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Z43断块普通稠油强边水油藏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在控油断层、微构造、隔夹层等地质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开展普通稠油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制定了挖潜方案,提出了常规井、侧钻井继续落实控油断层,短井段水平井挖潜剩余油的思路,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断块类型油藏的成功挖潜对类似油藏后期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曹31断块作为廊固凹陷内一个复杂小断块油藏,虽开发历程短,但却面临着先天性构造破碎、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地质条件的挑战,又有后天开发过程中不完善的注采井网及水驱程度低的影响而引发的诸如注采矛盾及油井主要靠天然能量开采产量递减快、挖潜剩余油难度大等问题的考验。针对上述挑战,结合断块所处的低含水开发阶段,提出深化单砂体对比解决复杂微构造区及井间相变区储层局部缺失、空间不连续的非均质性问题,确定剩余油赋存区及长停井适时恢复、滚动评价新油井、常开井内部井组及单井调整等对策,都将对改善断块生产能力、最大限度挖潜剩余油、有效延长断块未来整体生产周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特殊结构井提高小断块边底水油藏采收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江苏油田安丰、宋家垛等复杂小断块边底水砂岩油藏的油藏规模小、含油带窄、含水上升快、停关井多、吨油操作成本高,使用常规井进行调整经济效益差。主控断层断面附近井网难以控制的构造高部位、井间地带及隔夹层遮挡下水驱难以波及到的地带,是小断块边底水砂岩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区域。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根据剩余油分布部位与规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采取侧钻井、水平井、多目标高精度定向井等特殊结构井,充分挖掘各类剩余油潜力,大大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利用特殊结构井进行调整挖潜,仅以19口常规井的投资达到了34口井的效果,实现了边际油藏的高效开发。图4表1参11  相似文献   

4.
断块油藏开发后期精细构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濮城油田沙二上段I砂岩组油藏构造复杂、断块破碎和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地质特点,运用构造整体解释与精细研究相结合,利用地震层位精细标定、地层精细对比、三维地震人机联作精细构造解释、开发井间精细油层分析等技术,对各开发层位微构造进行了研究,落实了油藏整体构造格局及断层在空间上的展布状况,进一步修正内部小断层的产状及相互切割关系,搞清了构造特征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对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油藏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复杂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了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跃进2号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油田小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在油水过渡带的挖潜中,存在剩余油分布复杂及描述难度大、挖潜井效益差异明显、注采井网适应差、含水上升快等问题。为此,中石化总公司设立《小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的课题,围绕改善小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挖潜  相似文献   

7.
牛16断块"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挖潜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曾艳 《特种油气藏》2004,11(2):33-35
牛16断块经过长期高速开发和多次调整,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本次结合油藏特征及开发现状,从沉积微相研究入手,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确定各单砂体剩余油富集区。通过综合挖潜工作,原油产量保持稳定,综合含水有所下降,采收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在平面、层间、层内的分布异常复杂,本工作综合应用油藏动态综合分析法、小层沉积微相法、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从剩余油控制因素分析入手,对王102断块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局部构造高部位、断层附近、井间滞流区;并针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点,提出利用侧钻、打新井等多种工艺措施手段挖掘剩余油潜力。区块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采收率提高3.6%,增加可采储量21万吨。  相似文献   

9.
"认识剩余油,挖掘剩余油"己成为高含水期老油田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内容[2]。油田开发实践表明,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是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地下储集层中还存在较多剩余油富集区,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仍然较大。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通常划分为两类: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油藏非均质性、构造、断层等。开发因素主要包括: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注采关系、生产动态等等。地质因素属于内因,开发因素属于外因[6-7]。它们的综合作用就导致了目前剩余油分布的多样化、复杂化。本文针对文明寨油田构造极复杂、非均质严重的油藏特征,深入研究剩余油富集区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形成剩余油富集区描述与预测技术,从而形成了高含水期极复杂断块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的理论体系与配套挖潜技术。其做法对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配套挖潜对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分散而难以识别,且其分布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在大港油区的港东开发区,根据以纵向1118个时间地层单元为对象的精细油藏描述,提出3类剩余油潜力:①已动用油层,即断层与微构造控制、注采井网不完善、层间非均质性、平面低渗透相带、层内渗流屏障、注采滞留区、边底水锥进等因素形成的剩余油;②新层,即以往未发现的低电阻油层和新发现油砂体;③滚动扩边。在潜力认识的基础上,以单砂体或流动单元为挖潜调整对象,在潜力富集区钻新井、更新井,改变非主力层的驱动方式,重组层系、井网,改变液流方向和间歇注水,并对潜力区配套实施补层、提液、压裂防砂、重复射孔、深度调剖等措施。港东开发区复杂断块油藏实施配套挖潜措施后,提高了高含水期的开发效益与水平。图1参17  相似文献   

11.
东辛油田营13块油藏为一非均质性较强的复杂断块油藏,断裂破碎,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从构造特征、储量分布、原油物性等油藏地质特征分析入手,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营13块的剩余油分布在未动用区块、无井控制区块以及断层边角高部位。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开发调整对策,取得了显著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12.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为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复杂断块油气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纵向上合采合注,层间干扰严重,砂体动用程度不均,又因井况及地面原因,主力砂体大多已停采,断块处于低速低效开发阶段。2012年以来,结合油藏精细描述成果,对构造精细研究,并通过储层建模对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利用井网重建及精细注采调控措施挖潜剩余油。研究结果表明,断块日产油量由29.40 t上升至126.40 t,年产油量由1.19×10~4 t上升至4.53×10~4 t,提高采收率12%,增加可采储量82.00×104 t。  相似文献   

13.
油藏亟需开展单砂体、分小层剩余油定量化及合理注采参数确定等精细描述研究,以七八区八道湾组油藏为例利用精细描述成果指导油藏开发及挖潜,形成一套适合于砾岩油藏高含水期精细注采调控以及指导油藏挖潜方向的配套技术,进而达到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扇三角洲储层具有相变快、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以小层为单元的剩余油研究难以满足开发中后期调整需求,亟需开展单砂体剩余油定量描述。以南堡凹陷柳赞油田北区Es33油藏为例,在岩心描述、沉积构造分析、测井相识别的基础上,应用"垂向分期、侧向划界"方法,进行单砂体划分与边界识别;应用分级相控建模方法,建立单砂体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开展单砂体油藏数值模拟,并应用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丰度与剩余油储量等3项指标对单砂体剩余油潜力进行了定量描述。钻探证实,预测结果真实可靠且具有较高精度,能有效指导研究区剩余油的精细挖潜。  相似文献   

15.
复杂断块油藏开采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断块油藏是现河与东辛油田的主要油藏类型,经过长期高速开发和多次调整,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应用动静态综合分析法、沉积微相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定性定量描述油藏剩余油分布,并分析了地质,油藏水驱油机理和开发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成果应用于主力断块油藏综合调整挖潜,产量上升,综合含水下降,采收率提高4.2%。  相似文献   

16.
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江汉油田开发后期,如何在高含水区寻找剩余油的几种思路,即通过构造精细解释挖掘断层附近、微构造高点剩余油;通过老井复查、小层精细对比、砂岩追踪挖掘零线附近、油砂体边部剩余油;通过沉积微相分析、油藏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监测等手段挖掘井间、层间及层内剩余油。  相似文献   

17.
黄骅坳陷小集油田为中孔、低渗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针对小集油田官979-官975断块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单砂体合理井网密度评价及单砂体产能评价,围绕提高井网控制程度及油层动用程度的目的展开综合调整方案研究。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断层遮挡、注采井网不完善及油组层间非均质性是小集油田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原因。运用极限井网密度与合理井网密度曲线交汇计算各砂组合理井网密度的方法,可以准确划分可调整产能单元,预测潜力区块。开发实践表明,开展新老井互补、疏密井结合,水淹层复查、暂闭层利用,早期分注、后期封堵等工作有效的提高了研究区水驱控制程度、油层利用程度及油层动用程度,实现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有效挖潜。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区厚层断块油藏单层厚度大,储量大,开发上具有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直井停产多等特征。开发后期沿断层一线剩余油比较富集,但含油条带窄,需要准确描述断棱的平面位置才能挖潜剩余油。文中以永3-1断块区为例,采用多技术精细刻画目的层的断棱平面形态。通过合理的地层对比,确定井上断点位置;利用精细构造解释,识别和描述断层形态及断层的平面组合;采用井震交融的井斜修正方法,保证钻遇断点和分层数据地下位置的准确性;再利用井震模结合技术,刻画断棱形态和位置。矿场实施效果表明,该区断棱刻画精度比较高,近断层完钻的5口水平井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复杂断块油藏开采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杂断块油藏是现河与东辛油田的主要油藏类型,经过长期高速开发和多次调整,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应用动静态综合分析法、沉积微相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定性定量描述油藏剩余油分布,并分析了地质,油藏水驱油机理和开发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成果应用于主力断块油藏综合调整挖潜,产量上升,综合含水下降,采收率提高4.2%。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单砂体单井点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方法,采用了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参数不全或未知参数单砂体和单井点的剩余油饱和度;通过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查明了港东二区七断块剩余油分布特征,认为明Ⅲ1 3砂体水淹程度比明Ⅲ2砂体高,在构造高部位的断层附近、砂体局部发育的井区、岩性差的井区剩余油比较富集;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