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跃进三号、四号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拗陷区跃进油区南部。位于阿拉尔一号断裂(原Ⅶ号断层)与十三号断裂的上盘,地质发展均受此二断裂的控制。跃进三、四号构造在钻井过程中均见到好的油气显示,其中跃进四号所钻的跃73、跃Ⅳ-1井见到工业油流。跃进三号构造虽未见到工业油流,但构造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郡位,因此,此两构造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阿尔金山前带构造复杂,一直是油气勘探的瓶颈。通过对多个构造要素的分析,基本明确山前带以T2为界,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其中下构造层构成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文中总结了山前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①北西向断裂控制了生油坳陷的分布范围,生烃中心控制了油气总体分布格局;②近东西向断裂控制了山前鼻状构造的发育,构成山前重要的油气聚集带;③阿尔金南缘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一起控制了山前侏罗系的分布,为侏罗系油气勘探与研究提供了可靠线索;④喜山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藏有明显的破坏或改造作用,油气主要富集于影响较弱的地区:⑤圈闭带的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具体分布。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区发现多个新近系整装油田,油田主体油气的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已比较清楚,但油田翼部油气的控制因素研究较少,油气分布规律尚不明确。通过对孤东油田翼部构造特征和沉积特征的分析,将油田翼部划分为断裂翼部和斜坡翼部2种类型,断裂翼部新近系断层发育,河道展布复杂,油气以立体方式运移,油气分布受构造运动影响明显,且含油层段多变;斜坡翼部断层不发育,河道展布较稳定,河流走向和孤东油田主体有一致性,油气以横向运移为主,且油气层段单一、稳定。断裂翼部和斜坡翼部都具有不同于油田主体的“半独立”成藏特点和油气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含油气盆地中,断裂构造是决定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在详细研究垦 利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断裂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并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4种成藏模式,认为该地区的油气分布受构造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莫北-莫索湾凸起西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莫北油气田、莫索湾油气田和莫西庄油田等,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集层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通过剖析和总结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下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北缘逆掩推覆带构造及成藏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青西油田位于祁连山北缘窟窿山逆掩推覆带的中部,其山前强烈褶皱并伴随一系列大型的逆掩断层,构造表现为断层向地表的前展式叠瓦状逆掩断裂带及其相关褶皱。为了搞清青西油田的构造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以断裂构造剖析为主线,通过精细解释各级控油断层、构造细节、进行裂缝预测及控油作用研究,剖析了其油气分布的独特规律,指出在逆冲断层前缘形成的北东向撕裂断裂控制着有效裂缝发育带,是青西油田的高产区块。  相似文献   

7.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包括莫北凸起、莫索湾凸起西斜坡和石西凸起南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极为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石西油田、莫北油气田和莫索湾油气田等17个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层特征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通过剖析和总结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下步勘探具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含油气盆地中 ,断裂构造是决定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在详细研究垦利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地区断裂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并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 (藏 )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 4种成藏模式 ,认为该地区的油气分布受构造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包括莫北凸起、莫索湾凸起西斜坡和石西凸起南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极为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石西油田、莫北油气田和莫索湾油气田等17个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层特征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跃西油田1999年全面进行滚动勘探开发,2001年底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本文针对跃西油田高含水、高采油速度开发现状,从油田构造和地质再认识、老井资料复查和测井二次解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高含水油田的滚动开发和扩边挖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构造、断裂系统、沉积因素等方面,阐述了冷东地区油气富集规律。提出构造活动控制生储条件;断裂系统控制圈闭和油气聚集;多期成因类型的砂砾岩体是油气聚集的场所;有利构造与岩相带匹配是油气富集的关键。油气分布具有“上稠下稀、东稠西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断裂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油气藏常与断裂构造相伴生。柴西地区南部沿断裂带分布有砂西-尕斯-油砂山油气聚集带、跃进2号-跃东油气聚集带、乌南-绿草滩油气聚集带;西部阿尔金山前带沿柴西等断裂分布有断鼻构造控制的构造-地层-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北部沿着英北断裂、南翼山断裂、尖顶山断裂分布有油泉子、开特米立特、南翼山、尖顶山等构造-裂缝型油气藏。柴西地区断裂的形成与阿尔金山和昆仑山在中新生代的剧烈挤压和走滑活动有关。断裂以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还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滑脱断层、反转断层等。断裂主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平面上呈平行状,斜列状、斜交状、正交状,反"S"形,透镜状、发散状等组合类型,剖面组合型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式、花式3 种主要类型。其中,以冲断型及正交状、斜交状断层组合形成的构造油气藏最为发育。断裂不仅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展布及构造圈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断裂活动形成的大量裂缝,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条件。柴西南区普遍存在以断裂为油气运移通道形成的侧接式上生下储式油藏。  相似文献   

13.
富满油田东部走滑断裂是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目标。该走滑断裂活动较弱,识别解译难度较大,需要深入研究其发育、演化及控藏特征。基于富满油田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选取并精细解译了3条典型主干断裂(F10,F12和F17),明确了富满油田东部走滑断裂活动特征及主要活动期次。在此基础上,结合油气性质及成藏期次,分析了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加深了对该区域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断裂演化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对油气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富满油田内走滑断裂具有垂向分层差异变形特征,可划分出4个构造变形层,由下往上分别为盐下基底构造层(■之下)、盐构造层(■)、碳酸盐岩构造层(■—TO3t)和碎屑岩构造层(TO3t之上)。研究区断裂活动期次整体可划分为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Ⅲ幕和加里东晚期—海西期3个阶段,其中加里东中期Ⅲ幕是区域内断裂主要活动阶段。结合油气性质差异、油井生产动态、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成藏期的耦合关系认为,断裂活动影响了...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质、物探、钻井、录井、测井、测试、地化分析及生产数据等资料,对塔河油田跃参1号区块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跃参1号区块奥陶系油气富集程度受T74不整合面、断裂、储层、构造等因素综合影响;T74不整合面是古岩溶发育的前提,也是油气横向调整和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断裂控储、控藏特征明显,主干断带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原油密度分布,油气富集程度高;远离主干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油气富集较差,连通主干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油气富集较好;T74古构造高部位的断裂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油气富集程度高,是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油气在盆地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们在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及演化时,认识到断裂对油气聚集分布起着控制作用。我国许多含油气盆地内的油气聚集受断裂控制,如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四川气田。西北区的油气分布,与断裂关系更为密切。如克拉马依油田、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柴达木盆地西部朵斯断陷、酒西盆地老君庙背斜带、陕甘宁盆地西缘马家滩断褶带,其油气聚集分布,无不受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有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新北油田新近系馆陶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已发现的油气藏成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提出了新北油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新北油田油气藏类型主要为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油气藏,油气成藏与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宏观上,沟梁相间的构造格局控制油气的整体运聚特征,河道砂体的发育使油气运聚路径复杂化。微观上,断鼻构造高带控制油气聚集成藏,断裂的发育制约着断鼻构造油气的富集;河道砂体影响断鼻构造内部油气的运移与富集,同一断鼻构造带上储集砂体的发育控制油气的富集分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构造、断裂演化、岩心、测井、地震、钻录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塔河南岸地区跃满区块奥陶系断溶体油气藏的储集空间特征、展布形态、成因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开发实践,对断溶体油气藏的成藏与油气富集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断溶体油气藏以"体"的形式呈不连续、非均质、不规则性分布,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断裂的发育程度,建立沿主干深大通源断裂溶蚀、沿次级通源断裂溶蚀和沿次级内幕断裂溶蚀3种断溶体油气藏形成模式;断溶体油气富集受控于成藏期与断裂活动时空上的匹配关系、断裂的级别和断裂的分段性质。研究结果可有效指导哈拉哈塘油田塔河南岸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井位部署,实现断溶体油气藏高效开发。图9表2参25  相似文献   

18.
现河庄油田构造体系是发育在冀鲁帚状构造体系上的一个小型帚状构造单元.分为聚敛端、中部、撒开端三个次级单元。帚状构造体系控制该区的油气聚集和分布,中段弧形断块区内侧,特别是在断层落差大于150m、封闭性好的断层附近常常是油气富集的高产区;入字型断裂体系在两纽断裂交汇的锐角区油气富集,在断面倾角由陡变缓的部位以及弧形断面内侧油气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19.
雷利安 《河南石油》1995,9(3):11-16
在对东濮凹陷桥口构造断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断裂形成发育对油气生成、运移、分布富集的控制作用。指出桥口构造油气分布富集宏观上受背斜构造背景控制,局部油气的富集则主要受断裂的形成发育控制。由于断裂由东向西,由老到新的阶梯状活动,控制了含油气层系由东向西、由老到新、由深到浅的阶梯状分布与富集。  相似文献   

20.
酒西坳陷油藏类型丰富.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地层油藏、构造-水动力复合油藏是主要的5种油藏类型,油气的富集与成藏受构造演化及构造类型、断裂发育及分布、烃源岩成熟度、储集层岩性、油气运移途径、水动力条件等多种因素的控制。研究表明,构造控制油气富集、岩相控制油气分布、裂缝控制渗油能力是窟窿山油藏形成的基本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