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天然气技术》2013,(2):21-21
4月10日,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高石梯构造高石6井寒武系龙王庙组储层,经射孔后通过160m^3。胶凝酸酸化压裂,测试获日产104.7x10^4m^3。高产工业气流,硫化氢含量61.11g/m^3。高石6井寒武系龙王庙组喜获高产工业气流,是继磨溪构造龙王庙组勘探获得历史性突破后在高石梯构造勘探获得的又一重要新发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是我国最古老的海相碳酸盐岩原生型气田,目的层震旦系—寒武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达高—过成熟阶段,埋深4500~6000m,气藏形成经历了多旋回复杂构造运动。该气田主力产层自上而下为寒武系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二段。龙王庙组气藏为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气藏,受古隆起背景上的古、今构造叠加控制,多套储层叠置连片大面积发育,含气面积超出现今构造圈闭面积,形成了高石梯-磨溪-龙女寺龙王庙组气藏群;灯影组灯二段气藏为底水构造气藏,上部含气,下部普遍含水,含气范围受现今构造圈闭控制,磨溪区块、高石梯区块各自具有相对统一的气水界面;灯影组灯四段气藏为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地层圈闭气藏,在高石梯-磨溪-龙女寺区块范围内总体含气。古裂陷、古丘滩体、古隆起、古圈闭和保存条件的时空配置是安岳特大型气田形成的关键,其中,古裂陷控制了生烃中心与源-储成藏组合,并形成了侧向封堵条件;古丘滩体控制了岩溶储层规模发育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古隆起控制了大型古油藏的形成,其继承性发育对油气形成起到了有效保存;古圈闭控制了大面积分布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群。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是我国最古老的海相碳酸盐岩原生型气田,目的层震旦系—寒武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达高—过成熟阶段,埋深4 500~6 000 m,气藏形成经历了多旋回复杂构造运动。该气田主力产层自上而下为寒武系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二段。龙王庙组气藏为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气藏,受古隆起背景上的古、今构造叠加控制,多套储层叠置连片大面积发育,含气面积超出现今构造圈闭面积,形成了高石梯-磨溪-龙女寺龙王庙组气藏群;灯影组灯二段气藏为底水构造气藏,上部含气,下部普遍含水,含气范围受现今构造圈闭控制,磨溪区块、高石梯区块各自具有相对统一的气水界面;灯影组灯四段气藏为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地层圈闭气藏,在高石梯-磨溪-龙女寺区块范围内总体含气。古裂陷、古丘滩体、古隆起、古圈闭和保存条件的时空配置是安岳特大型气田形成的关键,其中,古裂陷控制了生烃中心与源-储成藏组合,并形成了侧向封堵条件;古丘滩体控制了岩溶储层规模发育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古隆起控制了大型古油藏的形成,其继承性发育对油气形成起到了有效保存;古圈闭控制了大面积分布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群。  相似文献   

4.
应用四川盆地最新地质、地震、钻井及露头等资料,对高石梯—磨溪古隆起地质结构、地质演化进行研究,探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因素。高石梯—磨溪古隆起为一主要与桐湾运动有关的近南北向巨型同沉积古隆起构造,其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顶面及相邻层系自震旦纪至今一直处于隆起高部位,并发育独立统一的巨型圈闭构造,其发育时期、地质结构、演化历史等构造特征明显有别于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控制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形成与分布,主要表现为:古隆起西侧紧邻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寒武系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烃源岩中心,且自身也发育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控制了震旦系灯四段、灯二段和寒武系龙王庙组优质储集层的形成与展布;发育3套储盖组合,为震旦系—寒武系大规模古油藏原位裂解形成特大型气藏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高石梯-磨溪构造龙王庙组气藏从发现到探明并建成10×108m3试采工程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创造了同规模气田勘探开发建设的新纪录。在回顾龙王庙组气藏安全优质高效勘探开发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为尽快控制气藏规模、加快落实资源、实现储量向产量快速转化,通过发挥整体优势高效组织推进、勘探与开发一体化同步实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速提产提效、推行“六化”快速建设10×108m3试采工程,实现龙王庙组气藏安全优质高效勘探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中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特大型气藏的发现展示了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外围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川东地区在龙王庙组也发现了滩相储层,预示着该天然气勘探领域有可能向四川盆地东部扩展。为了弄清川东地区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有必要针对该区的储层识别和预测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为此,以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开展了基于波动方程的正演研究,归纳总结川东地区龙王庙组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并与川中地区典型井龙王庙组反射特征进行对比,进而评价川东地区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地区龙王庙组储层发育在顶部及中部时具有较为明显的地震反射异常,而发育在中下部时则无明显的地震反射异常;②川东地区龙王庙组储层发育在顶部时龙王庙组顶界为复波反射,而发育在中上部时龙王庙组内部发育亮点;③川东地区龙王庙组与川中地区龙王庙组具有相似的地震反射特征。结论认为,五百梯西—巫山坎—正坝南地区及五宝场构造的东部应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首选方向,上述地区有望在川东地区龙王庙组取得天然气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成像测井资料、常规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对四川盆地磨溪—龙女寺区块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地层进行精细测井相划分,结果表明:1龙王庙组地层可划分为5个测井相,孔洞发育层、孔隙层、孤立孔洞层、层状地层和致密块状地层;2五端元"蜘蛛图"显示孔洞发育层储层特性最好,孔隙层和孤立孔洞层次之,层状地层和致密块状地层储层特性最弱;3古地貌对龙王庙组地层的孔洞发育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地貌越高,且越靠近剥蚀区,溶蚀孔洞越发育,储层产能越高;4磨溪—龙女寺区块西部地区储层主要以孔洞发育层和孤立孔洞层为主、中部地区储层类型包括孔洞发育层和孔隙层,往东部龙女寺地区储层类型则以孔隙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已经成为四川盆地非常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并在高石梯_磨溪地区发现了万亿方储量规模的大气藏,但对储层成因和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已经成为制约龙王庙组白云岩勘探的瓶颈。基于露头地质调查、岩心和薄片观察、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储层模拟实验,对这套白云岩储层的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2项认识:一是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可划分为上、下2段,编制了以段为单元的岩相古地理图2张,建立了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模式,颗粒滩主要分布于上段的浅缓坡;二是颗粒滩是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发育的基础,同生溶蚀作用是龙王庙组颗粒滩储层孔隙发育的关键,受暴露面控制,埋藏期溶蚀孔洞不但有规模,而且主要沿同生期的孔隙带发育,具继承性,分布有规律可预测。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成因地质认识揭示储层的发育不仅限于高石梯_磨溪构造表生岩溶发育区,全盆地广布的颗粒滩相沉积都是潜在的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9.
近期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新突破,古隆起东段发现了一个纵向3套产层、平面连片叠置的特大型气田。已探明龙王庙组天然气储量超过4400×108m3,控制灯四段气藏含气区面积7500km2。研究认为:川中古隆起特大型气田具有产层年代老、埋藏深度大、含气层系多、气藏类型多、规模大等特征,其形成得益于多套广覆式优质烃源岩与大面积岩溶储层互层叠置、大型稳定古隆起存在、古今构造圈闭叠合,更为关键的是古隆起继承性发展与各成藏要素演化匹配。川中古隆起东段高部位是天然气富集有利区,其中,高石梯—磨溪西部南北向带状区为灯影组天然气富集高产区,磨溪—龙女寺古、今构造叠合区为龙王庙组天然气富集高产区。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中部磨溪—高石梯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为碳酸盐岩地层。根据岩心、测井等资料,在层序划分、沉积相分析基础上,对龙王庙组储层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龙王庙组可划分2个层序,储层主要发育在高水位体系域中,层序2的储层类型和连通性相对较好、分布面积较大;龙王庙组为局限台地沉积,可划分为云坪、台内滩、滩间洼地、澙湖等4个亚相,储层主要发育于台内滩亚相;储层按物性可划分为3类,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磨溪井区的台内滩发育区、西北部的剥蚀区边部,东部、南部主要为Ⅱ、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是该区新一轮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为了支撑该区的天然气勘探部署,开展了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在河道砂体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利用多属性融合识别河道砂体边界,结合地震强振幅“亮点”刻画出河道砂体;通过计算出河道砂体振幅能量并与河道砂体储层物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沙溪庙组8号砂组的地震响应特征为“砂体顶界表现为强波谷、底界表现为强波峰”的“亮点”反射特征,地震剖面表现为沿河道走向砂体连续、稳定分布;②预测该区沙溪庙组8号砂组河道宽度介于600~1 400 m,面积为67.22 km2;③在河道砂岩地震调谐厚度范围内,砂体地震振幅能量与砂体物性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物性越好振幅能量越强,并且随着砂体厚度和孔隙度增加,砂体的地震“亮点”模式更容易识别。结论认为,河道砂体振幅能量与砂体物性相关度超过80%,地震振幅能量能反映河道砂体物性,该认识可以为后续井位部署及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川西北九龙山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二段在天然气勘探中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井下钻探资料显示飞仙关组二段(简称飞二段)发育多套储层且主要集中于飞二上亚段,整体非均质性较强,岩性、物性复杂多变,储层厚度较薄、钻井较少,难以明确鲕滩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制约着该区天然气勘探进程。针对川西北九龙山地区飞二上亚段鲕滩储集层,利用井下储层特征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鲕滩储层反射特征,再利用正演模拟,建立鲕滩储层地震响应模式,明确该区鲕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为弱振幅—断续反射;通过采用层拉平印模法恢复飞二段古地貌,结合地震相分析及地震振幅属性特征,确定了鲕滩体发育有利相带分布特征。在有利相带分布的基础上,利用以相对阻抗为主的调谐振幅反演及波形差异反演方法对储集层空间展布进行精细预测,明确了储集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同时对鲕滩储层厚度及裂缝发育进行了预测,其储层厚度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较为吻合,证实了该预测方法在该地区具有适用性,并根据裂缝发育、波阻抗值小于1.6×106 g/(cm2·s)、储层厚度大等指标进一步圈定鲕滩储层有利发育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磨溪-高石梯地区古油藏的分布范围,并进一步认识其流体性质及规模,文中利用储层定量颗粒荧光、全息扫描荧光技术,结合显微激光拉曼分析等手段,对该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古油藏进行了深入剖析。磨溪-高石梯地区储层段龙王庙组沥青发育,定量荧光分析结果显示,各井储层颗粒定量荧光都存在相对的高值,半峰宽普遍较低,TSF光谱最常用的参数总体表现为低值,激光拉曼光谱显示出了沥青的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存在一定规模的古油藏,古油藏总体表现为正常油—轻质油,现今残余沥青成熟度较高,古油层主要以层状分布,多发生原位裂解,与现今气藏有较好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4.
塔中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多年勘探发现了一批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下步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多与岩溶作用相关,优质储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异常的地震反射特征。这些“串珠状”地震异常反射在地震波形、振幅能量等地球物理参数上不尽相同,往往指示着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性,以前作法是在一个包含储层发育段时窗内,提取振幅能量属性,定性认为振幅能量值高,储层发育,反之振幅能量值低,储层不发育。为此提出一种储层发育指数计算公式,给出了定量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程度方法思路,根据研究区已钻地震“串珠”井解释成果,确定出研究区储层发育指数大于17500,波谷振幅能量大于9000区域为高效区,落在该区内的“串珠”井钻探储层发育,试采情况很好,均为高效井;储层发育指数大于17500,波谷振幅能量小于9000区域和储层发育指数小于17500,波谷振幅能量大于9000区域为有效区,落在该区内的井钻探“串珠”储层较发育,试采情况良好,为有效井;储层发育指数小于17500,波谷振幅能量小于9000区域为低效区,落在该区内的“串珠”井钻探储层欠发育,试采情况较差,为低效井。研究成果有利于指导碳酸盐岩稳产高产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15.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安岳特大型气田的主力产气层,认识和刻画其储层特征对勘探开发至关重要。基于对安岳气田不同产能状态下龙王庙组储层的岩性、类型以及不同类型储层的厚度占比和孔洞发育情况的分析,建立高产井、中产井、低产井和干井中储层特征与油气产能的联系,其结果表明:龙王庙组储层主要发育于颗粒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层段,储集空间有溶蚀孔洞、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裂缝等,其中,孔洞和孔隙是主要类型;孔洞型储层是安岳气田中龙王庙组高产井的主导储层,其占比、孔洞发育密度、孔洞大小、孔洞段的单层厚度和累计厚度等是影响油气产能的主要因素;孔洞型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孔径呈双峰分布,表现为大尺寸(毫米级和微米级)的孔洞和小尺寸(纳米级)的晶间孔、晶间溶孔;孔隙型储层的孔隙分布均匀,孔径呈单峰分布,主要发育微米级孔隙。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长度定量表征方法,以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为例,综合采用岩心裂缝统计及岩石力学实验方法,从构造应力场的角度推导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长度的关系式.该方法将裂缝长度与裂缝体密度、应变能密度及岩体应力状态联系起来,建立了裂缝长度与裂缝体密度之间的定量计算关系.结果表明:裂缝长度与裂缝数量...  相似文献   

17.
亮点勘探技术有较大的局限性。莺歌海盆地浅层气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亮点型 ;中、深层气层的反射模式与浅层气层是不一样的 ,通常表现为中弱振幅型。不能把浅层气藏的勘探思路简单搬到深层气藏的勘探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泸州区块龙马溪组龙一14小层页岩储层特征及勘探开发潜力,实现川南龙马溪组页岩纵向立体开发,将泸州区块龙一14小层划分为a、b、c 3个单层,对各单层页岩厚度、有机质丰度、矿物组分、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含气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区块龙一14小层I类储层平均厚度为35.6 m,分布面积约为1 900 km2,地质资源量超过8 000×108m3,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其中,b单层页岩储层厚度大于20 m,TOC平均值大于2.5%,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5%,孔隙度平均值为4.9%,含气量平均值为4.5 m3/t,展示出优越的储层条件。龙一14小层b单层页岩储层相较于现阶段主产层龙一11小层,具有更高的黏土含量和无机孔占比,在开采过程中需采用科学的压裂工艺和闷排措施,以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将为拓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层位,提高泸州区块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动用程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