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建国后中国特色服饰流行元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意义,20世纪60到70年代中国在特有的经济政治环境下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流行文化现象。梳理建国后60-70年代中国服饰流行元素的发展脉络,为中国现代服饰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使现代中国服饰史研究更具独特性、系统性。以现有的研究成果来说,重点都放在了研究建国后服饰审美意识发展以及服饰流行特点两方面,将建国后各时期服饰特点与审美意识都作了阐述,但却少有文献研究建国后60-70年代服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本文通过研究中国60-70年代改革开放前各时期具象的服饰元素,以小见大梳理服饰服饰元素的发展脉络,对中国特色服饰流行现象特点分析,将中国特色服饰流行元素与现代女装设计相结合,探讨每一阶段的服饰文化,为现代女装服装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对其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时尚是一个个轮回,尤其在现代服饰的设计中,很多传统元素都被翻新,并呈现出与时俱进的风格特点,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汉服元素中很多传统修饰元素,被应用到现代服饰的设计当中,不仅丰富了现代服饰的风格特点,同时也促进了现代时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入,推动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同时,为现代服饰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服饰设计中汉服元素的运用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朝鲜族人民自迁徙至今,其传统服饰受环境气候、生产方式、历史风俗、审美心理的影响,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但无论怎么创新,传统服饰最显著的特点"上衣下裳"依旧延续下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服饰的手工制作工艺大多被先进的机器生产代替,面料也变得丰富多彩。但是新一代青年却很少关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我们既要牢牢把握传统服饰的显著特点,又要与现代服装设计的时尚元素巧妙结合,让传统的民族服饰元素融入到现代时尚里,真正做到传统与创新并驾齐驱,做到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4.
孙佳 《广西轻工业》2014,(6):136-137
近代以来,中国服装设计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但是,中国作为曾经的"衣冠王国",在服装设计上的创新是不容忽视的。当今,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在中国服饰元素中找灵感。从中国服饰元素和服装设计的相关概述入手,着重介绍中国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丝绸》2021,(6)
文章选取157件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馆藏布依族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以语义学视角为切入点,结合艺术学和民俗学对布依族服饰元素的表象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其服饰的隐性意涵。研究表明:布依族服饰元素具有多样演化的图案特征、动静并存的色彩特征、刺染工巧的工艺特征,反映了个性独特的民族艺术审美倾向,寄托了布依族人民对"生殖繁衍、趋吉避凶"的美好意愿,体现了对"崇敬自然的信仰力量"的渴望;反映了布依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深厚的民族内涵。研究成果有助于为民族文化元素研究提供借鉴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立领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重要领式,一直被视为中式服装的典型特征。近年来,中国传统服饰吸引了设计师的眼球,传统服饰中许多元素被设计师运用在高级时装的设计之中,其中立领造型的使用最为广泛。本文通过对传统立领元素的深入分析,探究其在现代高级时装中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7.
"苏格兰格子"元素在服饰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并且在服饰中的运用极具多样性。本文以"苏格兰格子"元素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为出发点,探寻该元素的起源,针对其配色规律及美学特征进行分析,为该元素在时装设计中的发展提出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丑起源于西方,是一种任务角色的扮演者。小丑形象被人们熟知和喜爱是从马戏团开始的,这种小丑形象的造型更为夸张和幽默,其表现形式最具有震撼力。小丑服饰具有色彩艳丽、廓形奇特、图案丰富等特点。小丑服饰中更多运用到了波点、菱形和条纹图案的元素,一般是运用色彩鲜艳的面料和不同纹样的图案制作而成。本文首先对小丑服饰元素进行定义解释,然后详细地介绍了图案、造型,总结小丑服饰元素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1服饰纹样创新设计少数民族的服饰对于自然纹样的提取,来源于生活中美丽的自然风景。作为一种素材呈现出生活中各种美好和祝愿。自然崇拜源于原始崇拜、宗教崇拜,在漫长的纹样文化历史中形成了元素各自的吉祥象征寓意。而正是这些千姿百态的元素恰恰在民族婚嫁服饰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然崇拜元素应用于生活中,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审美情趣。自然审美基础不同,会引发不同的审美作品。反映不同阅历和经历、认识和理解。元素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民族服饰元素一直被国内外设计师视为灵感来源,清代宫廷服饰结构与工艺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弘扬了满族服饰文化,充实了现代设计思维,而且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多元素的延展和发挥。从满族服饰结构和工艺的角度出发,对满族服饰中的传统技艺进行科学、系统研究,为保护满族传统服饰文化留下可靠的技术数据,进而加深对其结构和工艺的了解、进一步分析满族服装结构的独特造型。同时,对清代宫廷服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规律的分析及总结,为进行现代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服装衬布技术面临新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服装向“柔、轻、薄、挺、舒”的风格发展 ,棉型服装形态稳定整理和成衣染色工艺的出现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 ,服装衬布行业需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应用高新技术研究新课题 ,以满足诸多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亓延  范雪荣  崔荣荣 《纺织学报》2011,32(3):110-115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收藏的近代齐鲁民间传统刺绣服饰和服饰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纹样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系统地总结了近代齐鲁民间服饰纹样的主要题材、表现手法及其包含的民俗内涵。近代齐鲁服饰刺绣纹样题材非常广泛,在构图形式、组织形式、用色方式及设计手法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其民俗内涵凝聚了齐鲁妇女丰富的民俗情感,表达了齐鲁人们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崇拜以及对宗教信仰的一种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新型VILOFT纤维的生产过程及物理性能和染色性能,并利用该纤维的舒适柔软、吸湿、华贵、穿着轻盈的特性,与涤纶、羊绒、Tencel、竹浆纤维混纺,扬长避短,强化各种纤维的优点,开发出了VILOFT混纺系列产品,其成衣具有华丽的质感、绝佳的悬垂性,且穿着轻盈舒适,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张露  牛犁 《纺织学报》2015,36(5):93-97
高山汉作为生活在大山之间、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支特殊的汉族群体,其服饰延续了汉族传统,装饰艺术亦独具特色,对其装饰艺术的研究可深化对汉族特殊族群服饰艺术的了解,扩充目前汉族服饰研究的范围。为此,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高山汉服饰研究发现:其纹样主要集中在背带、童帽、绣花鞋、围腰、银饰等服饰品上,题材以动植物等自然界的事物为主,并辅以宗教、文字、人物等纹样;组织形式包括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连续纹样等;工艺手法包括传统的绣、贴、镶、嵌等。高山汉服饰纹样通过写实与夸张的有机结合,平面与立体的相辅相成,传承与吸收的内在底蕴形成了其独特的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15.
Dr Elyse Stanes 《Textile》2019,17(3):224-245
Contemporary research on fashion consumption has largely focused on the surface qualities of dress, comprising questions of esthetics, expression, and identity. Rather than thinking about how clothes look, this paper considers how clothes feel. Theorizing clothes as always in-process rather than stable or static, this paper uses touch as lens to explore haptic and sensuous engagements that occur across a garments prosaic biography. Informed by five vignettes from a broader ethnographic project concerning clothes use, touch is located in conversations with hands and bodies. These conversations cultivate somatosensory relations with clothes that are “in-process”, in various states of wear and repair, texture, and time. The material qualities of garments emerge as an active, tangible force that works alongside an evolving dialog of use—as clothes “wear in” or “wear ou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wo ways in which touch informs clothes-in-process: how bodies come to know the fabric of clothes, and how the surface qualities of clothes push back against bodies of wearers. Although mundane and instinctive, the liveliness of materials and the haptic skills that attend to the use of clothes-in-process speak to value, care, and responsibility. But somatosensory relations also encompass discomfort and anxiety, leading to accumulations of clothes as matter out of place. Paying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somatosensory registers of the body provides insights about the material meanings of clothes as garments wear over time. In light of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clothes and clothes use, such insights are important for advancing knowledge about how wearers interact with their clothe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6.
浅析"入世"对皮革服装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皮革服装在我国皮革业出口中占有较大比例 ,同时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雍容华贵且具有独特卫生性能的皮革服装一再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但我国皮革服装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 ,才能使我国皮革服装业步入良性循环 ,并在我国加入 WTO时 ,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黄麻混纺交织物的风格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黄麻纤维织物能否代替部分中低档亚麻纤维织物及其市场应用方向的问题,探讨棉与黄麻/棉混纺纱交织物的风格特征,并与棉与亚麻/棉混纺纱交织物进行对比。选取1种亚麻/棉混纺纱、5种不同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纱与棉纱交织成6种试样,测试并对比分析其用于女士轻薄型外衣面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和基本风格。结果表明,黄麻纤维织物能代替部分中低档亚麻织物,且同等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交织物与亚麻/棉混纺交织物相比,亚麻/棉织物适合制作偏悬垂的合体型服装,黄麻/棉织物适合制作造型性较强的合体型休闲服,尤其是以褶裥为装饰的轻薄型度假服装。  相似文献   

18.
解读民间服饰绣花图案中的民俗寓意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荣荣  高卫东 《纺织学报》2006,27(5):101-103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传统民间绣花服饰和服饰品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民间服饰图案尤其是绣花图案的题材和装饰部位进行了分类整理,结合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手工艺装饰艺术解析了这些绣花图案的特定文化和符号含义,有美丽的象征,有喜庆的内涵,有吉祥的祝福,有民族的图腾符号意义,有民俗宗教教义的寄托。其民俗寓意的主题表现了古人向往和追求美好愿望的渴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民间服饰文化的秀美和雅致,是中国古代民间女子心灵手巧和智慧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纺丝设备的改造,选用低温纺丝、高张力卷曲、计量泵高低速自动转化、低表面能油剂及上油工艺等技术,实现了5D/3F锦纶超细纤维的制备;同时解决了部队作训服、消防服等防护服内层材料由于穿着时间较长不易清洗,要求其具有抗菌防螨、抗紫外线、抗老化及亲肤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蒋红英 《纺织学报》2011,32(11):100-105
褶纹元素是服装设计重要的灵感来源.分析褶纹元素的发展演变和构成技术对认识褶纹元素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褶纹元素在衣文化史上的演变,将其划分为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由化时期、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的均齐化时期、当今的多元化时期,分析每一时期褶纹元素的特点和构成方式.运用立体构成方法分析当今常见的不同类型衣身褶纹操作步骤,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