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管道建设工程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管道越来越成为长输管道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亚湾一立沙油库成品油管道作为中国海洋石油第一条数字化管道,对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大亚湾一立沙油库成品油管道,阐述了成品油管道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自动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管道的建设内容、数字化功能的实现等。大亚湾一立沙油库成品油管道自投产以来,运行良好。总结了管道数字化建设的意义,数字化已成为我国管道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11月30日,8 000 t车用柴油顺利输送到梅州中村油库,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二期揭阳至梅州段投油成功。这意味着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二期全线贯通,同时顺利并入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一期运行。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是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一期工程(湛江至惠州)的延伸和完善,二期工程首站是惠州泽华油库,途经惠州、汕尾、揭阳、汕头,末站是梅州中村油库,设计年输油量235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HD成品油管道为例,通过对HD成品油管道首、末站及分输油库罐容的确定及混油的计算,通过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实现了批次、罐容的优化设计,完成了HD成品油管道批次计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的逐步放开,介绍了石油库设计与建设发展趋势,指出石油库建设应与成品油管道建设相结合;逐步推广下装发油;设置油气回收装置,完善石油库自动化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就成品油管道配套油库建设对油罐设置和周转次数、罐容量计算等一些具体原则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站库合一是成品油管道配套油库建设较理想的控制模式;应在油库建设的同时设置站场污油回收系统和油气回收系统,公路发油系统应采用下装式发油,以减少空气污染,给发油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正>苏北成品油管道的投运,使江苏实现10个地市成品油管道全覆盖,管网建设位居全国领先水平。3月20日,苏北成品油管道首站南京玉带油库第一批国Ⅳ油顺利输至徐州新安油库。此次投油标志着中石化投资23.5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的苏北成品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由此,江苏省除沿海三市外,其他10个地市实现成品油管道全覆盖,管网建设位居全国领先水平。今后,每年将有400多万吨汽油、柴油通过这条能源大动脉24小时源源不断地输往苏  相似文献   

7.
7月19日,浙江甬台温成品油管道及配套油库在台州临海开工建设。 该管道工程是2012年浙江省及中国石化重点工程项目,也是国家及浙江省政府“十二五规划”的重大能源战略。该管道起点为镇海炼化算山首站,终点为温州瑞安油库,沿途经过宁波市(甬)、台州市(台)、温州市(温)所辖12个县(市、区),全长430km,是目前浙江省内最长的一条成品油管道,设计年输量600万t。项目总投资约24.5亿元。  相似文献   

8.
《石油沥青》2008,22(4):57-57
湖南省首条成品油管道长炼至株洲管道已正式投入使用。该工程于2006年8月16日在岳阳段长岭首站油库开焊动工,总投资8.7亿元,全长274km,跨越岳阳市、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等,工程首站设在长岭炼化紧邻的湖南石油分公司长岭油库,末站设在株洲815油库,沿线设有3座配套油库(站场),年设计输送油品能力为6000kt.  相似文献   

9.
管道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输出电压电流可调及维护保养简便等特点,南方某省扩建的新成品油库与已有的老成品油库之间相连的进出油管道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针对该油库新建管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调试期间出现的恒电位仪输出异常的情况,分别从阴极保护系统本身包括恒电位仪、阳极地床、通电点、参比电极,以及管道和油库情况进行分析排查,最终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使阴极保护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以此为例,简述管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常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建设3×104m3成品油库为例,提出了与通常做法不同的油罐进出口管道布置方案,该方案可以减少油库的占地面积和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1.
润滑油抽出油制取橡胶填充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糠醛为溶剂对抚顺石油一厂减五线馏分油溶剂精制的抽出油进行抽提,制备了橡胶填充油.考察了抽提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产物收率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剂油质量比一定时,温度升高,产物收率上升,芳烃含量下降;当温度一定时,随着剂油质量比的增大,产物收率上升,而芳烃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综合考虑产物质量和收率,本实验范围内较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80 ℃,剂油质量比3.0.在此条件下,产物收率为63%,芳烃含量为58.84%.  相似文献   

12.
以地沟油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裂解得到高酸值85mg(KOH)/g的裂解油,进而通过催化酯化反应降低热裂解油的酸值。讨论了催化剂种类、甲醇用量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自制的S2O8^2-/ZrO2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甲醇用量(以裂解油质量计)为30%时,酯化效果最好,可以使裂解油酸值降至2mg(KOH)/g。还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催化剂使用到第3次时,酯化率仍可达到84.8%。酯化后裂解油的燃料油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原混合原油生产润滑油,从常减压蒸馏到溶剂脱蜡、酸碱精制及白土补充精制等生产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与川中原油生产润滑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于志东  张文杰 《石化技术》2013,(4):31-35,39
介绍了使用大庆原油掺混50%萨里尔原油试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期间,各装置的加工情况并对产品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萨里尔原油酸值小,硫、氮含量较低,属于轻质低硫石蜡基原油,适宜生产润滑油基础油。试生产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装置的操作条件,减二线可以生产黏度指数大于90的满足HVIIb等级要求的润滑油基础油,减三线可以生产黏度指数大于80的满足HVIIa等级要求的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15.
根据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的性能特点,采用加氢基础油研制开发了DAH喷油螺杆压缩机油,介绍了喷油螺杆压缩机的实际使用情况,并对选油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三低"油井开发效益,通过对影响高凝油捞油因素进行分析,解决了高凝油井化学降粘、抽子能满足在复合套管内捞油的需要、弹性泄油技术、捞油车适合沈一区高凝油(67℃)大负荷捞油需要等四大难题,使高凝油井可顺利实现捞油作业.  相似文献   

17.
油品蒸发及回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品的蒸发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宝贵能源,降低了油品质量,而且增加了火灾危险性,污染了自然环境。如何控制油品的蒸发及有效地回收油蒸气都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分析了油品在运输、储存、收发、加注过程中蒸发损耗产生的方式和过程,重点介绍了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四种油气回收方法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各自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油气》2004,11(3)
China Aviation Oil (Singapore) announced an acquisition of a 20.6 percent stake in Singapore Petroleum Company (SPC) from Satya Capital Inc Ltd, the largest investment the company has ever made in its history. China Aviation Oil (Singapore),which is the largest Chinese enterprise Singapore,will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shareholder of SPC after the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19.
Miao Bin 《中国油气》2005,12(2):60-61
SinoCanada, a subsidiary of Sinopec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nd Canada-based Synenco Energy Inc announced on May 31 that they have inked a series of agreements to launch a joint venture for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oil sand project located in Athabasca region of Northeast Canada's Alberta Province. Based on the agreements, Sinopec will pay 105 million Canadian dollars (USS84 million) for a stake in Canada's Northern Lights oil sands project while Synenco owns the remaining 60 percent share, and will operate the project as the managing partner.  相似文献   

20.
The problem of using electric insulating oils in underwater oil production equipment is examined. The results of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insulating properties and thermooxidative stabilit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oils of this clas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