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选择3种油基降黏剂进行室内对比试验,对降黏率和配伍性进行考察,确定现场试验采用月桂酰肌氨酸钠降黏剂(LRD)。室内试验结果表明,LRD油基冷采降黏剂加量为2.0%~5.0%时,稠油降黏率可达80%以上。现场试验表明,截止2015年12月底,累计增油量226.6 t,增油效益达53.2万元。  相似文献   

2.
黄孟旗  李出和 《石油化工设计》2012,29(3):29-30,32,6
介绍了延迟焦化分馏塔的全蜡油下回流脱过热及循环比定量控制工艺,来自焦炭塔的高温油气不与焦化原料油直接换热,循环比全部由蜡油下回流量控制,通过循环油量和原料油量的比例控制来保证循环比恒定。该工艺具有分馏塔底结焦少、蜡油产品质量好、蜡油和循环油分离精度高等优点,循环比的恒定稳定了加热炉进料的性质,有利于保证加热炉和分馏系统的长周期稳定操作。  相似文献   

3.
<正> 用于锻造燃油加热炉的燃油喷嘴是R型风油比例喷嘴。该型喷嘴的调节方法是:当需要升高炉温时,拉动喷嘴操纵杆,从喷嘴喷出的风量和油量按比例增加;当需要低降炉温时,反向拉动喷嘴操纵杆,从喷嘴喷出的风量和油量按比例减少。但均能保证燃油完全燃烧。炉温自动控制装置能够自动推拉喷嘴操纵杆,从而自动控制炉温。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4DX柴油机冷起动困难的问题,从喷油泵着手进行改进,对起动油量、供油提前角、柱塞参数、出油阀型式及怠速调速率对起动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试验对这些参数进行优化匹配。结果表明:通过对喷油泵参数优化,提高了柴油机的冷起动性能,同时保证其他工况性能不受影响,满足了实际车用柴油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原油田濮深18块稠油油藏特点和稠油性质,进行了稠油掺稀降黏规律和流变性室内实验研究。采用4种类型稀油对PS18-1井超稠油进行定温条件下不同掺稀比的稠油降黏实验,并将实验测得的稠油掺稀黏度数据进行拟合后得到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PS18-1超稠油,在同等条件下4种稀油中文一联稀油掺稀降黏的效果最佳;掺入的稀油量越大,混合油黏度越低,降黏效果越好;井口温度越高,需要掺入的稀油量越小。在无外加降黏剂或互溶剂时掺稀比1∶1.5时就无法实现稠稀互混。用文一联稀油对PS18-1超稠油在130℃条件下互混,掺稀比在1∶1.8以下时基本可实现完全互混,但温度下降后仍有少许块状物析出。当井口温度为40℃时,PS18-1超稠油与文一联稀油按掺稀比1∶2混合时,井口混合油黏度为249 m Pa·s,能满足生产要求。当井口温度为60℃时,PS18-1超稠油与文一联稀油按掺稀比1∶1.8混合,井口混合油黏度为356 m Pa·s,也能满足生产要求。此外,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装备PMD喷油泵的发动机冷起动困难的问题,在冷冻试验室进行了发动机冷起动试验,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对喷油泵的回油螺钉、凸轮轴、柱塞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等压出油阀代替原机泵的等容出油阀,试验验证表明,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喷油泵在起动、怠速工况下的工作能力,解决了该发动机冷起动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催化酯化烷基化联立工艺将生物质热解油提质为高品位燃油(简称提质生物油)。将提质生物油分别以体积分数5%、10%和15%与0#柴油混合,配制成混合燃油B5、B10和B15,在柴油机上评估其燃烧与排放性能。结果表明:当柴油机工作负荷相同时,随着提质生物油体积分数增加,混合燃油的当量比燃油耗逐渐升高,有效热效率逐渐下降,混合燃油的燃烧始点逐渐提前,滞燃期逐渐缩短,燃烧初期的放热率和缸压峰依次下降,而主燃阶段的放热率和缸压峰依次上升;在低负荷工况时,由于循环喷油量少,缸内的低温抑制了HC、CO的进一步氧化,且不易形成NOx和碳烟,因此与高负荷工况相比,4种燃油的HC和CO排放特性差异较大,而NOx和碳烟排放特性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闫丽萍  黄建芳  温立 《吐哈油气》2004,9(3):266-268
针对吐玉克稠油采用空心抽油杆泵上掺稀举升工艺目前出现的采油成本较高、掺入稀油量大、空心杆系统结蜡等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研制了油基防蜡降粘剂配方,达到既能降粘又能防蜡的目的,在不改变目前的生产工艺条件下,可降低目前稠油生产井掺入稀油量15%以上,防蜡效率大于70%。现场试验表明,油基防蜡降粘剂具有较好的防蜡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9.
将生物质热解油提质后的精制生物油按5%、10%和15%的体积比加入柴油中,配制混合燃料B5、B10和B15。在发动机不同负荷工况下,考察了精制生物油比例对混合燃料的当量比燃油耗、有效热效率、气缸压力及尾气排放等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额定转速25%负荷时,随着精制生物油添加比例增加,柴油机燃用混合燃料的当量比燃油耗升高,有效热效率降低,排气温度依次升高;在额定转速100%负荷时,随着精制生物油添加比例增加,混合燃料燃烧时缸内最大爆发压力依次下降,瞬时放热率峰值依次升高,燃烧始点滞后角度逐渐增加;此外,HC、CO和烟度排放均略有增加,但NOx排放略有减少。在小负荷工况下4种燃料HC和CO排放差异较大,因为该工况下更容易形成HC和CO;而大负荷工况时不同燃料的NOx和烟度排放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10.
为精准控制剖面浮标的垂向运动,提出一种可精确控制油量的变体积油囊式浮力调节系统,包含外油囊、增压油箱、密封性能良好的电磁球阀和可调节转速的液压泵等组件。采用拉线位移传感器实时采集增压油箱液面位置实现油量监控,并对外油囊体积进行高精度闭环反馈控制;设计极低泄漏量的液压系统,实现系统在待机状态下浮力保持长期稳定。为精确控制浮力调节系统,构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引入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PID)控制算法,并采用Simulink进行稳定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浮力精确控制,最大超调量低于1%,稳定性与响应速度均符合预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在定容燃烧弹系统上,研究了柴油在不同氧含量和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喷射自燃行为。采用十六烷值改进剂硝酸异辛酯(EHN)、含氧组分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和高密度燃料(HDF)与基础柴油复配,研究了不同复配柴油的十六烷值特性和在不同压力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氧含量和压力的下降会使柴油的着火滞后期和燃烧滞后期延长,燃烧滞后期对氧含量的敏感性大于压力的变化;当压力下降时,柴油燃烧的压力升高最大值会降低;当氧含量下降时,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压力升高最大值会随氧含量下降而升高;复配柴油的燃烧滞后期和动态十六烷值对压力变化的敏感性与柴油的组成密切相关。柴油热值严重影响燃烧的压力升高值,通过加大喷油量可有效提高压力升高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开展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碳烟生成量的研究,基于广安碳烟模型提出一种计算生物柴油的碳烟排放公式。以实测示功图作为输入数据,结合喷雾与空气卷吸子模型、油滴蒸发燃烧子模型、传热子模型以及广安博之碳烟子模型,建立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碳烟排放准维预测模型,计算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碳烟生成量。结果表明,十三工况的计算值与试验实测碳烟排放量吻合,该模型适用于工程上含氧燃料的碳烟排放模拟。与柴油相比,由于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着火时刻提前,较早地达到碳烟生成的触发温度,燃烧开始阶段生成碳烟增加;但是由于生物柴油属于含氧燃料,其峰值和最终排出量都比柴油低大约50%。  相似文献   

13.
橡胶籽生物柴油在柴油炊事装备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橡胶籽生物柴油应用在电控立式柴油燃烧器、炊事挂车、自行炊事车、野战给养器材单元等装备上,并与常规矿物柴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籽生物柴油在着火性、火焰状态、燃烧稳定性、火焰温度等方面与原使用矿物柴油性能相当,但在烟气排放中,CO排放量显著低于矿物柴油,同时橡胶籽生物柴油燃烧效率较矿物柴油高,相应排放烟气温度低,燃油消耗量低。因此,在不改变炊事装备结构的情况下,用橡胶籽生物柴油完全可以替代常规矿物柴油,且使用橡胶籽生物柴油更有利于环保和节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非道路用中小功率直喷增压柴油机3100E的排放性能,使之达到2008年开始实施的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第4阶段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放标准的要求,通过试验优化了高压油管内径、减压阀容积、供油提前角等喷油系统参数及燃烧室几何形状,系统研究了这些参数对发动机NOx和颗粒物(PM)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发动机动力性及经济性的情况下,合理优化匹配喷油系统参数和燃烧室设计,可以改善该机的燃烧过程,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有害物排放量,使之达到美国环境保护局第4阶段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按Fe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00、400和600 mg/kg的比例将Fe基燃油添加剂(Fe FBC)添加到柴油中,制备得到分别命名为Fe200、Fe400和Fe600的3种Fe-FBC燃油样品。基于热重实验平台在氧化氛围下对Fe-FBC燃油及其燃油颗粒进行热重特性研究,分析燃油中Fe含量与燃油特征温度的关系,研究Fe-FBC燃油的蒸发特性;探究Fe含量对颗粒氧化特性的影响,并计算颗粒反应活化能。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分析Fe含量对燃油缸内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Fe-FBC燃油中Fe含量的增加,燃油起始燃烧温度降低,质量损失率峰值温度向低温区域偏移;与纯柴油相比,柴油机在额定工况燃用Fe-FBC燃油时,滞燃期缩短,缸内最大燃烧压力略有上升,放热始点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HC与CO排放均呈下降趋势,NOx排放变化不明显,3种Fe-FBC燃油的烟度排放分别降低了13.7%、20.4%和24.0%。颗粒热重实验中,随着Fe-FBC燃油中Fe含量的增加,氧化初始反应温度分别降低了75.1、107.3和128.4 ℃,质量损失峰值温度分别降低了80.3、112.0和122.7 ℃,颗粒的反应活化能分别降低了45.2%、63.3%和65.5%。  相似文献   

16.
在大气模拟试验装置上进行了模拟高原环境下柴油机燃用0号柴油和添加无灰助燃剂燃油(1号柴油)的发动机台架试验,通过测试功率、燃油消耗率、碳烟等有害物质排放量来评价柴油添加剂节能减排功效。结果表明,柴油机在模拟海拔3 000 m气压(70 kPa)条件下,与燃用0号柴油相比,燃用1号柴油时发动机输出功率升高,燃油消耗率及CO、HC、碳烟排放量降低,NOx排放量略有增加。添加无灰助燃剂可有效提升柴油机的动力性、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改善发动机的高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进步及其对润滑油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昕 《润滑油》2007,22(1):1-5
对以汽油机和柴油机为动力的汽车节能及排放控制技术进步进行了综述,这包括传统汽油机的主要技术、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应用现状与技术难点、均质混合气压燃技术应用于汽油机的优势与研究进展、柴油机的机内净化技术以及柴油机的排气后处理技术。同时,简要讨论了这些技术进步和变化带来的对润滑油性能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清洁柴油添加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柴油添加剂可降低柴油中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提升燃油燃烧效率,节省燃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介绍了各类柴油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及研究现状,指出了柴油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一台国Ⅲ电控重型柴油机上进行了基于自主电控共轨燃油系统、自主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的国Ⅳ柴油机开发,系统研究了燃油系统、进排气系统、SCR系统等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增压系统参数,采用高轨压和小孔径喷嘴,在爆压限值条件下调整喷油定时,柴油机比油耗和烟度较原机大幅改善,SCR喷射系统在当量比接近1时,NO。转换效率达到80%以上。循环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对燃烧系统和喷油控制参数的综合优化,并采用自主SCR系统,柴油机气体排放(N0,,Hc和cO)和颗粒(PT)排放可以达到国IV排放标准要求,加权比油耗较原机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20.
在柴油中掺混体积分数为5%、10%和15%的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3 8)得到PODE3 8 柴油混合燃料,利用热重分析仪在氧气气氛下对这些混合燃料样品进行热分析,考察其挥发和氧化特性,计算热分析参数;在柴油机上考察它们的燃烧与排放性能,并与柴油对比。结果表明,随掺混比的增加,3种PODE3 8 柴油混合燃料的起始质量损失温度相对于柴油降低了34℃、56℃和70℃,起始燃烧温度降低了64℃、118℃和172℃,热稳定性降低,同时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提高。在额定工况下,与燃用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PODE3 8 柴油混合燃料时,滞燃期缩短,缸内最高压力略有提高;在预混燃烧阶段放热率峰值有所降低,在扩散燃烧阶段放热率峰值提高;比油耗相对于柴油分别增加08%、32%和85%,但有效热效率提高28%、42%和31%;CO排放分别降低了118%、140%和188%,HC排放分别降低了192%、268%和217%,排气烟度分别降低了252%、308% 和321%,NOx排放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