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红杰 《石油教育》2007,(4):101-102
<正>高技能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石油企业的现代化设备和高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大批具有新知识、新技术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熟练的劳动者。随着石油企业的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地改革和研究,探索出一套科学的、有效的、符合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旨在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依托石油行业优势,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探索了具有鲜明石油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证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能够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目前石油企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及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符合石油产业发展需求的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促进石油院校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为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4.
探索石油工程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受我国石油需求急剧增长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石油工程本科人才规格与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外两个石油市场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根据学校办学历史及条件,探索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以石油天然气工程教育为特色的西安石油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为范例,深入研究和探讨了行业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研究提出行业来华留学生教育应建立和完善适应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着力解决当前工程教育来华留学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特色鲜明、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国际需求的石油行业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间能源领域合作的深入,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中石油海外业务的迅速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工作能力及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国际化石油人才培养的现状,总结了国际化石油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国际化石油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刘文君  程柏  付佳 《石油教育》2012,(3):106-108
石油石化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完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管理,改革薪酬激励机制等一系列举施,优化石油石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增强人才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石油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压力,积极探索构建企业专属的核心竞争力途径。在规划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背景下,中国石化把建设世界一流财务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将财会人才的培养提升到战略层面。由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院校对人才的判断存在不对称现象,财会人员能力框架在院校教育中未能构建,需求框架与教育的脱节问题是财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症结。文章以6所石油高等院校和10所拥有会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非石油高等院校为样本,分析院校财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财会教育改革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 满足石油工业国际化需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对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的日益增加,国民经济的客观要求决定了国际化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石油工业国际化人才是石油企业最重要、最需要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是中国石油工业加快国际化进程和步伐,发展中国石油市场的重要保证。石油高等院校应当转变观念、加快教学改革、注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石油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激励机制,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成长。  相似文献   

10.
石油企业作为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密集型的特殊行业,人才是提高企业技术和知识水平,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对企业稳定、有效经营起着决定作用。本文结合企业实际,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全面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办学模式紧密围绕石油石化等国家战略需求,人才培养始终面向国家石油石化工业主战场。通过“订单班”、“国际石油合作型”、企业工作站等刨新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同时学校也充分利用了企业的自身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等能力。今后,学校还将通过“卓越计划”和建立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培养“科技上有作为、学术上有创新、工程上有突破”的石油界的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2.
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石油企业对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进行了石油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多样化培养途径等改革。研究出了一套新形势下科学规范完整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精、能力强、适应快、素质高的石油工程类高级专门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石油高校合作教育实践为如今的石油类独立学院的办学之路打下了基础,但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人才培养定位与本部的不同,培养的人才层次也不同,因此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改革。石油类独立学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应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据人才培养的定位设置课程体系;以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塑造企业所需要的具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石油企业是自主经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生存、发展是石油企业永恒的主题。由于历史的原因,石油企业内部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实施的控制职工总量的措施,严格控制了石油企业的新增人员,对石油队伍结构进行了积极稳妥的调整,全行业连续三年实现了职工总量负增长,作到了减员增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减员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出现了石油企业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一些人才被当做富余人员减掉,一些真正的冗员不能分流,造成石油企业急需人才的缺乏。而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就得不到市场,不加强人才培养就无法拓展市场空间。为保持石油企业的发展后劲,不断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伴随我国经济日益上升,社会关于石油工程类人才等需求日日增加。由此可见,只有深化高职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石油工程类高级人才,为我国石油工程事业发展奉献力量。基于此,本文就以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着重分析研究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从而探索高职的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西南石油学院建于1958年,一直隶属于石油部,长期以来,以石油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坚持面向石油工业主战场,为石油企业提供优质人才和多层次的科技服务。2002年划转地方,但与石油企业在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方面继续开展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双方依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发达国家竞相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积累的经验,发展适合本土的国际化教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紧抓专业特色,面向石油行业,开展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新模式,建设了培养化工专业硕士的国际化教育模式平台。  相似文献   

18.
关于石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石油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的战略中,高技能人才紧缺成为迫切问题。企业发展,呼唤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企业改革,也呼唤着企业职业教育的同步改革。石油高职院校作为企业的教育培训资源,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业务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强战略人才的储备力量,实现安全监督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中国海油在业务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套安全监督"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将安全监督、安全评价师、安全咨询师和安全培训师等业务人才的优势有效地整合,有利于提高安全监督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安全产业的大力发展和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石油贸易重要战略地位的提升,对能源贸易人才也产生了新的需求。通过对相关石油企业"能源贸易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并从企业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我国对能源贸易人才的具体要求。为石油高校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和复合型的能源贸易人才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标准,为优秀的能源贸易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对接过程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为石油院校探索能源贸易人才教育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