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针对吐哈雁木西油田高矿化度的油藏条件,利用均质岩心评价聚合物微球封堵性能和缓膨效果,对4种微球的水化膨胀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注入水配制微球条件下,微球C膨胀倍数为2.61~2.66,微球A为1.32~1.70,微球B粒径逐渐减小;在软化水条件下,微球A2(1 800 mg/L)膨胀倍数为3.92~4.27,微球A1较微球A2缓膨性稍差,但水溶性较好,微球B粒径呈现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微球C水化膨胀作用效果较差;软化水配制微球会造成部分微球材料溶解于水中,致使微球数量减少,其中微球C最明显,会发生絮状沉淀,搅拌后絮状物消失;注入水配制微球C会发生漂浮现象;与微球C相比较,岩心孔隙内微球A2引起的注入压力、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大,表明微球A2水化膨胀效果较好,液流转向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返注井段同位素示踪注水剖面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注水剖面测井中,对于一些油管喇叭口下过射孔层的笼统注水井,如果最上面的射孔层距喇叭口较远,如何判断同位素微球是注入水上返还是沉淀,从理论计算到现场实验对同位素微球在井下环境中的运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注水量大于20m^3/d的井,选用同位素微球密度1.06g/cm^3,粒径10-600um的同位素示踪注水剖面测井施工工艺是合适的,同位素示踪注水剖面在返注井段的测试成功与否取决于微球的下沉速度。  相似文献   

3.
国内老油田的开发已逐步进入三次采油阶段 ,驱油技术进一步复杂化 ,注入井不同的注入方式和注入液体性质给注入剖面测井提出了不同的难题。在注水井中 ,由于注入水的长时间冲刷致使注水层出现大孔道 ,即井眼附近的孔隙喉道直径变大 ,进行同位素测井时同位素微球不能正常滤积在地层表面 ,无法确定地层的注水剖面 ;在注聚井中 ,由于聚合物注入液的粘度大 ,同位素不能与聚合物均匀混合 ,造成同位素曲线严重失真 ,所有这些都给传统的同位素测井方法提出严峻挑战。如何选择合适的测井方法 ,以取全取准注入井注入剖面资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剂比例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用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评价了微球的膨胀性能、抗剪切强度和稳定性;采用均质和非均质填砂模型,模拟了微球质量浓度、注入量和注入模式对调驱效果的影响。在文25东2个层系9个井组进行了微球调驱试验,通过"PI技术"的动态调整,共注入各类调驱微球276.47 t,总体达到了升高注入压力、提高波及体积和明显增油的目的。通过微球调驱,区块自然递减显著下降,油田稳产基础进一步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GTP同位素微球载体的结构原理、技术性能以及制备工艺。同时,还介绍了与GTP同位素微球载体配套使用的JDS-Ⅱ型同位素井下释放仪的结构原理、技术性能及其使用情况。这项试验研究,提高了用同位素载体法测试吸水剖面工艺技术,对于合理制订配产配注方案及油田长期持续稳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海海上油田注水指进现象及窜流严重,导致注入水低效循环的现状,研发了一种纳米级聚合物微球,考察了其水化性能、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和提高原油采收率能力,对新型在线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技术开展了研究及应用。实验结果显示:该纳米级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分布受水化时间影响较大,随着水化时间的增长微球平均粒径在逐渐增大,微球在矿化度水中是缓慢溶胀过程;该微球具有很好的连续注入性和优良的封堵性能。采用聚合物+聚合物微球组合的方式进行了驱油实验,结果显示该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可有效解决渤海油田增产挖潜困难的难题,对渤海油田的控水稳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海上稠油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指进现象严重,窜流通道导致注入水低效循环的现状,在弱凝胶调驱、氮气泡沫驱和可动凝胶调驱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新型纳米微球具有良好注入性和选择性的封堵特性,开展了聚合物微球技术的室内研究和矿场先导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纳米微球技术能有效封堵稠油油田开发中后期疏松砂岩形成的大孔道,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显著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新型纳米微球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海上稠油油田的控水稳油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应用》2016,(8):19-24
本文针对目前渤海海上稠油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指进现象严重,窜流通道导致注入水低效循环的现状,油田的主要矛盾及对策:由于地层非均质性、油水黏度差异导致主力层注水水窜,波及体积小,油藏采出程度低,注水调驱(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势在必行。在弱凝胶调驱、氮气泡沫驱和可动凝胶调驱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新型纳米微球具有良好注入性和选择性的封堵特性,开展了聚合物微球技术的室内研究和矿场先导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纳米微球技术能有效封堵稠油油田开发中后期疏松砂岩形成的大孔道,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显著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新型纳米微球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海上稠油油田的控水稳油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渤海E油田为中等渗透率构造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注入水突进,产量递减严重。为解决矿场先导性试验出现的注入压力过高问题,对原有的聚合物微球产品进行改性优化,新型NM-2聚合物微球体系初始粒度中值下降26%,分散性提高75%,室内注入性实验表明其注入阻力系数低至1.50,矿场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NM-2型聚合物微球体系在中等渗透率油田可以顺利注入,并取得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作业后两个月增油量达到3003m~3,对于海上中低渗透率储层稳油控水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8年3月16~17日,大庆、辽河、大港、胜利、中原和江汉油田等7人到石油部开发司汇报1987年“微球”吸水剖面测井情况,并就测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江汉、辽河、大港等油田就微球吸水剖面测井解释、施工等研究情况作了汇报。经过讨论研究,就微球沾污等问题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所进行协商,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由于同位素污染、注水管柱结构不合理、存在大孔道地层、固井窜槽和井况变差等因素,影响了吸水剖面测井资料的准确性。为提高其准确性,进行了同位素微球粒径及密度的匹配性研究、改进了注水管柱的结构,还进行了污染校正解释及综合解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同位素微球密度和注入水密度的匹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秀兰  李正魁 《测井技术》1995,19(3):159-163
论述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中合理使用同位素微球密度的重要性,实践证明:颗粒密度大的微球不但对测井资料的质量,而且对注入水井的生产都有影响,^131Ba同位素微球粒密度是根据井下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注水密度值选取的,给出了反者的计算方法和同位素微球出厂粒密度指标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低渗油田改善注水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法根据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注水困难,地层压力下降快,油井产量递减快等问题,对辽河油区曙光油田进行了一系列注水评价实验。目的寻找注不进水的原因,考察地层对盖度、酸碱度、机械杂质、防膨剂的敏感性,确定地层堵塞的原因。结果改善了注水井的污染,控制了注水水质,提高了地层的渗透性。结论注入水中的机械杂质可能是地层污染的主要原因,定期进行反排可大大改善污染情况,在注入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对改善地层渗透性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蒸馏沉淀法合成了一种纳米聚合物微球,利用SEM,FTIR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聚合物微球的抗温抗盐性、渗流规律、渗流特征及驱油影响因素等。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吸水膨胀性能、抗盐性和抗温性。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在渗透率为8.85×10^-3~29.87×10^-3μm^2的岩心中流动时,表现出非达西渗流特征,其膨胀体系在岩心上可起到封堵效果。聚合物微球颗粒膨胀后的分散体系使水相相对渗透率下降。温度和注入颗粒段塞尺寸对聚合物微球的提高采收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PAB-2型调剖剂的室内研究与现场应用。PAB-2型调剖剂是由聚合物、交联剂和增强剂等组成,借助聚驱设备注入调剖井内,在油藏温度条件下可反应生成高强度的凝胶,粘度可达10~5mPa·s,成胶时间根据需要在1~20 d可调,90℃下老化一年不破胶,岩心试验堵水率99.8%,双河油田实施调剖作业13口注入井,调剖半径最大达36 m,吸水剖面改善程度平均53.7%,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微球调驱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亚微米聚合物弹性微球具有在油层孔隙中不断运移、封堵、改变注入水渗流方向的特点,从而能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介绍了聚合物弹性微球调驱特点,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矿化度和温度下微球的吸水膨胀规律以及微球在填砂管中的封堵效果。研究表明,微球具有一定膨胀性,温度越高,矿化度越低,微球膨胀倍数越大;注入微球能显著提高阻力系数,微球含量越高,注入量越大,注入压力越高,后续注水阶段,微球仍能保持较高的残余阻力系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庆油田现场存在的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同位素沾污、地层大孔道、注聚井注入剖面测试等问题,本着实用、配套的原则,重点发展了多项特色生产测井技术。“十五”期间开展了新型同位素载体、五参数组合测井技术、氧活化测井技术、聚驱注入剖面测井技术、示踪相关流量测井技术等课题的攻关,取得了一批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本文在总结大庆油田监测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和突破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出了监测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科研攻关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水合物法净化酸性天然气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中H2S、CO2、有机硫化合物等酸性组分的存在,不仅会造成金属腐蚀、环境污染,还会影响天然气的输送、加工和使用。对酸性天然气进行净化处理,使其满足商品气或管输气的质量要求,是天然气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气体水合物相平衡研究表明,单组分CH4、CO2、H2S气体及(CH4+H2S+CO2)三元体系在纯水中生成水合物的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可利用水合物的生成过程逐一脱除酸性天然气中的H2S和CO2。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利用水合分离技术处理酸性天然气的新工艺,以优化流程、降低能耗、提高酸性组分的脱除效率。  相似文献   

19.
煤层中通常会通过注N2、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或实现CO2埋存,注入的气体将使煤层中裂纹发生扩展,诱发煤层失稳。以宁武盆地9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开展等温吸附实验定量研究了煤岩对N2、CO2的吸附量,并开展三轴压缩力学实验定量研究了N2、CO2吸附对煤岩力学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煤岩中裂纹扩展机理,根据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含气煤岩中的裂纹扩展速度方程,并根据方程计算出注不同气体时煤岩中的裂纹扩展速度。研究表明,在相同平衡压力下,煤岩对CO2的吸附量是CH4的6倍;煤岩饱和CO2后的力学强度明显低于饱和N2的力学强度;煤层注CO2比注N2引起的裂纹扩展速度更大,并且注气压力越高扩展速度越大。该理论成果能够为优化注气的比例及注气压力提供理论指导,并且对防止煤层失稳,保障顺利注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借助重量法水蒸气吸附仪、重量法甲烷等温吸附仪以及页岩组成和孔隙结构等分析手段,开展束缚水、吸附气赋存定量研究,并探讨了微纳米孔隙中气—水赋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页岩束缚水赋存能力差异较明显,可以利用水蒸气吸附—脱附和GAB模型比较准确地定量描述束缚水特征。页岩最大单层水分子吸附量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黏土矿物为水分子提供了主要的活性吸附位。页岩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要整体高于甲烷分子,而甲烷分子则主要以单层吸附形式在孔隙中赋存。不同页岩中束缚水、吸附气和游离气赋存的孔隙空间存在差异。2 nm以下孔隙均被吸附气和孔隙水所占据;有机碳(TOC)含量小于2.5%的页岩中游离气主体赋存空间约为5 nm以上孔隙,而TOC含量大于2.5%的页岩中游离气赋存空间主体约为3 nm以上孔隙;有机碳含量越高,游离气赋存的空间占比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