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深大,致密化程度高,破裂压力高,地层温度高,施工摩阻高,微裂缝发育,酸压施工压力高、酸液滤失量大、酸蚀和酸岩反应速度快,酸蚀作用距离短,管柱腐蚀大,储层改造程度低,常规酸压改造增产效果差.大量现场应用试验表明,采用胶凝酸液和温控变粘酸液体系、“前置液+胶凝酸”及其多级交替注入和闭合酸压等深度酸压工艺能有效降低地层滤失,延缓酸蚀和酸岩反应速度,降低管柱腐蚀,增加酸蚀作用距离,显著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和天然气增产稳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大湾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具有温度高、压力高、致密化程度高、埋藏深、非均质性严重、裂缝较发育但分布不均等特点,在进行酸压改造作业时,酸压反应速度快、滤失大,导致酸蚀缝长不足,削弱了酸压改造的效果。根据该地区具体地质特点,提出了"压裂液+胶凝酸"多级交替注入工艺,优选了对应的压裂液和胶凝酸酸液体系,并在大湾1井实施多级交替注入酸压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改造效果,表明该工艺在大湾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岩石致密、低孔、低渗透、高温高压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对储层改造工艺的要求极高.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适合该类储层的胶凝酸酸液体系,其具有缓蚀、缓速、低摩阻、易返排的优良性能.优选了闭合酸压工艺,对该工艺的机理及优点进行了研究;对施工排量和用酸量进行了优化,形成了胶凝酸闭合酸压工艺.该工艺在河坝2井飞三段储层进行了现场试验,酸压前的产气量为2.96×104m2/d,酸压后产气量为204×104m3/d,增产69倍,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目前该工艺正在川东北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侯帆  许艳艳  张艾  吕晶 《钻采工艺》2018,41(1):35-37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高温碳酸盐岩油藏酸压改造中,常用胶凝酸酸岩反应速度快、裂缝远端酸蚀导流能力低、无法实现深穿透改造的难题,研究形成了自生酸深穿透酸压工艺。该工艺由自生酸前置液酸压和胶凝酸闭合酸化构成,利用自生酸在高温条件下逐渐生成较高浓度盐酸的特性,对裂缝中远端岩石进行有效刻蚀,实现深穿透改造;低排量下采用普通胶凝酸闭合酸化,提高近井导流能力,实现提高裂缝整体导流能力的目的。现场在TH-1井成功开展了自生酸深穿透酸压工艺试验,增油效果良好,证明了自生酸酸压工艺在高温储层改造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酸压改造是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但是川东北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部分地区高含硫的特点,使得储层改造面临大量技术难题。为此,选用该地区储层岩心进行室内试验,优选出适合该地区的胶凝酸酸液体系,并从川东北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储层的具体特征,优选出适合该地区的闭合酸化工艺,最后以一口典型井为例,证实了优选出的酸液体系及酸化工艺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胶凝酸反应动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凝酸是目前酸化压裂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速、降滤失、造缝、携砂与减阻性能,并能减轻二次伤害,在低渗透油气藏改造中,可有效提高酸的穿透距离和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介绍了胶凝酸反应动力学的试验方法及基本原理,开展了普通酸和胶凝酸与灰岩的反应动力学试验,得出不同条件下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及反应动力学方程.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温度和酸液浓度条件下,普通酸的反应速度大于胶凝酸反应速度,普通酸的反应速度为胶凝酸的2~3倍;温度对酸岩反应速度的影响较大,在相同酸液浓度下,温度升高,酸岩反应速度增加,其中普通酸反应速度增加明显,胶凝酸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7.
室内研究形成一套耐高温可携砂的交联酸酸液体系,该体系在120℃、170 s-1条件下剪切60 min后黏度仍保持在70.9 mPa·s,具有较好的耐温、抗剪切能力;与塔河油田现用的胶凝酸相比,该新型交联酸反应速度更慢,腐蚀速率更小,携砂性能更好,说明该交联酸更有利于降低酸液滤失量,增加酸蚀有效作用距离。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其酸蚀后和携砂酸蚀后的裂缝导流能力,并引入激光扫描成像技术对裂缝形态进行数字化表征。实验表明,在不同闭合压力下,交联酸体系携砂酸蚀后的导流能力保持率较单纯酸蚀提升20%左右,说明该交联酸可用于携砂压裂工艺。  相似文献   

8.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与酸压工艺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FATSC 实验模拟装置研究了酸用量、酸类型、岩性、岩石纹理、溶蚀量、温度、缝宽、注入速率和注入方式等因素对酸蚀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闭合应力时,交联酸更有利于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酸蚀导流能力受岩性和岩石纹理分布影响大,与岩石的酸溶解量线性关系较差;高温时酸蚀裂缝容易形成不连续、较深的点蚀坑,酸反应局部消耗多,降低酸蚀导流能力;交联酸与胶凝酸交替多级注入、闭合酸化等技术有利提高酸蚀导流能力。基于实验结果,对不同岩性碳酸盐岩提出针对性酸压工艺优化技术:纯灰岩使用交联酸酸压工艺、含泥灰岩使用交联酸与胶凝酸交替注入工艺、闭合酸化工艺。优化的酸压工艺技术现场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酸压改造是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川东北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的埋藏深、温度高、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部分地区高含硫等特点,使实施储层改造措施面临大量技术难题。为此,选用该地区储层岩心进行室内试验,优选出适合该地区的胶凝酸酸液体系;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储层的具体特征,优选出适合该地区的闭合酸化工艺;并以一口典型井为例,证实了优选出的酸液体系及酸化工艺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图4表4参6  相似文献   

10.
吕红  颜晋川 《钻采工艺》2010,33(3):61-63
YB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压力高和基质孔渗性低”的特点.完钻井射孔自然产能低,需要通过储层改造获得好的油气产能,酸压是该储层获产的主要技术手段。针对储层特征,通过室内研究形成了高温低缓蚀低摩阻胶凝酸酸液配方,并形成了闭合酸压工艺技术,实现了深度酸压,增加了酸蚀缝长和裂缝导流能力,达到了深度改造的目的。通过优化施工参数,在YB地区多口井现场应用,酸化效果显著,单井测试气产量达在10×10 4 m3/d以上,显示出YB地区碳酸盐储层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牛成继  张白玲 《润滑油》1997,12(3):31-33
考察了游离烷基酚对水杨酸盐的清净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游离烷基酚含量对高碱值烷基水杨酸盐的抗氧化性和清净性均有不利影响,应控制其游离烷基酚含量,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沥青热拌和施工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以基质沥青为原料,研究分析了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自主开发的沥青降粘剂VR-Q1对沥青的降粘效果及对沥青各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沥青降粘剂降粘效果好,能够提高沥青高、低温性能。与国内外两种市场性能较好的降粘剂相比较,VR-Q1对沥青高温降粘、低温增粘效果显著,同时表现出优异的高、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卡尔费休电量滴定法测定了PAO中的微量水含量,用润滑油清净剂浊度测定法、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红外光谱和热重等分析手段评价了冷冻前后PAO的理化性能,考察微量水对PAO冷冻后形成的表面现象及对冷冻前后PAO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水是影响PAO冷冻后外观的主要原因,但对冷冻前后PAO的理化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添加剂对工业齿轮油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硫化烯烃、磷酸酯胺盐、硫磷酸酯极压抗磨剂,含氮杂环衍生物多功能添加剂和防锈剂等,对工业齿轮油抗乳化性能、极压抗磨性能、防锈性能的影响;以及硫化烯烃、磷酸酯盐极压抗磨剂与含氮杂环衍生物多功能添加剂之间的协和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2%~1.6%复合添加剂调制的CKD220工业齿轮油中,磷酸脂盐的正确选用可以提高齿轮油的抗乳化性能、防锈性能和减少防锈剂用量。硫化烯烃与磷酸脂盐、含氮杂环衍生物多功能添加剂的合理组合,可以提高齿轮油的极压抗磨性能和防锈性能,减少添加剂总加剂量。  相似文献   

15.
破乳剂结构对原油破乳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檀国荣  邹立壮  王金本 《钻采工艺》2006,29(1):74-75,81
以1,2-丙二醇、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和酚胺树脂为起始剂合成了一系列环氧聚醚型破乳剂。对破乳剂的支链程度、分子量、EO/PO质量比以及嵌段类型对脱水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破乳剂的支链程度越高,分子量越大,脱水效果越好;同一原油对破乳剂的m(EO)/m(PO)值的要求有一定的确定性,只有当m(EO)/m(PO)值处于或接近最佳值时,才能达到最好的破乳效果;二嵌段与四嵌段破乳剂脱水率较高,无规均聚破乳剂脱水较快,三嵌段破乳剂脱出水色较清;酚胺树脂型破乳剂对稠油有良好的破乳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影响水平井生产动态的因素很多,如油藏物性、流体性质等静态因素,但还没有注水对水平井生产动态的影响研究。文章以TZ402CⅢ油组为例,分析了注水对水平井无水采油期、见水初期、中含水期生产动态的影响,认为注水是影响底水油藏水平井生产动态和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及时做好注水调整是控制和延缓水平井含水快速上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潘志强 《石化技术》1997,4(4):231-233
详细介绍了曲轴偏移对中找正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以及有关注意事项。对其原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丛粒藻烃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丛粒藻的游离烃类以C27—C33烯烃为主,还含有C13—C25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C15、C16、C18—C21)及微量甾烷、萜烷。丛粒藻真空热解烃类为C13—C35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C15、C16、C15—C21)及甾烷、萜烷。这些热解烃类的组成特征与胜利油田孤东地区上第三系含丛粒藻化石泥岩的烃类相似,从而首次证实了这些泥岩中的烃类主要是丛粒藻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仲丁醇脱氢制甲乙酮催化剂,考察了铝源加入方式、铝源种类、调变剂加入方式和调变剂种类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步并流沉淀法",并以硝酸铝-硝酸锌-助剂B作为第二步沉淀原料能促进前驱体活性相的生成;以有机酸盐为调变剂,采用湿混的方法加入,有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与对比剂相比,自制催化剂具有适宜的物理性质,初活性高、耐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石蜡纳米乳液制备中的温度影响,先以58#石蜡为原料,采用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司潘-40、吐温-40制备了石蜡纳米乳液,并利用单因素法确定了配方组成和乳化条件:水/58#石蜡/司潘-40/吐温-40(质量比)=70/21/3.6/5.4,乳化时间为10 min,搅拌速率为1400 r/min.考察了乳化温度、降温速率、乳化终止温度和油水两相温差对石蜡纳米乳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乳化温度、降温速率和乳化终止温度分别取适中值90℃,4.3℃/min和45℃,油水两相温差为最小值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