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氢能由于其所具备的清洁、低碳、高效、可再生等优点,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载体之一。当前中国面临“双碳”目标的紧迫压力,而氢能将在这个宏伟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出“双碳”目标下中国氢能发展战略,基于氢能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的作用和角色,研究了中国的氢能禀赋,提出了“氢能伦理”“氢能胡焕庸线”等概念,论述了制氢、储氢、运氢及用氢各主要环节的发展现状、现有的优势,指出了中国氢能产业面临成本问题、氢能基础设施不足、能源效率偏低且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步骤不匹配、市场需求不足、技术发展存在短板、政策体系不完善等6大障碍与挑战。最后,提出了未来氢能产业发展的5项政策建议:(1)制定行动方案,落实国家氢能发展规划的要求;(2)建设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氢能经济体系;(3)发挥氢能优势,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体系;(4)加快氢能科技创新,推动建设氢能科技发展高地;(5)建设氢能应用产业集群发展园区,扩大氢能应用市场。结论认为,“双碳”目标下,中国应发挥氢能作为能源载体和工业原料的双重优势,使氢能产业在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保护生态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要求下,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高效二次能源,氢气能源得益于资源丰富、来源广泛、燃烧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利用形式多样、可作为储能介质及安全性好等优点,将成为助力能源、交通、石化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的现实途径,也将成为我国构建现代清洁能源体系重要的接替能源,加快氢能发展步伐已成为全球共识。为了给氢能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和能源公司加速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并为构建“氢能中国”提供依据和参考,阐述了氢产业链中制备、储运、应用等重点环节主要关键技术进展,分析了氢能工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了氢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氢能产业的发展与未来。综合研究认为:(1)我国的氢能技术将走向成熟并进入产业化之路,氢能工业全产业链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将逐渐实现由灰氢、蓝氢到绿氢的跨越式发展;(2)加快推进制氢、储氢、运氢、氢燃料电池、加氢站及其他用氢场景等氢能全产业链整体发展,注重与油气工业深入融合协同,将有效推进氢气工业体系快速高质量发展;(3)推进和实施“北氢东输”“西氢东输”“海氢上岸”等重大工程,利用加油气站等基础设施,可以在产氢、加氢等产业链节点发挥油气公司的先天优势,实...  相似文献   

3.
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向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多元化方向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高度关注的热点与加快发展的重点。新能源产业是技术、人才与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全球新能源产业与技术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领域取得可喜成绩,中国新能源发展迈入新阶段。国际大石油公司将绿色低碳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中国石油集团积极拥抱新能源,产业与技术布局取得重要进展。未来亟需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引领公司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能源转型背景下,发展氢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的共识。日本氢能产业在全球氢能产业发展中表现最为突出,国家政策导向明确,氢能产业已成体系。日本能源企业重视氢能业务发展,积极开展产业协同,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氢能发展战略,依托技术优势开展试验示范,业务管理体制因企而异,考核突出降本和协同,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我国的氢能发展利用前景可期,更具后发优势,但目前在政策、技术、产业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不匹配问题。建议我国在发展氢能中应战略先行,因企制宜打造特色优势;氢能产业盈利之路艰辛漫长,切忌一拥而上和全线出击;须树立全球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业务管理体制机制应提前考虑、相机实施。  相似文献   

5.
氢能作为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最具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受到全球范围的高度重视。分析了国内外氢能产业政策、技术与经济性等发展现状:当前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结合自身禀赋,形成了深度脱碳、能源独立和资源出口等“氢经济”战略模式,并加速电解水制氢、高密度气液固储氢、大规模地下储氢和长寿命氢燃料电池等氢能核心技术的布局;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上游制氢以灰氢为主,中游的氢储运技术与经济性存在瓶颈,下游氢能应用产业刚刚起步,需要结合不同地区资源状况与产业特点推动氢能差异化和多元化发展,通过研究机构与龙头企业联手引领突破技术与经济壁垒和政府出台政策引导扶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氢能“制-储-运-加-用”产业链与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我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重点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新能源与新材料业务现状。指出:中国石油应加速发展风能、光伏、地热、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快构建全新化工产业链,打造化工新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强新能源与新材料基础研究、试验基地建设与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和科技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氢能具有来源丰富、应用广泛、燃烧热值高、清洁绿色等特点,是目前最有潜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未来”能源之一。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为聚焦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了近年来各国政府制定的氢能相关政策和战略发展目标,从产业发展和科研成果角度分析了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制定政策,推动氢燃料电池和汽车的发展,实现能源绿色化;(2)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相关产业方兴未艾,但其发展能否达到预期尚需观望;(3)中国绿色制氢技术科研成果数量世界第一,氢燃料电池销量呈指数型增长,但仍需以安全经济为核心,从政策上大力扶持,从技术上纵向挖深,从资金上加强监管。最后,指出了中国氢能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1)降低绿色制氢成本,促进氢能由“灰”转“蓝”转“绿”;(2)与CCUS技术协同发展,积极建设中国的P2X系统;(3)克服“短板效应”,加强顶层设计与产业配套,以消费促生产,全面发展氢能相关产业;(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氢能出口大国;(5)发挥传统能源公司优势,推动天然气掺氢商业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推动清洁能源革命已成为世界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中国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视,尤其是对氢能产业的开发力度日益增大。在未来,氢能有望在推动中国能源结构改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可能在能源、化工、交通等领域引起一系列变革。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高效、低成本的氢气储运技术是实现大规模用氢的必要保障。目前,氢气的典型储运方式主要包括高压气态储运、低温液态储运、有机液态储运和固态储运技术等。综述了各储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在对不同氢气储运技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氢气储运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加速了能源结构向降低化石燃料依赖方向的转型,以风光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氢能的发展成为热点之一。随着氢能规模化发展,液氢是突破整个氢能体系规模化、商业化运营瓶颈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为此,以可再生能源与液氢结合的电氢体系为基础,制订了基于液氢的产业发展路径,分析了液氢路线优缺点,探讨了“碳中和”目标下液氢所应承担的角色,梳理了液氢加氢站中液氢储运的液氢加氢(L-LH2)、高压气氢加氢(L-CGH2)、高压低温加氢(L-Cc H2)三种技术模式,指出了液氢产业链需要解决的难题。研究结果表明:(1)参考国外氢能发展路线和LNG的发展历程,建立可再生能源与液氢结合的电氢体系,制订基于液氢的产业路径,可实现新能源的优势互补良性发展;(2)液氢路线具有储存和运输方便、安全性高、纯度高等优点和技术难度大、能耗较高等缺点,与风光电结合可规避因能耗高而成本高的缺点;(3)“碳中和”目标下液氢承担了储能介质、能源媒介、工业原料三大角色,将在储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4)液氢产业链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包括中大型氢液化装置、大型液氢球罐、高压液氢泵、液...  相似文献   

10.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能源问题,氢能作为新能源的一个分支,被看作未来的终极能源。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降低,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绿氢时代”将会到来。盐城作为长三角地区城市集群中的一员,在绿氢供应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本课题正是分析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盐城如何抢占先机,在氢能产业长远发展中发挥重大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氢作为一种来源广、零污染、零碳排的绿色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发展的理想能源载体。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氢能产业与技术创新发展,纷纷出台政策和投入资金,加快氢能产业与技术研发布局,重点推动燃料电池汽车量产和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世界氢能技术创新十分活跃,氢气绿色制取、高效储运进展显著,氢能产业已进入商业化发展前期。中国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布局近年取得积极进展,氢能上中下游产业集群已具雏形。石油公司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市场等优势,应谋划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氢能发展战略研究和试验示范;通过构建创新联合体、构筑产业联盟,加快氢能科技创新,推进氢能与传统油气业务一体化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氢能新兴产业,坚定迈向综合性能源公司。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石油化工应用》2011,(7):108-112
<正>藻类有望助力氢能规模生产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热起,氢能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氢能清洁高效、来源广泛,可以从石化、核能、可再生能源中制取,有利于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另外,作为燃料,氢能可以在传统的燃烧设备中进行能量转化,与现有能源系统兼容,受青睐程度很高。有不少专家认为,氢能将成为本世纪新能源舞台上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为实现工业化推广,石科院对微藻脱硝兼产蛋白质的技术经济性不懈探索。“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一直存在制约。无论是太阳能、风能能否挑起国内的发电重任,还是氢能能否脉动中国,都要求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让能源使用成本达到用户能够接受的价格水平。微藻生物技术,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将氢能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提速但尚在起步阶段,LNG产业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氢能在制取、储运、应用等多方面与LNG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融合性。为此,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LNG产业的发展经验,并指出其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借鉴作用。分析认为,LNG产业主要发展经验有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和装备制造能力、系统化的产业政策、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结合LNG产业发展经验,氢能产业发展应坚持氢能和燃料电池自主技术创新,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重视产业发展模式的积累,大力推动燃料电池产业链集群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热起,氢能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氢能清洁高效、来源广泛,可以从石化、核能、可再生能源中制取,有利于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另外,作为燃料,氢能可以在传统的燃烧设备中进行能量转化,与现有能源系统兼容,受青睐程度很高。有不少专家认为,氢能将成为本世纪新能源舞台上的希望之星。目前来看,制约氢能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大规模、低成本地获取这种能源。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带来电力系统安全冗余降低、用海用地冲突等问题。石油、炼化等企业能耗高、碳排放量大,正积极投身新能源产业,助力实现清洁低碳转型。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油气行业转型的关键举措,政策导向日益增强,社会共识逐步形成。从地理空间重叠、低碳安全约束、装备技术转化、产业发展互促等方面论述了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基于石油公司的探索和实践,归纳了六种融合发展的典型场景与模式;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研究,明确了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研判了实现路径,并从政策、市场、技术、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化将加快组建氢能和国内顶尖光伏业务的发展,新能源业务更进一步。1月7日,中国石化邀请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隆基集团、中环电子4家新能源企业,共同召开新能源产业发展视频对话会。在会议中,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张玉卓表示,中国石化与四家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前景,希望未来持续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全球人口增长、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国都在致力于发展新型清洁能源,氢能已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储氢技术是发展氢能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对氢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研究总结了氢能的发展现状,并归纳出固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和有机液体储氢等储氢技术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得出:固态储氢的储氢容量高,是非常理想的储氢技术;低温液态储氢目前是中国能源发展重点研究方向,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高压气态储氢是中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氢技术;有机液体储氢的发展潜力巨大,方便安全,可以实现大规模存储。未来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将占据市场主体,助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假如潜在危险化工产品放在居民区,就如同是个定时炸弹,爆炸的可能性也许很小,但你抱着炸弹睡觉踏实不踏实?田布雷华榕新能源国际投资董事局主席氢能技术改变了人类使用能源动力的方式,是新一轮产业升级和一场深刻而广泛的能源革命。未来能源结构中,氢能将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全球碳中和共识与地区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新能源已成为各个国家实现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以风能、光能、地热能、氢能、储能、可控核聚变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和规模优势正在不断增强,低成本风能、太阳能、储能将支撑全球能源转型,新能源生产与利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22年世界新能源消费平均占比达18.2%,预计2050年占比达到55%左右。世界能源在资源、消费地域、技术发展、人均消费量、节能领域、碳排放等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化石能源低碳化提速、新能源规模化提速、能源管理智慧化提速的“三化提速”推动世界能源加快转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坚持“六性原则”,即能源生产的“独立性”、能源供给的“绿色性”、能源储备的“安全性”、能源消费的“高效性”、能源管理的“智慧性”、能源成本的“经济性”,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为主、新电力为主、新储能为主、新智慧能源为主“四个为主”绿色智慧的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目前中国是能源大国但不是能源强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国能源安全发展新战略是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