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状集-庆祖集断阶带构造位置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中部,其主要生油、储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油气以生油洼陷向西部斜坡带运移而主,构造及砂体分布规律控制油气富集,二台阶是油气主要聚集区,该区主要发育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二台阶沙三下亚段-沙四段是目前主要潜力区。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断层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密切相关,通过对研究区断层活动、烃源岩热演化及油气运移路径等的研究,探讨了该区断层输导与油气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埕南断层是研究区唯一的油源断层,其活动性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停止活动时间逐渐变晚;渤南洼陷沙三段烃源岩为埕东地区主要供烃层系,与洼陷相比,洼陷东部热演化程度更高、供烃能力更强。埕南断层活动性与烃源岩生烃史的匹配关系控制其输导油气的能力,二者匹配性越好,断层输导能力越强、输导量越大,油气运移距离就越长。油气具有从洼陷区到埕南断阶区再到埕东凸起运移的趋势,并沿埕南断层存在埕古12井、埕古13井、埕92井等多个注入点,且注入点一般都分布在构造脊上,断层和构造脊共同控制了油气的优势运移路径和指向。  相似文献   

3.
沾化凹陷三合村地区油气来源及运移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沾化凹陷三合村地区油源条件复杂,油气分布规律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展。根据原油物性、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和成熟度参数等对三合村地区油气来源及运移方向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三合村地区原油可划分为沙四型及混合型2类,第Ⅰ类原油是来源于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的成熟油,第Ⅱ类原油是来自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与孤南洼陷沙三段烃源岩的混源油。根据油气运移示踪指标分析,三合村地区原油的主力充注方向为从东北到西南。结合构造及油气规模分析,北部洼陷带与孤岛南部鼻状构造带的有利圈闭为下一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阳信洼陷沙四段上亚段油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利 《河南石油》2005,19(6):13-15
通过对阳信洼陷构造和地层特征的研究,从油气源、储层特征与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等方面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油气成藏与分布主要受油气源、油气运移方向、构造和岩性等因素控制,沙四段上亚段充足的油气源是油气富集的重要条件,油气运移以层内侧向运移方式为主,位于油气运移指向的圈闭有利于成藏,大型的背斜构造和断裂鼻状构造背景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构造和岩性因素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油源及其成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圣柱  金强  田义民 《特种油气藏》2005,12(4):24-27,i0008
根据油砂及烃源岩样品的色谱、色质等多种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胜坨地区存在3种类型的原油:第Ⅰ类原油来源于胜坨地区南侧、民丰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第Ⅱ类原油来源于胜坨地区北侧和利津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第Ⅲ类原油为沙四上、沙三下亚段烃源岩混合来源,其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区,说明断裂对混源的作用较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类型原油运移、成藏特征研究,建立了该区的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其结果为该区下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成藏有利条件及油气成藏规律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纵向上生储盖组合匹配利于油气成藏。斜坡东南部长2油藏的有效烃源岩是长,油组的湖相泥页岩,鼻褶带轴部的高角度构造裂缝系统及渗透性强的连通孔喉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空间,燕山运动对陕北斜坡延长组的构造定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褶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并确定长2油藏的油气运聚模式为阶梯状爬升运移+构造脊聚集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阳信洼陷构造和地层特征的研究,从油气源、储层特征与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等方面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油气成藏与分布主要受油气源、油气运移方向、构造和岩性等因素控制,沙四段上亚段充足的油气源是油气富集的重要条件,油气运移以层内侧向运移方式为主,位于油气运移指向的圈闭有利于成藏,大型的背斜构造和断裂鼻状构造背景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构造和岩性因素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白音查干凹陷以西部次凹的西部洼陷带为该凹陷的唯一生油洼陷,有阿尔善组的上部、腾格尔组的下部和都一段三套有效烃源岩。流体势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的主要运移方向有5个,长期活动的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不整合面和渗透砂体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油气围绕生油洼陷分布,断裂带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圈闭为主、洼陷带岩性圈闲为主以及流体势的指向控制油气横向分布,区域性生储盖组合及岩性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不同的地区油气分布层位不同;在断裂带找油要考虑断层两侧岩性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富林洼陷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合特征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存在3类原油: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次洼,呈植烷优势,伽马蜡烷含量高,重排甾烷与4-甲基甾烷含量较低,来源于东次洼本身的沙四上亚段烃源岩;Ⅱ类原油分布于中次洼洼陷内部,具有姥鲛烷优势、伽马蜡烷含量低、重排甾烷含量高的特征,纵向上不同储层油气来源存在差异,其中浅部储层油气来源于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深部储层油气主要来自于富林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Ⅲ类原油分布于中次洼断裂带附近,成熟度较低,姥鲛烷优势,伽马蜡烷含量中等,C28甾烷含量丰富,孕甾烷和重排甾烷含量较低,为孤南洼陷沙一段与富林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所形成的混源油。   相似文献   

10.
复杂油气藏油气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以胜坨油田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东营凹陷胜坨油田原油划分为4个组群。组群1是由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成熟油,主要分布于宁海、坨一区西部;组群2是由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成熟油,主要分布于坨二、三区及一区东部,是胜坨地区的主要原油组群;组群3为混源油,油源是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四段上亚段两套成熟烃源岩所提供,分布局限;组群4为低熟油,是由民丰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高伽马蜡烷烃源岩在低成熟阶段提供的烃类,仅分布于胜北断层北侧。利津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形成的油气沿坨94断层向上运移,分别从东、西两个充注点在坨一区西部和宁海地区聚集成藏;利津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形成的油气沿坨94断层向上运移,在坨一区东部聚集成藏。坨二、三区8砂组都源自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具有两次油气充注过程。早期成藏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末期,民丰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早期生成的油气主要在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8砂组以下(包含8砂组)储层成藏;晚期成藏发生在明化镇时期,民丰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晚期形成的油气主要在8砂组以上(包含8砂组)沙河街组二段—东营组储层成藏。早期油气运移的充注点位于胜北断层,晚期油气运移的充注点位于南北向断层北部。  相似文献   

11.
莘县凹陷下第三系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莘县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其主力烃源岩发育在沙河街组一段、三段及四段+孔店组.馆陶组沉积末期,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期,为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依据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结果,该凹陷下第三系可划分为两大含油气系统:沙河街组三段已知含油气系统由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中、上亚段两个子系统组成,前一子系统已发现贾2井、莘4井油藏,后一子系统目前尚未发现油气显示;沙河街组四段+孔店组推测含油气系统由沙河街组四段和孔店组两个子系统组成,目前均未发现油气显示.含油气系统内主要发育构造、构造-岩性及岩性3类油气藏,形成于中新世.生烃凹陷、生烃时期及断层封堵性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堂邑次凹环洼带为有利的成藏区.  相似文献   

12.
王占国  乔卫  吕茜  徐友梅 《特种油气藏》2005,12(1):20-22,32
在全面研究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的3个主控因素:嫩一段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宏观上控制了黑帝庙油层的油气分布;具良好储集性能的河道、河口坝和湖底扇砂体及强封盖能力的泥岩隔层是黑帝庙油层成藏的关键;晚期形成的T06、T2-T06、T1-T06断层对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起主要控制作用.烃源岩、砂体与构造、断层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研究区存在4个有利油气聚集带和1个远景带.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三春集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濮凹陷三春集地区下第三系隆起带各高点勘探效果较东翼斜坡带差,但具备形成隐蔽油气藏的地质条件,该地区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烃源岩晚第三纪早中期产烃规模有限,生成的油气沿着断层向固阳洼陷西侧运移,在春东断层下降盘中的反向屋脊岩性圈闭中富集。通过石油地质综合研究,预测固阳洼陷西侧为三春集构造带陷蔽油气藏滚动勘探的有利地区。图3参2(张建军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找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过程及模式研究基础上,对油源断裂与其他成藏要素的空间匹配关系及控藏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断—源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平面分布范围,其中断—多源空间匹配关系油气最富集,其次是断—单源空间匹配关系,最差为断—无源空间匹配关系;断—盖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纵向分布范围,断接厚度大于封油气所需的最小断接厚度,油气在其下成藏,反之油气在其上、下均有成藏;断—砂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层位,高砂地比地层是油气侧向分流运移和成藏的有利位置;断—圈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的部位,油源断裂附近的圈闭易于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油气勘探中存在的油水关系复杂问题,采用油气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对齐家—鸳鸯沟地区沙河街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家—鸳鸯沟地区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沙二段,平面上主要分布在Ⅲ号台阶上,并以断层-岩性油气藏类型居多;油气富集主要受到砂体储层是否发育、圈闭是否发育、断层侧向封闭性强弱、断裂后期活动性强弱4个因素的控制;不同层段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同,沙二段、沙三1亚段和沙四段圈闭不发育是造成失利井的最主要原因,而沙三2亚段和沙三3亚段砂体储层不发育也是造成失利井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相继发现的高产井揭示了东辛油田沙一段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及类型多样的圈闭类型。在成藏条件上,该区三面临洼及下伏的沙三、沙四段优质烃源岩为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生物灰岩、鲕粒灰岩等湖相碳酸盐岩发育的粒间孔隙、溶孔等可作为储集空间,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裂系统作为油气的疏导体系,使油气藏沿断层形成纵向上数百米的叠瓦式分布格局。在圈闭类型上,断层的广泛发育使沙一段油气藏以断层圈闭为主,良好的断层封闭性决定了油气藏的保存程度。  相似文献   

17.
高升-雷家地区未熟油具有较高密度、较高胶质沥青质含量,低饱和烃含量、低饱芳比、高芳烃和非烃含量的特征。研究表明未熟油来自沙四段湖湾亚相环境下发育的特殊岩性段的油页岩、白云质泥岩、灰质泥岩、钙质页岩、泥质白云岩,这些烃源岩不仅具有较强的生烃潜能,而且还具有优越的排烃性能,为未熟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断裂对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分析了乌尔逊凹陷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系。对断裂在鸟尔逊凹陷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深源无机CO2气藏分布在该凹陷深大断裂附近;晚期和长期继承性断裂可作为凹陷南屯组烃源岩油气的运移通道;油气在平面上主要沿苏仁诺尔断裂分布;大一段较好的封闭性促使了乌尔逊凹陷油气藏主要形成在其下伏的南二段;与断层有关的圈闭是该凹陷的主要封闭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对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太阳岛—葵花岛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阁 《中国石油勘探》2005,10(4):34-37,50
受背斜、断层、沉积旋回和沉积相等因素的控制,太阳岛—葵花岛构造带自下而上发育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一、二、三段4套含油层系。油气藏的纵向分布具有上、下发育气层,中部发育油气层的规律,即东营组二段中上部以气藏为主,东营组二段下部、三段中上部为油气藏,东营组三段下部发育厚度较大的纯气藏。根据有机质演化史与断裂活动、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的配置研究,显示研究区曾发生3期成藏,即早期成藏——沙一末期、中期成藏——东营末期、晚期成藏——馆陶组—明化镇期。油气多期成藏和差异运聚决定了研究区在纵向上不同层系和平面上不同区带都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经研究共确定了太阳岛构造、葵花岛构造、葵东断鼻、葵北断鼻等多个有利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