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为了实现渤海海域变质岩潜山油藏少井高产开发目标,以JZ251S油田为例,开展储集层裂缝精细描述、双重介质油藏水驱油机理表征、新型井网模式优选、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制定及稳油控水技术等方面研究,形成变质岩油藏稀井网高效开发关键技术。根据JZ251S潜山油藏特点,开展裂缝各向异性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验证了窄方位角地震资料对工区裂缝检测的有效性。应用叠前多参数反演和地应力场模拟分别预测了裂缝性储集层的发育部位和裂缝发育方向。基于大尺度三维物理模型及数值模拟,提出了水平井顶底交错立体注采井网新模式;结合开发需求,提出JZ251S油藏合理采油速度控制在3%~4%,油田初期可实施衰竭开发至地层压力水平保持在70%原始地层压力,再进行注水保压开发。结合工区内试采生产资料,模拟了水平井不同的见水模式并形成4种诊断图版,有效指导油田稳油控水措施实施。JZ251S潜山油藏现场实践表明,采用该系列技术,可大幅增加原油产量,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JZ25-1S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测试、地震等资料对储集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分析了区域构造特征、潜山岩石类型及岩性分布特征、储集空间类型、裂缝的产状及发育规律.研究发现,该区的变质岩储层岩性包括斜长片麻岩和二长片麻岩;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溶蚀孔和微孔隙,其中以裂缝为主;裂缝...  相似文献   

3.
渤海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综合评价与裂缝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渤海JZ25-1S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进行了储集层评价和裂缝表征研究。将JZ25-1S潜山储集层纵向上划分为风化壳、半风化壳和基岩3段以及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微裂缝-致密型3种储集层,并利用原油包裹体检测技术、区域地应力方向及声波全波列测井资料评价了裂缝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半风化壳储集层最为发育,孔隙-裂缝型储集层为主要产层,裂缝的主要走向与潜山主断层走向大致平行,以与现今最大地应力方向基本保持一致的晚期开启的倾斜裂缝最为有效。最后综合成像测井精细解释与生产实际应用,确定出定性-半定量的储集层划分标准,将潜山储集层划分为Ⅰ、Ⅱ、Ⅲ3个级别。图10表1参16  相似文献   

4.
针对锦州25-1南太古界潜山油藏裂缝发育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采用裂缝性油藏地震建模与数模一体化技术,对裂缝性油藏描述及开发方案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建立构造模型网格的基础上,对基质和裂缝系统分开建模,并首次引入离散裂缝网格建模技术,建立起反映裂缝性油藏地质特征的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并对地质建模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岩心、铸体薄片、成像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渤海辽西低凸起JZ25-1S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裂缝发育主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区内潜山岩性为片麻岩类及其碎裂岩类,矿物结晶较粗、暗色矿物含量低、碎裂作用较强,为储集层发育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溶蚀孔洞和微孔隙,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变质岩储集层裂缝的形成是沙三沉积期拉张应力场和东营期右旋走滑应力场叠加作用的结果。此外,储层裂缝发育的其它控制因素包括储集层岩性、古风化作用及后生成岩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结晶岩基底潜山的储集层有效性评价都是一个有待攻克的地质难题。以渤海湾盆地JZ25-1S变质岩潜山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生产测试及实验分析等资料,首先对裂缝特征参数进行了定量描述和表征,同时也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潜山储集层构成介质(裂缝和基质)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区内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较好,且有效程度高。最有效的裂缝是晚期形成的开启倾斜裂缝,其次是半/充填的垂直裂缝,较差的是早期形成的水平充填裂缝。通过岩石物理特征、生产测井解释及岩心离心实验分析,确立了研究区有效储集层的物性下限;利用静态渗吸实验定量评价了基质动用的开发潜力,明确了毛管力是基质岩块排驱过程的主要驱动力,但影响排驱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微细裂缝的分布状况和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7.
基岩油藏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发育段预测的准确程度决定了基岩油藏勘探开发的效果.针对基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多,导致储层预测难度大等问题,以辽河油田兴隆台潜山为例,综合分析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识别裂缝发育段地质、地震、产能特征.结果表明,潜山内幕储层可划分为3类:酸性侵入岩、混合花岗岩为...  相似文献   

8.
以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为例,通过裂缝平面分布特征、裂缝孔渗特征、开发井初期产能等方面分析,对苏德尔特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特征与油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与潜山油藏储层含油性具有正相关性,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原油在圈闭内的运移与聚集,裂缝性储层纵向发育的非均质性决定了同一断块内不同井区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裂缝在空间的不连通性造成断块内孤立分布的裂缝性储层发育区保存原有的地层水状态。分析裂缝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油水分布的作用,对于类似地质条件基岩潜山油藏评价及开发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渤海海域JZ25-1S油田为例,利用分形理论评价了潜山裂缝型油藏油井产量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建立了分形维数与产出流体类型、生产井型及不同工作制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油井产量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与产出流体类型基本无关;同一井组内,水平井生产的分形维数高于定向井;同一口井不同工作制度生产对应油井产量的分形维数不同,随着油嘴或泵频率逐步增大,对应的分形维数逐步减小。通过研究油井产量的分形维数可以用间接表征裂缝型油藏储层裂缝发育程度,而且油井产量的分形维数越大,储层的裂缝越发育,油井采油指数递减幅度也越小。  相似文献   

10.
潜山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强、基质渗透率低,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以渤海JZ25-1S潜山裂缝性油藏为例,根据相似原理设计了三维大尺度裂缝性油藏高压物理模型,开展了注水开发及水驱后非混相气驱、凝胶颗粒驱和表面活性剂驱实验,并探究了不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注水开发阶段采出油主要来源于宏观裂缝,基质贡献较低,宏观裂缝储量比例越大,水驱采收率越高;脉冲式周期注水采收率高于间歇式周期注水;水驱后非混相气驱主要依靠气液密度差异驱替油藏顶部剩余油,采收率提高幅度主要取决于生产井垂向位置;凝胶颗粒可以较好地改善裂缝系统的非均质性,扩大注入水的波及范围,原油采收率提高2~4个百分点;表面活性剂驱可以通过清洗宏观裂缝表面的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焖井一段时间后则通过促进基质微裂缝的自发渗吸作用提高采收率,原油采收率可提高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辽东湾锦州25-1 南潜山变质岩储层四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岩心、常规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运用岩石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辽东湾锦州25-1 南地区潜山变质岩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岩性以片麻岩类和碎裂岩类为主,局部出现变质花岗岩,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变质花岗岩和碎裂岩含油性较好,片麻岩较差。物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储集层物性整体相对较好,但非均质性强。在常规双侧向测井曲线上,变质岩有利储层正差异明显;在孔隙度测井曲线中,声波时差测井和中子测井值高,密度测井值低。锦州25-1 南地区潜山变质岩有利储层厚度在西部较薄,东部较厚。系统研究锦州25-1 南地区潜山变质岩的四性特征,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锦州25-1S大型混合花岗岩潜山油藏发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渤海锦州25—1S大型潜山油藏和辽东湾地区的亿吨级的JZ25—1S大型混合花岗岩潜山复合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大型潜山油藏的成藏规律,认为大型潜山油藏的成藏除了基本的石油地质条件外,还必须具备的条件独特的区域构造与沉积环境和断裂与岩性的耦合。构造与沉积条件要求生油岩要直接覆盖在潜山之上,也就是潜山顶部只有新生界沉积,其风化效果好时,潜山基岩岩性与基底断裂的发育的耦合也就决定了能否形成大型潜山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裂缝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在锦州25-1南潜山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储层地质与地震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地震预测技术对锦州25-1南潜山油藏进行了裂缝储层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裂缝储层弹性参数异常以及多同相轴、弱反射、波组特征横向强不连续性和强方位各向异性等地震响应特征,利用地震属性分析、弹性参数反演、应力场分析和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等技术,能够从不同角度对裂缝分布进行表征,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多解性;而综合利用多种地震预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锦州25-1南潜山裂缝储层发育部位主要集中在东部断块,1、8井区、2井区及3井区是该油藏裂缝最发育的部位。  相似文献   

14.
锦州25-1南潜山裂缝储层埋藏深、年代老、非均质性强,影响储层发育和分布的因素非常复杂,采用单一的常规储层预测方法难以准确预测储层的分布。基于裂缝形成的主控因素和储层特征分析,运用等效应力场模拟与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方法综合预测了锦州25-1南潜山裂缝储层分布,并得到了后钻开发井的验证,这在渤海油田尚属首次,对同类储层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辽西低凸起JZ25-1S太古界潜山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了太古界潜山原油物性、族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并与古近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和太古界潜山原油主要为轻质和中质原油;族组分具有中等饱和烃、高芳香烃、高非烃+沥青质的特征;原油碳同位素分布在-26.2‰~-24.4‰,族组分同位素分馏效应小;色谱曲线明显见到生物降解形成的“鼓包”,单高峰—后峰态为主,Pr/Ph一般在1.3左右,Pr/nC17、Ph/nC18均为高值;原油的甾萜烷特征表现出伽马蜡烷丰度较高、C27重排甾烷和4-甲基甾烷含量中等,甲藻甾烷含量低,规则甾烷C27、C28、C29指纹呈不对称的偏“V”或“L”型分布。但JZ25-1S-4D井和JZ25-1-10D井太古界原油与上述原油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JZ25-1S地区古近系和太古界潜山原油主体为辽西凹陷沙三段、辽中凹陷沙一段烃源岩混合来源,其母质来源于具有一定盐度的弱还原环境,以藻类等浮游动植物输入为主,且原油成熟度较高,受生物降解严重。JZ25-1S-4D井和JZ25-1-10D井太古界潜山原油来源于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为淡水弱还原环境,原油成熟度高,受生物降解较弱。   相似文献   

16.
针对潜山油藏井间储层预测的难题,利用地震探测技术对潜山油藏裂缝进行预测。运用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技术综合多种与裂缝有关的地质因素,对垦利潜山油藏储层中的裂缝进行了定量化预测和描述。预测结果表明,裂缝发育方向主要为北西向,其次为北东及近东西向;通过综合评价将裂缝发育强度细分为3个等级。该技术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对应性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变质岩潜山储集层物性整体上受裂缝非均质性发育影响严重,裂缝对复杂储集层的油气成藏与高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储集层裂缝发育与分布情况,保障变质岩潜山储集层高产及稳产,在利用录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钻时-气测全烃法、dc指数法、电阻率测井法、三孔隙度测井法、电成像测井法。通过不同方法的相互验证,建立了一套录测一体化综合评价标准,对优质储集层发育情况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油田渤中19-6构造古生界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预测中。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预测的渤中19-6构造太古界变质岩潜山X井优质储集层发育段,通过钻井取心可见裂缝发育明显,且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与预测的部位相吻合,将该区域优质储集层判断的符合率提高到92%以上,证明该综合评价方法预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可行且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