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田是我国东部地区近年发现的大型气田。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是一个以中高凝析油含量和饱和型凝析气藏为主体的复合气藏。该气藏的构造为道冲构造侵蚀而成的残丘山,储集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缝洞孔体系,流体呈层状分布(集中分布于奥陶系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上段)。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温度高,压力系统正常,处于封闭水文地质体系中(无活跃边、底水),具有弹性气驱生产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港千米桥潜山凝析油气藏酸压技术探索与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大港千米桥潜山凝析油气藏储层埋藏深、井底温度高、气藏压力低、储层物性及孔洞缝发育状况变化大、主体区块层多井段长等地质特点。在综合考虑酸液缓速、高温缓蚀、降阻、降滤、溶蚀刻蚀能力、利于返排保护产层及措施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开展了酸液体系选择、酸液配方、酸压作用机理等室内研究。给出了适用于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各类储层的酸压工艺方法、酸液配方、施工参数及酸压配套技术,通过现场实施,在板深7井奥陶系潜山取得了高产油气流。在千米桥潜山勘探中取得了战略性突破,初步形成了适合于千米桥古潜山特点的酸压工艺技术,完善了潜山类油气藏开采工艺配套技术,为整个气藏的高效开发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依据对千米桥潜山流体包裹体的分析结果并结合板桥凹陷相邻地区的构造演化史、生烃史和潜山凝析气藏地球化学特征 ,判定千米桥潜山共有四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充注的是来自板桥凹陷成熟度较低的天然气 ,充注时期大致在沙一段―东营组时期 ;第二期充注的是来自板桥凹陷生成的凝析油气 ,时间大致在馆陶末―明下段时期 ;第三期充注了来自板桥凹陷高成熟凝析油气 ,时间应在明化镇组时期 ;第四期充注了来自板桥凹陷和岐口凹陷的高成熟天然气 ,充注时间为明化镇组至更晚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是大港油田发现的第一个大型裂缝性潜山凝析气藏。在勘探研究及储量计算基础上,利用现有并的试油、试采等动静态资料及生产特征,确定了断裂系统分布特征,明确了潜山“断裂发育、南高北低”及南北、东西2个“山梁”呈“厂”字分布的构造格局,确定了潜山储层类型应属于“微缝孔隙型”,与原认识“溶洞孔隙型”相比,更符合动态生产特征。为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资源,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建立了可靠的地质模型,开展了油藏工程研究,为潜山凝析气藏的有效开发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千米桥凝析气藏天然气具有异常富集重碳同位素特征.气源对比表明千米桥潜山油气同源.主要来自于板桥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与煤系地层没有明显的亲缘关系.基本地质条件和区域地质背景也否定了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做为烃源岩的可能性;该区天然气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千米桥潜山存在成熟阶段腐殖型气、高成熟阶段早期腐殖型气和高一过成熟阶段天然气3种类型.地化指标和气藏特征显示千米桥潜山具有多阶复合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6.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数值模拟开采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8年底大港油田发现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该气藏投产后,初期产量较高,但随着生产的继续进行,产量和压力不断下降,气油比和含水量上升很快:这些情况反映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复杂性。该项研究在流体相态评价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单井模型。然后针对气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单井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气藏产量的递减规律、气油比和水气比的变化规律、基质和裂缝间的渗流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认为,裂缝系统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建议对带有边底水的这类气藏的开采速度不宜过高,同时必须控制底水锥进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ǧ����DZɽ�������������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平 《天然气工业》2001,21(4):39-42
千米桥潜山构造位于黄骅坳陷板桥构造带,位于该构造的板深7井在奥陶系试油,日产凝析油143.36t,日产天然气275309m^3。这一重大发现标志着大港油田古潜山的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研究结果表明:千米桥潜山具多期成藏的特点;板深4井油气藏受到扩散作用的影响;气侵是形成千米桥潜山凝析油气藏的根本条件,千米桥潜山属于气侵型凝析气藏;气侵还是造成板深7、板深8、板深4井高含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港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属于高饱和压力、中等凝析油含量、带油环的凝析气田。经过几年的开发,暴露出腐蚀、结垢、地层积液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气田的正常开发。WH—3(起泡剂) LYJ—1(消泡剂)泡沫排水采气体系克服了该气藏高温、高矿化度、含凝析油等问题,在bs7井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张坨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发方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张坨凝析气藏位于大港油田板桥凝析油气田板中断块西部,1975 年发现。为获得该凝析气藏的高采收率,进行了多年的开发方案综合研究论证。首先从地质特征、气藏测试、流体相态3 个方面评价了大张坨凝析气藏,确定了循环注气开发所具备的基本地质条件和流体条件,应用多组分数值模拟技术,对合理井网、井距、注气开发方式和注入介质、循环注气速度和时间等进行全面研究,通过开发指标和经济指标综合优化,确定了二注三采循环注气、部分保持压力开发高凝析油含量气藏的开发方案。1995 年现场实施方案,各项开发指标达到或基本达到方案预测,近4 年来开发效果十分明显,证明方案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也证实:对于均质层状砂岩储集层、高凝析油含量、高反凝析液量的饱和凝析气藏,采用注气保持压力开发是一种高效的开发手段。大张坨凝析气藏的成功开发,将为国内凝析气藏的循环注气开发提供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图4 表1( 崔立宏摘)  相似文献   

10.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勘探开发难点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开采实践说明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从地质角度来看,落实潜山顶面精细构造形态、搞清奥陶系内幕构造成因和样式、描述和评价潜山碳酸盐岩储层、查明气藏类型和分布及其连通性问题是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当前勘探开发工作的主要难点。为此建议:①采用速度各向异性的选前深度成像开展地震解释方法攻关;②应用露头区构造模拟方法深入研究潜山内幕构造成因及形成时限;③采用新技术精细表征裂缝性储层;④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搞好适合岩溶储层特点的地震储层预测;⑤强化多学科综合研究,准确判定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千米桥潜山位于北大港构造带东北倾没端大张坨断层上升盘 ,夹持于大张坨和港西断层之间 ,总构造面积约 10 0km2 。部署的 8口井中 ,板深 8、板深 7井试采 ,在奥陶系获得高产油气流。文中根据千米桥潜山凝析油气藏储集层特征和构造研究结果 ,进行板深 7、板深 8潜山凝析油气藏的产量预测。利用现金流量法预测千米桥板深 7、板深 8潜山凝析油气藏经济可采储量和经济采收率 ,当油价为 12 2 0元 /t,预测出凝析油和干气的经济可采储量分别为 114.0× 10 4 t和 71.4× 10 8m3 ;凝析油和干气的经济采收率分别为 2 1.90 %和 46 .73%。用概率分布方法进行风险性评价 ,评价出凝析油的三种经济可采储量即可能储量、概算储量、证实储量分别为 119.9× 10 4 t,115 .4× 10 4 t,10 8.1× 10 4 t;干气的三种经济可采储量分别为 75 .2× 10 8m3 ,71.9× 10 8m3 ,6 6 .6× 10 8m3 。并对经济可采储量进行了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地化分析,结合地质条件等,对千米桥东潜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剖析,并对其气藏的形成进行了探索,结果认为:千米桥东潜山天然气为无机二氧化碳、偏腐殖型有机气,腐泥型有机气的复合气,主源为东部歧口凹陷沿岩带深层(偏)腐殖型气,烃类气体聚集时间晚,为更新世明化镇沉积时其,而无机二氧化碳聚集时间早于烃类气体;与千米桥凝析气藏不同的是该气藏CO2含量高。  相似文献   

13.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测井储集层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大港油田在勘探中突破性地发现了千米桥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凝析气藏,储集空间具有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特征,此类油气藏既是当前勘探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测井解释的一大难题。本文系统阐述以成像测井为代表的特殊测井系列在该气藏储集层评价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利用FMI(全井眼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宏观拾取了储集层裂缝、溶孔;采取FMI与ARI(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相结合对裂缝延伸长度、溶孔有效性做了半定量一定量评价;应用DSI(偶极横波声波成像测井)判断了裂缝、溶孔的渗透性能;运用CMR(核磁共振测井)进行了储集层流体性质判别;以及采用Elanplus最优化模型组合技术求取了岩性剖面,并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制定了有效厚度划分标准。上述方法综合测试成果表明,特殊测井系列的应用对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储集层的成功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图5表1(李建国摘)  相似文献   

14.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解除凝析气井近井堵塞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井下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是一种针对凝析气井近井地层的新型处理工艺,其解堵增产机理主要是利用近井地层温度的升高来减轻近井积液对产能的影响。依据凝析气藏渗流规律和开采特点以及油气水三相渗流运动方程、能量守恒和物质守恒原理,建立了凝析气藏电磁加热数学模型并运用到实际气藏中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了电磁加热生产条件下气藏近井带压力、凝析油饱和度及气相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认为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或解除气井近井堵塞问题和提高气井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千米桥潜山是我国近年来在陆上发现的大型碳酸盐岩潜山凝析气藏 ,是CNPC1999年度重大勘探发现之一 ,它的成功开发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京津及华北地区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气的紧张形势。虽然通过前期的钻探及试采评价 ,取得了许多的重要成果及认识 ,但由于潜山内幕的复杂性、储层高温及存在腐蚀性流体等特殊情况 ,使其开发成为了世界性难题 ,工艺仍面临许多难点。试图在分析评价其储层特征、工艺现状及难点的基础上 ,从工艺配套的角度对开采工艺技术思路提出一些探索性意见 ,为有关专家下步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千米桥潜山构造油气藏成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千米桥潜山构造位于黄华坳陷板桥构造带。1998年钻于该构造的板深7井在奥陶系试油,获凝析油143.36t/d、气275309m3/d,这一成果标志着大港油田古潜山的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印支期—早燕山期的挤压逆冲使石炭-二叠系遭受剥蚀,奥陶系长期风化淋滤大量形成晶间溶孔,挤压逆冲还使奥陶系形成大量裂缝。晶间溶孔与裂缝的有机配合形成了有利的储集条件,这是形成千米桥潜山奥陶系油气藏的重要因素。千米桥潜山的油气主要来源于板桥凹陷沙三3段烃源岩。沙三3段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成烃条件,并在沙一段沉积末期开始向千米桥潜山排烃。千米桥潜山圈闭形成时间早(印支期—燕山末期),上覆中生界、沙三段泥岩盖层厚度可达1300m,第三纪的构造断裂活动对潜山构造影响很小,有利于潜山油气藏的保存。图5(姜平摘)  相似文献   

17.
千米桥潜山是一个复杂的凝析油气藏,一些生产井大量出水,其原因至今尚未搞清。通过地质、测井资料分析认为该潜山储层属于风化壳型,有效储层在距潜山顶面250 m以内范围,在不考虑封存水的情况下,千米桥潜山是一个“层状纯气藏”。结合试油、试采资料分析,建立起了双储集系统模式,研究了封存水储集系统的赋存状态,指出射孔完成特别是酸化这种完井方式是造成气井产水的主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