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改进了Bradley和Kohn测定DNA双链断裂的微孔滤膜法,并用于检测γ射线引起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DNA的双链断裂,得到较好的剂量曲线,证明此法重复性好,灵敏度远较中性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高。同时也证明在上述细胞中辐射所致的DNA双链断裂是能够重接的。为DNA双链断裂能够重接的论点提供了又一个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16 MeV质子,使用凝胶电泳技术对添加和未添加甘露醇的pUC19质粒DNA溶液中DNA分子形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了同一剂量下不同DNA浓度及同一DNA浓度下不同剂量对DNA链断裂产额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甘露醇溶液中DNA浓度效应较明显.两种体系下DNA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响应,即分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Tip60对细胞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通过在U2OS细胞中稳定转染外源Tip60基因,分析了细胞增殖能力及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以及辐射后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发现Tip60在U2OS细胞中的稳定表达降低了细胞增殖能力却提高了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并通过引起电离辐射诱发CyclinB/CDC2复合物表达水平下降,导致细胞G2/M期阻滞延长。  相似文献   

7.
电离辐射致DNA双链断裂研究方法及统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NA既是生命物质中信息的载体,也是辐射生物效应最主要的靶分子.电离辐射通过射线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DNA分子的多类型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是辐射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中最重要的原初损伤之一,成为辐射生物学研究的重点.目前DSB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拉曼光谱技术、原子力显微镜、单细胞凝胶电泳、脉冲场凝胶电泳、γH2AX分析技术、早熟染色体凝集等,研究DSB的统计模型包括随机断裂模型、Moment法、Tsallis熵模型、平均分子量法,在此均得到总结,最后探讨了DSB辐照热点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混合重金属离子诱导的鲫鱼肝脏DNA的断裂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文  朱国念  孙锦荷 《核技术》2002,25(6):408-412
采用凝胶电泳技术和3 H -TdR掺入实验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的混合重金属离子诱导的鲫鱼肝脏细胞DNA断裂与修复作用。结果表明 :Zn、Pb和混合重金属离子引发了鲫鱼肝脏细胞DNA的断裂 ,相对断裂数大小顺序为混合重金属离子 >Pb >Zn ;Cd、Zn、Pb和混合重金属离子的处理中都检测到修复作用的存在 ,修复作用的大小顺序为混合重金属离子 >Pb >Zn >Cd ;重金属离子混合后 ,对鲫鱼肝脏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增大 ,但DNA的断裂和修复结果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外照射诱导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应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γ射线外照射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彗星细胞百分率显增加,DNA电泳迁移,且迁移的距离与照射剂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国内近10年来在细胞辐照效应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辐射源、检测技术和损伤机理等,也提出了在该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普遍感兴趣的方向,认为加强各学科的合作,深入损伤机理的研究是当前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恒场电泳检测DNA双链断裂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普通恒场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受γ射线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DNA双链断裂。在一定条件下,该法可以获得与脉冲凝胶电泳相似的结果。用此法观察了离体照射小鼠胸腺细胞DNAdsb修复作用,发现该法可以检测到DNA“梯状”带,可做为一研究细胞凋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重离子辐照诱导DNA双链断裂的剂量率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不同剂量率的50MeV/u^12C^6 辐照B16黑色素瘤细胞的脱蛋白DNA,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DNA双链断裂(DSB)的诱导和片段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剂量率分别为3Gy/min和30Gy/min的情况下,DNA片段释放百分比(PR)都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超过一定剂量之后趋于相似的准阈值;3Gy/min辐照诱导DSB的产额为0.40DSBs(100Mbp.Gy),30Gy/min辐照诱导的DSB产额准确值无法得到;30Gy/min辐照诱导DSB的截面为2.14μm^2,是3Gy/min的3.1掊。所有结果都表明剂量率越高,诱导DSB越有效。另外,3Gy/min辐照诱导DSB片段在-860kbp处有一个片段峰,而30Gy/min没有,说明剂量率可以影响DSB片段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γ射线诱导的肝癌细胞DNA双链断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揭示辐射生物学效应的机理,用倒转脉冲场凝胶电泳(PIGE)研究了γ射线辐照肝癌SMMC-7721细胞诱导的DNA双链断裂(DSB)及其修复24、48h后的产额和片段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修复0h和24h的样品,DNA片段释放百分比(PR)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诱导的DSB片段主要是1Mbp-2Mbp的大片段;DSB产额分别为0.38DSBs/100Mbp.Gy和0.06DSBs/100Mbp.  相似文献   

14.
电离辐射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自由基)可引起DNA分子的碱基损伤、链断裂(包括单链和双链断裂)和交联等多种损伤。其中,双链断裂(DSB)是辐射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中最重要的原初损伤。在液态环境下,辐射诱导产生的自由基可能是单链和双链断裂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适当的体外模式系统来研究自由基诱导单链和双链断裂的反应动力学是十分必要的。本实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开展了重离子辐射中直接和间接作用致DNA链断裂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重离子为高传能线密度(LET)辐射,在引起肿瘤细胞失活上有更大的相对生物学效应。DNA的双链断裂在细胞辐射损伤中是极其重要的,其最终导致细胞的失活。本实验研究检测细胞DNA的双链断裂(DSB),以探讨细胞失活的机理。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结合溴乙锭染色的荧光扫描技术,定量测定^12C^6 锈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 DNA的DSB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发现,DNA片段释放百分比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60)Co γ射线诱发的中国田鼠肺成纤维细胞(V79)和小鼠离体胸腺细胞 DNA 单链断裂及其重接修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束表明,两种细胞 DNA 单链断裂的程度分别在30Gy 和10Gy 剂量范围内与剂量呈线性相关;V79细胞 DNA 单链断裂的重接修复包含有快修复和慢修复过程;在不加血清的 TC199培养液中 V79细胞 DNA 断链仍能重接修复,而离体小鼠胸腺细胞在不加血清的 TC199或 RPM11640培养液中其 DNA 断链均不能重接修复,表明不同细胞 DNA 断链的重接修复所要求的细胞培养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以细胞转化为实验模型,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手段,研究了辐射所致仍胚肺细胞体我转化以及辐射对细胞DNA单链断裂损伤效应的规律。接受0.25-5Gy^30Coγ射线作用后第20代,各剂量组的人胚肺细胞半固体2琼脂培养集落均明显增加,说明人胚肺细胞在射线作用下发生了转化。而且细胞形态转化的出现具有时相性及作用剂理依赖性,采用缺口翻译技术检测细胞DNA单链断裂损伤的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作用后,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对~(60)Coγ线引起的中国田鼠肺细胞(CHL)和615小鼠离体脾细胞DNA单链断裂和重接进行了研究。在1~10Gy剂量范围内,两种细胞DNA单链断裂的程度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两种细胞每单位剂量诱发的DNA单链断裂的数量是相似的。CHL细胞DNA单链断裂能迅速进行重接,其重接速率和程度与剂量呈负相关。同时,单链重接与培养条件也密切相关,CHL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比在含小牛血清培养液中其DNA断链重接速率慢、程度低,而离体的小鼠脾细胞DNA断链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甚至未见重接修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3H-TdR参入法和羟基磷灰石层析法,比较了~(60)Coγ射线照射后PHA、ConA、PWM激活的人血淋巴细胞的转化、DNA单链断裂及其修复,结果表明:受照后淋巴细胞转化受抑,在0—8Gy剂量范围内,剂量效应呈双相线性关系,其中PWM激活的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最低。三种细胞受照后DNA发生单链断裂,在0—30Gy范围内,与剂量呈线性相关,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受15Gy照射后,细胞在37℃条件下能重接DNA断链,但重接不完全,重接后如经较长时间保温仍会发生再断裂,PWM激活的细胞重接修复率最高。淋巴细胞转化对辐射的敏感性可能与DNA断链的重接修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DNA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bio-macromolecule and target molecule responsible for all biological effects. Many kinds of damage can be induced by radiation, such as base damage, single strand break(SSB), double strand break(DSB) and crosslink of DNA and protein. DNA double strand breaks(DSB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initial damage of all biological effects induced by high-LET heavy ions radiation. In particular, unrejoined DSBs are responsible for cell dea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