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定量的迭代算法,对已经确定的层序样式进行反演,该算法能够确定出在最大侵蚀速率E一定的情况下与构成这种层序的相应的最大沉降速率B、最大沉积速率D组合,从而实现了对地层层序模式的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综述准面旋回的基本概念及基准面旋回传统表征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基准面旋回定量表征技术,认为通过建立基准面旋回正弦曲线,利用沉降速率(B)、沉积速率(D)、侵蚀速率(E)就可以重建地层层序样式;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将基准面旋回定量表征技术应用于储层层序样式建立及地层预测的工作流程,即通过地质分析建立基准面旋回物理模型,结合正反演模拟确定合理的基准面旋回数学模型和地质参数,利用各种插值技术进行基准面旋回及参数的预测,最后根据基准面旋回及参数进行地层样式的反演,从而建立储层纵横向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3.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期陆相沉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基准面旋回层序级次的划分为依据,将石千峰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5个长期、14个中期和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且存在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型)和对称型(C型)等形式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详细分析了各级次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沉积序列和叠加样式;建立了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等时地层格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4.
汤军 《河南石油》2006,20(4):7-9
沉积基准面是一个用于描述沉积作用上限和侵蚀作用下限的动态平衡面,其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也就是说层序的成因是沉积基准面变化所引起的。沉积基准面作为可容纳空间的制约变量和沉积物通量影响因素的响应,其升降运动必然引起沉积物类型、堆积样式、地层厚度等的变化,这些正是依据基准面旋回进行层序划分和层序组成特征分析的理论依据。据此,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亚段2+3砂层组进行了层序划分,将其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2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5.
沉积基准面是一个用于描述沉积作用上限和侵蚀作用下限的动态平衡面,其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也就是说层序的成因是沉积基准面变化所引起的。沉积基准面作为可容纳空间的制约变量和沉积物通量影响因素的响应,其升降运动必然引起沉积物类型、堆积样式、地层厚度等的变化,这些正是依据基准面旋回进行层序划分和层序组成特征分析的理论依据。据此,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亚段2+3砂层组进行了层序划分,将其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2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6.
根据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引入沉积转换面概念,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前缘带的青山口组—姚家组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层序划分方案,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地层格架;认为青山口组底部层序为盆地快速水进时期,向上至青三上层序为水退时期,至姚家组层序为另一水进初始阶段;各旋回叠加样式随基准面升降呈现有规律变化,层序格架分布样式也对油气运聚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根据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坪北油田长4+5、长6油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旋回(A)、向上变浅的非对称旋回(B)、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旋回(C)等三种基本结构类型。论述了每个基本类型的沉积背景、叠加样式、岩性组成和沉积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变化规律和分布模式,并指出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典型探井自然伽马曲线的频谱分析,结合前人沉积速率研究,在延长组中识别出A、B、C、D、E等5组高频旋回周期,分别与米氏旋回中偏心率周期、地轴倾角长周期、地轴倾角短周期、岁差长周期、岁差短周期等存在近似的时间长度和对应关系。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推测延长组的高频旋回发育受米氏旋回天文轨道力控制,其四级层序受123 ka的偏心率周期影响。在米氏旋回偏心率周期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认为延长组存在4个二级层序、12个三级层序及数百个四级层序。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珏油田戴南组地震波组特征及内部反射结构,识别出戴南组内部在层序划分中为重要边界识别标志的两个上超面,即低角度上超面和高角度上超面;以边界断层活动差异、物源供给转换及A/S比值的变化为依据,将戴南组地层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10个中期旋回,确定了地层旋回叠加样式。结合储层特点建立了地震地层层序模式,黄珏戴南组的储层结...  相似文献   

10.
大庆长垣杏5X区块葡一组为河控浅水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岩心描述和测井曲线综合分析为基础,对葡一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古暴露、冲刷面与岩性转换面等3类层序旋回界面,将其划分为2个中期旋回、4个短期旋回和12个超短期旋回,并详细研究三角洲沉积体系中超短期旋回和短期旋回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通过逐井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划分,建立短期与超短期旋回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格架内地层展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阐述在层序格架控制下葡一组4个短期旋回的成因砂体叠置样式、沉积演化规律及砂体分布特征,为开发调整期剩余油研究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频谱分析法确定乌什凹陷白垩系米氏沉积旋回及沉积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伽马曲线包含的丰富地质信息为基础,通过小波分析与快速傅里叶变换相结合,运用频谱分析法在乌什凹陷白垩系识别出米兰柯维奇沉积旋回,并确定出米氏旋回的厚度,在此基础上精确计算出资料区白垩系各层组沉积速率。其中偏心率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8.70~13.89m;地轴倾角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3.01~5.88m;岁差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1.28~2.44m.4口采样井白垩系地层平均沉积速率为0.09378mm/a.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化水装置引用黄河水后的运行现状,分析了影响离子交换树脂周期制水量的因素,采取了有效措施,使周期制水量达到了设计值。  相似文献   

13.
Turbidites are generally deep-sea deposits. By contrast, the turbitdites which form a large part of the nearly 1000m Quaternary section, cored in well CNR Venice 1, do not seem to have been deposited at sea depths much greater than 200m. Sea depth, determined mostly by ecological analyses of faraminifera, gradually decreases as the basin was filled with sediment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well, above 302 m, turbidite sedimentation was replaced by alternating fluvitile and very shallow marine deposition.
In well CNR Venice 1, turbite characteristics vary with the sea depth and the gradient of sea slopes. If near riveer mouths, the slope gradient is sufficient, sediments debouching from rivers readily form turbity currents. The displaced fauna in sand and in shale turbidites is fresh-water. When gradients decrease, sediment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coast and form submarine deltas or coastal shelves. If these shelves are limited by a sandy slope, turbidity currents may originated on this slope. Displaced fauna in the sand turbidites is marine littoral. If sediments of the slope limiting the coastal shelf are silt and clay, muddy turbidity currents can originate provided the gradient is 1% or more.
A critical factor of sedimentation of Venice neritic turbidites is the very fine grain-size of the sands. Turbidity current suspensions probably were stable as they could be supported by a moderate bottom turbulence. Suspensions therefore were not likely to settle rapidly when the gradient decreased to form fan-like deposits. They flowed to the bottom of the basin where they spread and made their thickest deposits.
Turbidites similar to Venice Quaternary turbidites may be common in ancient neitic basins, where gradients were sufficiently steep. These turbidites can form good petroleum reservoirs as well as impervious shale beds and permeability barriers.  相似文献   

14.
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是歧口凹陷重要的页岩油发育层系,为进一步了解该段细粒沉积岩沉积环境、旋回特征和沉积模式,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和系统取心分析资料对目的层位展开综合研究。研究区细粒沉积岩包括长英质页岩、碳酸盐质页岩(白云岩、灰质页岩、白云质页岩)、黏土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4种类型,混合质页岩、长英质页岩和碳酸盐质页岩占优势;总体为还原-强还原沉积环境,水体盐度较高,主要受陆源碎屑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控制;宽缓湖湾与歧口主凹之间形成高盐度带,受准同生期蒸发浓缩作用,滨-浅湖带高密度富Mg2+超咸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湖底向湖盆内部流动,早期形成的方解石发生白云石化,形成准同生白云岩;岩性组合受旋回控制作用明显,短期反-正旋回转换面之下位置发育一层稳定白云岩或白云质页岩,碳酸盐岩(甜点段)发育于长期旋回内的下降期半旋回,上升期长期旋回主要发育黏土质混合页岩和黏土质页岩(隔板层),进一步可以总结出强陆源碎屑供给区细粒沉积模式和弱陆源碎屑供给区细粒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5.
汤原断陷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为依-舒地堑最北部的二级构造单元,为一新生代断陷盆地。研究表明,在汤原断陷构造活动的发展控制着沉积旋回的形成,表现为构造演化阶段的界限与沉积旋回的划分是一致的,整体上由一个正旋回和一个反旋回所组成;同时断裂活动的阶段性造成汤原断陷沉积物源区具有分割性的特点,随着断裂活动的减弱沉积物源逐渐趋于统一,同时盆底扇沉积主要形成于断裂活动的强烈时期,在稳定断陷期则表现为扇三角洲沉积。汤原断陷构造对沉积作用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细粒混合沉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对其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基于持续多年对东部陆相页岩的研究,重新定义了细粒混合沉积概念,综合钻井、录井、测井、岩心、薄片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资料,按照岩相发育特征、砂/灰/泥比值、混积组构方式和沉积微相分带4项分类原则,提出陆相细粒混合沉积扇形分类方案,将细粒混合沉积划分为灰-泥二元混积、砂-泥二元混积和砂-灰-泥三元混积3种类型,并进一步细分为12个亚类。在此基础上,以东营凹陷为例,从点、线、面3个维度分析了陆相细粒混合沉积的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提出细粒混积相带分布模式,认为细粒混积在平面上具有环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细粒沉积中的天文节律特征,认为其可以很好地反映细粒混合沉积中的旋回特征,对于混合沉积精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细粒混合沉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对其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基于持续多年对东部陆相页岩的研究,重新定义了细粒混合沉积概念,综合钻井、录井、测井、岩心、薄片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资料,按照岩相发育特征、砂/灰/泥比值、混积组构方式和沉积微相分带4项分类原则,提出陆相细粒混合沉积扇形分类方案,将细粒混合沉积划分为灰-泥二元混积、砂-泥二元混积和砂-灰-泥三元混积3种类型,并进一步细分为12个亚类。在此基础上,以东营凹陷为例,从点、线、面3个维度分析了陆相细粒混合沉积的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提出细粒混积相带分布模式,认为细粒混积在平面上具有环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细粒沉积中的天文节律特征,认为其可以很好地反映细粒混合沉积中的旋回特征,对于混合沉积精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开发了以渣油为原料的化工型加氢-催化裂解双向组合技术:以渣油为原料,将催化裂解副产的富含多环芳烃的轻、重循环油掺入到渣油中一起加氢,然后再进行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和轻质芳烃等化工原料。加氢后催化裂解轻、重循环油中的多环芳烃可以饱和为环烷环并芳环的分子结构,重新具有了可催化裂解性能,因此催化裂解轻、重循环油在渣油加氢和催化裂解的大循环中可大幅提高低碳烯烃和轻质芳烃的收率。以新鲜渣油进料为基准,双向组合模式中(低碳烯烃+轻质芳烃)收率为55.01%,远高于常规模式中(低碳烯烃+轻质芳烃)收率(42.57%)。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高频韵律旋回沉积记录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发育一套紫红色泥岩、灰色粉砂岩以及膏质泥岩等岩相组合的高频韵律旋回沉积。利用测井资料、录井剖面、岩心观察以及为地球化学元素等手段,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高频韵律旋回沉积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孔店组旋回沉积记录包括颜色米级旋回、粒序米级旋回和非粒序米级旋回;发育6种岩相组合类型及23种岩相组合,共划分出276个米级旋回,旋回最大厚度为29.6 m,最小厚度为1.48 m,平均厚度为6.28 m;利用Fisher图解和测井曲线频谱分析,得出岁差周期为19.2~23.4 ka,斜率周期为39.1~51.4 ka,偏心率主要周期95.3~403.1 ka。该差值与古近纪超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中期旋回的时间差基本一致,证实了孔店组湖泊相旋回沉积受控于米兰科维奇旋回。除此之外,旋回发育时期的古气候、沉积水介质的共轭震荡、物质供应等沉积动力因素也影响了旋回的发育过程。最后,建立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低水位干旱时期和高水位潮湿时期的旋回沉积动力模型,探讨了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下旋回沉积的原始沉积动力和古环境面貌。  相似文献   

20.
以川中公山庙构造沙一油藏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为指导思想,在储层沉积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沉积作用-基准面旋回-非均质性研究”的思路出发,较详细地分析了沙一油藏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的特点及其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控制.在沙一油藏滨浅湖-三角洲相沉积体系中共划出1个长期、6个中期和29个短期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指出沙一油藏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受控于基准面的旋回变化,一般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下部砂体比较发育,非均质性弱;各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末期和下降半旋回期泥质沉积较发育,非均质性强;同时探讨了基准面旋回原理在储层表征和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