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田地基基础工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是井点降水出水不畅,灰土挤密桩缩孔或塌孔,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沉管灌注桩吊脚桩,挖方边坡塌方,混凝土基础干缩裂缝,砖基础防潮层失效,回填土沉陷,水池及油罐不均匀沉降.结合施工规范和工作实践,从气候条件、施工工艺等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基处理是对天然软弱地基进行加固,以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减小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从而满足各类土建工程的技术要求.介绍了深厚软弱土地基的特性,针对珠海-中山建筑物的特点和当地地质条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对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堆载-真空联合预压处理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采用桩土共同承担荷载,既发挥了桩体材料的潜力,又利用了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且施工工艺简单,适应范围广。但是,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为刚性地基,需配刚性承台,造价较高。在日照—东明原油管道工程末站原油罐区的土建工程中,油罐(直径80 m,高20 m)罐基础采用了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配柔性承台的方案。素混凝土桩桩径0.5 m,有效桩长18.0 m,桩间距2.0 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桩顶增加了直径1.2 m的桩帽,且还增加了桩顶处柔性垫层的厚度,在柔性垫层下铺设了土工布。充水预压结果显示,观察点的最小沉降量为70 mm,最大沉降量为100 mm。罐地基沉降均匀,沉降量与计算值的误差在规定范围内。近一年的安全运行证明,此工程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宁波东方大厦地处市中心,三面临街,一面距居民住宅仅6m。主楼地上28层,地下1层,基础桩为500×500mm预制混凝土方桩。桩长46m,基础埋深10m,基础底板厚27m。为了防止基坑土壁瘫塌,采取了打围护桩和加支撑的加固措施。在挖土施工中,由于某种原因,进行补桩处理。由于雨水倒灌,致使整个围护支撑系统接近极限状态,地上部分施工不宜拖延。综合以上情况,若采用普通的打桩方法补桩,有以下困难:首先是支撑密布,打桩机械无法行走;其次由于原来的桩分布较密,地基土密度接近饱和,补打混凝土桩必将对原有的桩造成破坏;再次,支撑系统已接近极限状态,…  相似文献   

5.
刘颖  王洪伟 《石油工程建设》2011,37(3):25-26,84
在导管架平台打桩过程中,由于施工条件或土壤特性突变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拒锤现象。拒锤时桩锤的动能几乎全被钢桩本身吸收,需对桩身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文章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桩体进行动力冲击分析,通过软件建立桩的分析模型,对拒锤时桩的受力状况进行模拟,得出桩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曲线。结果表明,ANSYS/LS-DYNA能很好地计算出打桩拒锤时桩的应力分布,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水泥搅拌桩基坑支护体系的变形、坑底回弹和地表沉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插入比及桩体宽度不同时整个支护体系的受力与变形进行比较,所得结论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依据地基固结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践,采用经验公式和简洁的计算方法对软弱地基处理进行了成功的设计,并与实际观测相结合,对理论值进行调整,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有效地减少了盲目性,缩短了施工时间,取得了宝贵的理论和实际经验。在储罐基础施工中采用砂桩及堆载预压方法处理软弱地基;罐基础采用钢筋砼环墙,工程质量优良,受到业主好评。  相似文献   

8.
如何防止罐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一直是困扰软土区大型储罐建设的难题之一。文章分析了软土区大型储罐基础的常见破坏现象,针对储罐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储罐变形破坏问题,提出了罐基础中心加强法、罐基础内外回填料加强法、环墙沉降速率控制法等一系列防止储罐变形破坏的设计控制措施,以及沉降小处挖沟法、罐周加强限制法、压力灌浆法等储罐预压后的纠偏措施。  相似文献   

9.
如何有效防止水池池体的不均匀沉降,提高抗渗性能,目前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以往水池基础工程的设计、施工经验,综合考虑池体的不均匀沉降、抗渗问题,通过水池设计方案优选,水池抗浮、沉降、桩体裂缝控制分析等,从试桩施工、工程桩施工、投用效果等方面阐述了抗拔桩在湛江沿海地区1万m3大型水池基础工程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孔内深层强夯桩是由孔内夯扩技术制造的,由夯扩挤密桩桩体和桩间被挤密的土体构成复合地基.通过机械成孔时的侧向挤压作用使得桩间土得到第一次挤密,然后将桩孔用合适的散体材料分层投料,以特异型重锤对孔内填料分层夯实及夯扩挤密,使桩体材料侧向挤压地基土,甚至挤入至地基土层中,形成夯填过程中对桩间土的第二次挤密.因本法具有高动能、高压强、强挤密作用,且处理深度大(处理深度20 m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由于该工法侧向冲击挤压力较大,可使土层中的软弱地段产生较大的水平向挤密,从而达到桩身在竖向上呈不等径串珠状,使桩体与桩间土镶嵌挤密在一起,桩体具有半刚性、半柔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胡道华 《天然气与石油》2000,18(1):39-43,55
本文通过对一个桩筏基础的分析与设计 ,采用四种方法对该工程作了沉降分析 ,指出了桩筏基础沉降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采用考虑桩土承台共同工作的有限元程序 ,对该桩筏基础作了详尽的分析 ,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打入桩是海洋工程中系泊系统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桩在自由站立情况下的稳定性是进行打桩作业的前提。当在自重作用下桩的入泥深度下无法保持其稳定性时,则需要使用打桩导向架对桩进行导向和扶正。本文结合位于深水区域打入桩基础工程实例,介绍了打桩导向架的结构设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钢管桩作为预制桩的一种,在设计与施工方面与通常采用的混凝土预制桩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因材料的不同,又存在其特殊性.因经济方面的限制,钢管桩在油田基建工程中并无太多应用实例,许多技术数据及经验仍需积累.虽然实际应用仍存在多项不确定因素,但在类似于塔木察格油田这样的海外或偏远油田开发建设中,作为优越性十分显著的基础类型,在特定条件下选用是其他基础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桩体施工溜桩深度预测主要集中在大直径超长桩的打桩风险分析中,对海上隔水导管施工溜桩机理和深度预测缺乏研究,存在作业盲目性和风险性。通过对海上隔水导管施工中导管与平台几何关系分析、导管极限承载力计算和溜桩机理分析,提出了海上隔水导管施工溜桩深度预测理论模型。溜桩深度预测理论模型在我国某海域油气田数口井的隔水导管施工作业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施工预测深度范围与实际溜桩深度基本一致,为隔水导管施工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确保了海上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水泥土夯实桩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地基处理新技术,它利用工程土和水泥拌和形成混合料,通过机械或人工洛阳铲成孔,并填入水泥与土的混合料形成桩体。特别适用于山区高等级公路的沟谷软土地基的处理,具有可原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施工速度快,桩体的均匀性及质量效果远远大于粉喷桩等优点。文章介绍了水泥土夯实桩的加固机理、主要参数的设计和计算以及施工注意事项。例举了赣粤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试验及检测结果,实践证明,水泥土夯实桩处理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效果良好,地基承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北应急池结构设计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该类设计应注意的问题:需要采取附加抗浮措施时,可不再考虑差异沉降的影响;施工周期对工程影响很大,设计方案应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抗浮计算应兼顾整体抗浮稳定和局部抗浮稳定,避免局部抗浮稳定不足;采用抗拔桩时,首先应确定桩下抗压桩数量,再均匀布置抗拔桩。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大型储罐基础的特点,并结合工程实例论述CFG桩复合地基在大型储罐工程中应充分考虑储罐基础与CFG桩复合地基双方的特点,工程中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环墙基础+刚性褥垫层+CFG桩、般环墙基础+桩-网复合地基、环墙基础+筏板+CFG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18.
打桩是海洋桩基平台海上安装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钢桩设计阶段进行可打入性校核是保证顺利打桩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介绍了当前海洋工程领域的打桩系统和打桩分析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不同打桩工况所采用的按土壤性质和按阻力性质进行阻力折减的方法、相关参数的取值及影响,以及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结合国内海洋工程经验与现状,给出了进行钢桩可打入性校核与施工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先填土,后填土两种情况下,单层厂房基础的沉降计算,通过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简述了后填土作为大面积地面堆载,对单层厂房基础沉降的影响,同时,在后填土情况下,设施和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型储罐软土地基处理的几个问题的探讨(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储罐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现存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措施、提出了方法和建议:①碎石桩处理大型储罐软土地基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②提出了10×10_4、15×10_4m~3储罐的平面倾斜值的建议值分别为0.0035D_t、0.0033D_t;③简要介绍了控制储罐不均匀沉降的设计措施和充水预压时的纠偏措施;④护坡式基础应是大型储罐优先选择的一种基础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