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柴油在组分调合后,其凝固点比实际要求偏高。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的降凝剂来降低组分油的凝点。介绍了降凝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分析了国产乙烯—醋酸乙烯酯柴油流动性改进剂(T-804)在不同加入量和不同油品中的降凝效果;根据不同种类降凝剂适用于不同基础油的原理,提出了降凝剂的选型原则;详细阐述了利用T-804生产-20号柴油所用流程、母液配制、母液罐选型、加热暖房及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市场对柴油的需求 ,长岭炼油化工总厂调整了各装置生产 ,并使用柴油降凝剂调合加剂 0号柴油 ,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能使柴油的凝点从 2℃降至 -3℃以下。不仅有效地消耗了柴油重组分 ,而且还使每吨加剂 0号柴油净增值 8RMB $。从而使高凝点柴油通过加入降凝剂生产低凝点优质油品成为可能。在这一有效经验的基础上 ,又于 1 992年 1 2月 3日 ,生产出低成本加剂 -5号柴油 ,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加剂 -5号柴油的成功调合必将成为该厂又一效益增长点。长岭炼油化工总厂采用降凝剂生产加剂柴油获得成功$长岭炼油化工总厂@唐永祥…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和种类。对目前常用的3种降凝剂对基础油的降凝效果进行了对比,考察了这3种降凝剂在车辆齿轮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聚烯烃类降凝剂A在车辆齿轮油中的降凝效果优于聚酯类降凝剂B和降凝剂C,且降凝剂A对油品的表观黏度影响较后两者小。  相似文献   

4.
加剂低凝柴油的研制及工业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柴油降凝剂的筛选评价和对不同降凝剂冷滤点感受性的考察,选择出性能优良的柴油降凝剂。在组分优化的基础上,研制出-10号、-20号、-35号低凝柴油的调合配方,并投入工业生产,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降凝剂从石蜡基原油制取低凝点的润滑油,可采用不同深度的冷冻脱蜡处理,但油品的收率显著降低;另方面,石蜡烃是润滑油的良好组份,将其脱除,有损油品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而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在油品中添加降凝剂,降低脱蜡深度,使油品收率保持在一定水平。我国原油多属低硫、高含蜡的石蜡基原油,合成和正确地使用降凝剂,  相似文献   

6.
用色-质联用方法对经纯化处理的4种国内外柴油降凝剂进行分析,确定了它们纯化后所得聚合物均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对柴油组分及其调合柴油进行降凝剂感受性试验,结果表明,乙烯-醋酸乙烯酯降凝剂对柴油具有较好的降凝效果,对加氢柴油及其调合柴油具有较好的降低冷滤点效果,当加剂量为500 ?g/g时,加入降凝剂B能使加氢柴油的冷滤点降低12 ℃,加入降凝剂C可使-20号调合柴油的冷滤点降低20 ℃。分析柴油的正构烷烃含量及其碳数分布,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含量低且具有较高含量低碳数正构烷烃柴油的低温性质较好;正构烷烃含量低、碳数分布宽、含有少量高碳数正构烷烃的柴油的加剂感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几种油品添加剂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石油产品调合时加入的几种油品添加剂小调试验和工业应用情况,油品添加剂包括汽油、柴油抗胶剂,汽油高效防垢抗氧剂,柴油降凝剂,并对油品添加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30号燃料油是暖和重质燃料油组分资料,优化产品结构,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而开发成功的又一新产品。在开发研究中找到了一种性能独特的燃料油调合组分,在恰当的配方中,其具有一定的“降凝”效能。30号燃料油通过工业生产与应用试验表明,产品质量稳定,粘度、凝点适中,深受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9.
调合燃料油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管路和过滤器堵塞、燃烧不良、腐蚀磨损加剧等问题。因此,找出适用于调合重质船用燃料油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很有必要。采用渣油、页岩油、煤制柴油调合出了符合行业标准的船用180号燃料油,并采用P值法、K值法、斑点试验、混兑试验以及梯度黏度法考察了调合后燃料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值法、K值法不适合调合燃料油稳定性的预测,斑点试验和混兑试验属于定性试验,不能用于定量预测调合燃料油的稳定性,梯度黏度法可用于预测调合燃料油的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以三种环烷基中性油和三种石蜡基中性油为例,进行了调合试验,并考察了油品对常用降凝剂的感受性。  相似文献   

11.
对中温煤焦油全馏分进行沸腾床加氢处理,将加氢产物经分馏切割出大于355 ℃的馏分或大于400 ℃的馏分,对两者的性质进行分析,并考察大于400 ℃馏分与水上油、煤柴油、页岩油调合的相容性和储存安定性。建立了梯度黏度法,用于评价燃料油的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大于355 ℃馏分可直接作为180号船用燃料油;>400 ℃馏分与水上油、煤柴油、页岩油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以作为180#船用燃料油的优质调合组分,在大于400 ℃馏分、水上油、页岩油和煤柴油的比例(质量分数)分别为67%,12%,10%,11%时,能够调合得到满足GB/T 17411标准要求的180号船用燃料油。  相似文献   

12.
船用燃料油主要由减压渣油、加氢渣油、催化油浆、催化裂化柴油等组分通过调合手段生产;通过对高黏调合组分进行热改质以降低其倾点和黏度,可减少轻调合组分的用量,优化生产配方,降低船用燃料油的生产成本.W炼油厂原计划将通过直馏工艺生产的常压渣油作为低硫船用燃料油销售,采用常减压蒸馏-热改质组合工艺小试研究表明:优选合适切割点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现有黏度预测模型应用于重质船用燃料油黏度预测的可行性,筛选几种常见的黏度物理模型,进行试验数据对比和最优模型选取,基于重质船用燃料油数据库对Cragoe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掺稀降黏试验数据分析混合机制对预测模型相对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重质船用燃料油调合组分,采用Cragoe黏度模型进行预测误差较小。这是由于Cragoe黏度模型的预测不受组分油黏度比的限制,在重质船用燃料油中的适用性最好。采用所提出的修正模型,可进一步降低对重质船用燃料油黏度预测的误差。分析多组分调合的结果显示,若组分中的黏度呈梯度分布时可降低预测误差。另外,渣油与稀组分油(简称稀油)调合时,沥青质的络合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复配使用是提高柴油在低温下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考察了复配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3个复配单元以不同配比复配后对0号柴油低温性能的影响,采用冷滤点来评价改进剂的降凝效果,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一步分析蜡晶在低温下的结晶过程。结果表明:聚富马酸烷基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FVA)与聚乙烯-乙酸乙烯酯(EVA)、二(氢化牛脂基)邻苯二甲酸酰胺(Tab)复配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当总加剂量为500μg/g,PFVA,EVA,Tab质量分数分别为46%,46%,8%时,冷滤点降低了19℃,析蜡高峰值温度降低,蜡晶相变热ΔH的绝对值降低,有效地延缓了蜡晶的析出,从而提高了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炼油能力和成品油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成为炼油厂重油平衡以及盈利的关键。目前企业常采用轻质馏分稀释低硫减压渣油来调合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存在成本高、盈利能力差问题。利用减黏工艺大幅度降低减压渣油的黏度和倾点,可实现以大比例减黏渣油调合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试验结果表明,减压渣油经减黏改质后,降黏率超过90%,倾点降至30 ℃以下,与原调合方案相比,轻质馏分调入量由30.0%降至3.2%,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此外,采用减黏路线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降低了渣油加氢装置负荷,使进入催化裂化装置的高残炭劣质组分减少,改善了催化裂化装置进料,综合测算企业效益可增加 7 982 万元/a。由低硫减压渣油经减黏工艺生产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对低硫船用燃料油的生产和低硫减渣的高效利用均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油田B1断块原油降凝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B1断块原油属于高含蜡、高胶质、高沥青质原油,具有高凝、高黏特点,平均凝固点41.5℃、析蜡点59~60℃,温度敏感性强。针对该区块原油特性,开展井筒降凝、降黏工艺和配方研究,进行了降凝降黏剂的评价和配比,优选了合成的复配型降凝剂KD-50(Ⅳ),确定合理添加浓度,考察在不同温度下对B1断块原油的降黏效果。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降凝降黏剂后,低温流动性明显改善,凝点、反常点和低温表观黏度均有较大幅度降低,在40℃加剂后的降凝降黏率达80%以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以水上油为低成本调合组分的重质船用燃料油调合方法,并提供梯度黏度法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梯度黏度法以快速老化的方式模拟重质船用燃料油在存储过程中的性质变化,用老化后燃料油的下层与上层密度、黏度差、酸值、总沉积物检验燃料油的储运稳定性,并将黏度差作为判断燃料油稳定性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水上油与沥青、煤柴、页岩油调合时的比例最高不超过17%,才能保证燃料油的稳定性要求。同时,快速老化条件为120 ℃下处置10 h时,燃料油性质状态与常温下处置15天时相近。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溶剂油和-20#柴油进行调合生产-35#柴油的工业化试验,阐述了调合工艺及机理,并针对其关键指标凝点,闪点等作了大量的试验,通过对试验的分析与调整,证明用调合法生产-35#柴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Fushun shale oil (FSO) was used as basis oil, which was blended with Anshan heavy oil (AHO) and Liaoyang heavy oil (LHO), respectively.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gained comprehensive analyses. Additionally, the contents of Na, K, Ca, Ni, V, and Zn of blended oil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 and blended oil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nd analyz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optimal proportion between shale oil and heavy oil by blending.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eached the standard of corporation, which further showed that the blending method was a feasible way to produce marine fuel oil.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ushun shale oil (FSO) was used as basis oil, which was blended with Anshan heavy oil (AHO) and Liaoyang heavy oil (LHO), respectively.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gained comprehensive analyses. Additionally, the contents of Na, K, Ca, Ni, V, and Zn of blended oil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 and blended oil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nd analyz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optimal proportion between shale oil and heavy oil by blending.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eached the standard of corporation, which further showed that the blending method was a feasible way to produce marine fuel 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