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油层注聚后测井曲线异常及水淹层解释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注聚区块新钻井水淹层解释异常的问题,通过注聚前后的测井曲线资料对比和取心井资料分析,研究了注聚后储层特征和测井响应的变化规律,发现深三侧向等电阻率曲线值没有因水淹影响而降低,反而升高;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值减小.测井曲线异常变化对测井解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淹程度偏低,综合注聚前后储层特征变化和聚驱油层岩石电性特征研究,归结出聚合物在孔隙中的滞留是引起测井响应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建立了测井响应异常的判别公式、测井响应复原图版和水淹层解释校正方法,使注聚后水淹层解释精度达到了85%,较原方法提高了20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在喇嘛甸油田得到推广应用,为聚驱效果评价、聚驱后剩余油研究与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元复合驱储层测井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元复合驱作为大庆油田新的开发技术即将进入规模推广阶段。注入三元复合剂后,储层的物理性质、流体分布形式发生了改变,测井响应特征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水驱开发水淹层测井定性、定量解释方法已经不再完全适应注三元复合剂储层测井解释。利用岩石物理实验,分析了三元复合驱条件下储层电学、声学、核磁共振等特性的变化规律。结合密闭取心井资料,提出了三元复合驱储层受效判别方法和三元驱后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模型,为三元复合驱后水淹层测井解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后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老区聚合物驱后水淹层测井解释难度大的问题,以地质、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以开发地质、开发测井理论为指导,利用对子井分析技术,分析了不同开发阶段测井响应的宏观变化规律;通过岩电实验,在动态资料的约束下,建立了水淹层定量测井解释模型。将孤东油田八区12口新井15个层投产的解释结果与前人的解释结果、地质规律及生产动态数据进行了比较,符合率由老模型的46.7%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4.
丘陵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丘陵油田低孔低渗、多种韵律沉积的储层特点,分析总结了储层水淹后物性与测井响应特征的变化规律,在原有水淹层研究基础上,结合地层压力及试油分析,将丘陵油田水淹层类型划分为:低压油层、低压弱水淹层、低压强水淹层、高压油层、高压弱水淹层和高压强水淹层等6种类型。在定量划分水淹级另4方面,提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混合地层水电阻率的新方法,并引用驱油效率划分水淹级别,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张云英  王铁燕 《测井技术》2005,29(6):548-550
在对大庆油田薄差层的地质特征和水淹特点的研究中发现,由于水淹的影响,薄差层的水淹层解释仅依靠测井曲线响应的幅度值,建立参数数学解释模型来进行储层参数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提出了应用地质统计学原理,建立水淹模式库的思想,来解决薄差层水淹层解释问题.以密闭取心井、单层试油以及测试资料为依据,按照不同区块地质特点、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以及其邻层特性等,获取尽可能全的井况信息,综合所有信息,使地层水淹后的岩性、物性特征与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相映射,提取水淹层特征参数和水淹等级的划分模式.建立水淹模式库,并应用于水淹层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使水淹层单井定性一次解释符合率达到65%以上.定量解释精度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了油田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稠油岩心淡水变倍数驱替实验,研究了稠油水淹层孔隙度、电阻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水淹层电阻率先降低后增高的规律,为电法测井识别水淹层提供了依据。研究了油田水淹条件下的测井响应特征,确立了利用AC-RT、RT-SW交汇图模板法以及利用C/0比测井解释水淹层的方法,建立了井楼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标准,为油田后期注水开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孤东油田八区注聚合物后所采集的测井资料与注聚前对比,水淹层差别非常大,而且根据所解释结果射开的层位出现了异常现象,解释为油层或弱水淹层的砂体射开后出水或出聚合物.首先分析了这些异常曲线的特征,从其机理和成因角度出发,分析了其异常的原因,证实了聚驱和水驱油层相比,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有本质的区别,总结出了聚合物驱水淹油层判别标准,对今后聚合物驱油测井分析解释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岩电实验结果,建立双河油田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多种驱替方式下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精度分别小于7.6%、28.9%、7.8%.不同级别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还是以水驱时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为主.特高含水期的双河油田水淹级别可划分为四个等级:油层(产水率≤10%);弱水淹层(10%<产水率≤40%);中水淹层(40%<产水率≤80%);强水淹层(80%<产水率≤100%).建议加强碳氧比能谱测井仪、中子寿命测井以及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等测井技术的应用,以监测剩余油分布,提高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呼和诺仁油田南屯组正进行加密调整,部分井含水高,已关井。该油田储层岩性复杂,以砂岩、砂砾岩为主,储层中蒙脱石含量高,水敏现象突出,注粘稳剂开发给水淹层解释带来困难。经调研,该类储层水淹层测井评价还没有成型的方法,亟待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针对该油田储层地质特点及油田注粘稳剂开发现状,通过开展岩石物理实验研究,首次搞清了不同岩性注粘稳剂条件下水淹层导电机理和测井响应特征。提出应用岩石物理相分析技术建立储层渗透率精细解释模型,突出了水淹层测井响应信息。以取心、压汞及相渗岩电联测实验为基础,确立了不同岩性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评价方法。优选了印度尼西亚模型作为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公式。建立了产水率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式,实现产水率的预测。形成了一套适合于砂岩、砂砾岩油藏注粘稳剂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经实际资料检验,见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解释符合率达到80.0%。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化学驱后,老油田挖潜目标、开发方式调整及水淹层测井的表现方式更趋复杂,解释难度也越来越大.经取心井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出高含水后期水淹层解释难点:薄差油层开发和化学驱使部分油层孔隙压力增大或放射性异常及相应的测井响应异常且无理论校正方法;大多数测井方法由于垂向分辨率的限制,满足不了薄层及厚层细分精细解释的要求;由于驱替方式的变化,水淹层中导电流体的含盐度起伏不定,地层水电阻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化学驱水淹机理与测井响应特征不很清楚.从以往可行性探索实例出发,提出了这4个问题的处理设想和今后研究方向,供测井解释及方法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最具代表性的主力聚驱油藏,其聚合物驱潜力几乎全部集中在大庆长垣。自北向南,大庆长垣储层的沉积特征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规律性。按照大庆油田主力厚油层沉积微相的分布特征、油层纵向非均质性以及储层和流体的物性变化,将聚合物驱储层划分为北部多段多韵律油层、中部正韵律厚油层以及南部复合韵律厚油层3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下的储层特征,从水洗程度变化、提高采收率幅度等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大庆主力聚合物驱油藏的见效差异性,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厚油层聚合物驱的高效、合理开发以及聚驱后剩余油的调整挖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庆油田水驱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储集层的物性和润湿性发生明显变化,影响开发调整措施的制定。为此,利用大庆油田历年检查井水洗分析资料、不同时期同井场测井资料及室内岩心实验分析资料,开展储集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和润湿性等参数变化规律研究,并对影响储集层物性和润湿性参数变化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油层水淹后孔隙度变化幅度不大,而渗透率的变化相对比较大,并随油层厚度增加,渗透率变化幅度逐渐变大;油层水淹后岩石润湿性由原始的偏亲油非均质润湿性变为偏亲水非均质润湿性,而且随着油层含水饱和度的增大,岩石亲水程度明显增强。图6参4  相似文献   

13.
高含水期储集层物性和润湿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随着大庆油田水驱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储集层的物性和润湿性发生明显变化,影响开发调整措施的制定.为此,利用大庆油田历年检查井水洗分析资料、不同时期同井场测井资料及室内岩心实验分析资料,开展储集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和润湿性等参数变化规律研究,并对影响储集层物性和润湿性参数变化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油层水淹后孔隙度变化幅度不大,而渗透率的变化相对比较大,并随油层厚度增加,渗透率变化幅度逐渐变大;油层水淹后岩石润湿性由原始的偏亲油非均质润湿性变为偏亲水非均质润湿性,而且随着油层含水饱和度的增大,岩石亲水程度明显增强.图6参4  相似文献   

14.
在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以上,目前产油量已突破107t/a,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措施。尽管如此,聚合物驱后油层中仍剩有50%的原油未被采出。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的物化环境,筛选出了以聚合物和原油为营养源增油的菌种。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单独微生物驱可提高采收率5%,微生物驱与化学驱结合可提高采收率16%。  相似文献   

15.
套管井用测井监测注聚合物的驱油过程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荫祖:套管井用测井监测注聚合物的驱油过程和效果,测井技术,1996(2)20,127~130。本文论述了象大庆油田这样低矿化度水、层薄、地层电阻率高的油层,用碳氧比能谱测井和相位介电测井在套管井里监测注聚合物驱油过程和效果的可行性。给出了几点主要观察结果:注聚合物驱油有“油墙”形成;双层混注不可取;给出观察并各层采收率等。所得资料与其它测试资料相比,可以更直接、更确切地反应驱油过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由测井资料识别水淹层是水淹层测井解释的基本任务。研究了轮南油田油层水淹后测井曲线的变化规律,发现油层水淹后自然电位幅度差增大,电阻率下降。套管井中子寿命测井提供的自然伽马值和热中子俘获截面值增大。利用这些特征可有效地识别轮南油田水淹层位。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油之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聚合物驱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大庆油田所用的聚合物是聚丙烯酰胺.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主要是靠增加注入水粘度,改善驱替液和被驱替液的流度比,进而扩大波及体积.聚合物驱通常可以提高采收率约10%,它之后仍然有的50%的原油残留地下,还需要采用其它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利用核磁成像技术、现代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在具有大庆油层地质特征的物理模型和地质模型上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韵律油层,从纵向上看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层,从平面上看主要分布在主流线两翼,这些认识对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垢预测与垢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验的地质情况,结合复合驱体系的配方,对复合驱过程中结垢类型进行了分析。垢产生的原因为:(1)化学剂与地层内流体不配伍直接产生沉淀而结垢;(2)碱与储层矿物反应产生的离子与储层流体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不配伍的沉淀产生;(3)流体采出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某些物质沉淀结垢。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不同时间(4、36、120、840h)和固/液比(1:0.5、1:1、1:2、1:4)条件下,储层不同矿物质组合与单一碱,三元复合体系静态反应相体系中的主要离子成分,并利用溶度积法预测出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储层结垢类型和结垢强增顺序。考察了Ca^2 ,Mg^2 ,Al^3 ,SiO4^4-,CO3^2-,SO4^2-,OH等离子间的配伍性。利用能谱电镜观察化学剂动态驱动实验后岩心,发现颗粒表面附存有Ca(OH)2垢和非晶态粒间充填的硅酸盐垢。对试验区中心井的产出垢分析表明,垢主要来自钻井液中的微粒,其次来自储层的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