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珠江口盆地海相砂岩油藏高倍数水驱驱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海相砂岩油藏边底水能量强,采油速度高,驱替强度大,现有的常规实验规范无法准确描述此类油藏的驱替特征。为此,基于西江24-3油田密闭取心资料,完善高倍数水驱油实验流程,将水驱倍数由常规的30 PV增至2 000 PV,模拟此类油藏高倍数水驱的实际生产情况,从矿物成分、孔喉结构、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曲线、残余油饱和度和驱油效率6个方面,系统剖析高倍数水驱后油藏物性和剩余油的变化特征,形成了此类油藏极限驱油效率的表征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结果表明,高倍数水驱后岩心微观孔喉结构和矿物成分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岩心的润湿性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并最终对残余油饱和度和驱油效率造成影响,其具体过程是:高倍数水驱使油藏物性朝着有利于驱油的方向转变,油藏的残余油饱和度显著下降,驱油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涠洲11-4N油田涠洲组油藏已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阶段,部分油组采出程度已经接近或超过已有探井实测驱油效率,在现有驱油效率认识下,油藏可挖潜潜力较小,需进一步开展涠洲组油藏高倍水驱下驱油效率研究。针对上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注入量为200 PV下的岩心水驱油实验;设计制作了微观可视化水驱油模型,直观描述高倍水驱油过程及残余油的分布规律;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开展岩心在线驱替实验,量化大、中、小等不同尺度孔隙中的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长岩心驱油效率可达73.2%,远超原有认识下的驱油效率;当并联长岩心渗透率级差较大时,首次提出在高、低渗透岩心进口端存在伯努利效应;微观水驱油过程中,注入水沿着中、高渗透通道快速突破,模型无水采出程度仅为18.6%,200 PV水驱后,低渗透区原油得到有效启动;核磁共振在线驱替实验结果表明,中孔隙对驱油效率的贡献最大,达45.63%。  相似文献   

3.
文昌A油田高渗油藏目前实际采出程度67.9%,远大于早期岩心水驱油效率测定值57.21%,因此传统的驱油效率认识存在不合理性。而利用开发后期强水洗段岩心开展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文昌海相砂岩油藏水驱油效率可达81.73%。通过开展水驱油微观研究表明,水驱过程是对储层的改造过程,随着润湿性、孔喉结构、物性等性质的变化,水驱油效率是变化的。此文将驱油效率划分为静态驱油效率和动态驱油效率,提出用动态驱油效率来描述水驱砂岩油藏在不同阶段的水驱油效率,创新建立了以物理模拟与油藏工程方法相结合的动态驱油效率评价技术,研究成果表明动态水驱油效率是随着油藏水驱倍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将动态驱油效率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创新建立了两相渗流动态模型,在数值模拟中实现了非均匀驱替模式,更符合油藏的开发规律,实现了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提高了油田剩余油认识精度。  相似文献   

4.
兴古潜山油藏为巨厚变质岩潜山油藏,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含油高度达2 300 m,天然能量开发造成产量递减快,而注水开发难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因此合理开发方式优选难度大。针对该油藏双重介质特征,改进实验流程,建立双重介质储层变压焖井实验方法,量化研究基质渗析驱油作用,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和现场试验分析,深化注气开发驱油机理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巨厚变质岩潜山油藏注气开发能够发挥重力驱替、气体上浮驱油及基质渗析等作用,可大幅度提高波及体积,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兴古潜山油藏立体注气开发方案设计,采用顶部注气为主、中下部注气为辅的立体注气方式,在形成重力驱的同时发挥气体上浮驱油的作用,较天然能量开发提高采收率15%。  相似文献   

5.
鲍博  史嘉威  冯嘉  杨再雍  彭宝亮  赵双良 《石油学报》2022,43(3):432-442+452
实现老油田和非常规油田提高采收率评价方法的创新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微流控技术可以复现油藏微米、纳米级孔隙结构,并且原位观测微米、纳米级孔隙结构中油藏流体和驱替相流体的流动和相变过程。与传统岩心驱替实验评价方法相比,微流控技术同时具有实时可视化、受限尺度小、样品消耗量少和测量时间短等优点,使之逐步成为研究和筛选驱替剂的有效评价技术方法。得益于优异的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剂已成为化学驱中备受关注的一种驱替物质。通过对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表面活性剂驱油的最新实验研究进行调研,详细介绍了微流控技术研究表面活性剂强化驱油的系统组成,重点分析了表面活性剂乳化体系驱油机理和表面活性剂非乳化体系驱油机理。在表面活性剂乳化驱油体系中,针对不同油藏类型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包括微乳液体系的驱油机理和乳状液体系的驱油机理。在表面活性剂非乳化驱油体系中,详细分析了传统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以非乳化作用强化驱油的机理,并对微流控技术在油气田开发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趋势为注气开发,又以CO2混相驱居多。我国低渗油藏以陆上沉积为主,储量大且非均质性严重,油质较重黏度高一般不易达到CO2混相。为了降低驱油混相压力,在尽量少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驱油效率,找到了一类不溶于水但溶于超临界CO2及原油中的非离子低分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研制复配及溶解性与降黏评价实验,找到了2种表活剂CAE、CAF。以细管实验为载体,采用高温高压配样器配置地层油进行驱油效率评价,筛选确定了一种表活剂CAE。进行溶解式驱替及段塞式驱替以确定表活剂CAE的最佳注入方式;进行不同浓度的驱替实验确定表活剂CAE的最佳注入浓度。研究表明:段塞式驱替为该活性剂的最佳注入方式,最佳浓度为0.2%;表活剂CAE在最佳驱替方式下与纯CO2相比可以提高驱油效率约13.13百分点。该研究为国内低渗透油藏相对有效地降低混相压力、提高驱油效率找到了途径,是我国低渗油藏注气开发研究中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压低渗透油藏衰竭开采后地层能量不足,原油脱气导致产气量较高,而产出气回注从经济和技术上来说是可行的。为了研究该类油藏衰竭开采后回注天然气微观驱油机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开展天然气驱影响因素研究,揭示衰竭开采和注水开发对天然气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应用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在玻璃刻蚀的多孔介质仿真模型上,开展不同条件下天然气微观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气驱能够缓解在衰竭开采过程中原油脱气造成的贾敏效应;在目标油藏条件下,天然气驱油机理以驱替作用为主、溶解抽提作用为辅。水能够屏蔽天然气与原油的接触,在天然气未波及区内,原油被水封存难以被动用;在波及区内,天然气能够剥离水膜,与原油直接接触,在溶解抽提的作用下驱替原油。高压低渗透油藏天然气驱能够在衰竭开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新型聚合物驱油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振波  陈国  孙刚 《石油学报》2008,29(3):409-413
建立了能模拟多种分子量聚合物溶液混合驱油和聚合物黏弹性作用驱油机理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从弹性效应和黏性效应两个方面描述了聚合物驱油机理。弹性驱油作用的数学描述是:弹性能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使油相相对渗透率提高;黏性驱油作用的数学描述是:聚合物能增加水相黏度,改善油水流度比及扩大驱替液的宏观波及体积。在多种分子量聚合物溶液混合驱油机理数学模型中,每一种分子量聚合物在油藏中流动满足各自独立的物质传输规律,在驱油机理上表现为多种分子量聚合物溶液浓度之和的总浓度总体驱油过程,驱油机理数学模型中的参数表示为各种分子量聚合物相应参数浓度加权平均的形式。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模拟聚合物驱油提高微观驱油效率和流度控制驱油机理以及所发生的对流、弥散、扩散、吸附等物化现象。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用于聚合物驱油的机理研究、矿场方案优选和开发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9.
长期水驱冲刷会影响储层孔隙结构、参与流动的孔隙比例、润湿性及油水综合流度等,进而造成驱油效率发生变化。结合高倍水驱油实验、密闭取心黏土矿物分析、数字岩心实验等深入分析了水驱冲刷对岩石和流体性质的影响,明确了驱油效率随水驱强度增加而增加的微观机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水驱倍数作为表征诸多动态因素随水驱条件变化的唯一变量。从定义出发,建立了表征驱油效率结构化特征的通式,为开发中后期高渗油藏剩余油精细描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注空气开发驱油机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低渗油藏注空气开发的驱油机理,在此基础上应用实际低渗油藏模型研究了空气驱的开发效果。研究表明,低渗油藏吸气能力远大于吸水能力,注空气比注水更容易建立起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起到有效补充或维持油层压力的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与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消耗掉氧气形成氮气驱,同时产生大量热量和二氧化碳,部分油藏温度升高到200℃左右。氮气驱对空气驱总采收率的贡献为69%,温度升高和二氧化碳对采收率的贡献分别为26.7%、4.3%。应用实际低渗油藏模型研究了空气驱、氮气驱和水驱的采收率,空气驱30 a的采收率达到了21.5%,较水驱30 a年采收率10.6%提高了1倍,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空气驱是低渗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式。图11表2参13  相似文献   

11.
以弱凝胶的驱油理论和实验研究为基础,应用弱凝胶驱油油藏数值模拟器,成功地对大庆某弱凝胶试验区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优选出该试验区块弱凝胶驱油的现场最佳实施方案,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弱凝胶驱油效果的影响,从而完善了弱凝胶驱油的理论和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左克珍 《石油仪器》1997,11(4):15-16,22
岩心流动实验中采用的环氧树脂包封岩心技术,在岩心渗透率较低或者需要测定高强度调剖剂的突破压力时,外壳的强度不能满足高压驱替的要求。研制成功的驱油用非均质岩心模型代替环氧树脂包封的非均质岩心模型,进行岩心流动实验时,驱替压差可达40MPa实验成功率达100%,为模拟低渗透油藏聚合物驱油或地层调剖岩心流动试验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3.
不同化学驱油体系微观驱油机理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胜利油田应用的3种化学驱油体系的微观驱油机理,并对其非均质油藏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利用微观刻蚀模型润湿性7级控制方法和波驱贡献比分析方法,结合现场情况,借助微观模拟驱油试验,开展了不同润湿性条件、非均质性条件和不同驱替阶段的化学驱油机理研究,建立了利用波驱贡献比评价化学驱油体系微观驱油机理的方法。试验表明:聚合物和二元复合体系在非均质级差1:9模型试验中水驱后采收率提高不足10%,平均波驱贡献比小于1.5,扩大波及的能力弱,主要驱油机理无法发挥;在各组非均质渗透率级差模型试验中,新型非均相复合体系的平均波驱贡献比大于3,说明其在非均质条件下扩大波及的能力强,主要是凝胶颗粒间歇式封堵和转向式扩大波及共同作用的结果。微观运移特征和驱替方式研究及现场试验表明,聚合物驱后的非均质油藏实施非均相复合驱,可以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14.
商琳琳  许建红 《油田化学》2019,36(3):489-493
致密油层物性差,孔喉半径小,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水驱驱油效率低,注水开发效果差。针对这些问题,为提高大庆外围龙虎泡油田高台子致密油层的驱油效率,模拟油层条件开展了空气-泡沫液体系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高台子致密油层水驱驱油效率平均值为48.95%,水驱后继续空气-泡沫液交替驱替的驱油效率为79.63%,驱油效率提高26.92%;小段塞交替驱替的效果好于大段塞驱;气液比过高,突破时间变短,驱油效率较低;用空气-泡沫液段塞驱代替水驱也能达到较好的驱油效果。致密油层水驱后转空气泡沫驱可大幅提高驱油效率,通过空气-泡沫液段塞、周期、气液比等注入参数的优化进一步改善致密油层驱油效果。图6表4参10  相似文献   

15.
驱油效率是表征油藏驱油能力的重要参数,传统方法是利用短岩心驱替实验结果来标定油藏的驱油效率,并进一步评价油藏的开发潜力,文昌13-2油田Ⅱ油组目前采出程度为56.8%,已经远大于早期短岩心测试水驱油效率47.08%。这表明传统标定方法存在不合理性,必须重新研究文昌13-2油田的水驱油效率。此文利用分形维动态相渗、RPM饱和度测井、密闭取心饱和度测试及长岩心水驱油实验方法对Ⅱ油组水驱油效率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表明长岩心驱替实验结果更适合标定文昌海相水驱砂岩油藏的驱油效率,最终标定文昌13-2油田Ⅱ油组驱油效率为84.27%。这在水驱油效率研究方面有了颠覆性的认识。通过将水驱油效率研究成果应用到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提高了油田剩余油认识精度,能更好地指导油田后期调整挖潜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混相驱替中垂向驱扫效率主要受重力和渗透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如何确定稳定驱替速度,发挥重力对倾斜油藏注气驱的有利作用,是目前注气驱评价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非均质较严重、中高渗透水驱后期WX油藏,应用国外先进仪器,开展重力影响注气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得到的结果表明:倾斜油藏中重力对注气驱油效率的影响作用比预测的要大得多,在注气驱评价研究及油藏工程设计中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应加强对重力效应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7.
驱替条件对砂砾岩油藏水驱油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岩样几何尺寸,驱替速度、注入倍数、注水水质及油水粘度比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对砂砾岩油藏,水驱油实验应做到发挥毛管力作用,合理控制指进作用,尽可能提高注入倍数,在严格控制驱替条件之后,室内水驱油效率与矿场动态吻合。  相似文献   

18.
粘土胶可进行深度堵水调剖驱油,且经济投入少,增油效果明显。考虑粘土胶的成胶、运移机理和室内物理模拟驱替实验结果,研究粘土胶驱油渗流问题,建立反映粘土胶输运特征的数学模型(对流及扩散质量守恒方程,运动方程,浓度方程,饱和度方程,毛管压力方程,粘度方程,渗透率变化方程,盐敏性方程,吸附方程,离子交换方程,乳化方程,相对渗透率方程,阻力系数方程),研制了适于粘土胶驱替流动的八组分(水,油,粘土胶,总阴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多种助剂)模型模拟器。分析了粘土胶驱中段塞浓度大小、乳化强度、盐敏特性与驱油效率的作用关系。为油田的合理开发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值模拟手段。建议进一步试验并推广粘土胶驱油。表3参2(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19.
非等温油藏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防窜驱油组分模型模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维耀  鞠岩 《试采技术》1999,20(1):15-20
针对非等温油藏和高温油藏聚合物驱油油藏数值模拟问题,开展了渗流数学理论研究,运用室内高温聚合物及非等温聚合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和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首次建立起完备的非等温油藏聚合物驱油与交联聚合物防窜驱油的组分模型,利用先进的数值理论,研制了油藏数值模拟组分模型模拟器,从而为非等温油藏和高温油藏聚合物驱油和交联聚合物防窜驱油的油藏开发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数值模拟工具,模拟结果表明,温度  相似文献   

20.
注入速度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注入速度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并对注入速度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区块的合理注入速度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