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油包水液滴在高压脉冲电场作用下发生振动伸缩变形,对乳化油液的聚结破乳具有良好地促进作用。运用电流体动力学(EHD)理论,建立液滴在脉冲电场中的电介质物理学模型,得到液滴内外极化电场分布和极化电场力,完成了液滴内外速度场与流动应力分析。通过脉冲电场谐波分量作用下液滴伸缩变形稳态分量和振动分量的计算,得到了液滴载电场中振动伸缩变形表达式。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液滴振动伸缩变形量与实验结果相近,证实了运用EHD理论预测脉冲电场作用下油中液滴的振动变形是合理可靠的,对丰富和完善电场破乳动力学机理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常用的恒定脉冲电场进行破乳脱水处理过程中,由于乳化油中液滴粒径的动态变化导致了电场最佳破乳频率的不确定,使得电场破乳效果受到了影响,进而提出了运用混沌脉宽调制电场实现乳化油高效破乳处理。以油中单液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液滴混沌脉宽调制电场振动动力学模型,数值分析了液滴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电场频率对液滴振动产生了直接影响,当施加的电场频率等于或接近液滴共振频率时,液滴发生共振;当电场频率小于液滴共振频率一半时,液滴振动频率高于电场频率;反之,液滴振动频率与电场频率一致。此外,不同粒径的液滴在混沌脉宽调制电场中的振动响应均存在滞后现象,粒径越大,其响应滞后越明显,混沌振动程度也会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3.
针对依靠单一的破乳方法或手段,难以对乳化油进行有效地脱水净化处理的问题,运用一种集成电场破乳和旋流离心脱水于一体的双场耦合破乳脱水装置,使油中液滴在电场中聚结增大,在旋流离心场的作用下快速实现油-水分离。由于乳化油中液滴在双场耦合装置中的动态聚结和破碎,对装置的油-水分离性能影响较大,且过程复杂,通过电聚结核函数和破碎核函数,建立群体平衡模型,模拟了双场耦合脱水装置中乳化液滴的聚结和破碎。计算结果表明:外加电压对液滴聚结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电压升高,液滴平均粒径和分离效率先增大,随后保持稳定;当U=11 kV时,相对于无电场条件,液滴平均粒径增大了60%,分离效率提高了27.5%;较低的入口流速虽对液滴聚结有利,但降低了油-水在装置中的分离效果,因此存在最佳入口流速。计算结果对装置参数设计与选择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油中乳胶粒子在脉冲电场作用下的非线性振动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粒子非线性参激共振及其条件,得出脉冲电场最佳破乳频率关系式。结果表明,油中乳胶粒子最佳破乳频率及其共振振幅随油液黏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模型得出的乳胶粒子振动幅频特性关系在理论上解释了油液黏度对最佳破乳频率产生的影响,以及最佳破乳频率偏离粒子振动固有频率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以白油和水为实验介质,利用显微高速摄像系统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高压交流电场(AC)作用下水滴在油中的振荡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电场强度、频率、油品黏度、介电常数、油-水界面张力以及液滴直径对液滴伸缩变形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流电场作用下液滴变形度呈周期性变化,且变形度变化频率是电场变化频率的2倍;液滴变形度主要受电场强度、液滴直径、油-水界面张力等因素的影响,而液滴伸缩变形幅度受电场频率、油品黏度和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明显;在50~300 Hz的交流电场中,电场频率越大、油品黏度越高、油-水界面张力越低,液滴的伸缩变形幅度越小;电场强度和直径对液滴伸缩变形幅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石油机械》2019,(12):82-87
为深入探究脉冲电场下的电脱水机制,基于COMSOL技术,采用电场和流场耦合的相场方法,建立了在脉冲电场下油包水乳状液液滴极化变形的二维模型,研究了液滴极化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液滴振荡变形的幅值增大,液滴变形度曲线上升沿的过冲现象逐渐减弱,下降沿的过冲现象逐渐增强;随着液滴界面张力的减小,液滴抵抗电场极化变形的能力大幅降低,其极化变形程度以及随脉冲电场的振荡幅度显著增大;随着电场频率增加,乳状液容性负载变化,液滴受到的偶极聚结力小幅增大,极化变形程度提高,液滴变形周期缩短;随着液滴粒径的增大,施加于液滴两端的电场力增大,液滴内外压差减小,液滴的变形度及振荡幅度增大。研究结果可为脉冲电场静电破乳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混沌脉冲调制方法构建混沌频率脉冲电场,建立乳化油液滴在混沌频率电场中的振动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油中液滴在混沌频率脉冲电场作用下的振动动力学响应,并对响应输出进行了相轨图分析和最大Lyapunov指数计算。结果发现,混沌频率脉冲电场存在最佳脉宽,激励液滴剧烈振动;液滴在高频段获得较大拉伸变形量,在低频段则拉伸变形量相对较小,且波动稳定;可定性和定量地识别液滴振动响应的混沌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显微实验方法,全面考察高频高压脉冲电场下W/O乳状液中水滴的聚并行为。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随着脉冲电场强度、占空比和频率的增加,W/O乳状液中的水滴相互靠近的速率相应增大;当聚并时刻比超过0.8,水滴的靠近速率迅速增加。在脉冲电场中,W/O乳状液中的水滴融合时间与电场参数间并无直接关系,而与油-水界面张力紧密相关;油-水界面张力越大,水滴融合速率越快。静电脱水过程中,施加于W/O乳状液的电场强度应小于过度极化临界电场强度,否则将显著降低乳状液破乳脱水效果。上述研究成果为高压高频脉冲静电破乳机理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型原油脱水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高频脉冲电脱水法 高频脉冲电脱水法是基于常规电脱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机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于连续相(油)和分散相(水)的电导率相差很大,液滴能被外电场极化,极化液滴通过碰撞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聚结过程。直流脉冲电场如同交流电场有诱导偶极子,松弛过程作为乳状液破乳机理的一部分,其电场中不仅有液滴的极化,也有相互吸引、碰撞导致的聚结。由于脉冲电场的振动,分散相周围或内部的流体速率发生变化,界面张力诱导界面流动。分散相中两相的电导率、介电常数不连续,也导致界面电荷的累积,根据P.j.Bailes等人的观点,面电荷的累积有利于碰撞聚结。在电场中,特别是施加交流电、直流脉冲电的情况,增加了液滴接触、相遇的频率,液滴界面振动加剧,界面膜容易破裂,从而加速液滴间的相互聚结。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乳化油液中的水滴在电场中的电动力学机理,通过实验观察电场中水滴在油中的变形,利用面元积分的方法计算外电场对极化水滴产生的作用力,并分析油中单个水滴的受力平衡,推导出电场中水滴变形量的关系表达式,建立水滴变形动力学模型.分析讨论了相关参数对水滴变形量的影响,认为电场强度、水滴初始半径和界面张力对水滴变形的影响较明显,电场强度和水滴初始半径与水滴变形成正比,而油-水界面张力与水滴变形成反比,油的介电常数对水滴的变形影响较小.分别对均匀电场作用下4种油中水滴的变形量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运用变形动力学模型得到稳态水滴在电场中变形量的数值解与Eow[4]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水滴变形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稳态水滴在电场中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破乳是一项重要的原油脱水技术。目前对高频脉冲电场作用下分散相液滴行为的了解十分有限。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试验研究高频脉冲电破乳机理。结果表明:在高频脉冲电场作用下,分散相液滴存在变形、破裂、碰撞、聚合、分离等行为,其表观特征与高压直流电场作用下液滴行为相似;电源脉冲频率及电场强度对液滴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相对于高压直流电场,高频脉冲电场破乳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2.
破乳剂的油-水界面性质与破乳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界面张力、液滴寿命和破乳效果的测定,研究了各种原油破乳剂的界面活性、破乳剂叶分子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状态和液膜强度与破乳效果的关系。油水两相均不溶的破乳剂,可在油-水界面上展开,置换原油中成膜物质,降低膜强度而使乳状液破坏。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究脉冲静电聚结破乳机理,采用数码显微成像系统,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条件下W/O乳状液分散相水滴在高压高频脉冲电场作用下的破乳聚并行为进行显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OP-10、Tween-80及Span-80的加入,油水界面张力大幅降低,水滴的回弹融合作用减弱;表面活性剂的"空间位阻"效应,阻碍了静电聚结过程中水滴的迁移和相互靠近,乳状液聚并破乳、沉降分离效果降低。表面活性剂浓度由200mg/L左右增大至1 000mg/L时,活性剂分子脱离油水界面形成胶束,乳状液稳定性基本恒定,脉冲静电聚结及破乳分离效果差别不甚明显。Span-80溶于油相,表面扩散效应显著,严重阻碍了液滴的静电聚并,实验条件下水滴聚并时间长达661s;OP-10和Tween-80溶于水相,此类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静电聚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水滴融合作用减弱,水滴聚并时间分别为528s和420s。上述研究成果为高压高频脉冲静电破乳机理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显微镜研究液滴的变形。能够观察到液滴在脉冲电场作用下有一个变形和收缩的过程。根据建立的液滴变形度变化方程,从理论上分析了液滴的变形度随脉冲休止时间而变化,从而说明适当地选择占空比能够很好地控制液滴的变形,既能保证短路现象的发生,又能有效提高破乳效率。  相似文献   

15.
高频脉冲电场下乳状液中液滴运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CCD摄像机结合CG400 Performance Versionl.0采集卡,对在脉冲电场作用下用模拟油配置的W/O型中乳状液液滴的运动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电压较小时,液滴的变形程度很小,电压越大,液滴的变形越大;脉冲电场有振动作用及剪切作用:液滴被电场偶极极化而沿电场强度的方向排列成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克拉玛依油田B21井区二类砾岩油藏驱油用HW表面活性剂的可行性,评价了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稳定性、乳化性能和模拟驱油性能。结果表明:HW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1%~0.5%时,界面张力在10-2 mN/m量级,最小界面张力为0.006 0 mN/m,该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长期放置界面张力不发生明显变化,有利于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提高原油采收率;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和水油比均对其乳化性能有显著影响,乳化能力随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破乳后析出水较为清澈且界面清晰,有利于表面活性剂驱油后的油水分离。驱油实验结果显示,质量分数为0.3%的HW表面活性剂溶液可提高采收率10.5%  相似文献   

17.
稠油聚合物驱原油破乳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聚合物与破乳剂的分配系数、脱水率、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界面膜强度和界面张力等参数 ,研究了稠油聚合物驱原油破乳作用机理 ,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疏水缔合型聚合物在油相中的分配系数大于超高分子量部分的水解聚丙烯酰胺 ,破乳剂在油相中的分配系数大于水相 ,辅助剂使破乳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趋于均匀化 ;油水界面剪切粘度随原油浓度增大而提高 ,聚合物使界面剪切粘度上升 ,破乳剂和辅助剂使界面剪切粘度降低 ;聚合物提高界面膜强度 ,破乳剂削弱界面膜强度 ,辅助剂与破乳剂的复合体系可进一步削弱界面膜强度 ;疏水缔合型聚合物使原油的界面张力降低 ,破乳剂、辅助剂与破乳剂的复合体系显著降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8.
稠油聚合物驱原油破乳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测定聚合物与破乳剂的分配系数、脱水率、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界面膜强度和界面张力等参数,研究了稠油聚合物驱原油破乳作用机理,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疏水缔合型聚合物在油相中的分配系数大于超高分子量部分的水解聚丙烯酰胺,破乳剂在油相中的分配系数大于水相,辅助剂使破乳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趋于均匀化;油水界面剪切粘度随原油浓度增大而提高,聚合物使界面剪切粘度上升,破乳剂和辅助剂使界面剪切粘度降低;聚合物提高界面膜强度,破乳剂削弱界面膜强度,辅助剂与破乳剂的复合体系可进一步削弱界面膜强度;疏水缔合型聚合物使原油的界面张力降低,破乳剂、辅助剂与破乳剂的复合体系显著降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9.
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的破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破乳剂分子改变油/水界面张力和油/水界面膜强度两个方面,对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脱水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型破乳剂在界面活性低于复合驱采出液中活性剂的界面活性的情况下,仍可能吸附到油水界面上,升高原油乳状液界面张力,并参与润湿成膜,削弱界面膜强度,达到破乳的目的。但是,在实验中也发现破乳剂改变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与破乳剂的破乳特性没有对应的关系。一种性能良好的破乳剂不仅应具有良好的吸附成膜性能,更应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膜强度,才能达到较好的破乳效果。文中所阐明的观点对复合驱采出液以及聚合物驱采出液的破乳脱水处理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高含水油藏开发中,常用驱油措施存在驱油效率低、采出液油水分离困难、污水处理成本高等问题。为此,对新型双磷酸盐型HWSX-1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其界面活性、稳定性、乳化性能和驱油性能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HWSX-1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在0.1%~0.5%范围内时界面张力在10~(-2)mN/m量级,界面张力最小为0.010 9 mN/m,有利于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该表面活性剂稳定性良好,长期放置界面张力不发生明显变化,可满足作为驱油剂在油藏中长时间运移的要求;其质量分数和水油比均对乳化性能有显著影响,乳化能力随其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乳化能力强的同时,乳化液析水较快,破乳后析出水较为清澈且界面清晰,有利于表面活性剂驱油后的油水分离。驱油实验结果显示,0.2%表面活性剂溶液可提高驱油效率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