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联合多家公司完成的气体净化膜材料设计与制备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由仲兆祥团队发明的膜材料表面疏水疏油改性技术,结合膜表面形貌控制与在线反吹技术的开发,攻克了膜材料易被油性气溶胶污染的难题,开发出国内外首创的双疏膜材料。为实现气体净化膜的可控制备和工业化应用,仲兆祥团队发明了系列气体净化膜应用新工艺,净化后气体粉尘浓度小于5 mg/m3,另外他们还发明了高附加值粉体产品回收工艺。据统计,气体净化膜技术在中石化、恒逸石化、江  相似文献   

2.
巴彦河套地区为快速沉积、超补偿型盆地,2000 m以上的储层“三低一高”(低成熟度、低渗透、低强度、高泥质含量)特性显著,储层岩心水敏性强,盐敏性极强;储层岩心岩性胶结较差,粒径不统一,泥质含量高,岩石颗粒间胶结疏松,岩心制备较难、洗油后容易破碎,对产量影响严重。针对储层的强敏感性、胶结性差的问题,对储层岩性进行分析,开发了双疏剂和成膜剂,通过室内实验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加入双疏剂和成膜剂可将体系转化为双疏型储层保护钻井液,不影响原钻井液的流变参数,可实现岩石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同时在井壁形成膜状物,减少外来固相和液相进入储层,从而实现通过疏水、封堵等途径维持井壁稳定,减轻或避免储层损害。该技术在吉华2-209x井和吉华2-322X井的应用效果表明,双疏型储层保护技术使钻井液流变性稳定、滤失量低、抑制能力强、井壁稳定增强,保证了井径规则,未发生井下复杂事故,与邻井相比钻速提高、周期缩短、成本降低,应用效果显著,为该地区的安全高效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巴彦河套地区为快速沉积、超补偿型盆地,2000 m以上的储层“三低一高”(低成熟度、低渗透、低强度、高泥质含量)特性显著,储层岩心水敏性强,盐敏性极强;储层岩心岩性胶结较差,粒径不统一,泥质含量高,岩石颗粒间胶结疏松,岩心制备较难、洗油后容易破碎,对产量影响严重。针对储层的强敏感性、胶结性差的问题,对储层岩性进行分析,开发了双疏剂和成膜剂,通过室内实验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加入双疏剂和成膜剂可将体系转化为双疏型储层保护钻井液,不影响原钻井液的流变参数,可实现岩石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同时在井壁形成膜状物,减少外来固相和液相进入储层,从而实现通过疏水、封堵等途径维持井壁稳定,减轻或避免储层损害。该技术在吉华2-209x井和吉华2-322X井的应用效果表明,双疏型储层保护技术使钻井液流变性稳定、滤失量低、抑制能力强、井壁稳定增强,保证了井径规则,未发生井下复杂事故,与邻井相比钻速提高、周期缩短、成本降低,应用效果显著,为该地区的安全高效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临兴区块地层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孔、低渗、低温、低压的特点,需要后期压裂改造,才能实现工业化气流.随着该区域的钻井数量逐渐增多,储层伤害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对地层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超双疏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超双疏剂能够使岩心孔喉表面润湿性由亲水亲油向疏水疏油转变,有效降低低渗储层发生自吸水锁概率,达到保护储层的目的;同时,3%质量分数的超双疏剂比传统的抑制剂KCl和聚醚胺等具有更好的抑制性能.现场应用表明,加入超双疏剂后的钻井液黏度低、切力高、老化前后性能稳定,应用双疏钻井液体系后现场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2.33%,井眼扩大率降低33.89%,作业井日产量平均在35973.5 m3/d.  相似文献   

5.
FX-C深度脱硫脱碳溶剂在造气装置的工业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洪彬 《炼油与化工》2006,17(1):39-40,46
大庆石化分公司化工二厂造气装置是石化行业首次使用FX-C脱硫脱碳溶剂的装置之一,该溶剂的工业化应用,为气体净化技术提供了新方法.介绍了FX-C脱硫脱碳溶剂开发及工业化应用情况.分析了在工业化应用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论述了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天津大学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针对"膜分离法捕集二氧化碳"取得重大进展,成功研发出新型混合基质膜制备技术,该技术制备的膜材料具备优异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创新思路,打破了以水和乙醇作为聚醚嵌段聚酰胺膜材料  相似文献   

7.
最近,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科研团队成功制备出一种含有负表面能θ Al2O3纳米材料修饰的多相氧化铝与纳米/微米空隙结构组合形成新型无机超疏水涂层复合材料。该工作首次实现了低表面能材料中嵌负表面能(θ Al2O3)与零表面能空气微/纳孔结构一起组成新一代超疏水材料结构,并实现了其一步法连续制备。其优异的力学、耐高温、抗老化及耐磨损等性能,将满足工程领域复杂苛刻的应用需求,在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工作发表于Research。  相似文献   

8.
《宁夏石油化工》2013,(10):127-127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业部功能膜团队设计并合成了抗菌型聚合物中空纤维膜。该课题组首先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出含银量为9.7%的载银分子筛,再以双连续结构的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纤维膜,通过对比不同溶剂所制备的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选取合适比例的混合溶剂,采用干喷一湿纺法制备出具有抗菌性能的PVDF中空纤维膜,所制备的抗菌膜表面多孔,皮层下的支撑结构为指状大孔,有利于减小水通过时的阻力,载银分子筛在膜中分布均匀,而且该膜在不损失纯水通量和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对于细菌的粘附具有很好的抵抗效果。  相似文献   

9.
CT8—9脱硫脱碳溶剂在大庆气化装置的工业化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庆气化装置是石化行业使用CT8-9脱硫脱碳溶剂的装置之一,该溶剂的研究开发成功及其在气化装置上的工业化应用,为气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先进的吸收剂。本文介绍了CT8-9脱硫脱碳溶剂开发及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石化扬子分公司(扬子石化)和华东理工大学联合承担的"乙烯废热锅炉抑制结焦技术开发与工业化应用"项目成果通过鉴定。该项目发明了纳米颗粒强化复合镀渗层复合炉管制造新技术;开发了抑制结焦废热锅炉换热管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与成套设备;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用惰性金属涂层换热管制造的急冷废热锅炉的工业化应用,并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自2017年以来,扬子石化联合华东理工大学,针对乙烯裂解炉废热锅炉结焦状况,成立了技术攻关团队,加大技术攻关和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11.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3,33(4):14-14
日前 ,由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兰州化工机械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大型乙烯工程关键技术开发项目——— 15 0kt/a大型裂解炉开发项目通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验收。另外 ,15 0kt/a大型乙烯裂解炉工艺包也通过了审查。专家们认为 ,15 0kt/a大型乙烯裂解炉开发项目课题组完成了开发任务 ,总体方案设计合理 ,技术可行 ,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有扎实的工业应用基础。开发的双炉膛结构大型裂解炉选择性高 ,运转周期长 ,热效率高 ,实现了攻关目标 ,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们建议尽快实施大型双炉膛新型裂解炉的工业化应用。1…  相似文献   

12.
《宁夏石油化工》2014,(5):47-47
近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业部功能膜团队通过双层共挤出技术制备出外层富集抗菌银离子的双层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  相似文献   

13.
纳米双疏涂料通过物理作用将自由活性基团封闭在网状结构里 ,具有很低的表面能 ,因此可以通过防护层表面的双疏特性来实现管杆表面的保护。通过室内检测 ,纳米双疏涂料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从 2 0 0 2年 10月开始 ,纳米双疏管杆在油井上试验 9口井 ,在水井上试验了 4 0  相似文献   

14.
膜分离材料分子设计及其在石化工业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石油化工领域广阔的应用市场和众多的分离对象,从致密膜分离过程的溶解-扩散机理出发,阐述了有机溶剂在高分子膜内与渗透过程相关的溶解性、扩散性推算模型,提出膜分离材料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芳烃/烷烃混合物为分离对象,介绍了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该领域的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清洁燃料油品加工为对象,分析了膜法汽油脱硫技术与工艺。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过程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能耗低、环境友好等特点。随着膜内传质理论发展与新型膜分离材料制备技术的进步,利用膜分离技术简化石化工业流程,实现节能降耗与绿色工艺改造,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3D(3-Dimension)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规则孔道结构且孔径可控的多孔聚乳酸(PLA)膜,然后以聚乙烯醇(PVA)为表面改性剂,利用氢键交联作用制备了PVA/PLA复合膜。当PLA膜基底填充率为70%时制备的PVA/PLA-70%复合膜的水下油接触角为165.9°,具有超疏油特性。在使用微量水润湿油-水分离膜条件下,PVA/PLA-70%复合膜的油-水分离实验结果表明:PVA/PLA-70%复合膜的油-水分离效率大于99%、水通量高达73.12 L/(m2·s);油-水分离循环使用80次后,分离效率仍大于97%,且水通量稳定在56.10 L/(m2·s),PVA改性PLA膜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利用3D打印技术为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油-水分离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5月17日,由科技部技术中心组织的专家组对大连化物所和华海制氢设备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膜专项课题"超纯氢气分离膜材料及规模化制备技术"进行了现场测试。这标志着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烷高效转化新材料与新过程研究组研制的高性能金属钯复合膜材料和800 m3/h规模超纯氢气纯化技术进行了工业应用示范试验并获得成功。这是国内自  相似文献   

17.
由清华大学、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中心和南京化工大学共同承担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分离膜技术开发”通过验收。5年来 ,开发出新产品 14种 ,新工艺 43项 ,新材料 7种 ,成套设备 44项 ,获专利 10项。该项目在膜产业化关键技术、重大膜应用工程技术和新膜及其过程开发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 ,实现了膜材料工艺技术与膜装置应用技术、科技攻关与市场开拓的紧密结合 ,开拓了膜技术的应用市场。研制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渗透复合膜、纳滤膜、无机膜和渗透汽化膜生产与应用工程技术。建立了一批在水处理、生…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应用》2012,31(4):112
<正>近日,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超疏油表面的制备及功能化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研究人员用酸碱刻蚀金属铜、铝表面,形成了具有特定粗糙度的结构,经低表面能材料修饰后得到超疏油表面,并系统研究了表面形貌和成分对疏油性能的  相似文献   

19.
润湿性改变对压裂液返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裂破胶液长期滞留会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受储层物性和地层水影响,单纯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手段,难以保证持久的低界面张力,达不到高效、快速返排的目的。介绍了一种“双疏表面”润湿处理剂FCS,采用测量固液界面接触角的方法,评价“双疏表面”的润湿性;通过对致密砂岩驱替,计算渗透率损害率,评价“双疏表面”的形成对压裂液返排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FCS 处理的致密砂岩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分子膜,使岩石表面变成“双疏”表面,油、水固液接触角均大于90°。对比岩心驱替结果,经“双疏”处理后的岩心破胶液伤害率为18.3%,低于单纯添加助排剂的液相伤害率。固液界面接触角和岩心驱替结果证明,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之成为“双疏表面”,不仅是一种促进压裂破胶液高效返排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有助于后续驱替洗油,提高“三次采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正>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7年11月14日报道,香港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研究人员使用创新的"液滴微流控"技术,研发出一种功能强大的"多孔疏液表面"防水防污材料,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已刊发在学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此外,研究团队通过"液滴微流控"技术制造多孔表面,可以精准控制材料的尺寸、结构和形状,并实现低成本商业生产。这种材料的成本每平方米只需0.7港元至1.3港元,只有聚四氟乙烯防水膜等市面产品采购成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