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乍得西南部的Bongor盆地是受中非剪切带影响发育的中—新生代被动裂谷盆地。在P组沉积时期,Bongor盆地处于裂陷湖盆初始发育阶段,总体处于持续水进扩张过程,发育陆相扇三角洲-湖相沉积。岩心观察结果表明,P组沉积物具有近源、深水、粗屑、重力流为主以及持续水进等特征。结合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明确Bongor盆地发育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及重力流沉积,其中扇三角洲相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间和席状砂微相。以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Baobab北次凹为例,进行构造-沉积耦合分析,认为其存在2大物源体系:长轴方向发育三角洲相沉积,短轴方向存在2种受构造控制的沉积模式,分别为在构造调节带(断层生长连接点)发育扇三角洲相沉积,在非构造调节带发育重力流沉积。  相似文献   

2.
三角洲的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以现代沉积学为指导,以露头、岩心、录井、测井及各种新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从油田实际地质工作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沉积学研究,从各种复杂的地质现象中,总结了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特别是河控型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低弯度河三角洲等古代三角洲类型的特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通常显示出以曲流河作用占优势的特征;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要的沉积特征;而河控型扇三角洲与旱地扇或扇三角洲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牵引流沉积占绝对优势,而后者重力流沉积相当发育;辫状三角洲沉积总体显示牵引流沉积特征,辫状水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最主要的沉积单元,岩层中层理构造发育,砂体侧向迁移形成的侧积交错层是主要的沉积构造;低弯度河三角洲以较粗的砂岩区别于曲流河三角洲,以较低的砂岩含量区别于辫状河三角洲,以缺少重力流沉积而区别于扇三角洲。为今后油区沉积地质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牛庄洼陷南坡沙三段三角洲—浊积岩体系中广泛发育一种沉积特征更加接近三角洲前缘的坡移扇,运用传统的沉积物重力流理论难以准确描述。通过厘米级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响应及地震反射特征等研究,建立了坡移扇识别标志,探讨其沉积主控因素及分布范围。研究表明:坡移扇是由于断裂、坡度角等原因造成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与主体断开脱离,并整体滑移至前缘斜坡或坡角处堆积而形成的岩性体;坡移扇砂体近源滑动,尚未完全液化即沉积,其沉积构造兼具重力流和牵引流特征;斜坡坡度6°~8°且横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盆倾断层发育区,有利于坡移扇发育。  相似文献   

4.
孤南洼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孤南洼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区构造演化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洼陷北部孤南断层的构造演化控制了整个洼陷沉积体系的发育。孤南断层的活动呈现明显的分段性和分期性,其东段的活动强度强于西段,整个洼陷北部构造活动强于南部,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断层活动较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强烈,并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沉积模式和准层序叠加方式。与断层活动分段性相对应,洼陷东部地区的三角洲及扇三角洲向潮盆推进的面积较小,而西部地区推进面积则较大。洼陷北部在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由于断层活动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正旋回准层序叠加方式;在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随着断层活动减弱,则发育正常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反旋回准层序叠加方式。  相似文献   

5.
北马庄油田南部扇三角洲储集体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郑  刘斌 《海洋石油》2005,25(3):24-28
扇三角洲砂体的沉积特征与碎屑供应、古地貌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为了认识北马庄油田南部扇三角洲储集体沉积特征,利用现代沉积学、测井学和地震勘探等手段,对沉积背景、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及沉积体平面和剖面特征进行详细剖析。识别了一种在沉积物供应缺乏、水体能量弱、断陷区发育的“饥饿型水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表明北马庄油田南部扇三角洲储集体具有明显的重力流沉积特征,分流河道不发育,沉积砂体平面呈“裙边状”;砂体延伸较近,快速收敛,层薄,沉积砂体属近源快速堆积型;研究区湖面多期变化,南北沉积体发育呈多期旋回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一段-戴南组二段五亚段为研究对象,以岩心精细观察和岩石薄片镜下鉴定为主要手段,结合测录井资料解释等描述重力流沉积特征和岩相特征,综合考虑沉积特征、形成过程、支撑机理及沉积机理等因素划分重力流类型,根据古构造和古地理背景、重力流类型和转化特征综合分析建立重力流发育与转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主要发育碎屑流、浊流和液化流3种沉积物重力流和滑动-滑塌这一重要的斜坡沉积物重力流触发机制;其中以碎屑流最为常见,根据其沉积物粒度构成特征划分为砾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和泥质碎屑流,根据其物质来源划分为外源型碎屑流和内源型碎屑流。识别出8种重力流沉积岩相和4类重力流沉积典型岩相组合。建立了不同物源条件下的重力流发育与转化模式,包括断阶带物源方向的双断阶混源型、多断阶混源型和斜坡带物源方向的内源型模式。断阶带重力流来自物源老山,以砾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为主,所属沉积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斜坡带重力流物源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以滑动-滑塌、液化流、砂质碎屑流、浊流为主,形成风暴浪基面之上的事件沉积体和深湖区的湖底扇。  相似文献   

7.
老爷庙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发育扇三角洲、水下重力流、近岸水下扇和湖泊等沉积体系。综合研究表明,构造演化、背斜形态以及同沉积断裂对老爷庙地区东营组沉积体系的发育和分布起到主要的控制作用。其中,构造演化控制扇三角洲的发育与演化,滚动背斜决定扇三角洲平面分布,同沉积断裂主导沉积物分散体系和砂体的分布样式。老爷庙地区东营组沉积体系的主控因素的研究对该区沉积模式的建立和砂体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欢喜岭油田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的南部,沙一-二段期发育缓坡型扇三角洲。通过对岩心、录井资料分析,认为该区所发育的缓坡型扇三角洲具有细粒沉积物含量高、牵引流沉积较发育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特征;同时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时期沉积相展布特征的分析,对扇三角洲的演变特征进行了总结,得出沙一-二段期间扇三角洲前积能力逐渐减弱,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其长轴方向也由北西-南东向向南北向转变。在此基础之上对有利砂体分布进行了预测;认为在锦130井、锦132井以南及双203井与锦307井附近为有利砂体较集中发育区,可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9.
黄骅坳陷是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含油气坳陷之一。综合运用岩心、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古生物、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将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分为沙一下(Es1(1))、沙一中(Es1(2))和沙一上(Es1(3))3个三级层序、9个体系域。研究认为,沙河街组一段碎屑岩沉积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重力流和湖泊5种沉积相类型。同时研究了各沉积相类型的沉积特征和空间展布特征。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板桥凹陷、北塘凹陷和歧口凹陷西南部,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黄骅坳陷南区和埕宁隆起东南部,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在陡坡大断层沧县隆起的根部,重力流主要发育在歧北凹陷深湖区。最后指出,构造演化、断层陡缓和古地貌是控制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碎屑岩沉积体系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涠西南凹陷流一段上亚段重力流类型、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流一段上亚段主要发育碎屑流、浊流和滑塌沉积3种重力流类型,碎屑流和滑塌沉积在研究区最为发育。碎屑流沉积据其岩性构成可细分为砂质碎屑岩和泥质碎屑岩,砂质碎屑岩以发育块状构造,见泥质撕裂屑、漂浮泥砾为典型特征;滑塌沉积塑性变形构造发育,既体现重力流沉积特征,同时还部分保留牵引流沉积特征。湖平面变化、物源体系、坡折带及沟源通道等耦合控制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分布,在研究区建立了北西物源三角洲-断裂坡折-侵蚀水道和西物源三角洲-同沉积坡折2种经典的重力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渤南洼陷下第三系沙四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从单井沉积相的分析入手,并结合钻井岩性剖面、沉积构造和电性特征等大量地质资料,详细分析了渤南洼陷下第三系沙四段沉积相类型、特征及其展布;认为该区沙四段下亚段发育有扇三角洲沉积,可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三个亚相,以及泥石流沉积、扇面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碎屑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等八种微相,并建立了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运用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根据对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分析,划分出东濮凹陷文东—前梨园地区沙三段、沙四段的4种沉积体系,即湖泊三角洲体系(一般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体系、冲积扇和重力流体系;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可分为3期:Es4期(初始裂陷阶段)、Es3^4期(快速裂陷阶段)、Es3^3—Es3^1期(衰减断陷阶段);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反映了湖水浅—深—浅的变化过程和受控于构造影响的特征。研究结果,该区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目标主要是:东侧扇三角洲砂体与鼻状构造、扇三角洲远端砂体与上倾尖灭圈闭、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断块圈闭、冲积扇砂体与上倾尖灭圈闭和重力流、滨岸砂坝砂体类岩性圈闭。图6参13  相似文献   

13.
黄骅坳陷中部沙三段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为了揭示黄骅坳陷中部沙三段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根据对沙三段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分析,运用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在该段划分出4种沉积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湖泊体系和重力流体系。根据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沙三段被细分为3个层序(SQ1、SO2、SO3)9个体系域。对沙三段各体系域发育期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和物源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预测出5个有利勘探区,即歧南凹陷中部、歧北凹陷东南部、板桥凹陷中部、港东断层下盘和海河断层西南部。图8参19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深陷期构造坡折带与低位扇序列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以钻井剖面相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岩性、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及层序类型分析,研究东营凹陷深陷期层序的构成,着重探讨其中低位扇的沉积相类型、发育的控制因素及沉积序列。认为低位扇与构造坡折带有密切的成生关系,坡折带类型、规模和发育部位控制了低位扇的类型、规模和分布,形成了典型的陡坡型和缓坡型低位扇沉积序列,陡坡型低位扇体在“有限后退或持续下陷型”边界断裂控制下,从盆缘到中心依次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浊积扇序列;缓坡型低位扇体在断裂坡折带控制下,发育了盆缘陆上下切谷充填及低位辫状三角洲、扇三角洲及缓坡深水浊积扇序列。图5表1参26  相似文献   

15.
安棚油田核三段沉积相及与油气分布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安棚油田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下亚段是重点勘探层位,其沉积相研究对该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岩心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与录井资料为基础,在沉积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安棚油田核三段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个亚相,缺乏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并将扇三角洲前缘进一步划分为近源水下分流河道、远源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及分流间湾6种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对沉积微相研究,揭示了沉积微相对储集岩物性的控制作用,确定了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物性及含油气性差异明显,远源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物性好,是油气聚集的主要相带;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缓坡带沉积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对各个缓坡带的主要目的层系发育的沉积相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解剖缓坡带下第三系碎屑沉积体系类型。分层序研究了缓坡带的沉积体系平面分布和垂向演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沉积相和沉积体系与隐蔽圈闭发育位置和发育程度的内在联系。建立济阳坳陷不同类型缓坡带的沉积模式;确定了缓坡浊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4种类型为缓坡带有利储集体。  相似文献   

17.
湖底扇砂体是较为有利的油气储集体,深入研究其沉积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中非 BG盆地 BN 区块下白垩统 P 组为例,在沉积岩石学及层序地层学理论基础上,对该组岩心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组合形态和地震剖面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区域地质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中非 BG 盆地BN 区块下白垩统 P 组属于湖底扇沉积,自下而上表现为正旋回沉积序列,一般发育内扇、中扇和外扇等3 种亚相,以及分支水道、水道侧溢天然堤与无水道前缘席状砂等微相类型; P 组湖底扇砂体受重力流作用控制,主要沿北东-南西向延伸,总体呈扇形展布,其中,中扇分支水道的砂体顶、底常被灰黑色泥岩包围,具备较好的油气富集条件;湖底扇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北部,于盆缘先形成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后以浊流的形式被搬运至前三角洲或更远的深水湖区,最终形成湖底扇沉积体系。 P 组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盆地北部陡坡带断层下降盘一侧湖底扇的内扇水道和中扇分支水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发育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复杂,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受不同沉积微相下岩性相的控制,然而沉积微相与岩性相之间的匹配关系复杂。因而,建立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沉积模式对该区储层主控因素的研究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精细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录井资料分析,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和构造环境,在强调岩性相和沉积微相之间的配置关系并考虑沉积物的粒度、颜色、沉积构造、沉积微相及经历的成岩作用等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11种主要的岩性相类型:水上泥石流砾岩相、水下主河道砾岩相、辫状河道砂砾岩相、水下河道砂砾岩相、水下泥石流砂砾岩相、平原河道间砂泥岩相、水下河道间砂泥岩相、水下河道末端砂岩相、河口坝-远砂坝砂岩相、前扇三角洲粉砂岩相和前扇三角洲泥岩相。在岩性相特征、剖面岩性相及剖面沉积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序列、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建立了能够反映研究区主要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的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叠系百口泉组各段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平面展布特征。百口泉组3个段在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其中,百一段扇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砾岩相,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砂岩相;百二段下部扇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砾岩相,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百二段上部扇三角洲平原以砾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百三段扇三角洲平原以砂砾岩相为主、砾岩相为辅,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  相似文献   

19.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建立该区双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实现了莫里青断陷双一段地质统层,并对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分布与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双一段为一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划分为MSC1和MSC2两个中期层序,其中将MSC2进一步划分为SSC1、SSC2、SSC3三个短期层序。莫里青双一段沉积体系分布与演化受构造活动强度变化和基准面变化的共同影响,莫里青断陷的西南部、东南部、东北部缓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西北部陡坡带发育湖底扇沉积体系,其它地区发育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