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信息     
低渗透气藏Ⅲ类储层对产能的贡献研究在中国已发现的低渗透天然气藏中,Ⅲ类储层的储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者可达30%。随着气藏的深入开发,压降漏斗加深扩大,Ⅲ类储层的生产压差也越来越大,从而会有更多的Ⅲ类储层储量被逐步动用,这部分资源对产能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在气藏开采周期里,为了定量研究Ⅲ类储层资源对气藏生产总产能的贡献及其最终采收率,为现场生产规划、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研究人员利用磨溪气田低渗气藏磨18井区的气藏描述成果和实际生产测试资料,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该井区低渗透气藏的单井模拟模型。在生产历史…  相似文献   

2.
����͸���آ��ഢ��Բ��ܵĹ����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我国已发现的低渗透天然气藏中,Ⅲ类储层的储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者可达30%。随着气藏的深入开发,压降漏斗加深扩大,Ⅲ类储层的生产压差也越来越大,从而会有更多的Ⅲ类储层储量被逐步动用,这部分资源对产能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在气藏开采周期里,为了定量研究Ⅲ类储层资源对气藏生产总产能的贡献及其最终采收率,为现场生产规划、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文章利用磨溪气田雷一1低渗气藏磨18井区的气藏描述成果和实际生产测试资料,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该井区低渗透气藏的单井模拟模型,在生产历史拟合研究的基础上,预测计算了未来开发动态指标,详细分析了Ⅲ类储层储量对产能贡献的变化趋势,定量地研究了Ⅲ类储层对产能的贡献和最终采收率,这对现场生产规划、管理和投资决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已发现的低渗透天然气藏中,Ⅲ类储层的储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可达30%。随着气藏的深入开发,压降漏斗加深扩大,Ⅲ类储层的生产压差也越来越大,从而会有更多的Ⅲ类储层储量被逐步动用,这部分资源对产能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在气藏开采周期里,为了定量研究Ⅲ类储层资源对气藏生产总产能的贡献及其最终采收率,为现场生产规划、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非均质低渗透气藏储层动用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我国已发现的低渗透气藏中, 类储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苏里格气藏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亿m3储量的特大型气藏, 类储层的储量在总储量中占到40%以上,这部分储量在气田开发中能否动用,动用的程度有多大,对气井产能的贡献有多少,是气田开发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对气田的产能规划和投资决策影响巨大。利用苏里格气田某气井实际资料,建立了单井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低渗透气藏 类储层的动用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模拟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开采阶段 类储层的动用能力及对产能的贡献。研究表明:低渗气藏 类储层的动用能力与其自身渗透率和含气饱和度以及储层应力敏感性、井附近渗透率、气井初期配产、是否间隙开井等多种因素有关。提出了提高储层储量动用程度的有效措施和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火山岩气藏开发是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一个新热点领域,低渗透储层气藏的动态特征认识是火山岩气藏开发领域的一个难点.A区块是徐深气田储量规模较大的井区,储层非均质强,整体以Ⅱ、Ⅲ类储层为主,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低渗透火山岩气藏.从对A区块地质特征分析入手,重点结合井区内试气和短期试采测试资料分析,开展气藏早期动态评价,初步认...  相似文献   

6.
徐深气田D区块属于深层大型低渗透火山岩气藏,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快,有利相带延伸范围有限,气藏底部普遍发育水层;储层物性差,单井产能低,气井以压裂投产为主,部分直井压裂后产较多的地层水。为了试验研究应用水平井技术控制底水、提高气藏单井产能的可行性,探讨这类气藏的有效开发模式,提高其储量动用程度和整体开发效益,在该区块开展了火山岩气藏水平井开发先导性试验,通过开展气藏精细描述、三维地质建模、储层地质条件适应性评价,地质、地震和气藏工程等多学科优化设计论证,优选有利区带,针对Ⅰ类火山岩储层部署1口水平井,完钻后采用筛管完井,测试求产,日产气达到55.5×10^4m^3,无阻流量高达165.9×10^4m^3/d,是区块内同层位直井无阻流量的5.0倍,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开发试验证实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发Ⅰ类火山岩储层是可行的,可在Ⅰ类火山岩储层中推广应用水平井技术,同时可探索利用水平井开发Ⅱ、Ⅲ类火山岩储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延长气田延北区块主力气藏山23层单井动态储量认识不清,产能评价不确定性大等问题,通过调研目前石油行业计算气藏动态储量较为成熟的各类方法,对比不同方法的计算原理和典型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对产能贡献大的Ⅰ类储层气井、Ⅱ类储层气井筛选出最优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初期物质平衡法计算的动态储量偏低,但是...  相似文献   

8.
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气藏属于高含硫气藏,其有效储层厚度大、孔渗条件好、单井测试产量大,但是由于气藏高含硫化氢、中含二氧化碳的特征,使得其开采难度高,开发投资大,因此提高气藏开发效益、降低开发井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进一步提高气井单井产能、培育单井产能在100×104m3以上的高产气井。文章利用圈闭评价、气藏描述、储量计算、现代试井等技术对气藏沉积相、储层特征及纵横向分布情况、储量情况和单井测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气藏储层发育、储量大,具备了高产井培育的地质条件。并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部署的开发井罗家16H井的研究和论证后认为,通过水平井等工艺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单井产能,达到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气藏培育100×104m3以上高产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属典型的非均质低渗透气藏。由于其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开发效果不理想。尽管储层整体压裂改造技术能有效改造低渗透储层,提高气藏气井产能,但其有效作用时间短,产能增加幅度小。在综合分析研究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储层物性和生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气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利用老井侧钻水平井以强化开采低渗透气藏的开采方式,并确定了水平井最佳钻进方式、最佳方位以及水平井段的最佳长度,为提高低渗透气藏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高效开发低渗透气藏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对指导我国资源丰富的低渗透气藏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原有地质储量决定了煤层气井产能的大小,煤储层物性差异和排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M区块煤层气井的生产效果。为此,在综合考虑影响单井控制储量以及煤层气井产气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气藏工程原理,建立了一种动静结合煤层气井分类评价方法:①对煤层厚度和煤岩含气量综合分析,将煤层气井所在煤储层划分为4类;②根据单井平均日产气量将煤层气井再分为4类井;③综合静态的煤储层物性以及动态的单井平均日产气资料将煤层气井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④从M区块中选取生产时间超过2年的150口煤层气井进行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Ⅰ类井占24%、Ⅱ类井占6%、Ⅲ类井占50%、Ⅳ类井占20%,其中Ⅲ类井占比大,煤层气井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结论认为,改善Ⅲ类煤层气井的生产效果是M区块整体获得高产的关键所在,也是后期生产制度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复杂气藏开发中出现的岩性岩相复杂、有效储层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不清楚、高效开发难度大等困难,如何提高单井产能及凝析油采收率已成为火山岩气田开发的难题。通过对克拉美丽气田滴西18井区不同气藏开发方式、井网井距、单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认为低渗透火山岩气藏储层岩性岩相、孔缝发育程度、应力敏感性及井型对产能的影响较大。必须制定合理的压差、产量及井网密度,应用水平井压裂技术,提高单井产能,为该类气藏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气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2.
刘露  王勇飞  詹国卫 《天然气工业》2019,39(Z1):179-183
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复杂多样,且平面非均质性强,气井自然产能低,气藏开采难度大。新场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是该区建产规模最大、稳产年限最长的致密砂岩气藏,总结其开采规律,找到有效提高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的开发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以该气藏为例,首先分析了应力敏感性及气水相渗曲线特征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然后基于三维精细建模、数值模拟及动态分析技术,对储量分布规律、井网优化、产量递减规律进行研究,针对多层叠置、气水关系复杂的致密砂岩气藏形成了独特的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水平井、多层合采的立体开发技术,利用井型及开采层位的互补,有效动用储量,全方位优化井网,可以提高气藏采收率13%;②对于Ⅰ类储量区中有效厚度大于等于23 m,有效渗透率大于等于0.1 mD,含水饱和度小于等于50%的厚层、中低含水饱和度储层,适宜于以直井为主的低配产、长稳产期的阶梯递减型开发模式;③对于Ⅱ类储量区中有效厚度介于16~20 m,有效渗透率大于等于0.15 mD,含水饱和度小于等于54%的中厚、中含水饱和度储层,适宜于以水平井为主的中配产、短稳产期的稳产递减型开发模式;④对于Ⅲ类储量区中有效厚度介于10~16 m,有效渗透率大于等于0.20 mD,含水饱和度小于等于58%的薄层、高含水饱和度储层,适宜于以水平井为主的高配产、无稳产的投产递减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开发的难点在于:储层物性差异大,有效储层预测难度大;单井产能低,经济效益差;气藏普遍含边底水,出水治理难度大。针对这些难点,从气藏开发模式、开发井类别及出水治理措施等方面对该类气藏高效开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以下技术对策:采用以动用Ⅰ、Ⅱ类储层为主,利用高渗透部位气井开采低渗透部位储层;采用水平井开发提高单井产量;对不同的出水井类型采取对应的出水治理措施,使该气田能达到经济高效开发的目的。该方法和技术对类似的火山岩气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苏里格气田的经济有效开发。针对多薄层、低孔、低渗的Ⅲ类储层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对苏14井区三类储层的层间分布特征及分层压裂增产潜力的基础上,剖析了苏14井区Ⅲ类储层气藏分层压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气藏开发动态资料,选取与气藏相适应的计算方法就能准确地确定其动态储量,故而筛选不同气藏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十分重要。为此,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低渗透强非均质性气田的生产动态特征,在动态资料不断补充和丰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压降分析法、弹性二相法、广义物质平衡法、不稳定生产拟合法、递减曲线分析法等方法对苏里格气田的可动储量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应性以及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结论认为,苏5区块宜采用压降法和不稳定生产拟合法计算其天然气动态储量,Ⅰ类井平均单井动态储量为2 936×104 m3,Ⅱ类井平均平均单井动态储量为1 355×104 m3,Ⅲ类井平均单井动态储量仅为981×104 m3。所得结果对苏里格气田开发中后期调整方案的制定以及气藏产能的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庆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高、低渗区供气的特点,提出了两区物质平衡方程和现代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的井控动态储量评价方法,在剖析火山岩气井井控动态储量的分布特点、变化特征以及对产能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不同驱替方式下气井动态储量特征的差异。研究表明:由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气井井控动态储量差异大;依靠低渗区的逐步补给,开发中气井的井控动态储量逐渐增加;井控动态储量的增加减缓了气井产能下降的速度,越到小产能阶段气井的稳产时间越长;气藏中的低渗补给井与水驱补给井在关井后井底压力的上升速度和储量变化特征方面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气藏水平井技术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复杂难开采的低品味储量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有效开发难度逐步加大.水平井技术是降低单位产能建设投资、提高开发效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为此统计并分析了水平井在我国5种主要类型气藏开发应用中的经验教训,指出:水平井是经济开发低渗透砂岩气藏的有效方法,地质条件适应性是成功开发的关键;火山岩气藏Ⅰ类储层中的水平井开发是成功的,Ⅱ、Ⅲ类储层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疏松砂岩气藏水平井开发效果呈现出Ⅰ类好于Ⅱ类、Ⅱ类好于Ⅲ类的特征;准确钻遇有效储集层是水平井开发碳酸盐岩气藏的关键;水平井开发凝析气藏效果较好.同时结合水平井技术的特点和实践经验,总结了该技术在气藏开发中的使用条件,并建议今后应持续开展水平井储层适应性、配套技术研发及经济效益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气藏介质变形-渗流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低渗透气藏开发过程中介质变形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及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综合考虑储层变形、地应力、流体渗流等因素,建立了低渗透气藏介质变形-渗流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并开发相应程序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定量研究开发过程中储层变形及其对储层物性和气藏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非均匀水平地应力造成近井壁区域储层变形及渗透率变化各向异性,产能评价中应综合考虑介质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气藏介质变形评价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低渗透气藏的储量占未动用气藏储量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低渗透气藏一般都采用衰竭式开采,在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逐渐下降,导致储层岩石变形,使得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从而导致低渗透气藏开发效果变差。在对苏里格低渗透气藏岩心进行大量应力敏感性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了线性、指数和乘幂3种典型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乘幂变异模型较其他两者与实验数据更为吻合,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应力敏感性时的低渗透气藏产能公式。由此提出了刻画岩石介质变形的新参数--岩石变形系数,用此参数可以很好地表征低渗透气藏介质变形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低渗透气藏产量的影响,并依据该系数对低渗透岩心的变形程度进行分类,得到了比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气藏开发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低渗透气藏处于开发早期,尚有许多机理问题有待研究解决。通过对当前研究较多的气水渗流机理、储层应力敏感性、非均质储层供气机理等进行总结分析后认为:我国低渗透气藏大多是陆相沉积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内气水分布与渗流机理复杂,存在低速非线性渗流特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储层岩石应力敏感特征不同,储层应力敏感性对气藏开发的影响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表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依据储层地质特征建立的非均质储层供气动态物理模拟方法,为研究分析不同渗透性储层区域的供气机理和能力提供了手段,也为研究非均质低渗气层的动用条件,预测低渗透气藏的动用程度以及优化井网部署、气井配产、产能预测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