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探1井于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原油1213 m3/d、天然气32.17×104m3,创整个盆地单井日产量最高纪录,充分证实了南缘油气勘探潜力巨大[1]。为此,2019年,新疆油田在南缘共部署了875 km2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采用了井震联合采集技术、井炮源驱动技术、有线仪器+无线节点+有线连续采集技术、宽频单点接收技术、光纤表层调查技术等,高效、高质量完成了野外地震采集,地震资料品质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合南缘山前带的地震采集技术,为南缘山前带油气勘探和和下一步增储建产储备了相关的配套技术,该技术也可为国内其它探区山前带地震采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伊犁盆地北部山前构造带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造成干扰波发育,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难以见到有效反射,偏移成像难度大,导致了地层分布不清,构造难以准确落实,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程。为此,开展了地震勘探宽线组合采集技术攻关,主要包括组合检波器参数设计、组合基距的设计、覆盖次数设计、宽线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等,形成了一套适合伊犁盆地北部山前构造带地震采集技术,提高了北部山前构造带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准确落实了地层构造,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砾石覆盖区地震采集技术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山前巨厚砾石覆盖区地表及地下结构非常复杂,导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激发、接收和静校正各个环节问题十分突出,所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往往较差。针对砾石覆盖区地震资料采集问题,以2006年柴达木盆地所实施的山前砾石区地震采集项目为例,提出了一套针对巨厚砾石覆盖区的地震采集配套技术措施,即利用地震波照明和CRP覆盖次数分析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针对砾石覆盖区表层结构特点的地震激发和接收技术,以及基于初至波信息的近地表建模技术。结果表明:以上配套技术措施能够较好的解决柴达木盆地砾石覆盖区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提高资料信噪比。  相似文献   

4.
中古生界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古生界地震资料一直是地震采集的难点,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中古生界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和攻关。中古生界勘探由于地下复杂,且激发和接收条件较差,导致资料信噪比低,品质较差。在分析影响资料品质原因的基础上,对中古生界野外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炮间距、排列长度、覆盖次数和宽线采集方法对中古生界成像和信噪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环英雄岭地区的地表主要以山地和山前带为主.海拔3000m以上.相对高差大。由于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次生干扰十分发育,原始资料信噪比极低,极大地影响了资料品质。给资料处理带来很大困难。近几年的地震攻关中,对压制干扰波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资料采集阶段.主要以压制次生干扰为主,规则干扰放在资料处理阶段压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带地表和地下构造都十分复杂,地震勘探难度大。以往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效果差,层位识别及断层解释困难,无法精细描述气藏形态和断层发育特征。此次地震资料采集利用高密度宽方位观测改善盐下断块的偏移归位效果,利用微测井与浅层层析相结合的表层调查及建模技术提高表层模型精度,利用井震联合激发及高效施工配套技术提高采集质量和效率。通过应用上述技术措施,提升了采集效果和施工效率,获得的三维地震资料信噪比高、偏移成像效果好,为油气藏评价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是恶劣地震地质条件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通过多年攻关试验证明,高密度、高覆盖和宽方位是提高资料品质的有效方法。但是该方法是通过大量增加炮点及检波点来提高炮道密度,同时增加勘探成本和野外施工难度。山前戈壁区地势比较平坦,比较适合可控震源施工。可控震源滑动扫描高效采集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解决高密度、高覆盖、宽方位采集技术与勘探成本大幅增加之间的矛盾。本文将阐述滑动扫描高效采集技术设计及施工配套技术应用,通过滑动扫描采集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平台、牛东和英西地区的实施,该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同时极大地提高采集效率,缩短采集时间和降低了野外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8.
贾世亮  邬达理  樊云  杨楠  熊艳梅  李燕 《石油物探》2012,51(4):398-401,317
MD地区属山区,近地表复杂多变,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为了获得较高品质的原始地震资料,分别在干季和雨季进行了野外资料对比采集;通过对不同季节施工的单炮记录和叠加剖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MD地区干季施工的地震资料品质要好于雨季施工的地震资料品质。研究结果对于该区后续地震采集及类似地区地震采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焉耆盆地山前构造带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非常差,造成干扰波非常发育,原始资料的信噪比非常低,难以见到有效反射,成像精度不高,不能满足构造解释的需要,为此,开展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研究,采用表层结构调查技术、关键参数分析论证技术和观测系统设计等技术,通过改善激发条件、优化激发参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通过检波器组合实现对干扰波的组合压制,提高单炮的信噪比;通过针对性观测系统设计增加覆盖次数,提高剖面信噪比,查清了南部山前逆冲推覆带的分布范围、目的层产状及断裂带展布特征,并落实了构造特征及圈闭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合肥盆地二维地震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肥盆地集山地、丘陵、平原、沼泽、水网等复杂地表干一体;低降速带变化频繁,地层倾角变化大,地层界面反射能量弱,噪声干扰严重,资料信噪比低。在合肥盆地的地震采集施工中,针对地表情况,设计了高覆盖次数、大炮检距、小道间距的观测系统;利用卫星照片,结合地质露头调查资料,合理选择接收、激发条件,并及时调整观测系统,采用高爆速炸药激发技术,所得资料较老资料品质有明显改进,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山前带"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双复杂地震地质条件造成的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地震波场复杂等一系列地球物理难题,在"真地表"地震成像面的确定及高频静校正的基础上,以基于起伏地表的深度域速度分析与建模为重点,以起伏地表逆时叠前深度偏移为核心建立了一套高精度地震成像处理流程,将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隐含在偏移成像过程中,直接从起伏地表进行波场延拓和偏移成像,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山前带的地震成像问题。针对性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技术在应对双复杂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时具有更高的精度,是复杂山前带资料高精度地震成像更理想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历史回顾,确定了山前勘探各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难点:构造存在多解性、储层质量变化大与规模难以预测、高陡构造地震处理准确偏移成像难度大、钻井技术要求高。并针对主要难点提出了解决对策:正确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解释山前复杂改造、开展地表—井下—地震储层与孔隙建模有效预测砂体结构与质量、利用有效构造建模指导速度建模与叠前偏移成像、开展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与钻井压力检测及快速防斜打直配套钻井技术攻关等。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山前冲断带地形起伏剧烈,山体风化剥蚀严重且地表类型复杂多样,地震采集前期野外踏勘存在周期长、成本高、不全面等诸多问题,长期制约着油田地震采集项目成本测算和方案优化决策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数据体提取地形特征要素以量化评价炮、检点地形地类的方法,首先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起伏度、坡度2个地形特征要素的最佳计算邻域大小和划分区间,然后引入纵深距离进一步弥补这2个地形特征要素在综合表征地震采集施工难度中的不足。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踏勘精细程度、准确反映施工难度;地形地类划分周期由以往的1周以上缩减至2天以内,从而为客观、公正地开展经济技术一体化评价和优化采集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西部探区典型储层特征分析及物探技术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部新区各区块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的分析认为!岩溶’深层白云岩’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山前带复杂构造等是本区典型的储集体#首先从靶区的地质条件出发!对典型地质体的储层特征!特别是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探技术思考#针对岩溶地质体的研究指出!高品质的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料是其识别的基础"深层白云岩储层成像应关注目的层以上地质体各向异性的影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要求有较高的地震资料分辨率!储层预测识别中应加强各种物探’地质方法技术的综合应用"针对山前带复杂构造!应从高陡构造出发!探讨开展大面元三维地震勘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在地震资料的解释过 程中!要加强应力机制探讨和地质建模分析!结合物探与地质开展高陡复杂构造区的地震资料解释  相似文献   

15.
天山南部亚肯北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吴云海 《石油物探》2004,43(4):380-383
针对天山南部地区复杂地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采用了多种类型震源激发、优选激发点位、逐点设计井深、动态观测系统施工和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辅助设计等有敏手段;对于多类型地表以及山前巨厚砾石沉积区域,开展了综合多种方法的精细表层调查;针对静校正问题,采用了地表模型静校正和初至波静校正相结合的静校正技术,提高了静校正的精度.从实际采集结果看.资料品质与以前的二维资料相比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浮动面叠前深度偏移法在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杂构造成像已成为制约山前带地震勘探的瓶颈,传统的地震成像方法由于其自身算法及适应性的限制,在此类地区难以准确成像。对浮动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进行选择,从理论上分析了浮动面偏移相对于固定面偏移的优势所在,通过对 Kirchhoff 积分法和波动方程两种方法的综合分析,认为目前积分法在山前带叠前偏移中更加适用。最后,对山前带二维测线的偏移效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浮动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在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研究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在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南侧的晚二叠世台地边缘可能存在大型潜伏礁,有可能形成较大气藏,建议布井钻探。如获成功,可进一步在米苍山及大巴山的山前带开展地震找礁工作,以期寻找更多更大的礁型气藏。  相似文献   

18.
沙漠戈壁区近地表激发特性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荣 《物探装备》2005,15(2):85-90
在复杂地表区,激发出高能量、宽频带的地震波是改进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质量的关键。在地震采集中,通过分析近地表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优选激发参数,来提高地震波的激发质量。本文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山前带沙漠戈壁区的近地表地震波传播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激发深度对地震波频率、信噪比的影响特点,提出科学确定激发井深的理论依据。在中部4区块和中部1区块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库车拗陷山前带广泛分布砾岩体,严重影响地震资料深层的构造成像和解释精度。在库车大北地区开展的三维重磁电勘探工作,结合钻井、地震、地面露头资料,尝试采用多方法综合解决砾石层分布及岩性岩相变化。通过三维电法资料反演处理,实现了电法与地震资料同平台的联合解释,使综合解释由简单定性对比发展为联合精细描述,通过主干剖面的联合反演确定了不同层系的砾石层空间分布和砾岩岩性、岩相变化特征,为重新认识盐下构造,落实勘探目标及速度建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