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一直是油藏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岩石压缩过程与压缩系数的概念出发,通过压缩过程机理分析了实验过程中岩石压缩系数变化规律,研究了影响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变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岩石表观孔隙体积对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影响较小,岩石的变形方式与应力状态对岩石体积压缩系数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对油藏工程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岩石应力敏感指数与压缩系数之间的关系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油藏岩石的渗透率随应力变化的性质为岩石的应力敏感性。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与岩石的压缩系数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岩石的压缩性强,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就高。文中建立了岩石应力敏感指数与压缩系数之间的理论关系式。根据该公式,油藏岩石的压缩系数很小,应力程度极其微弱.生产过程中可将其忽略。  相似文献   

3.
AR低渗透油田的岩石压缩系数应力敏感显著。但是,目前没有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岩石压缩系数应力敏感的能量补充时机的油藏工程计算方法。因此,文中通过室内物理实验研究了AR油田的岩石压缩系数应力敏感特征,将岩石压缩系数随着地层压力变化和地层压力分布差异而不同的特性考虑在内,建立了一种新的低渗透油田的能量补充时机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当不同岩心的压缩系数应力敏感程度相同时,初始岩石压缩系数越大,弹性驱开发过程中的平均岩石压缩系数越大,因此地层压力消耗速度越慢,弹性驱采收率越高,需要补充能量的时间越晚;当不同岩心的初始压缩系数相同时,应力敏感程度越严重,压力消耗越快,弹性驱开发过程的平均压力越低,导致弹性驱采收率越低,需要补充能量的时间越早。AR油田在考虑岩石压缩系数应力敏感影响时的能量补充时间为83 d,较不考虑岩石压缩系数应力敏感时补充能量的时间大幅度提前。  相似文献   

4.
岩石的应力关系方程是,外应力为骨架应力和流体压力的孔隙度加权平均值.应力关系方程适合于油藏的任何状态,而不是只适合于原始状态.由于岩石的骨架应力不好测量,因此,人们通常并不使用岩石的应力关系方程,而是直接使用有效应力形式的关系方程.常用的有效应力方程为Terzaghi方程和Biot方程.由岩石的应力关系方程导出的岩石压缩系数理论计算公式,呈现出了正确的逻辑关系,即孔隙度越大,压缩系数就越高;而且,当孔隙度为0时,岩石孔隙压缩系数的数值亦为0.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石的孔隙体积压缩系数Cp和孔隙压缩系数C定义,引入岩石体积应变εV,推导出地层压力下降岩石压缩系数理论关系,提出了一种计算地层压力下降岩石压缩系数新方法,并结合模拟有效压力增加岩石变形实验,通过将地面实验数据转换为地层条件孔隙度变化数据,并实例计算了地层压力下降岩石的孔隙压缩系数和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变化规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常规方法计算结果吻合性很好。  相似文献   

6.
储层岩石的压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的应力敏感与岩石的压缩性密切相关。为了搞清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深入分析了岩石的压缩问题。岩石孔隙体积的压缩是因为骨架体积的压缩所致,因此孔隙压缩系数与孔隙度和骨架性质有关。因存在系统误差,体积法测量的孔隙压缩系数数值偏高,且存在逻辑反转现象。弹性模量法消除了系统误差,测量结果符合科学逻辑。岩石孔隙、骨架和外观体积的压缩系数定义的压力不同,不能互相替代。孔隙度为0时,孔隙压缩系数为0,骨架压缩系数和外观体积压缩系数皆不为0,且骨架压缩系数等于外观体积压缩系数。岩石的应力敏感指数可由岩石的孔隙压缩系数求出。由于致密岩石的孔隙压缩系数极低,因此,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程度极弱,生产过程可将其忽略。  相似文献   

7.
超高压气藏单井控制动态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高压气藏开发过程中存在岩石变形、岩石压缩系数不是常数、渗透率应力敏感等特性,利用超高压气藏岩石压缩系数变化及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实验成果,建立了考虑压缩系数连续变化的超高压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和变形介质气井产能方程,并提出了用此方程拟合气井生产数据评价超高压气藏气井井控动态储量的新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超高压气藏岩石压缩系数和渗透率应力敏感对储量的计算结果影响非常大,若不考虑这些因素,计算的储量值则会偏小15%~20%.  相似文献   

8.
变应力条件下低渗透储层近井地带渗流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探索了变应力条件下岩石发生弹性、弹塑性变形时,其孔隙度、渗透率、压缩系数与应力的关系,得到岩石在发生弹性、弹塑性形变时的渗透率、岩心孔隙度 (压缩系数)-应力状态方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低渗透储层近井地带的一维两相径向渗流模型,并利用常规三维两相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为径向流模型提供边界条件,对二者进行结合和转化形成计算机模型。利用该模型,可计算、分析变应力条件下低渗透储层近井地带油水渗流的一般规律,定量研究低渗透储层发生弹性变形和弹塑性变形对单井流入动态的影响情况。因此,这种方法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于岩石的应力敏感性与岩石孔隙压缩系数有关,在油田开发中,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和岩石压缩系数不能混淆。岩石的压缩系数较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小,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实验已经证实,低渗透储集层比中高渗透储层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生产过程中不可将其忽略。同时,文章强调指出: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一门基础科学,而且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低渗透储层存在应力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科学现象,不属于一种实验假象;油气运移是学说而不是理论,油气运移的一些认识人们无法在实践中证实。  相似文献   

10.
岩石有9个压缩系数,岩石压缩系数的概念很容易混淆。在油气藏工程应用中,只使用孔隙体积对孔隙压力的压缩系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岩石压缩系数。由于常规方法测量的岩石压缩系数偏高,而且出现了逻辑反转现象,即高孔隙度的岩石具有较低的压缩系数,这给油藏工程应用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理清岩石压缩系数的相关问题,根据岩石力学的基础理论,对岩石压缩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的孔隙压缩系数只有在孔隙度小于0.5时,才小于骨架压缩系数,其他情况下都大于骨架压缩系数;岩石压缩系数偏高的测量结果是表皮效应所致,并非是骨架颗粒的重排和滑动;岩石压缩系数不能用有效应力进行定义,必须用真实应力进行定义;孔隙压缩系数与孔隙度并非呈负相关,而是呈正相关,即高孔隙度的岩石,压缩系数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黄沙坨地区火山岩储层研究及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沙坨地区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它的沙三段火山岩具有很好的油气藏形成条件。在特定的构造背景和油源条件控制下,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征是本区油气藏勘探的关键,重点对火山岩储层的岩石学、储集空间、储集物性等特征进行研究。运用测井响应法、地震相分析法和波阻抗值法识别粗面岩储层,进而运用波阻抗和电阻率反演方法预测粗面岩储层和其裂缝的分布状况,指导勘探部署。通过不断的勘探实践,建成了以粗面岩为单一目的层的千万吨级储量规模的黄沙坨油田,同时指出了本区火山岩油气藏今后的勘探方向在其东南知西南两侧。  相似文献   

12.
马志宏 《复杂油气藏》2011,4(1):19-21,32
划分油气藏类型对于预测基岩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已知基岩油气藏进行解剖,发现基岩油气藏的形成与烃源岩关系密切.根据基岩与源岩的接触关系将辽河坳陷基岩油气藏分为三类二亚类.并立足于已知基岩油气藏,对不同类型的基岩油气藏的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地层的吸收系数受控于岩石骨架的弹性性质,同时也受控于地层的孔隙及孔隙中流体的性质,而地层的吸收系数又是反映储集层含油气的重要参数。利用地层的吸收系数变化特征,可以较好地追踪含油气储集层,特别是含气储集层。通过对川东南某区叠后资料的处理,获得该研究区三维吸收系数数据体资料,通过分析发现在含气层部位的吸收系数要强于未含气地层。利用这些解释成果,再结合地质、钻井和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以较好地划分出含油气层的分布范围,从而达到油气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规律,在油源断裂及其确定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油源断裂与受其控制形成油气藏之间分布关系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南堡凹陷中浅层地区对油源断裂对下生上储式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对油气成藏平面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油源断裂分布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分布范围;油源断裂转换带是油气成藏分布的有利部位.油源断裂对油气成藏剖面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油源断裂所断至的区域性盖层上下附近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层位;油源断裂上盘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5.
陕甘宁盆地油气区及油气藏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甘宁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多种多样,不同基底、不同时代的地壳运动提供了多类型油气区的形成背景,区域沉积的多旋回发展产生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地质构造的差异性导致了盆地内部及其周缘油气区特有的油气藏序列。陕甘宁盆地的油气区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侏罗系延安组古地貌披盖油气区,主要位于盆地中西部,发育着延长组顶部侵蚀面上的侏罗系河道砂油、气藏序列。二是上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油气区,主要位于盆地东部,具有湖相三角洲前积砂体和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两种油、气藏序列。三是盆地西缘掩冲构造油气区,具有冲断构造控制的油、气藏序列。四是盆地北部古生界双层结构油气区,为受基底隆起控制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溶蚀岩块和上古生界含煤地层油气田的复合。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第三纪侵入岩成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入岩是张性断陷盆地中较为发育的地质体。济阳坳陷第三纪辉绿岩油藏的发现表明在含油气盆地中,侵入岩能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聚集。储层的形成是这类油藏形成的关键因素,裂缝系统的发育是条件之一,溶蚀孔隙的产生主要是烃源岩产生的有机酸形成的酸性溶液溶蚀硅酸盐类矿物的结果。侵入岩发育、有机酸产生、烃源岩压实排水和油气生成时间的匹配对侵入岩油藏的形成有决定作用,油气藏的形成还受岩体空间状态和岩体相带展布的控制。对这些因素的综合研究能够对侵入岩体的含油性做出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潜山油气运聚及分布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轮古西潜山油藏是沿奥陶系顶部不整合构造分布的碳酸盐岩古岩溶缝洞型隐蔽油藏,油气分布不受现今局部构造高点控制.潜山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是由岩溶缝、孔、洞相互交错、切割、连通所构成的复杂三维网络体系,主要分布于距潜山顶面0~160m深度段.在岩溶缝洞体系内,油气受浮力驱动并取道阻力最小的路径发生运移.其运聚过程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的控制:①缝、孔、洞发育带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和流体输导通道的空间分布;②构造格局控制了油气运移的区域最终指向和局部运移取向;③构造格局、流体输导体系和油气供给源三者之间的空间配置决定了油气运移路径的空间分布.由此,可应用多参数综合分析方法对本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作出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过程及模式研究基础上,对油源断裂与其他成藏要素的空间匹配关系及控藏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断—源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平面分布范围,其中断—多源空间匹配关系油气最富集,其次是断—单源空间匹配关系,最差为断—无源空间匹配关系;断—盖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纵向分布范围,断接厚度大于封油气所需的最小断接厚度,油气在其下成藏,反之油气在其上、下均有成藏;断—砂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层位,高砂地比地层是油气侧向分流运移和成藏的有利位置;断—圈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的部位,油源断裂附近的圈闭易于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姰����ſڹ��졪��������ģ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气分异聚集原理,一般来说,在同一构造内是气在构造高部位,油在构造低部位富集,而桥口构造则与之相反,呈“上油下气,顶油边气”的分布状态。为搞清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建立了油气运移模式,得出了如下主要认识:该区下第三沙三段,沙四上段为主要生油层,东邻的葛岩集洼陷为主要生油气区;早期洼陷中生成的油气在泥岩欠压实作用产生的压差作用下,向构造高部位运移,聚集形成沙三段油气藏,后期由于断裂活动强烈,油气沿断  相似文献   

20.
海安凹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有利,浅层油气显示丰富,平面上具有近烃源灶、靠油源断层区和辉绿岩发育区分布的特点,纵向上浅层油气显示主要位于阜三段、垛一段等储层的下部,且在不同地区略有差异,其成藏的主控因素为油气输导条件。通过对已知油藏成藏特征的分析,认为浅层存在三种油气输导模式,即断层输导型、源储对接型和混合型,可形成断鼻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