,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得到10株不同能力的棒曲霉素产生菌,7株为青霉属,2株为曲霉属,1株为镰刀菌属;进化发育关系为:P-9菌为一类群,其他9株菌为另一类群,彼此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进化关系。易污染梨果的产毒霉菌主要为青霉菌,分离得到P-1菌株的产毒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为挖掘对烟草根黑腐病菌有较高拮抗效果的根际促生菌资源,从四川广元和陕西汉中等地采集30份烟草根际土壤,以烟草根黑腐病菌为靶标,采用温度筛选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出有高效拮抗活性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抗生素标记法和温室盆栽法测定菌株LY79的定殖规律、对烟草的促生效果以及对烟草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从烟草根际土壤分离到一株烟草根黑腐病高效拮抗菌株LY79,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RNA和持家基因ropB分析将菌株LY79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抗生素标记菌株LY79A在烟草根际土定殖规律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最终趋于稳定,且施药40 d后仍能在烟草根际土、根系、茎、叶分离到1.34×106、2.91×104、1.81×104、1.01×104 CFU/g的菌株LY79A,说明其定殖能力较强。(3)菌株LY79对烟草促生效果较好,处理60 d后,烟草的株高、茎粗、整株干质量、根干质量分别增加了34.68%、37.85%、103.79%、72.55%。(4)1×109 CFU/mL浓度的菌株LY79发酵液对烟草根黑腐病的盆栽防效达71.54%,仅略低于对照药剂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解淀粉芽孢杆菌LY79在烟草根黑腐病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对云南省12株鹅膏菌进行分类鉴定。方法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etyltrimethylammonium Ammonium Bromide, CTAB)法提取12株鹅膏菌DNA, 以ITS4和ITS5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完成DNA序列测序, 对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发育树进行构建。 结果 12个样品的ITS序列长度574~755 bp, GC含量39%~47%, 平均遗传距离为0.329, YN05、YN03与其他10株鹅膏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ITS序列高度保守, 在真菌的科属种上能够初步实现对物种的鉴定和系统 发育分析, 为建立云南省鹅膏属分子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