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壤吸附丝样品采集方式包括野外(新鲜土壤)插丝采集和室内(土壤样预处理后)插丝采集2种.为了探究土壤吸附丝不同采集方式的应用影响因素,在渤海湾盆地临南某区进行了2种吸附丝采集方式的对比实验,发现2种样品采集方式对不同吸附丝指标构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但有效指示油气藏的C2-8、C9-19、总烃等多个指标异常空间展布特征并未受其采集方式的影响.准噶尔盆地柴窝堡某区野外采集的吸附丝样品,C4-5指标环状异常对柴参1井油气藏有很好的指示效果.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研究区室内采集的吸附丝样品,C2-8 指标"驼峰"异常、C9-19指标顶端异常的空间展布特征很好地指示了英南2井气藏.3个地区有效吸附丝指标真实响应油气藏的应用结果表明:采集方式是吸附丝有效指标的外在影响因素;吸附丝指标地球化学特征是其内在影响因素;油气藏油气垂向微渗漏才是吸附丝有效指标的作用因素,它也是吸附丝有效指标响应油气藏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特殊的封闭成藏特征及其不同的油气微渗漏方式,并对测区吸附丝轻烃指标(C2-8)、重烃指标(C15-19)地球化学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气藏上方二指标的地球化学场特征、异常模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该气藏致密砂岩的水锁效应、气藏烃物质微渗漏方式(扩散、渗透)等因素是引起上述差异的根源;气体游离扩散相重烃物质扩散散失是气藏区上方C15-19指标异常的成因,重烃物质局部扩散系数从构造顶部高值区到构造翼部低值区的变化趋势是气藏区上方C15-19指标曲线倒"V"状特征的形成原因;未发生水锁效应气藏边缘区轻烃物质的渗透散失强于发生水锁效应气藏区轻烃物质的扩散散失,是研究区C2-8指标剖面曲线"驼峰"状特征的成因.应用该气藏上方吸附丝二指标的异常模式及组合关系对孔雀1井的钻前预测得到了后期勘探成果的有效验证,其对孔雀河古斜坡区、英吉苏致密砂岩区的油气勘探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凝析气藏开采中反凝析液堵塞损害和低渗特低渗储层液相圈闭损害,气润湿方法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岩石的润湿性改变后,其表面对CH4的吸附能力变化不容忽视。为此,对气润湿反转前后固体对CH4的吸附能力变化进行了实验和量子化学研究。采用AST系列煤层气吸附/解吸实验装置对气润湿反转前后石英砂对CH4的吸附能力进行测试,并依据所提出的液湿和气润湿岩石表面原子簇模型,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HF-3-21G)计算了两种润湿性表面与CH4分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吸附势阱和吸附距离。在同等平衡压力条件下,气润湿石英砂对CH4的吸附量约比液湿石英砂低1个数量级;量子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气润湿反转后的固体表面对CH4分子的吸附能力减弱,吸附距离增加约1nm,CH4分子在液湿岩石和气润湿岩石表面均为单分子层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化探异常的评价往往仅侧重化探指标,较少考虑地质因素,因此评价结果缺乏地质条件支撑。以济阳坳陷临南-钱官屯地区为例,采用趋势面法对有效指标酸解烃甲烷、顶空气甲烷、游离气甲烷和物理吸附气甲烷进行单指标异常提取,再采用叠合法圈定综合异常。评价综合异常时既从化探指标角度进行评价,又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进行地质评价,化探评价与地质评价相结合形成异常评价交会图。评价结果与勘探实际吻合程度较高,表明建立的化探-地质双因素油气化探异常综合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该评价方法可实现对化探综合异常的全面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气资源包括低渗透油气藏和致密砂岩气藏,低渗透油气勘探对于现阶段油气资源勘探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油气化探的勘探原理与利用现今动态看待油气资源的勘探思想和理念相一致,它在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应用方面具有优势.英南2井致密砂岩气藏上方化探异常空间展布规律可对气藏起到指示作用,化探指标高含量“异常”成因很好地证实了该气藏的保存条件差,聚集天然气散失严重的地质推测.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低渗透油气藏区SC1、SC2+、DC1等化探指标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可较为有效地响应油藏空间分布,辩证地认识研究区化探指标应用效果与正确认识化探异常区与已提交储量勘探区两者间的辩证关系同等重要.2个地区化探应用结果表明化探技术可在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已知油气田上方的重复实验结果,对酸解烃、热释烃、物上气、ΔC等方法的稳定性和异常重现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各项化探指标两次测量结果在含量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空间分布上区域变化的相似性说明了化探指标异常区域具有可重现性特征.油气田上方各指标的中高值异常重现性高,背景区为较低的浓度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长焰煤、焦煤和无烟煤对CH4,N2,CO2单组分和6种不同配比浓度(80%CH4+20%CO2,50%CH4+50%CO2,20%CH4+80%CO2,80%CH4+20%N2,50%CH4+50%N2和20%CH4+80%N2)二元混合气的等温吸附实验研究,探讨了3种不同煤级煤对单组分气体和不同配比二元混合气体的吸附特征。结合煤层气勘探试验井的实测气含量、储层压力等资料,对纯甲烷气体和二元混合气体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进行了实例分析,解释了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含气饱和度出现过饱和达110%的异常现象,认为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组分的煤层气,配制与其相同的混合气来进行吸附实验,才能提供更接近实际情况的吸附参数和吸附等温曲线。   相似文献   

8.
烃类气体在地表以游离态(free gas)、吸附态(adsorbed gas)、溶解态(dissolved gas)、气液包体(gas-liquid inclusion)等不同赋存方式存在。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孤家子、后五家户气田区地表油气化探检测结果表明,酸解烃、热释烃和顶空气烃类指标互不相关,可能有不同的烃类来源,更多的是反映了赋存状态的差别。各种烃类指标包含了丰富的油气信息,指标异常分布区与构造区域和气田范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气藏与地表烃类指标异常之间的渊源关系表明,深部油气聚集体中烃类物质垂向微运移至地表,是产生地表烃类指标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常见的变压吸附材料种类繁多,适用的等温吸附模型也是未知的。为寻找适用于燃料电池车用H2杂质变压吸附分离的吸附材料,采用静态容量法测试了CO2、CH4、CO、N2及Ar杂质气体在活性炭BY1、活性炭210、5A分子筛、CaX分子筛及LiX分子筛5种变压吸附材料上的吸附容量,并利用Langmuir、Freundlich等5种吸附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了拟合。测试结果显示,在低吸附压力区域,吸附容量增速比较快;在高吸附压力区域,吸附容量增速放缓。综合来看,活性炭BY1对5种杂质气体的吸附容量最大,是优选的变压吸附材料;对CO2的吸附量远大于其他4种杂质气体。模拟结果显示,Langmuir-Freundlich、Dual-site Langmuir和Toth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杂质气体在吸附材料上的吸附过程。5种杂质气体的吸附均为非单层吸附,吸附质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且吸附材料表面活性位是不均匀的。模拟的吸附热显示,CO2在2种活性炭(活性炭BY1、活性炭210)及...  相似文献   

10.
西北某荒漠区的油气化探和遥感调查综合研究发现:(1)根据遥感图像解释的12个环形影像以色调异常为主.影纹结构异常欢之,其影像特征多为浅黄、桔黄、紫红色调.(2)7号环形影像(R7)及其周缘的化探与地物波谱联测数据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R7实质上是一个烃蚀变异常,1995年位于R7附近的一口参数并打出了工业油气流.(3)统计表明,多数环形影像异常内的C2、C3、C2-、△C、Hg等指标的平均值高干区域背景值.(4)各环与R7(标准环)的秩相似指数分析表明,与R7相似程度最接近的是R8,其次为R9、R3、R4、R1、R6、R12.以上环形影像异常很可能是油气蚀变所致,因此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AT2井区三叠系中、上油组多个圈闭的含油气性,采用基于烃类微渗漏的高精度化探技术在该井区进行了油气地球化学精查研究。选用的地球化学勘探指标均为活动态指标,包括游离烃、物理吸附烃以及顶空气。采用测网方式采集了近地表土壤样品,网度为0.25 km×0.25 km,在重点圈闭上方采用了0.1 km×0.1 km加密采样网格。以游离烃甲烷、物理吸附烃甲烷、顶空气甲烷为代表性指标,研究了AT2井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5个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区(对应于5个圈闭)。通过化探—地质双因素评价方法,对上述5个化探异常区进行了排序,评价了圈闭的含油气性,为油田滚动开发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油气化探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化探技术以检测烃类气体为主的直接方法,具有快速、有效、成本低的优势,在天然气勘探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研究典型气藏上方化探特征与异常规律,提出了适合天然气勘探的化探指标和方法,并以四川新场气田为例,对天然气藏化探异常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证实了油气化探技术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成熟凝析油色—质谱分析及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色—质谱分析技术已发展成为发现油气层的实用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在勘探和寻找油气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23气田、白庙、桥口深层以及塔里木盆地中1井共11个凝析油样品轻烃组分色谱—质谱分析资料,进行了异构烷烃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并应用一些新的轻烃地球化学指标,准确地判定了油气特征.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文23气田主要为煤型凝析气藏,其凝析油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成的煤型凝析油;白庙凝析气藏所含的凝析油主要为泥岩地层在生油高峰—高成熟阶段生成的凝析油;塔里木盆地中1井2个样品所含凝析油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生成的凝析油,与东濮凹陷文23气田以及白庙地区的凝析油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4.
彩南油田油气成因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经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认为彩南油田的天然气为煤型伴生气,其中彩17井八道湾组天然气可能为煤层气,原油为煤系成油。阜康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阜廉凹陷斜坡带是寻找油气的有利地区,中、下侏罗统煤层是寻找煤层气的有利层系。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孤北潜山带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孤北潜山带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及轻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孤北潜山带天然气主要有3种成因类型,即油型气,煤型气和混合气。其中,义155、孤北古1井天然气为煤型气,渤601、渤深6井天然气为油型气,孤北古2、渤古4、义132等井天然气为油型气与煤型气的混合气。结合该区地质特征研究认为,孤北潜山带天然气碳同位素和轻烃呈规律性变化,自西向东从第一排山至第四排山碳同位素逐渐变重,甲基环己烷指数和苯指数逐渐增大,天然气成因类型从油型气过渡到煤型气。结果显示,该区天然气的分布明显受气源岩和断层的控制,其中油型气主要分布在第一排山,油型气与煤型气的混合气分布在第二、第三排山南部靠近孤北断层地区,煤型气主要分布于第二、第三排山北部远离孤北断层地区及第四排山。  相似文献   

16.
塔西南坳陷周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西南坳陷及其周缘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战略接替区和新的储量增长点。伴随近年该区油气勘探活动中重要井位的突破,油气勘探显示十分明显的增长前景,成为重要的勘探和研究焦点。选取塔西南地区巴什托-亚松迪油气田、柯克亚油气田、喀什凹陷和玉北地区共32件原油和油砂进行原油族组成、原油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分析,厘定塔西南原油和油苗样品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对原油进行精细划分并族群,揭示原油的成因类型。研究认为:塔西南麦盖提周缘地区识别出巴什托原油族群、柯克亚原油族群、克拉托原油族群和玉北原油族群。琼002井、琼003井、群5井、群7井等属巴什托原油族群,BT4井、曲1井和琼003井位于色力布亚断裂逆冲断裂带下盘,可能受深部寒武系等烃源层烃源贡献的影响,地球化学特征与巴什托主体原油显示差异性,但仍属于巴什托族群,BT2井分子地化特征与巴什托主体原油具明显差异,其位于色力布亚断裂带上盘,可能为寒武系烃源贡献。巴什托原油与LN46井和TZ30井所采集的典型台盆区奥陶系烃源岩具可对比性,可能存在石炭系烃源岩的贡献,为混源油气藏;饱和烃气相色谱显示其为至少2期充注。柯东1井属柯克亚原油族群,油-源对比显示,柯克亚原油与侏罗系烃源岩具良好对比性。喀什凹陷原油与油砂存在差异,原油来自中下侏罗统康苏组和杨叶组烃源岩具可比性,克拉托油砂与下石炭统烃源岩可比。玉北地区的YB1井和YB1-2X井与巴什托原油族群地化特征具有可比性。丰富的油气显示与多套烃源层的复杂成因关系揭示塔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测井地质分析在勘探目标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陆上油气勘探历史中,由于以往技术和认识程度的原因,有些地区多年来勘探工作几上几下却没有获得成功,应用现代油气勘探技术,对这样的地区重新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认识,这些地区往往曾经钻探,老井拥有反映地层剖面连续特征的测井信息,处理分析原有测井资料,可对地层组成和地层压力及生,储,盖组合等做出重新评价,为选择勘探目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是气体的100~1 000倍,粘度比液体低10~100倍,扩散系数比液体高10~100倍,易于穿透介质,可以选择性分离,特别是基本消除了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一般超临界萃取过程仅需10~60 min。选择某油田已知含油气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出的烃类物质保真性好,可以与化探样品分析的其它指标进行对比,为油气化探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东海平湖气田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油气的物性和低分子正构、异构皖烃、芳烃、非烃及碳同位素资料均是较好的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指标,它们的垂向变化规律显示天然气垂向运移的特征。根据这些指标的垂向变化规律,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气田八角亭构造天然气运移方向为从PHB井指向PHF井;放鹤亭构造天然气运移方向为从PHA井到PHD井、从PHD井再到PHE井。平湖断裂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