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豆酱和香菇为主要原料,采用线性标度感官评定方法确定香菇辣酱和香菇甜酱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香菇辣酱配方为豆酱20%、香菇50%、熟植物油10%和调味料组成时,加辣椒感官得分最高;香菇甜酱配方为豆酱40%、香菇30%、熟植物油10%和调味料组成时,加糖香菇酱感官得分最高。利用线性标度方法评定香菇豆酱,进而优化确定香菇豆酱的配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花生、板栗、辣椒为主要原料,研制板栗花生辣酱。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感官评定,优化板栗花生辣酱的配方。结果表明,板栗花生辣酱的最佳配方为:鸡肉13 g,香菇10 g,酱油8 g,料酒6 g,姜末2 g,蒜末2 g,糖4 g,食盐2 g,辣椒14 g,板栗花生18 g,食用油51.5 g,以此配方制得的辣酱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辣椒、火腿、芝麻、香菇等为主要原料,通过试验最终确定最佳风味的香辣火腿酱的配方比为油辣椒48%、盐坯辣椒7%,火腿丁11%,芝麻3%,香菇3%,豆瓣酱4%,食用盐2%、大蒜6%,黄酒5%、生姜5%,醋2%,白砂糖3%,味精1%。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香菇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在现有香菇酱制品的基础上探讨以香菇为主,辅以糍粑辣椒制备感官品质优良调味产品的适宜工艺和配方。本文以黔产等外级香菇为主要原料,辣椒、豆瓣酱等为辅料,采用模糊数学感官综合评价法优化其制作配方,并对其色泽、质构、理化及卫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菇油辣椒酱在基础配方(食用油100 g、酒糟8%、白芝麻2%、干辣椒3.3%和花椒粉1.3%)的基础上,添加香菇丁52%、辣椒16.5%、豆瓣酱13%、白糖1.98%、食盐1.32%和呈味核苷酸二钠(I+G)0.132%,该配方下的产品感官评分达到(88.75±3.07)分,且产品颜色红润有光泽,香气协调,菇味浓郁,菇粒软硬适中,口感层次分明、鲜美;经测定产品的蛋白质为(5.58±0.47)g/100 g、水分为(5.11±0.08)g/100 g,氨基酸态氮为(4.87±0.06)g/100 g,且微生物指标结果均合格。本研究可为香菇及其等外级菇品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实现香菇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牛肉香菇辣椒酱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肖枫  康怀彬 《食品科技》2006,31(12):97-99
介绍了牛肉香菇辣椒酱的加工技术及生产工艺的操作要点,试验以香菇、牛肉、辣椒等为原料制备辣椒酱,在初步实验的基础上,固定大蒜用量0.8%、味精0.4%、花椒0.4%,对香菇、牛肉、辣椒、豆酱、瓜子、芝麻和食盐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顺序为食盐>瓜子>香菇>辣椒>芝麻>牛肉>豆酱,最佳生产配方为香菇12%、牛肉22%、辣椒8%、豆酱30%、瓜子10%、精盐1%、芝麻4%。  相似文献   

6.
以鲢鱼头为主要原料,加以黄豆酱、香菇、辣椒等辅料,经科学加工制成含钙丰富的鲜辣酱.对鲜辣酱的生产工艺、配方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出该产品的最佳组合方式为A3B3C2D2,即鱼头泥70 g,黄豆酱40 g,香菇30g,辣椒26g.经测定制品的含钙量为131.08 mg/100 g.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香菇鸡肉酱的制作工艺与操作要点,以香菇、鸡肉为主要原料,考察了制酱过程中香菇和鸡肉配比、食用油添加量、豆瓣酱添加量以及炒制时间等因素对肉酱感官品质的影响,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香菇鸡肉酱的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香菇鸡肉酱的最佳加工工艺为香菇、鸡肉丁配比7∶3,食用油和豆瓣酱添加量分别占香菇鸡肉丁的30%和85%,炒制6min。在此配方工艺条件下,香菇鸡肉酱色泽油亮,口感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贵州食用菌产品类别,研制具有贵州特色的食用菌酱。该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食用菌比例(开阳香菇与剑河海鲜菇)、菜籽油、紫皮蒜、洋葱、豆瓣酱、糟辣椒、生姜、黄豆酱在配方中添加量对糟辣食用菌酱的形状、色泽、风味、香味、口感的影响;进一步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糟辣椒、生姜、黄豆酱3个主要因素对糟辣食用菌酱感官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优配方为100 g食用菌(开阳香菇∶剑河海鲜菇为3∶1)、菜籽油100 g、紫皮蒜9 g、洋葱7 g、豆瓣酱8 g、糟辣椒15 g、生姜12 g、黄豆酱13 g,并检测了食用菌酱的过氧化值、酸价、亚硝酸盐、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商业无菌等卫生安全指标均符合标准限量。该试验为食用菌深加工调味品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蚕蛹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它的附加营养价值,扩大消费的群体和药用运用领域,开发了蚕蛹肉酱调料。通过优化原辅料配方,研究蚕蛹肉酱炒制时的温度、时间对蚕蛹肉沫和豆瓣酱以及各类肉质的增香、口感等,确定了蚕蛹肉酱的原料以及配方。以蚕蛹粉碎加工后的肉末、豆瓣酱、牛肉为原料,辅以胡椒、食盐、生姜、辣椒等基本调料,生产具有高蛋白营养价值的蚕蛹肉酱产品。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配方,以确定蚕蛹肉酱的最佳制作工艺,具体调味液最适为:食盐3%、花椒1%、胡椒1%。最佳蚕蛹肉酱工艺条件为:蚕蛹35%、牛肉末35%、豆瓣酱20%、调味液5%。即蚕蛹∶肉酱=1∶1。  相似文献   

10.
对江湖风味(主要指巴渝地区烹制江河湖泊出产的原料而形成的特殊风味)泡椒香辣酱制作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设计单因素水平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将泡制品、食用油、花椒以不同比例的添加为变量,对江湖风味泡椒香辣酱的配方进行优化,确定了江湖风味泡椒香辣酱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使用以下配方:泡红辣椒300g,泡青辣椒550g,泡姜150g,郫县豆瓣酱90g,红花椒10g,青花椒30g,十三香10g,色拉油250g,菜油150g,猪油100g,老姜50g,大蒜60g,味精12g、胡椒粉6g,其成品色泽桔红鲜亮,咸鲜微酸,清香微麻,香辣可口,口感俱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海鲜香辣酱配方进行优化研究,在传统工艺制作基础之上,结合现代中餐标准化生产工艺要求,通过感官评价,利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其配方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海鲜香辣酱最佳配方:郫县豆瓣酱1500克、对虾肉700克、牡蛎肉600克、白砂糖130克、花生油900克、清水550克。在此条件下,制作的海鲜香辣酱具有鲜香、麻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以去骨鸡腿肉为主料,干香菇为辅料,干辣椒、葵花油为调辅料,制作川味香菇鸡鲜辣酱。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制作的最佳配方,即干香菇的添加量为12%,鸡丁的添加量为17%,干辣椒的添加量为20%,葵花油的添加量为55%。工艺优化所得制品色泽红亮,口感鲜香醇厚,是一种具有川式风味的特色鲜香辣椒酱。  相似文献   

13.
试验在原有肉松加工工艺的基础上,添加香菇柄,制作香菇柄兔肉松。通过正交试验对兔肉松的原辅料配方进行优化,通过感官评分和水分含量的测定确定炒松时间,以期获得高品质兔肉松。结果表明,由正交试验所得原辅料的最佳配方组合为兔肉香菇柄30%、酱油10%、食盐4%、辣椒1%、白砂糖6%、花椒0.6%、五香粉1%、黄酒2%、香叶0.1%、桂皮0.5%、八角0.75%、小茴香0.5%。在复炒时间16 min条件下制得的肉松色泽金黄、质地均匀、组织状态蓬松,所得的香菇柄兔肉松水分含量为15%~20%,蛋白质含量为(23.83±0.83)%。  相似文献   

14.
以牛蒡、香菇、猪肉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调味酱。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配方:牛蒡∶香菇用量比为4∶1(总量为40%),猪肉用量为10%,豆瓣酱用量为20%,干辣椒用量为4%。此产品风味独特,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蒡、香菇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是一种集营养美味于一身的调味酱。  相似文献   

15.
以秋葵、辣椒、牛肉为原料,添加用甜面酱、花生、芝麻制作的调味酱,制作成秋葵牛肉辣酱。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确定调味酱和秋葵牛肉辣酱的最佳配方,秋葵牛肉辣酱的最佳配方为秋葵添加量20g,辣椒添加量40g,牛肉添加量60g,调味酱添加量30g,调味酱的最佳配方为甜面酱添加量60g,花生碎添加量25g,芝麻碎添加量15g。成品的各项指标经过检测,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盐渍辣椒汁的综合利用,将盐渍辣椒汁代替食盐制作豆瓣酱,比较盐渍辣椒汁和食盐对豆瓣酱理化指标、色泽与风味物质的影响,并将豆瓣酱与发酵辣椒按一定比例调配得到调味豆瓣酱,考察不同调配比例对其理化指标、色泽、感官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豆瓣酱的基础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盐渍辣椒汁豆瓣酱的色泽更鲜艳明亮,且酯类、醛类物质含量分别比盐水豆瓣酱高6.92%、3.33%,说明盐渍辣椒汁豆瓣酱的品质优于盐水豆瓣酱。盐渍辣椒汁豆瓣酱与发酵辣椒按质量比1∶3调配得到的调味豆瓣酱品质最好,总酸含量为0.63 g/100 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31 g/100 g,氯化物含量为5.77%,色泽比(h值)为1.39,感官评分为83.39分,从中检测出4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酯类(21.46%)、酸类(9.51%)、醚类(4.73%)、醇类(3.69%)、醛类(2.25%)。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复合味辣椒酱作为一种调味品,既用于烹饪菜品,又作为佐餐酱料,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研究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在传统辣椒酱中加入大蒜和香菇,开发一款蒜菇辣酱,配方为:大蒜50g、香菇45g、郫县豆瓣酱15g、黄豆酱40g、菜籽油100g、糖5g、小米椒10g、花椒3g、香叶5g、八角2g、小茴香籽1g、桂皮1g。酱料软硬适中,油光发亮,香味浓郁。各项指标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猴腿蹄盖蕨相关制品品种,提高其利用率,扩大其应用市场,以猴腿蹄盖蕨和猪肉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色差分析和感官评价确定最佳的工艺配方为:猴腿蹄盖蕨添加量为20%,猪肉添加量为25%,辣椒添加量为12%,豆瓣酱添加量为16%。  相似文献   

19.
香辣香菇酱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香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下脚料,以干香菇柄为主要原料,添加黄豆酱、辣椒、白砂糖等辅料加工研制香辣香菇酱。首先对干香菇柄复水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然后对影响产品质量、风味的主要因素黄豆酱、辣椒、白砂糖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产品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香辣香菇酱的最佳配方为食用油60%,黄豆酱90%,辣椒8%,白砂糖8%,食盐1%,味精0.5%,香辛料1%,制得的产品菇香浓郁,鲜香微辣。  相似文献   

20.
在工厂实际生产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牛油麻辣味火锅底料配方中辣椒、花椒、郫县豆瓣酱、复合香辛料4个因素的最佳添加量,进一步通过全面试验研究了炒制糍粑辣椒的最佳温度和时间。确定了生产牛油麻辣味火锅底料的最优配方为牛油200 g、食用盐70 g、蒜6 g、味精6 g、白糖2 g、牛肉粉9 g、花椒9 g、辣椒14 g、郫县豆瓣酱45 g、复合香辛料3.6 g。选择温度110℃、时间2 h进行糍粑辣椒炒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