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基于多相介质理论的油气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采用的油气检测方法和技术严格意义上讲都是基于单相介质理论的,而含油气储层是多相介质的,因此,造成了油气检测结果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以Biot理论和实验室数据为依据,研究出一种快捷的油气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十几个工区,检测油气的符合率高于现有的其他烃类检测技术。该方法在勘探阶段的油气检测方面和开发阶段油气藏动态监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分形油气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检测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研究和分析了现有分形油气检测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二维分形布朗运动模型的分形油气检测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步骤,最后给出了在某油田的油气检测结果,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油气检测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研究和分析了现有分形油气检测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二维分形布朗运动模型的分形油气检测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和步骤,最后给出了在某油田的油气检测结果,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常规的高频衰减、低频增强等油气检测方法在渤海海域浅层油气田应用效果好,而在中深层油气田受地震资料品质、复杂构造、油气检测方法的选择等因素影响,效果不明显。为提高中深层油气田的油气检测精度,利用基于Gabor变换的反褶积方法将所提高研究区地震资料的主频和有效频宽,为油气检测研究提供基础;利用基于含可变因子的广义S变换对地震资料分频处理,提取对油气敏感频段内的优势振幅和作为敏感油气检测因子,预测油气的平面分布。针对预测结果与实钻信息存在差异,提出了基于数据光滑、去噪处理的油气检测信息增强技术并对预测结果增强处理。该技术应用于渤海L油田中深层目标得到的油气检测结果与实钻信息吻合程度高,两者在整体和细节方面一致性好,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可识别性。  相似文献   

5.
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建虎  雍学善  刘洪 《石油物探》2006,45(4):385-389
叠前油气检测属性主要来自于AVO分析,但叠前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工作不仅量大,且叠前数据还存在着反射能量弱、大偏移距拉伸畸变等缺陷,为此,探讨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的技术方法。从地震资料检测油气的原理出发,对有效吸收系数、地震波动力学参数和振幅谱等参数对油气的反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认为呈现有效带宽能量增强、吸收系数加大、平均频率变低(“两高一低”)特征的储层,含油气的可能性较大。在X油田XP区块,利用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对M砂组的含油气性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X3井在M砂组获得了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6.
AVO技术在辽河盆地东部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生产实践中,用亮点检测油气技术比较成熟,而利用暗点检测油气尚处于探索阶段。暗点在地震剖面上以弱振幅形式出现,在识别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但由于暗点也指示油气,因此从技术上讨论暗点的反射特征是必要的。依据辽河盆地东部浅海地区连井地震剖面的AVO资料,探讨了亮点和暗点的解释方法,并利用亮点和暗点特征检测了储集层的含油气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油气长输管道运送介质的易燃易爆特性,使得管道运输的风险较高,为保障油气长输管道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需要实施建立油气管道工艺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本文基于管道运输的特性,阐述了油气长输管道工艺设备自动化控制的必要性,并对相应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原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超声波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管道泄漏检测技术、负压波法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等,重点对检测技术原理及功能进行分析,并基于PID控制原理以及各类传感器与TinyOS操作系统,建立了油气管道工艺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石油管线的运输情况有效检测,防止管道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沙漠覆盖区油气化探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漠覆盖区是油气勘探难度较大的地区之一。为探索在沙漠区可行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地球化学方法实验,除了常规的地球化学检测方法外,还开展了游离烃方法的实验研究,以检验在沙漠区能否采集到合格的游离烃样品,以及该方法能否对地下油气源有指示作用。实例证明:在沙漠覆盖区,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游离烃和顶空气能很好地检测到油气微渗漏信息,对下伏油气藏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是进行油气勘探的主要地球化学方法;其他烃类指标及荧光光谱和ΔC则可以作为辅助指标,增加油气信息检测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X射线数字化实时成像系统在油气输送管道焊接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是油气输送管道X射线考竺探岳三术的一个重大进步。文章介绍了X射线数字化实时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用于油气输送管道焊接质量检测的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腐蚀是造成油气管线事故的主要原因,而有效的现场检测油气管线技术是非常有限的,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检测小管径管线的磁漏式检测系统,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检测系统在小管径的应用中能够获得精确的腐蚀数据,大大减少了管线事故和维修费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多种生烃机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生烃机制因生烃物质来源不同,可分为有机生烃、无机生烃及合成生烃机制。有机生烃除常规的区带生烃模式外,应对灶体生烃模式及催化生烃模式引起足够的重视。灶体生烃模式是指高温岩浆喷出或侵入沉积层之上、之中或之下,加速沉积体中有机质的成熟作用。目前已知元素Pd,Fe,Mn,Zn,Cu等能使有机碳更多的与氢结合生成更多的烃类,我国的松辽盆地、大港和新疆油田等地区可能存在这种催化生烃现象。无机生烃的重要标志是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比值出现反序现象,塔里木及松辽盆地存在此类生烃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以熔融铁作媒介,CO2 和H2 可以合成烷烃类物质。地下深处的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和橄榄岩与实验室条件下的熔融铁类似。因此,在地球深处应存在合成生烃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未熟、低熟烃源岩排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朝(朝阳沟)长(长春岭)地区白垩系和外围汤元地区第三系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样品分别在150℃、200℃、250℃、300℃4个温度点各作一次实验。结果表明,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具有“地质色层效应”,主要表现在排出烃与残留烃的族组成、气相色谱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指标的差异上。本文计算并校正了模拟实验各温度点的排烃量和排烃效率,得出了朝长地区低熟源岩排烃效率与演化程度的经验公式。研究认为,低熟源岩排烃主要受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成熟度及地下水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本区低熟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和排烃潜力,故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烃源岩热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3类代表性的烃源岩即泥岩、泥灰岩和灰岩进行热模拟试验,不仅在室内再现了各类岩样的生烃演化过程及特点,而且为该地区生烃量计算提供了重要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泥岩的生烃能力最强,最终产气率达527 m3/tTOC,泥灰岩次之,最终产气率为512m3/tTOC,纯灰岩最差,最终产气率仅267m3/tTOC;气态烃的产出与热成熟度密切相关,较高的热演化程度对气态烃的生成是有利的。指出此次试验所选3个样品的液态烃产率均较低,生油高峰不明显,热模拟的抽提物产率曲线呈“漏斗状”,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样品所处演化阶段以及有机质含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辽河滩海地区的生排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河滩海地区西起葫芦岛,东至鲅鱼圈连线以北,沙河街组三段和一段分别为该区的主力烃源岩和储层.根据本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参考邻区的部分参数及专家意见,进行的生、排烃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区内主力生烃层为沙河街组三段,次为沙河街组一二段,平面上以盖州滩洼陷、海南洼陷和清水洼陷为主要生烃中心,以海南次洼和锦州9-3南次洼为次要生烃中心.模拟区的东部凹陷生油兼生气,西部凹陷以生油为主,东营组时期进入生烃高峰.排烃高峰期始于东营组一二期.一直持续至今,排油中心与生烃中心吻合,但排气强度略有区别,东部凹陷的排气强度高于西部凹陷.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海拉尔盆地伊敏组(J3)煤中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了湿式高压釜热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镜质体是最为重要的生烃母质,其主要成烃期为270~330℃,最大生液态烃量为19mg/g、生气态烃量为256mL/g;孢子体的主要成烃期为300~380℃,最大生液态烃量为40mg/g、生气态烃量为265mL/g;而丝质体生液态烃极少,在300℃时最大也达不到2mg/g,生气态烃量为120~160mL/g。另外该方法与无水该条件下的热模拟相比,排烃高峰温度大为降低,一般要低50~100℃;   相似文献   

16.
郑智  张玲俊  李红  张霞玲 《润滑油》2004,19(6):61-64
对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稠油常三线馏分经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产品,进行了干燥脱水和吸湿性试验,考察油品烃组成与亲水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变压器油的生产与使用提供指导。试验表明:芳烃含量是决定油品脱水难易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对于高芳烃含量的油品,在相同条件下其吸水速率与溶水度也高于低芳烃油品。  相似文献   

17.
在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研究中 ,经过对原样和不同温度点热模拟残余物进行可溶有机质抽提和族组成分析、残渣干酪根处理、Ro 值测定和 TOC测定 ,并对部分样品系列进行色谱和质谱分析后发现 ,煤系烃源岩在不同热演化阶段表现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相当大的差异。低演化阶段和热降解阶段天然气的形成是不同热力学条件和成气母质化学反应的结果。在低演化阶段 ,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增长幅度并不太大 ,通常 Ro<0 .7%。原始可溶有机质和热模拟残余可溶有机质的分析结果表明 ,烃类气主要来源于原始可溶有机质的脱基团作用和大分子沥青质及干酪根边缘烃 (极性组分 )的热降解。在有机质热降解―热裂解阶段 ,烃源岩经地质埋深增温 ,热演化进程相对加快、镜质组反射率迅速递增、Ro 值从 0 .5 5 %~ 0 .70 %迅速增大到 1 .40 %~1 .70 % ,可见热动力作用足以破坏干酪根结构烃并将其降解形成油气。该阶段是干酪根经热降解大量排烃的阶段 ,其地球化学参数特征主要表现为干酪根结构烃热降解产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柴窝堡构造是柴窝堡凹陷实现勘探突破的首选目标,近年在该构造主体部位钻探的达1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首先,进一步证实柴窝堡构造含油气性良好,有望发现较大规模的油气藏;第二,表明柴窝堡构造油气藏类型为构造背景下的由多个含油气单砂体叠置形成的岩性凝析油气藏,物性是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第三,展示了柴窝堡凹陷油气勘探潜力较大,西疙瘩构造带为有利勘探区带,阿克苏构造为有利勘探目标;最后启示我们,形成一套有效的油气层压裂改造技术,是实现柴窝堡凹陷油气勘探突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组分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烃源岩活化能分析表明,源岩活化能与Ro和镜质组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腐泥组关系有2种趋势,当组分未受到微生物强烈改造时表现出负相关,反之为正相关;活化能与壳质组含量的关系表现为随壳质组含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研究还表明烃源岩生烃活化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生烃机制是复杂的。藻类物质具有早期生烃的特点,是未熟—低熟油的重要烃源,而具有多类显微组分的烃源岩有多期生烃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