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硼中子寿命测井是定量计算剩余油饱和度,寻找出水层位,判断水淹级别,评价剩余油分布状态,寻找潜力油藏的有效手段。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测井资料准确性的工艺因素,从选井、工艺设计和资料解释方面探讨了优化硼中子寿命测井工艺的具体方法措施。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硼中子测井在岔河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硼中子寿命测井的基本原理、常规硼中子测井工艺,以及针对不同油田油藏地质特点改进后的多级测注工艺,简要说明了硼中子寿命测井解释油层水淹状况、划分水淹级别的方法,并提供了岔河集油田根据硼中子寿命测井结果实施的卡水实例,分析了岔河集油田硼中子测井的解释结果,提出了针对解释层不同潜力状况需要在油水井上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注硼中子寿命测井在吐哈油田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吐哈油田非均质性强且具有低孔、低渗、低矿化度特性,一些常规评价水淹层的测井方法受到限制。注硼中子寿命测井在吐哈油田的应用过程中,通过时间推移测井和工艺优化试验从5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即合理控制压井、优化硼酸用量和浓度、确定合理注硼压力、总结硼酸渗吸扩散规律和确定最佳测井时间。影响注硼中子寿命测井的因素较多,应根据区块油藏情况进行解释模型及参数优化,结合油藏动静态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在吐哈丘陵油田采用改进后的工艺测井6口,找水符合率达8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温米油田几种剩余油测井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精准剩余油饱和度解释的准确性值得怀疑.RMT测井解释结果比较准确,已射开层解释准确率达100%,潜力层解释准确率为75%,能较好地反映油层剩余油分布情况和产水状况.注硼中子寿命测井解释准确度比较低,仅有18.1%,不适宜在温米油田进行注硼中子寿命测井.  相似文献   

5.
吐哈油田非均质性强且具有低孔、低渗、低矿化度特性 ,一些常规评价水淹层的测井方法受到限制。注硼中子寿命测井在吐哈油田的应用过程中 ,通过时间推移测井和工艺优化试验从 5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 ,即合理控制压井、优化硼酸用量和浓度、确定合理注硼压力、总结硼酸渗吸扩散规律和确定最佳测井时间。影响注硼中子寿命测井的因素较多 ,应根据区块油藏情况进行解释模型及参数优化 ,结合油藏动静态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在吐哈丘陵油田采用改进后的工艺测井 6口 ,找水符合率达80 %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注硼中子寿命测井资料解释的理论模型具有严格的假定条件.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与井况的复杂性及工艺技术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该假定条件.测取的曲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未进硼"或"超进硼"等歧意现象,导致资料解释的多解性,甚至得出错误结论.为解决该问题,需要将测取的资料与已有的各项动、静态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与评价.对注硼中子寿命测井综合解释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实例系统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实施方法与要点.  相似文献   

7.
硼中子寿命测井施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保庆  贾生平  高红霞 《石油仪器》2002,16(4):38-39,42
硼中子寿命测井是用硼元素作为示踪剂 ,直观评价射孔层内的水淹级别 ,估算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一种方法。由于层间矛盾的影响 ,低压“倒灌”层在原硼中子寿命测井中易被解释为水淹层。通过把硼中子寿命测井施工工艺由原来的“测 -注 -测”改为“测 -注 -测 -扩散 -测” ,将测取的注硼后不同状态下的硼中子俘获截面曲线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合理解释低压层 ,基本解决了由于“倒灌”存在而导致误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测量开发井水淹状况 ,分析层间油水关系 ,根据其结果采取合理措施降水增油的新技术。该技术在华北油田推广应用以来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应用过程中 ,不断优化选井原则 ,优选注硼参数和测注工艺 ,突出综合对比解释 ,进一步提高了工艺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准确性以及解释结果的吻合性 ,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注硼中子寿命测井理论 ,促进了该项技术的完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9.
宋志强 《河南石油》2005,19(2):29-30,i003
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是中子寿命测井方法的发展,是为解释产层水淹程度而开发的一项技术。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是用硼元素作为一种示踪剂,用中子寿命进行“测—注—测”施工,根据两次测井曲线幅度之间的变化,直接评价射孔井段内地层的水淹状况,找出水层和潜力层,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雪芹  陶婧  刘镇领  王军 《测井技术》2001,25(6):423-427
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测量开发井水淹状况,分析层间油水关系,根据其结果采取合理措施降水增油的新技术。该技术在华北油田推广应用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应用过程中,不断优化选井原则,优选注硼参数和测注工艺,突出综合对比解释,进一步提高了工艺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准确性以及解释结果的吻合性,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注硼中子寿命测井理论,促进了该项技术的完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测井解释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和评价具有地质意义的储层,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常规测井资料由于纵向分辨率低,薄储层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在解释时易出现解释结果偏低甚至漏解释,基于技术的发展,中原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测井公司引进并自主研发了高分辨率测井仪。通过现场试验,并与常规测井资料对比分析,找出了影响薄储层解释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利用高分辨率测并技术提高薄储层解释精度的思路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褚万功 《石化技术》2020,(2):118-120
针对南堡凹陷地层特点阐述了气测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储集岩热解地球化学录井、轻烃录井分析技术的原理以及解释评价方法,结合南堡凹陷地层已试油投产井的试油数据,建立了南堡凹陷地层的解释评价图版,利用该解释评价图版对该进行随钻解释评价,从而提高石油勘探钻井过程中录井现场解释评价的准确率,确保了预探井、钻井取心井、水平井等卡层的准确性,为甲方提供试油开发层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录井资料定量评价储层流体性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应用录井资料并依据录井地质评价储层方法和准则,按照储层流体性质的不同建立了各类评价参数的求取方法;通过将录井、测井资料的有机结合,建立了储层流体性质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弥补了单项录井资料在录井解释评价方面的不足,提高了录井解释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文中根据水平井计算持水率难的特点,提出一套基于CAT测井仪器来计算水平井持水率的新方法;同时,针对CAT生产测井资料提出了一套新的测井解释方法,且对该解释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水平井CAT生产测井资料进行产液解释,符合率达到90%以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集流式流量含水率组合测井仪测井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根据实验室不同条件下的试验数据,研制了解释图版,提出了相应的生产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实例表明,使用该测井仪对低产液高含水井进行生产测井,可以录取到更加真实的井下动态资料,提高资料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油田产液剖面测井中,油层出沙、井身结构复杂等因素影响了测井成果的准确性和施工作业的成功率。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核流量测井方法,并对测量仪器、示踪剂、解释软件等进行调整和完善。现场应用表明:核流量测井方法成功率高,资料解释成果符合实际情况。产液剖面测井在更大范围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常规测井方法中,均包含声波时差、密度和中子三种孔隙率测井资料。但在测井资料解释时往往仅使用一种资料,因而丢失了很多信息。为此,本文利用声波测井、密度测井和中子测井的读数建立了三种孔隙率测井资料解释的联立方程,并用克莱姆法则(Cramer定律)给出最终求解的公式。经过验算,公式正确可靠,可用于三种孔隙率测井资料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栗园背斜油气显示层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栗园背斜特殊的石油地质特点,给油气显示层解释评价带来一定困难。在分析该区录井及电性显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录井异常显示层的划分标准以及曲线形态法、图版解释法等适应本区特点一些解释评价方法。此外文中还对运用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本区油层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岩心刻度测井在建立测井解释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刻度测井建立测井解释模型以提高测井解释精度,对于储集层描述和油气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讨论了岩心刻度测井方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岩心分析数据深度归位、数据滤波处理及标准化处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物性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并从A油田的具体地质条件出发,根据密度、补偿中子、声波测井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分别建立...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L地区水淹层状况复杂多变,使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识别水淹层具有很大困难,而基于PCA(主成分分析)的贝叶斯判别法要求测井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但是L地区测井数据有限,因此判别的正确率不高.为此,根据测井资料,运用基于PCA的模糊综合判别法建立解释模型来进行水淹级别的预测,用建立的模型处理了22口井,与试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